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入脉,故多用桂枝达荣之法。读此知桂枝法之用广矣。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当复发
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
也。属麻黄汤证。

用麻黄汤,当视其表证是否仍在,脉象是否紧解,不关乎已衄未衄。若衄而未解,
麻黄法仍可用,若阳气不重,虽不衄亦禁发汗也。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属麻黄汤证。

有表实之证悉具,脉但浮数不紧,此为真邪胜拒之力皆弱,或证兼风邪化热,但恶
寒不解,亦可以麻黄法汗之,此表实脉象之变例也。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一云大便青),
知不在里,续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属桂枝汤证。

此承上更举证在表而因在里者,通府可以和外。若小便清则知里无热,病全在表,
当用桂枝法达荣发汗。又衄而属荣郁者,亦用桂枝法,不当用麻黄法也。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
表宜桂枝汤。此示温里攻表后先之序,必以救里为先,盖病机属寒化之正例
也。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此示里轻表重,又当以救表为急,是知救里救表,其先后之序,仍当于二者轻重之
间,权衡定之。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属桂枝汤证。

此示桂、麻两法异用之辨,在汗出与无汗之分,而不在恶风恶寒之别,故曰汗出恶
风寒者,属桂枝汤证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属桂枝汤证。

此示太阳中风,脉至浮弱之象。阳浮阴弱,即举浮按弱,凡脉象统称阳脉阴脉者,
皆指举按,不指分部。以外感之证,当寸口浮沉、大小、迟速同等者为常,若一部独陷
者,则病机变矣。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属桂枝汤
证。

以上二条,皆太阳篇之文,集示以究桂枝法主治之义。第一条示太阳中风证象之全,
第二条析脉象浮弱形容之细,本条则推究发热汗出为邪风外中之因,而总之皆以荣弱卫
强为病机之本,参合求之,则桂枝法之运用,尽于此矣。若发热汗出而不属邪风之因,
荣弱卫强而不属外因之证,则皆非桂枝法所宜与,又可隅反以类推也。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属桂枝汤证。

气冲之变,由于营郁,故达营可以降冲气之逆。桂枝可下气者,其用在降冲气,非
以降肺胃之逆也。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营气实而郁者,与桂枝法,必反烦不解,当刺以泄经气之实,却与桂枝汤则愈。知
桂枝之用,惟营气弱者为宜,但营郁化热之证,必以达营为主,或不用刺,则当佐以泻
心之品,若专用清凉,必邪陷而病加,故刺后仍主以桂枝法继之也。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撞心者,
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奔豚为腹气上冲之证,邪发于肝,证关冲脉,故桂枝加桂,可以下奔豚气,亦温通
营气之效也。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通行本作反)汗出恶风者,宜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属葛根汤证。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4—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不呕者,属葛根汤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属葛根加半夏汤证。

葛根可以升举阳明经气,以行肌肉筋脉间之津液,故外而项背几几,胃津之外凝也,
内而自利或呕,胃津之内阻也,皆以本汤加葛根治之。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
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

此示用葛根升阳明之津液,以连、芩制营气之疾,泻胆热而坚肠也。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属麻黄汤
证。

此正举太阳表实之证。表实以麻黄法开其皮毛,证谛在有汗无汗,而不在恶风恶寒
之别。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属麻黄汤证。

喘而胸满,上焦之气闭也,证多在表,虽见阳明里实之候,亦当以麻黄汤先开其表,
此汗下先后之定例也。

太阳伤寒(通行本作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
此为逆也。

烦躁有虚有实,以脉之浮紧、微弱,有汗、无汗辨之。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胀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
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
刺之小差,外不解,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
麻黄汤。不溺,腹满加哕者,不治。

此以短气脉浮为邪在表,病在腠理之闭,则用柴胡法以通三焦之津;病在皮毛之闭,
则用麻黄法以泄玄府之气。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而细,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腹痛者,与
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5—

此示病机日久,而证见胸满,仍为邪留在表,兼胁痛而脉浮细者,则为少阳之郁;
脉但浮而胸满者,当属太阳之闭,故有小柴胡、麻黄二法之异用。

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可与大青
龙汤发之。

此示中风兼湿,则表闭无汗,脉象浮缓,缓者松缓之象,内证必见烦躁,以湿郁其
热故也,当以大青龙清热发汗。与少阴证之烦躁,虚实天渊,法当细辨,故曰:无少阴
证者,乃可用也。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
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己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属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法,主治在散上焦水气,惟水寒射肺,外内合邪之证宜之。后贤以本论治咳,
只此一法,用以施治内伤之咳,反叹古方不足以治今病,其说愈支离矣。

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烦心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
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属小柴胡汤证。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属小柴胡汤
证。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解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

各经皆有系在少阳之证,以三焦为六府之所与合,而自太阳转属者尤多。凡各经邪
连少阳,皆可转阳枢而病解。观上三例,知太阳邪少,则但取小柴胡法,不必兼顾其表,
惟偏重太阳之证,乃用柴桂复方之法。盖腠理通则皮毛自和,皮毛开或腠理仍闭故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
发汗也。

少阴发汗为变例,故叙于诸证之末。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

五苓之用,在转中府,以通表里上下水道之阻,故具利小便发汗之功,亦分消水气
法也。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6—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四上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
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
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彻(通行本缺)
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
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
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此示发汗后,仍有汗出不彻之证。以短气烦躁,不知痛处,脉涩辨之,亦临病所难
知也。素秉阳盛多湿者,乃有此变。

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示令咳而不即咳者,此必两耳聋无
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发汗因致耳聋,素秉上焦气虚,肺肾之交不固,乃有此变。

发汗后,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素秉肺虚,腠理不密,汗后饮冷,则水寒上射,以水外灌,则冷气内侵,为治不同,
致喘之变则一。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此虚人误汗之变,轻则客气上逆,剧者中气暴亡。发汗之宜慎,有如此者。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必大便硬
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
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
知不久必大便也。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7—

素秉胃阳盛者,发汗则亡津便硬,然胃气内盛,又有津液自还之例。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谵语多胃实之证,次则亡阴而心气热者有之,亡阳谵语,乃气虚神乱之证,此其变
也。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以
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素秉寒湿之体,则汗后转阴黄之证,以上无头汗,故身目俱黄。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此胃冷令蚘不安,复发汗,引气上逆,故为吐蚘,与厥阴吐蚘不同,亦病由体变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属桂枝加附子汤证。

素秉肺肾两虚者,误汗则致漏汗之变。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荣郁化热于经,则当刺以泄实,与清凉必令邪陷。刺后仍继以桂枝汤者,知解外以
汤液为良也。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通行本缺白虎汤三字,有桂枝汤如前法
六字)。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属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此二变,一为胃阳素盛,汗后则转阳明;一为三焦气虚,汗后则转如疟。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属白虎加人参汤证。

此因胃阳素盛,故汗后转属阳明。若寒中者,即大汗出,亦不转阳明也。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
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
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
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与四逆汤。

此风入厥阴之变,乃其人络血素虚,故变生诸证。


伤寒杂病论义疏 
—458—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
发汗,服汤已微除,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