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而后热者,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先热而后寒者,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但寒不热者,
牝疟;但热不寒者,瘅疟也。治无定方,要当随证消息。气至则病发,凡病有休息者皆
尔,不独疟也。其寒热往来之证,非疟所独有,在太阳有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者,其异
于疟也,脉必不随证躁静,虽病者觉寒已而热,热已复寒,有往来之意,但身热必常在,
不似疟之有休作也。在少阳寒热往来之证,则为邪中半表半里之经,由经气之出入,并
阴并阳,而见寒热往来之象,非两邪之相争也,脉当浮弦而数,不随证转,即寒热休时,
身热不能全退,人亦不爽慧也(疟有休后,便若无病者)。至于内伤(肺劳之类)血痹,亦有
寒热往来之象(此属二维之病),必热时其人反静,脉反虚弱;寒时其人转烦,脉转细数。
以热则气泄,使荣气外缓,寒则气敛,使卫气内迫,因令证象寒热,与脉反其躁静,此
为内损。学者当审辨寒热疑似,未可见寒热概认为疟邪也(欧西唯物之说,以病见寒热,系乎
微生之虫。然化育之理,必先有遂生之境,而后繁衍见焉,故夏虫不可以语冰,大鲲不可以失水。有此
寒热,乃有此微虫,抑有此微虫,乃有此寒热,此因果方生之说也。治者和其阴阳,制其偏胜,复其生
理之常,彼微虫者自熄灭也,复何劳乎执之杀之之不惮烦欤。假令虫不杀而寒热终不可调者,则西方之
说尚已。西学以有微虫乃有寒热,此因果倒持之说也。世之言宇宙观者,果先生万物而后有宇宙耶?抑
先有宇宙而后生万物耶?其始也孰得见之,然以可见而递演者,则境先而物后明矣。人体一小宇宙也,
如因冬夏之异,燥湿之殊,而物腐之迟速顿异,果以气候为因耶?以虫生为因耶?盖易辨矣)。按六


伤寒杂病论义疏 
—85—

经府藏疟病证治,异说纷岐,兹粗演经旨,以示平脉辨证之法,学者融会用之,盖无法
不摄者已。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病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
难已,脉当浮而弦,宜柴胡桂枝汤加茯苓、泽泻主之。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亦,寒
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脉当弦而急,宜小柴胡汤加牡蛎、
泽泻主之。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
气乃快然,此胃虚而病疟也(凡疟必虚实更作,若胃家实者,则病燥不病疟也),脉当浮而大,
按之濡弱,宜小柴胡汤加茯苓、白朮主之;若脉弦大而实,热多汗出,恶见日月光者,
此为胃实,宜大柴胡汤加牡蛎、泽泻主之。足太阴之疟,令人不嗜食,病至则善呕,呕
已乃衰,多寒热,汗出,好太息,令人不乐,脉当微弦,按之濡弱,宜茯苓白朮柴胡芍
药半夏猪苓汤主之。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寒多热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
脉当沉弦,时一浮,宜四逆汤加升麻、鳖甲主之,服汤令脉浮弱微急,更作柴胡桂枝汤
加茯苓、白朮与之。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
便意恐惧,肠中悒悒(不畅也),脉当沉而弦,时一浮,宜桂枝吴茱萸茯苓当归附子黄柏
通草汤主之,服汤脉浮弦,宜小柴胡加丹皮、泽泻主之。此六经之疟也。其疟之在五藏
者,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盖悲伤肺而加疟邪也,脉当浮
短而涩,宜人参百合贝母酸枣仁柴胡汤主之。心疟者,令人心烦甚,欲得清水,反寒多
不甚热,脉当大而虚,宜阿胶酸枣仁茯苓半夏汤主之;若烦甚不得卧,热多寒少,脉大
而急者,宜黄连阿胶汤主之。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脉当沉弦而微,
病为危殆,宜吴茱萸附子当归干姜川椒乌梅汤救之,服汤脉色转,更随证作方与之。脾
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脉当弦而濡,宜理中汤加厚朴、芍药
与之。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脉当沉而弱,
时一弦,宜附子桂枝升麻干姜汤主之。凡此五藏之疟,皆藏气伤而加疟邪也。《内经》
于六经、五藏疟后,更单举胃疟者,今人且病也,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脉自
濡弱,时一浮大,宜人参白朮半夏茯苓枳实汤主之。以胃为六府之海,病疟之迁延,无
不传胃者,其他五府则统于六经,无异法也。疟脉小实急者在阴(《内经》谓当灸少阴),
满大急者在阳。平脉辨证,相体制方,一药之出入,当针芥相投,始有桴鼓之应。此亦
聊示准绳,未可执方以求病也。

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此示形损之证,而举肺藏为例。盖证有形损,有气损。气损则形无所养,形损则气
无所依(气以养形,形以归气)。虽损有后先,其致损则死一也。《难经》所举上损、下损,
皆指形损而言(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营于五藏六府;三损损
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从上
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五藏皆有损,内损则外合不荣,如
肺损则皮聚毛落者是也。治损之法,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益其荣卫;损其脾
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盖损之轻者,脉证
尚能相应,如肺损则气伤而短,脉虚而毛,犹为可治;若损之极,则脉证皆适相反,短
期至矣。本条所举伤寒咳逆上气,此肺胀气实之候,脉当浮而大者为相应,今反脉见散


伤寒杂病论义疏 
—86—

者,此为其气动形,宗气离根,形已不能归气,必至降气则脱,益气则壅,攻补两无所
施,故知必死。推之则凡脉证反者,皆为损证,证损必虚不受补而邪胜正夺,藏气不至
于手太阴,是以脉与证不能更相应也。他如脉病顺逆,皆当明辨,如气短气陷而脉反上
溢,肌削神夺而脉又孤大,久利而脉实,脱血而脉洪,谵语壮热,脉反沉微,症瘕鼓胀,
脉反虚小,失精带漏而尺中弦洪,胃反膈食而寸关伏匿,其例更仆难尽,皆去形损也不
远矣。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趺阳脉不出,不出与伏匿相类(《二十难》: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亦不出之类),推筋着
骨,应指若有,复似不动者是也(因脉已在最深之部而又不能外鼓,故应指颇似不动。外鼓,即
出也),此胃阳绝而脾阳陷,中焦失职,故阳气不能充肤热肉而身冷肤硬。此证多以渐致
之,非暴病也。先起于四肢,手指或足趾,皮肤冷硬,麻木不仁,宜四逆汤救之,佐桂
枝、当归以温通荣气。若身冷由四末渐至胸腹,证难治矣。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
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
巨阙。

《素问?本病论》:神游失守其位,令人暴亡,谓之尸厥。又《缪刺论》:邪客于手
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
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名曰尸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后贤谓
此证因卒中天地戾气,与藏气相忤逆,卒然闷乱,腹满不知人,手足厥冷,头面青黑,牙关紧闭,腹中
气走如雷鸣,听其耳中如微语声,脉厥者死,反小者亦死)。《内经》但言其证,师乃详其致厥
之因。曰: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
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盖尸厥为血结于上,气陷于下,
阴逆于上,阳退于下之证,与厥阳上行适得其反,彼为阳越于上,此为阳闭于下,故令
尸厥而神无知也。病由肾气微少,精血内虚,精血少则不能涵气,令肾气上奔而促迫于
胸膈之间,宗气为膻中大气,主上下流通之用,肾气应秘藏者而反上逆,遂使宗气反聚,
不能升降,宗气聚则血不流布于经络,遂血结心下(心内之血,不能结也,结则真死矣)。血
结心下,则上焦之阳气,必因而退下,阳气退下而生热,热气下流,归于阴股,与肾间
之真阴相动,使阳陷于阴,伏匿而未绝,故四肢无气以动,气血稽凝,令身不仁,身久
不仁,变为尸厥。尸厥者,如尸之厥也。然下陷之阳,犹能与阴相动,故虽如尸厥而气
血之动机未绝。治此者,必先用针治,刺期门(在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以通肝募,
刺巨阙(在鸠尾下一寸,脐上六寸半)以通心募,则心下结血得通而下流阴股,微阳得升而
上运,气升血降,而尸厥苏矣。苏后宜当归四逆汤和其经脉。非针则尸厥不能解也(肾间
动气,兼水火阴阳之用,此阴逆闭阳于下,故为厥。若阳散于上,阴脱于下则死矣)。

师曰:脉乍大乍小,乍静乍乱,见人惊恐者为祟,发于胆气竭故也。


伤寒杂病论义疏 
—87—

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少阳者,胆之经也,十二经之气,皆资心气
主之,胆气壮之,故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内竭,而邪祟乘之,斯气血乱而失
守,心气为胆气所动,遂见乍大乍小、乍静乍乱之象,当温肝则胆气自壮,补心而神志
自宁。邪祟者,多因有所见而致惊,故每见人辄生惊恐。若不因大惊邪祟而脉象如此者,
乃藏真内绝,死不治矣。

师曰:人脉皆无病,暴发重病,不省人事者,为厉鬼,治之以祝由,能
言者可治,不言者死(通行本佚)。

内典言病苦不一,有四大之病、有业病、鬼病、魔病。盖六气淫邪之在体者,此四
大之病也。世有奇疾沉绵,病苦万状,多因宿业,乃致纠缠,或童真入道,偏致膏粱之
疴(如明之憨山大师,童年出家,乃数致痈疽发背,皆诵华严而愈),或晚岁清修,乃有漫淫之
疾,每茹痛于岁月,竟沃雪于剎那,此非业力所关,理将安在。甚有疾来无端,暴发重
病,人事不省,脉色如常,每药饵之无功,遇巫医(巫医者,以巫治病者也)而立起。此师
所以示病有厉鬼,而警世昏迷者也。上古有祝由之法,祝其病由,不假医药,以移精变
气之理。有感应道交之效,所谓巫医者也。病关魔鬼,非此莫治。能言者生,魄未离也;
不言者死,魂已脱也。呜呼,六道昭然,鬼神森列,因果不坏,皆由自心,天人相与之
际,非浅学所能窥也。世有持无鬼之论者,只自欺屋漏而已。若夫四大为病,不涉神怪
者,乃亦欲托命巫祝,此又惑之惑也。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
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
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为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掣(通行
本误作漐)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油(通行本误作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
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