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不达病所。脉象当涩大而数,宜抵当汤下其瘀血。凡攻瘀与泻胃不同,故不取硝、黄
荡实之品。若大便已见瘀块者,此结血已动,则桃核承气法可中病,不必用抵当之峻剂
也。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屎燥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
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此示阳明病有下后胃中更实之证,于法仍当再下。曰“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
既下则糟粕当去,心复懊烦,见热留胸中之象,宜栀子豉法清解上焦郁热。若心中懊烦
而复见胃中燥屎之证者,此下少而荡实未尽,糟粕更结,胃浊不降,亦可上干见懊恼烦
热之变(故知懊烦当有在上、在中之异)。脉转沉实者,法当再以大承气汤攻之。知前虽用
下,必小承、调胃之类,剂轻病重,不为衰减故也。今燥屎复结,自当腹中满痛,故知
懊恼之非虚烦。若腹微满而未至大实,虽不大便,此肠燥胃寒之证,攻之必初头粪硬,
其后必溏。初硬后溏者为虚,则攻为误下。曰不可攻之,教学者审慎迟回之义。曰“若
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扬”,辞旨直贯上文,则又示学者以审谛既决,复不可养痈遗患。
善哉!思邈之言医贵乎胆大而心细也。


伤寒杂病论义疏 
—311—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
便也。

此承上演示燥屎证谛。曰病人不大便五六日,不言误治之逆,此属正阳阳明,由胃
燥渐转内实之象,若燥屎已成者,当绕脐痛胀,烦躁发作有时。以燥屎内结,胃气不得
下通,燥屎必在大肠,大肠绕腹上下一周,故证见绕脐而痛。糟粕既结,则血行亦阻,
胃热上干于心,故为烦躁。胃气于下降不通之际,气至相搏,病邪发作,故为烦躁发作
有时。知烦躁之发作有时,则知绕脐痛胀当亦有休止缓急之变,惟内实必腹满不减,即
痛有缓时亦当拒按,不似虚寒之痛有时乍止而病若失也。燥屎之候既审,则必以大承峻
攻毫无疑义。惟屡经误治之变而转成内实者,既有燥屎,痛处亦不限绕脐,以糟粕所结
不多,则邪著有处,痛无定所(但必有腹满拒按可凭)。他如杂病内有风冷,谷气不行,亦
有绕脐痛见之证,当为疠痛而非胀痛,下之则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要当平脉
为断,未可以绕脐痛便指为里实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
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大承气汤、桂枝汤
方见前)。

此示日晡为阳明王时,不但胃实潮热甚于日晡,即发热当此时剧者亦多属阳明之证。
曰“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则一日数发可知。发热有时,本似风疟之证(如
疟疾状,谓热退复发,非指寒热往来);若独至日晡得燥金王时而烦热加甚,此属阳明之为病
也。烦热当较发热稍殊,发热又与潮热有辨。烦热者,热少烦多;发热者,热多汗少;
潮热则蒸蒸如潮,热汗濈濈。日晡发热,虽证属阳明,未为可下之候,须审看脉变,以
权虚实。若脉实者,此里实也,发热时必濈然汗出,故宜下之;若脉浮虚者,此为风疟,
当从解肌之例,发汗即和外之互辞(即病人时发热自汗出藏无他病之例)。曰“下之宜大承气
汤,发汗宜桂枝汤”,宜者有审慎较量之意,知又当随证以消息也。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
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此示大下后便秘内烦、腹中满痛,仍属燥屎再结之证(举大下后者,明虽下而热可再结,
不可以曾经峻下,遂怯再攻)。盖大下后,六七日复不大便,烦热不解,腹满痛者,此虽曾
经峻下,仍为内有燥屎。若证象既具,假令脉又沉实,不必虚揣既往之因,但据当前平
辫之理,即宜随证施治,勿更迟疑。所以致操屎复结者,知必糟粕停蓄,下之未尽,故
曰: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曰宜大承气汤者,示法当再下,但宜消息进退云尔(每考后
贤治按,多于既往之因附会推详,置目前脉证之辨忽焉不讲,是无异以意射覆,即意中亦为幸事,读此
当知所轻重矣)。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
屎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杂病论义疏 
—312—

此示因循失下,致酿燥屎内结之变(变者谓证异寻常)。病机有疑似难明之象,故师特
条记之。夫三阳以气为用,凡壮热之证,多在阳明所阖,其热则脉证俱见,治当求之气
分。假令邪气留连,热久伤血,虽燥屎内结,而病深邪陷,反有传导尚行,外无壮热之
侯,如本条病列阳明,但云“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
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既无痛满不减之情,复无谵妄如狂之状,在里则大便仍通,
在外则仅有微热,奈何遽主大承,议施峻下,非见病知源,未有不心迷意惑者也。盖病
机非一逆所酿成,病情非一时之变化,初证已当急下,医乃审慎迟回,或主白虎泻热则
遗府而求经,或主小承荡实则药轻而病重,用法虽无反正之违(正治反治是也),论治已
失缓急之度,遂使府实不去,经气日衰,津液渐消,热邪内陷。小便不利者,乃阳明过
阖而水府气窿也(阳明阖太过则太阳膀胱之气不开,令汁浊尿稠,溺出不畅。不利与小便少、小便闭
不同,西学所谓尿素多而水分少是也),溺涩则浊气溜经,津亡而糟粕化燥。大便有乍难乍易
者,以阳明热气乘之,则津枯雨乍难;热气旋有退时,复津生而乍易,所以时乘时退者,
因其人胃本无燥,一时受邪化热(犹云热气乘之故尔,明非本体之阳),故有进退之变。时有
微热者,热邪之时退复时乘也。以气热伤血,故证有隐见;以热陷入里,故外但微热。
当知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因时有微热,便为欲作燥屎之候。若更滋润清凉,
因循敷衍,忽转加喘冒不能卧者,乃燥矢己成。喘为在里,此时必小便利,大便难(或下
闭不通)。凡燥矢既结,不论多少(前所谓五六枚者是也),必令升降中隔,胃气不转,浊
气乘肺则喘,热邪干脑则冒,冒者昏瞀之谓,气涩血浊,隔者当泻,故须下之。见气喘
知气上不下,若不急泻,必气上贲而脱矣。此推演欲作燥屎之病情,明以迁延致变(明此
为燥屎之变象,与潮热谵语、绕脐满痛者不同),非传经之化热也。当喘冒不能卧时,脉象若
沉实者,则沉而喘满,正合大承之治;若脉至乍数乍滑,便有邪胜正衰之虑。尝有宿食
在小肠,日暮发热,脉寸关滑数,尺伏不应,通府则尺闭自出,失下必脉转数散,昏冒
不解而死。大抵病机之变,不论在阴在阳,其终也未有不阴竭阳亡、邪胜正夺者。举凡
救逆之治,或急下以存阴,或温中以回阳,必察真气犹存,始有加膏益光之用。若待精
气已消,余烬欲绝,则救阳而阴竭,补阴而阳绝,虽致重竭逆厥之误,亦太息死病无良
医者矣。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示胃寒欲呕之证。脉当濡弱,关上尤甚。食谷欲呕,乃谷入胃时,恶心欲呕而实
不呕。稼穑作甘,不同腥臊脂腻之味,纳谷而亦欲呕者,此胃寒也,法用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苦辛性温,止里寒上逆,化胃中涎饮;佐人参益气生津以和燥烈,加生姜以宣胃
阳,大枣以和中府。盖功专温降,与理中运脾之治不同,故干呕吐涎沫者亦宜之。若得


伤寒杂病论义疏 
—313—

汤而反剧者属上焦也,反剧指欲呕之情加剧,必其人胃虚肝燥,血热气寒,吴茱萸温中,
转助相火,遂致胆阳上格,胃逆益甚,初由寒中,忽兼热化,病缘体异,不可预期,脉
象亦必由濡弱转加弦数。此必初与吴茱萸汤时,未审中府虽寒,多阳异秉(多阳者多热,
谓他藏府有热也),或脉势微急,或隐隐内烦,方剂但急温中,消 
J急未能周备,佐使稍
疏,证变遂起(此证宜吴茱萸汤加黄连治之)。但既逆之后,当知上焦虽热,胃家仍寒,未
可以得汤反剧,辄取清凉之治,宜用清上温中并进之法,消息进退,于泻心诸汤求之。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
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
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
而饮水多,小便不利(渴字以下八字,通行本阙)者,宜五苓散。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此演阴结脾约之异,藉示分部异象、随证平脉之法。曰“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
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太阳病当三部俱浮,寸
仰尺俯,其势斜上(凡外感之脉,以寸关尺三部,浮沉迟数大小同等者为常),今乃效象各异,
关上独浮,寸缓尺弱(脉气之至,以尺为根,自尺上升而成关,自关上升而为寸。尺弱则关上不常
独浮;关浮则升举之力已充,寸又不应更缓,分部异象之理,义当明辨),缓谓松缓如绵,应指虚
软之象;合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心下痞诸证辨之,关浮见胃气之伤(浮则伤胃、
数则动脾是也),寸缓征肺气之陷(肺虚则上焦之气不敛,缓者即其气散漫,不能如毛之有春,合
以痞且不呕之证,故知为肺气之陷),尺弱亡下焦之阴(寸主阳而尺主阴,寸司气而尺司血,见弱
则血不足,在尺故主下焦)。虽发热汗出而恶寒不解,知表邪仍在;虽心下为痞而里气不逆,
故内证不呕。此乃太阳病发于阴误下因成气痞之变,故曰此以医下之也。下令阴结,其
证大便不行,传导下阻(论文略大便秘者,以下文反证,自可推知),此太阳误下之一变也(此
证由误下成痞,寒多者宜桂枝人参汤,兼上热宜诸泻心法进退,虚实寒热,平脉自见)。次乃示转属
阳明之例,若此证初在太阳不经误下,病人乃自转汗出不复恶寒而又渴欲饮水,则病机
已见过经(过太阳之经,故转阳明外证),于是知关浮者胃气之强,渴饮者燥化之胜,心下
痞者中焦之结(心下本属上焦,若胃实令心下痞者,当属中焦,亦犹懊恼有上中两焦之别),故曰
此转属阳明也。但转属阳明,亦非遂成下证,加寸缓尺弱,气陷血虚,既汗若又溲多,
必致胃中津竭,假令小便频数,应知大便必硬。若内无痛满,外无潮热,阳明虽阖,燥
化未亢,即十日不更衣,亦中无所苦,则便硬但为脾约之证。胃虚而肠结者,法当禁下
(关上一部独浮,知胃气亦未充满,即大便不通,亦为禁下之例。若胃气盛,必三部皆浮强鼓指)。
此太阳阳明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