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有任何“我”或“我想”的状态存在,仍是有所执著,未曾抛下烦恼,未得解脱的状态,又怎能算是究竟呢?’

 

‘因此,你所说“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实非解脱的彼岸。纵能入禅定甚深如此,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绝难因而断生死轮转,除去一切束缚。’

 

道人听罢太子一番议论,便答道:‘余修习禅定,已经一百零四年,所得境界,不外如此。看来,还未获究竟,实是惭愧。’

 

‘沙门年少若此,竟如是睿智过人,见解精辟,他日必能成无上道。惟愿成道之时,先来度我。’

 

太子答应了,便与他道别,再访其他的道人,穷研解脱成道的法门。但是,所遇所闻,皆无新意,且多乖谬,令他求师的热忱也冷却了。

 

太子遍访道人之后,发觉竟无一人堪为导师,只好内求于己,凭自己心中的灵力,摸索解脱的途径。

 

这样,他便与父王派来侍候的比丘侨陈如等五人,到迦阇山苦行林中,作无师的修行了。

 

(四)苦修六年

 

悉达多太子与五比丘在苦行林中,远离一切物欲的纠缠,穿的是极粗糙的袈裟,喝的只是清水,吃的只是极少量的麻粟,居处只求能避烈日风雨,终日只顾禅定思惟,期望能悟出解脱之道。

 

在这种情况下苦修,一下子便过了六年。但太子在证悟上,似乎没有寸进。

 

从前雄姿英发、温文尔雅的太子,如今只剩得一个形容枯槁、皮包著骨的活骷髅,旧时的王者风范,已无余剩。

 

太子自想:‘六年的苦修,竟然毫无寸进,莫非是走错了道路,修法欠妥?’

 

他心里烦闷,便从座中起来,步行到座处附近的尼连禅河。

 

行到河边,他看到沿岸秀丽的景色,碧绿的草地、艳丽的花丛、茂盛的树木、清澈的河水、无牵无挂的游鱼和自由自在、高低飞翔的小鸟。

 

清风徐来、流水淙淙、花香鸟语,使太子的精神为之一振,竟暂忘却了修行的事,兀自陶醉在当前美景之中。他看到清凉诱人的河水,竟不假思索,脱下袈裟,便跳进水里,愉快地浮沉于河水之中,得意地舒展四肢,尽情地洗个澡。

 

太子洗澡后,心情轻松愉快得多了。

 

他的咀嘴露出悠然自得的微笑,也不急于回座静修,却游目四盼,在河边漫步。

 

一会儿,一名牧牛女,赶著牛群过来吃草,遇著太子,便与他热情地交谈起来,及知道他是一位修道已久的沙门,心中更起敬仰。

 

为了表示心中的敬意,她送给太子一大碗鲜牛乳作供养,而太子也绝不客气,欣然地接受,并且一饮而尽。

 

他很高兴地与牧牛女再倾谈一会,才愉快地与她道别,步向静坐之处。

 

同修的五比丘,一直注意著太子的动态,看到适才的光景,认定太子已失道心,又复贪著世间的物欲,已无精进之意。于是,心中起了鄙视,不愿再与他一同修道,见他悠然向座处而回,便相率离去,也不道别,便留下太子一人不顾。

 

(五)降伏魔怨

 

太子从河边向静修处走,遥见五比丘交头相议一会、便神色不悦地相率离去,心中已明原委,但却毫不介意,也不去追赶解释。

 

秀丽的景色、身体的洁净、牧牛女鲜乳的供养,使他身心清明舒畅、精力充沛、斗志昂然,与起坐时的颓态,实有天渊之别,前后判若两人。

 

他回到禅定之处坐下,以无比的决心立誓言:‘我今若不证无上道,宁可碎是身,亦终不起于此座。’

 

精神、体力、意志都处于极佳状态的太子,进入了从未曾经历过的极深定境,遨游于无边际的精神界里,无尽的新奇事物,接踵而来,令他日不暇接。

 

但是,他以无比的定力,只作一位淡淡的旁观者,于一切无动于衷,绝不起执著。

 

然后,一切人性弱点的化身,排山倒海般浮现于他心灵的跟前。

 

人性的贪、嗔、痴、种种欲念与执著,皆现作无量的幻境,变成极难抗拒的诱惑,挑逗太子尘心的复起,使他失去自持,再陷入五欲之乐中,与在家的俗人无异。

 

醇酒佳肴、热情淫荡的美女、金银珠宝、广大无尽的国土与臣民、令人飘飘然的礼拜称颂、无上的权威与荣耀,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于太子的跟前,等待他的受纳.

 

只要他稍一动心,便即陷魔境,迷失正道,从前修持所得,便尽付流水了。

 

但是,太子已参透了世间欲乐的虚幻,以坚定的意志,心无所住,于一切引诱试探,皆视作境花水月,心境寂然不动。于是,这些心魔幻境,便如早晨的薄雾,给太子智慧的骄阳,驱散得无影无形了。

 

太子战胜了。他已从世间一切极难祛除的欲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得到完全的自由了。

 

可是,跟著出现的,竟是各种使人不寒而栗的妖魔鬼怪、毒蛇猛兽的蜂拥而至。

 

他们全都形相恐怖,大多手持利刃,不断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啸,做出种种威胁性的动作,步步紧迫太子的座处。

 

他们迫使太子降服下拜,作他们的奴隶,受他们的差遣,与他们一起作恶。否则,便要把太子煎熬磨折,残害他的性命。

 

为首的魔王,更威迫利诱,诸般作法,卖弄神通,使电闪雷轰,狂风怒号,山摇地陷,树木倒塌,鸟兽悲鸣,如同末日之将至。

 

可是,太子却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论他们如何羞辱殴打,也坚强地忍受。既不愤怒,也不害怕;既不与他们撕打自卫,也不求饶免死。

 

他深知一切邪魔鬼怪,皆是幻化之物。只要心中不起执著,不自起畏惧,他们便无能为力,对他难起损害。

 

他也深知,就是自己假合之身,也同是幻化之物,实不足惜。

 

他深信,只有平等的法身,才是真实。因此,他能起完全的勇毅,面对一切魔怨,毫不动容。

 

睿智给他坚定的信念;信念给他难以摧折的勇气。

 

就是这无比的勇气,使一切魔怨徒劳无功,全军败退,永远失去一位能受滋扰的物件。

 

至此,太子已克服了一切有情的苦恼惊怖、一切的软弱无助,而成为一位无坚不摧的强者、征服者。

 

他的智慧与定力,彻底地摧毁了对世间所有荣辱得失、爱欲苦恼的执著,使他真正地从身心的系缚中解放出来。

 

一切魔怨皆已降伏。现在,他已是一位解脱者了。

 

(六)道成肉身

 

在一场智慧、信心、定力的大决斗、大试探之后,太子的心中,犹若雨后天晴、太阳再现,实是清新舒畅无比.一切烦恼牵挂,全都洗净无余了。

 

太子的内心充满从未曾有、难以形容的喜悦。

 

他感到与万法合一、与宇宙浑然而成一体,感受到一种难以解说、超越你我相对的存在,且自觉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他随意回顾以往,发觉从前种种,竟随念而现前。从前的善恶行止、父母眷属、各次轮转生死、历世修行,以至无限久远的事情,皆历历在目,应念而活现,丝毫不漏。

 

他发觉他能随意观察宇宙万法,清楚明白,不论远近、体积大小,一一如在目前。

 

他发觉他能随意收听宇宙一切的声响,清楚明白,就是从极远而来、极微弱的音声,亦能听闻,清楚如发于耳畔。

 

他发觉他能随意得知众生心中所想何事,于他们从前所作种种事亦复清楚明了。

 

他觉得一切太奇妙了!他要了解一切新获得的能力,于是随意现法。他发觉一切物,竟随他的心愿而转,绝无任何限制。就是他的自身,也超越了时空的窒碍,能无处不在,随意同时或异时,游于过去、现在、未来之中。

 

此刻,他明白自己心识的力量,经历世的修行,今已全部觉醒了。这充满无限喜悦、无限解脱、能起无量神变、能得无尽智慧的境界,就是修行证果的终极了。

 

困扰他已久的宇宙人生奥秘,在这不可思议的境界里,已是昭然若揭,尽在他掌握之中。

 

如今,他知道一位佛陀已经诞生,他已经道成肉身、得成正觉,与三世诸佛、平等无异了。

 

(七)转法轮

 

佛陀住于觉者的大涅槃中,静坐了相等于人间的四十九昼夜,仔细地观察宇宙生命的缘起,细看一切法如何生、如何灭,众生如何生死轮转、如何能获得解脱。他遨游于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把一切自然规律、造化玄机,一一领会掌握。之后,他才从定中起,重入世间。

 

他以凡夫之身入定。但是,出定的时候,他已是一道成肉身的觉者了。

 

出定后,他慨叹地说:‘原来众生实平等无异,皆有佛性,能入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不见自性真心,恒作种种颠倒执著,以致轮转生死海中,受大苦恼,久不能出,真是可怜可惜!’

 

他续思惟:‘我今已成无上道,得一切解脱之法。但是解脱法门、皆甚深难懂,唯有证果的佛陀,才能彻底明白知晓。众生在浊世之中,为贪欲、愚痴、邪见、骄慢,虚妄所覆,又复福薄根钝、无有智慧,焉能解我所得之法?’

 

‘若我为彼等转大法轮,传无上道,彼等必心生疑惑,不能信受,反易生诽滂,因而堕于恶道,受大苦恼。’

 

‘若是能害众生如此,我宁愿默然毁弃此肉身,永灭于世间,长住于大涅槃,不留痕迹于世,更不宣示我所得法。’

 

正思惟间,诸天的天王天众,知道如来成道,便各从居所,来到佛前顶礼,恳请宣说解脱法门。

 

佛陀喜见诸天众求法心切,便即时为他们开了一次法会,使他们各有得著,在颂赞声中,雀跃而去。

 

接著,诸大菩萨,亦不约而同,来与佛所礼拜,为觉者的成道而欢呼、称颂,更向先觉者求稀有难得之法。于是,佛陀便高兴地为他们再主持一次法会,把他们的疑问,一一解答清楚,使大众心悦诚服、满心欢喜地离去。

 

二次说法后,佛陀对世间众生,重生哀悯。因为他们自种苦因而不觉,又不求解脱,只有世世浮沉于苦海之中。若无圣者点化,恐永难得生于善道,且莫说断生死轮转。

 

佛陀心想:‘普度众生乃是我修行之本愿,岂可因众生难度而起舍离之心,必要在此假合之身未坏之年,努力弘法,始不枉我在此成佛之因缘。’

 

‘众生虽愚钝颠倒,但我可随其根器,方便说法,大智者为说大法,小智者为说小法,使普天下皆能受法雨的滋润,令渐趣向解脱之路。’

 

思惟已毕,便忆起先前曾答应成道后要先度阿罗逻迦兰道人之诺言,但从定中,得知该道人已经去世。于是决意先以小法,度同修侨陈如等五比丘。

 

(八)鹿野苑度五比丘

 

佛陀将至鹿野苑处,便为五比丘所遥见。

 

他们心里仍然责怪太子弃苦行、退道心、接受牧女的供养。于是相约,如佛陀到来,不须起立欢迎,亦不敬礼,坐立随他自便,决不理会,只把他视作陌路人。

 

可是,当佛陀来到他们跟前的时候,他们便为佛陀的威严灵力所摄,不由自主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