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的道理,那些出世间的、不可见的,就只好从那世间可见的事物,去测度推想它的可能性了。

 

但是,理智的推度认可,是不足够的,必要待亲自体会实践,始能知道它的真确性。但是,实践是必先要有所信念的,否则,便毫无目的,没有任何结果可以达成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佛陀觉海,涅槃解脱,必要从智信而入,从修行而证得。先没有信,便没有任何成就可言,佛性也就永难显现成熟了。

 

(二)以四依四不依择法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众生,若要于修行之时,不为邪见所惑而迷失正道,他便要于择法之时,以四依四不依作指南了。

 

是哪四依四不依呢?

 

善男子,四依四不依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和依智不依识了。

 

修行的人所追求的是智慧、大能与解脱。因此,他所信受的,只是能导致这些目标达成的法,而不是说法者本身。不论说法者地位怎样崇高,所说法若不能导致解脱的,便绝不应信受。就是他现菩萨、佛身说法,亦复如是。但是,所说法若能导致解脱,那么,就是说法者现外道之身,行者也应恭敬信受力行。

 

善男子,他若能如是择法,便是依法不依人了。

 

修行的人,面对浩如烟海的经论著述,应知哪些是小法,为根器下劣之人方便施设,实未能究竟;哪些是上乘之大法,能度利根之人至彼岸。他要舍弃为愚人而没、不能道出真实智慧、不能导致彻底解脱的不了义经,却只去修习能带来无上慧和彻底解脱的了义经。

 

善男子,他若能如是择法,便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

 

修行的人,阅经听法,应求其内在的真义,以心契入,悟其深意,才能深入经藏,得法的精妙神理;绝不应固执方便的词句,拘泥不化,以文害义,起种种纷争戏论。

 

善男子,他若能如是择法,便是依义不依语了。

 

修行的人,于一切法,必要以意作一番思量审度,穷自己的智力去分析,彻底理解后,才决定应该接受还是舍弃;绝不应未经理智的思量审度,便只看事物的表面,轻率地凭意识从前爱恶的经验,机械地执著或舍弃诸法。

 

善男子,他若能如是择法,便是依智不依识了。

 

(三)认识四圣谛

 

善男子,对于生命的存在,有四个真谛,众生必要作正确的认知,才能够了解生存的实相,从而踏上解脱的道路。这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了。

 

了解这四谛才能导致苦恼的止息、解脱的生起、圣果的证得,因此,这四谛又叫做四圣谛。

 

为什么要认识苦圣谛呢?

 

善男子,众生在六道轮回生灭法中所过的生活,是桎桔的、不自主的、不持久的、苦恼的。他若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是多么的恶劣,他便不会思量改善环境,摆脱目前的苦恼,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知苦是解脱的第—步。因为这样众生才能够认清确定问题的存在,才能导致寻找解决烦恼方法的努力。就好像—个病人,必要知道自己有病,才会去看医生,然后疾病才有机会治好一样。若自己身患重病也不自觉知,那么,又怎会去看医生和服药除病呢?若是这样对病情不知不觉,病就永无治好的可能。

 

因此,众生必要认清六道的生存只有无限的烦恼、没有永久彻底的快乐这事实。深知苦谛的真实性,他才能立志迫寻更自由更快乐的生活。

 

为什么要认识集圣谛呢?

 

善男子,集是导致苦恼生起的各种行为。

 

众生必要知道他的苦恼全部是自己一手招集累积的,他才能有信心地凭自己的努力,把它们全部清除。他必要知道自己怎样种下苦因,怎样招集苦果,他才能思量对治的方法,使苦恼止息,不复生起。就好像一位良医,必要知道病人的病情、导致生病的原因,才能下药救治一样。

 

他认清哪些行为能导致苦恼,便要把它们彻底断除,否则烦恼便接踵而来,永无休止。

 

因此,众生必先要认清一切苦恼皆由自己行为所招集、绝对与人无关这事实,他才会晓得注意自己的言行思想,这样,他才能得更大的自由与解脱。

 

为什么要认识灭圣谛呢?

 

善男子,灭是一切苦恼皆已止息的境界。在这境界里的众生,得到彻底的解脱和真实持久的快乐,再没有任何的桎梏烦恼。

 

众生必要知道,—切苦恼皆可消除,真实永久的快乐是可以获得,六道的生灭轮转是可以超越,灭永苦得永乐的境界是确实的存在、可以证取的,他才会努力修行,找解脱的道,行解脱之法。就好像一位良医,定要知道病是可以治好,他才会充满信心、积极乐观地向病人施救一样。

 

因此,众生必要认清苦灭境界真的存在这事实,视作成就的目标,他才有努力修行的物件和精进的指南,终有一天能得至高的自由、快乐与无限的解脱。

 

为什么要认识道圣谛呢?

 

善男子,道就是导致苦恼止息、快乐自由、无限解脱生起的法门。

 

众生必要认清哪些行为能导致苦恼,要用什么方法对治;哪些行为能导致解脱,要用什么方法力行,他才能离苦得乐。就好像一位良医,既已断了症,找出病源,确定疾病可治,他便要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去医治病人一样。否则,一切的诊断皆是徒托空言,于事无补。

 

因此,众生必要认清修道是证果唯一的方法这一事实,他始会努力不懈,行解脱之法,止息烦恼,天天争取更大的自由快乐。

 

善男子,学佛的人必要了解四圣谛的真义,始能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以至证得圣果,永远住于解脱之中。

 

(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佛修行的人,对生命要有什么看法呢?

 

善男子,有些众生,心智卑下,软弱无能,以致面对世间的烦恼,无法应付解决。于是,他们便认定生命只是无尽的苦恼,不敢面对现实,事事规避,表现得悲观消极,只冀求生命的终结快点来临,绝不希望有再生的出现。

 

有些众生,心智上乘,英慧多能,事业顺遂,少有忧患挫折。于是,他们便充满自信,认定生命乐多苦少,敢于向任何事物挑战,处处表现得很乐观积极,时刻眷恋生命,执著世间一切所有,希望生命永存、永无终结。

 

善男子,过分乐观的人,不能理解生命乐观的一面,不能从挫折中成长,汲取教训,建立智慧与力量,终不能得到自在解脱。

 

过分乐观的人,不能理解生命苦痛的一面,难起慈悲助人的心,难以增长智慧,成熟人格,更易因盲目的乐观,过高的自信,而作草率之行,以致陷入极大的困境和苦恼之中,终于把虚假的乐观彻底地粉碎。因此,亦终得不到自在解脱。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对人生持著乐观或悲观见解的众生,都执著邪见,看不到人间苦乐参半的实相,不能从人间的苦乐交替之中受益成长。

 

那么,学佛的人要采取什么人生观呢?

 

善男子,修行的人,要远离悲观乐观这两极端而行于中道。他对人生要有如实的认识,知道苦乐悲喜是交替而存,绝不永久;一切自欺的乐观悉足以带来幻想破灭后的苦恼;而一切自虐的悲观,则可自毁能成之果。

 

他不走极端,既不悲观,也不乐观;既不执著苦,也不执著乐,却切实地行于中道,不堕二边。因此,他的人生观是中观的。

 

他并不自欺欺人,能坦白地接受和承认人生苦乐悲喜并存的事实,苦的便说苦,乐的便说乐。绝不唱虚伪的高调,强作乐观,把苦看作乐;或怯懦悲观,把乐的也看作苦。因此,他的人生观是实观的。

 

他知道一切的悲喜苦乐,绝不永久,看透它们皆由众生自己的业所招集,互相交替,也能由业所止息这事实,因而对一切不起任何执著,只是天天尽苦果,种善因,塑造自己期望的将来。因此,他的人生观是达观的。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就应如是以中观、实观、达观的态度视人生的一切了。

 

(五)生活在刹那之中

 

善男子,有些众生,在现时不得意,便终日缅怀过往的光荣与成就,把精力花费在逝去事物的回忆里。对目前的环境,虽有能力去改善,却不愿去努力。

 

又有些众生,在过去不得意,便为自己的缺憾与不幸,终日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把精力花费在对自己与他人的怨恨里。对目前的环境,虽有能力去改善,却不愿去努力。

 

又有些众生,不愿提起过往、回忆过往,却把精力花在幻想之中,希望能于未来实现。对目前的环境,虽有能力去改善,却不愿去努力。

 

善男子,这些生活在过去与未来幻象中的众生,因不愿面对现实而丧失了现在生活所具有的创造力量,不能凭自己的力量塑造自己和环境,只能在梦幻自怨中度日,终不能得到解脱。

 

但是,达观的佛弟子,深知一切皆是迁流不居,方生便死,方死又生,生灭不断。就是自己的身心,亦复如是,绝不永久。

 

他明白万物生灭不断的原理,使他可以摆脱过去的羁绊,令他能凭自己的意志塑造称意的未来。

 

他明白过去已灭,将来未生,只有现在才是他能发挥力量的时刻。因此,他警醒地生活在每—刻之中,既不缅怀过去的一刹那,也不憧憬未来的—刹那。这样,他的精力便不会放在虚妄的幻想执著里,却是有效地于现在促成心中所希望出现的事情。

 

他深知后念从前念面生,一切做作皆成前因,必然带来后果,并且于做作刚完之时,便即生起能结果报的力量,立刻开始替众生塑造合乎果报的际遇。因此,他知道果报是即时开始、逐渐圆满,并非如无知的众生所想像,认为业报只会在来生,或更遥远的未来才突然出现。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学佛修行的人,应永恒地把握现在,努力于现在,生活于现在。这样,他便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随心所欲,终于得到彻底的快乐解脱。

 

(六)订立正确的修行目标

 

除去无明、今佛性圆满地显现,是否需要很长的时间呢?

 

善男子,任何伟大的成就,都要痛下一番苦功才能得著,绝未有不劳而获、垂手可得的道理。因此,彻底解脱的出现,自然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厂。

 

凡夫修行成圣,既需要长久的时间,那么,会否因目标难以迅速达成,致令行者望而生畏、退却道心呢?

 

善男子,若众生把目标定得太低,他便没法得到大的成就,但是若他把目标定得太高,他又会因目标高不可攀,一时难以成就而感到沮丧气馁。因此,行者所定的修行目标,必要远离这:二种过患。

 

怎样才能远离这二种过患呢?

 

善男子,众生若要得到彻底的智慧、大能与解脱,他便要定下除去无明、圆满佛性、成为觉者这至高无上、长远的目标。否则,一切的成就,皆未得究竟。

 

但是,成正觉所需的时间并非朝夕,若要不因尚未能成佛而沮丧灰心,以致放弃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