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陀说完这番话,便即入初禅、次第入二禅、三禅、四禅,然后由四禅出入三禅,由三禅出入二禅,由二禅出入初禅,再由初禅入乃至四禅,便寂然不动。

 

佛陀如是顺逆进出四禅定后,神识便永远地离开色身,入无余大涅槃了。

 

圣者应化之身,虽是卧姿安祥,面容慈顺,嘴角仍挂著快乐的微笑,但是已经了无生机、毫无动静。天人的导师,终于溘然长逝,只留下佛法在人间了。

 

(十二)八王分舍利

 

佛陀入灭后,住世的觉者,便在人间消失,现在再不能如以往,有如来的色身可见了。

 

在场的弟子,除了已见道迹、证入圣位的尊者,因已亲证生死皆是虚幻不实,又能遨游于精神界的缘故,心境泰然不动外,其他未得道的比丘,个个皆凄然不悦,有些更悲恸哭泣,以致晕绝于地。

 

就是阿难,也是满腔悲恸,如丧考妣,饮泣难禁。

 

弟子当中有一位阿罗汉名阿尼卢陀尊者的对阿难说:‘阿难,你是如来的近侍,听法最久、最多,当知世间无常,有生必有死的道理。世尊入灭,入无忧国土,原是快乐的事,为什么连你也这样愁眉苦脸、悲痛激动,失去佛弟子所应有的安祥洒脱,与从未修习佛法的俗人一样执著无智呢?’

 

‘阿难,如来出世入灭,皆有很大的因缘。缘合即来,缘尽则去。绝不会因个人的爱著贪恋而有所改变的。’

 

‘现在满布虚空中的大威德天众,都在窃窃私语,慨叹如来的弟子,竟有如此执著不通、修养浅薄之辈。正深恐如来的名声,将败于这些不肖弟子之手,如来圣教,将不能久住于世。’

 

‘阿难,你侍奉如来最久,闻法最多,虽未证果,仍须在后学之前,作个好榜样,免令如来弟子给人非议啊!’

 

阿尼卢陀尊者继为阿难等未断烦恼的弟子演说佛法,广解无常解脱之道,僧团才回复平日恬静和谐、坚忍自信的特性,准备如来色身的殓葬。

 

佛陀圆寂的资讯很快便传开了。

 

散布四方弘法的佛弟子,各国的大王信众,都从四面八方前往如来入灭之处,欲向圣者遗下的色身,作最后的敬礼,及为佛陀的葬礼,竭诚尽力。

 

各大王要给佛陀王者举行葬礼。因此,圣体洁净后,便被涂上各种香油,置于棺木之内,四周饰以各种香花,复以宝幢幡盖围绕。在会众礼拜念祷声中,佛陀的大弟子,便点燃稀有的香木,把圣者四大假合之身火化,使四大洁净地重归四大,终结了佛陀住世的因缘。

 

佛陀遗体火化已毕,参加葬礼的各国国王共议同分舍利。议毕,便派使臣至拘尸国国王处,说道:‘我等远道而来,参加世尊葬礼,今已礼成,即欲回国。恳请分舍利一份,让我等回国后,能建塔供养。若蒙应允,当备厚礼宝物酬谢;若不洽舆情,我等带重兵而来,当不惜生命,以兵夺舍利。’

 

拘尸国国王,听罢使臣之言,便对朝臣说:‘今世尊于我国境内入灭,是我国的祥瑞,舍利自当由本国留存,岂能舍弃,任令外流他国?若诸王以兵相挟,孤亦有强兵猛将,能保圣物不失。不知诸卿见解若何?’

 

朝中大臣,议论纷纭,许或不许,莫衷一是。

 

及后,一位年老大臣,对大王说:‘佛陀住世,常教众生多行布施、慈心不杀,现在怎可为舍利之事,令各国兵戎相见、生灵涂炭呢?若为争夺舍利而起兵事,实害天地之和,令世尊不悦,是对人天导师很大的不敬。因此,宜与诸王平分舍利。’

 

大王闻言,觉得有理,便息独占之心,把舍利共分八份,自取其一,余下者悉送各国王,让带回本国,立塔供奉。

 

以此因缘,佛陀的舍利,便分藏于各处。

 

(十三)结集圣典的号召

 

佛陀灭度后,很多已证阿罗汉果的弟子,迅即自弃色身,神识不复住世,随世尊入灭。

 

诸天的天王天众见佛陀舍世间入灭,心已惋惜悲痛,又见诸得道比丘自弃色身,于英年入灭,遂生讥议,叹惜地说:‘如来出世,万千劫难遇。成道之后,辛勤弘法,培育后学,使弟子证道无数,才于老迈之年、色身不堪用之际,始行入灭。诸大弟子,深受佛恩,不思弘法报佛恩,却贪图涅槃解脱,急舍世间,岂非令如来圣教,顿成灰烬,真枉如来应世一场了。’

 

这时,尊者摩诃迦叶知道诸天的意思,即对诸尊者说:‘各位同修,无量诸天,都在讥议我们,虽深受佛恩,证得道果,却不思弘法度众,如来一旦入灭,便纷纷涅槃,致令圣教频于绝灭。我们实不应如是急于入涅槃、享圣乐,宜结集世尊所说法,令圣教能流传于世,救度有缘。’

 

众尊者听罢都点头称善,遂发心结集三藏圣教。

 

这时,迦叶尊者问圆满比丘:‘有多少位已证阿罗汉果的同修正在前来此处,可以一齐结集呢?’

 

圆满闻言,即于静处入定,于定中观察,见有四百九十九阿罗汉,从四方而来,独欠牛主尊者。于是,从定中起,把观察所得报告迦叶。

 

迦叶听罢,便对圆满说:‘有劳同修到牛主尊者之处,告诉他僧团有要事,务请即时到来议事。’

 

圆满受托,便即入深定,以其定力隐没于僧团处,出于牛主尊者之所,告以僧团结集之事,请立即偕同前往.

 

牛主尊者对圆满说:‘有智慧的人,心不放逸,因此能修各种善法,不致一事无成便被无常吞噬了光阴和生命。我在世上应做的事,全都做完了;敬爱的导师亦已经入灭,我理应舍此俗世,追随大师,就好像小牛追随著大牛一样。’

 

‘同修,我向你敬礼道别了。’

 

说罢,便升上虚空,现种种光芒,然后化火焚身,自取灭度。

 

圆满无奈,只好持牛主舍利于钵中,复入深定,从牛主涅槃处没,出于僧团集合之所,报告一切。

 

这时,摩诃迦叶,即向众尊者说:‘世尊入灭后,众多阿罗汉,已随世尊入灭,圣者已所余无几,务请各位同修,结集圣典未完之前,切勿效牛主造次入灭,宜广为天人结集,作种种利益事。’

 

在场的阿罗汉无不表示赞同。于是,便齐心合力,共议结集圣教之事,再无一人,妄想入灭。

 

(十四)五百阿罗汉结集于王舍城

 

参加结集的比丘到齐后,摩河迦叶便对阿尼卢陀尊者说:‘同修,请看看如今在此聚集的比丘,有没有仍未断贪嗔痴、尚未证圣果的凡夫呢?’

 

阿尼卢陀尊者听罢,即入四禅,观察诸比丘的根器灵光,然后出定,对迦叶尊者说:‘同修,我于定中观察,知道聚集此处的比丘,皆是梵行清净,所作已办,此生完结、便不须再受生的阿罗汉,惟阿难—人,尚未离欲及诸世间烦恼,未证道果。’

 

摩诃迦叶心想,阿难亲近世尊至久,多闻第—,若是结集圣教缺少了他,是—件非常可惜的事,但是他凡心未尽,容他结集,则于圣教权威有损,必要鞭策于他,使他早日成道,才能一同结集。

 

于是,尊者呼唤阿难到跟前,说道;‘阿难师弟,你追随世尊的时候不少,听佛说法最多,鲜有同修能及。只可惜只能信解,不能行证,尚与凡夫无异。僧团只容许得道的同修参加结集圣教,以你凡夫—名,是没有资格参与的。僧团现在没有需要你的地方,你现在可以离去了。’

 

阿难听罢迦叶摈弃之言,即惶恐颤栗、羞愧无地,失意地独自离去。

 

这时,诸天王见迦叶尊者催迫阿难甚急,心中欢喜,彼此对曰:‘阿难今受如此淩逼,必定发奋图强,疾得圣果。这样看来,如来圣教,必能住世。’

 

痛失良师于前,复遭僧团摈弃于后,对阿难的心灵,起了很大的冲击,使他深觉诸行无常、时光飞逝。若不赶快修行,一辈子过去了,仍是—无所成,为人耻笑。

 

想到这里,他便步向离王舍城不远的幽静村落,依世尊所授之行法,日夜精修禅定,开拓自己的灵力。

 

信念坚定、求道心切的阿难,很快便能进入极深的定境,证得阿罗汉果,此时,他才知道师兄的苦心。于是,他便急到王舍城,与各同修共商结集之事。

 

迦叶等阿罗汉,从定中得知阿难已经证得圣果,欣慰非常,遂远迎阿难,邀请加入结集的行列。

 

这时,王舍城的城主,已经深信佛法,获悉尊者们要结集三藏,便于王舍城中,择—幽静之处,供应饮食卧具,及一切所需,令无匮乏,好让他们能安心结集。

 

这样,五百阿罗汉便为圣教在王舍城作佛教第—次的结集。

 

(十五)经、律、论三藏的结集

 

迦叶尊者于是召集五百阿罗汉,对他们说:‘阿难亲近世尊至久,多闻第一,今能持法证果,若要结集世尊说法,再没有比他更适合了。’

 

‘今请阿难把世尊说法,逐一背诵。请各同修详加谛听,逐一勘定。要与佛所说无忤,始得结集为经藏。’

 

在场的阿罗汉,各点头称善。遂于阿难诵法之后,详加研讨订正,补充核对。由大众认可之后,才列入经藏。

 

经藏结集完毕,迦叶便再请持戒第一的乌婆尼尊者,结集僧伽的戒律,以便各出家在家的弟子遵守。

 

所有戒律同是在各尊者核对无误之后,才由大众认可,列入律藏。

 

迦叶心想,众生钝根智小者甚多,若只依经文诵读,恐能解佛法深义的甚少,必要在艰深之处,详加论释,始能把真义传世。

 

于是,迦叶复召集各阿罗汉,把经中各艰深难懂之处阐述论释,使后学易于掌握。

 

所有论说,亦是在研讨核对、与佛说无悖后,才由大众认可,列入论藏。

 

三藏圣教,就是这样结集成功了。

 

这时,结集的领导人摩诃迦叶,便对僧团说:‘如今,我已结集圣教,亦于定中观察,知如来正法,必能久住于世,广利人天。’

 

‘我在世修行,应办之事,悉已办妥,留于尘世的因缘已尽,现在是追随导师、住于涅槃的时候了。’

 

‘我灭度后,你们应善护持佛法、教化人天,使如来所授解脱之法,能弘扬于各处,始不负如来所望,不枉结集之辛劳。’

 

迦叶说罢,便即入石室,右胁而卧,入无余涅槃。

 

经论节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维摩经》)

 

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诸法假名而有,故曰假名。是义云何?发名论法,法如幻化,非有非无,亦非非有,亦非非无,无一定相可以自别。以名呼法,法随名转,方有种种诸法差别,假名故有。是故诸法,说为假名。(《大乘义章》)

 

一切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大乘起信论》)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即著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