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欲劳役饮食之热。客于厥阴。其热皆无异也。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胃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趺阳脉浮而数。 
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则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衍义〕内经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 
内热。寸口为上焦。趺阳候中焦。寸口迟为劳者。即劳役致伤也。劳即阳气退下。 
谷气不得升举。以充上焦。上焦主行荣卫。谷气不充。则卫虚而脉浮。荣竭而脉 
迟。盖谷气不输于上下。壅而盛于中。数则消谷者。壅盛之气。郁而为热。即消谷。 
数即热也。大坚者。水谷虽入。不化津液。中焦遂燥。坚即燥也。内经所谓味过于 
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中焦热甚。火性疾速。水谷不得留停。下入膀胱而溲水 
去。其内即燥而又热。即为消渴。近世谓消中也。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妇人杂病中) 
〔衍义〕医 云。女子阴物也。晦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仲景独称男子。倘亦此意。 
肾者主水主志。藏精以施化。若惑女色以丧志。则泄精无度。火扇不已。所主之 
水所藏之精无几矣。水无几。何以敌相火。精无几。何以承君火。二火乌得不炽 
而为内热惑蛊之病耶。二火炽。则肺金伤。肺金伤。则气燥液竭。内外腠理因之 
干涩而思饮也。且肾乃胃之关。通调水道。肺病则水不复上归下输。肾病则不 
复关键。不能调布五经。岂不饮一斗而出一斗乎。用八味补肾之精。散其本也。 
不避桂附之热。为非辛不能开腠理。致五脏精输之于肾。与其施化四布以润 
燥也。每恨古今论消渴者。多集其症。而不举其所自者有之。举其端而不明其 
源者有之。仲景因当时失第六卷论六气之详。故只就金气而言病。不及乎火。 
惟张子和论君相二火。可补仲景之未备。相火游行五脏间。火主动。动之和者。 
则助本脏气生化之用。动之不和者。即为害之大也。妄动之火势盛。必挟本脏 
气同起。当时脏气。有虚有实。有阴有阳。主气主血。升降浮沉。各一体用。是故治 
火之中。必当先审脏气。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在阳则调其气。在阴则理其血。当 
升而反降者。必举之。当降而反升者。必抑之。须兼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性。从而 
治之。使无捍格之患。则火有所归宿而安矣。肾气丸内有桂附。治消渴恐有水 
未生而火反盛之患。不思内经王注。火自肾起。为龙火。当以火逐火。则火了灭。 
以水治之。则火愈炽。如是则桂附亦可从治者矣。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衍义〕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 
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注曰。若脉浮者。 
表未解也。饮水多而小便少者。谓之消渴。里热甚。实也。微热消渴者。热未成实。 
上焦燥也。与是药生津液。和表里。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衍义〕伤寒论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症。渴欲饮水。水入吐。名曰水 
逆。注曰。六七日发热不解。烦者。邪在表也。渴欲饮水。邪传里也。里热甚。则能消 
水。水入则不吐。里热少。则不能消水。停积不散。饮而吐也。与此药和表里。散停水。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x文蛤散方x 
文蛤(五两) 
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衍义〕文蛤散治伤寒冷水 若灌。其热不去。肉上粟起。意欲饮。反不渴者。此治 
表之水寒。今不言表。而曰饮不止。属里者亦用之。何也。尝考本草。文蛤、海蛤。治 
浮肿。利膀胱。下小便。则知内外之水。皆可用之。其味咸冷。咸冷本于水。则可益 
水。其性润下。润下则可行水。合咸冷润下。则可退火。治热证之渴饮不止。由肾 
水衰少。不能制盛火之炎燥而渴。今益水治火。一味两得之。内经曰。心移热于 
肺。传为膈消者。尤宜以咸味。切于入心也。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衍义〕淋如粟状者。因脾胃不足。流浊下入胞中。而膀胱属水。湿浊下流。土克之 
也。土克则水气不行。郁化为热。煎熬胞中。浊结如粟之水。则胞之下系。与溺窍 
皆滞涩不利。且厥阴之脉。循阴器。主疏泄。胞涩不利。则厥阴之气亦不利。故攻 
克于膀胱之分。作急痛引脐中。脐中者。两肾间。膀胱上口也。巢氏病源云。膀胱 
有热者。水涩淋涩。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盖本此耳。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则数。 
〔衍义〕消万物者莫甚于火。胃有热即消谷。消谷则饥。饥则引食。食虽入。以火燥 
其玄府。水津不布。下入膀胱。肠胃津液不生。故大便坚。膀胱内热。则损肾阴。阴 
虚则水不得固藏。故数数出之。巢氏病源云。肾虚则小便数也。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衍义〕淋者。膀胱与肾病热也。肾属于阴。阴血已不足。若更发汗。则动其荣。荣动则血泄矣。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x栝蒌瞿麦丸方x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衍义〕内经云。肺者。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又谓膀胱藏津液。气化出之。益肺气通 
于膀胱。上通则下行。下塞则上闭。若塞若闭。或有其一。即气不化。气不化。则水 
不行而积矣。水积则津液不生而胃中燥。故苦渴。用栝蒌根生津液。薯蓣以强 
肺阴。佐以茯苓治水。自上渗下。瞿麦逐膀胱癃结之水。然欲散水积之寒。通开阴道。使上下 
相化。又必附子善走者为使。服之小便利。腹中温为度。若水积冷而方用之。否则不必用也。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x蒲灰散方x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x滑石白鱼散方x 
滑石(二分) 乱发(二分烧) 白鱼(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 
x茯苓戎盐汤方x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减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衍义〕小便不利。为膀胱气不化也。气不化。由阴阳不和。阴阳有上下。下焦之阴 
阳。肝为阳。肾为阴。肾亦有阴阳。左为阳。右为阴。膀胱亦有阴阳。气为阳。血为阴。 
一有不和。气即不化。自三分观之。悉为膀胱血病涩滞。致气不化而小便不利 
也。蒲灰、滑石者。本草谓其利小便。消瘀血。蒲灰治瘀血为君。滑石利窍为佐。乱 
发、滑石、白鱼者。发乃血之余。能消瘀血。通关便。本草治妇人小便不利。又治妇 
人无故溺血。白鱼去水气。理血脉。可见皆血剂也。茯苓戎盐者。即北海盐。膀胱 
乃水之海。以气相从。故咸味润下。佐茯苓利小便。然盐亦能走血。白术亦利腰 
脐间血。故亦治血也。三方亦有轻重。乱发为重。蒲灰次之。戎盐又次之。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中 中) 
〔衍义〕伤寒论阳明脉浮而紧。咽燥口苦。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云云。若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成注以苦下之。热客中焦。是谓干 
燥烦渴。凡病属阴阳。热甚在表里之间者。即可用之。阳明为水谷之海。气血俱 
盛。热易归之。伤寒杂病饮食之热。与夫五邪之相传。俱客之耳。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x猪苓汤方x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衍义〕前条有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用五苓散利小便取汗。利小便与此证 
无异。何药之不同也。前条太阳证发汗。复大汗出。胃中干。欲得饮水。少少与之。 
令胃中和即愈。脉若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此乃阳明证咽喉燥。 
发热汗出身重。下后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脉浮同也。而 
有太阳阳明之异。热同也。而有微甚之异。邪客入里同也。而有上焦下焦之异。 
邪本太阳。入客上焦。所以宜取汗利小便。邪本阳明。虽脉浮发热。然已经下之。 
其热入客下焦。津液不得下通。而小便不利矣。惟用茯苓、猪苓、泽泻。渗泄其过 
饮所停之水。滑石利窍。阿胶者。成注谓其功同滑石。不思此证。既不可发汗。下 
之又耗其气血。必用参 。手太阴足少阴药。补其不足。助其气化而出小便也。 
须参之。 

卷十四
水气病脉证第十四
属性:(论七首脉证五条方九首)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 
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 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 
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衍义〕风水者。肾本属水。因风而水积也。内经大奇病论曰。并浮为风水。注以浮 
脉为风水。脉浮下焦。主水风搏于下。故曰风水。水热穴论曰。肾至阴。勇而劳甚。 
则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入于脏腑。外不越于肌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评热病论曰。肾风。面 庞然壅害于言。不当刺而刺。后 
五日。其气必至。至必少气时热。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小便黄。目下 
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转侧。月事不来。烦不能正偃。正偃则咳。名曰风水。今只言 
外证骨节痛恶风。不言 肿。肾外合于骨。水则病骨。肝外合于筋。风则筋束。关 
节。故骨节痛。脉浮恶风者。知其风水之证在表耳。皮水者。皮肤 肿也。灵枢曰。 
腹胀者。寒气客于皮肤间。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 
色不变。巢氏病源。则以皮水者。腹如故而不渴。与灵枢异。盖肺主气以行荣卫。 
外合皮毛。皮毛病甚。则肺气 郁。荣卫停滞不行。然肺气之满。异于他邪。气虽 
成水。终本轻清。故 然不坚。按之没指。腹亦 而不起。玄府闭塞而不恶风。 
郁火燥其液而不渴。当发其汗。散皮毛之邪。外气通而郁解矣。此开鬼门也。正 
水者肾主水。肾经之水自病也。内经曰。肾者胃之关。关不利。故聚水成病。上下 
溢于皮肤。 肿胀大。上为喘呼不得卧。标本俱病也。石水者。乃水积小腹。胞内 
坚满如石。内经曰。阴阳结邪。阴多阳少。名曰石水。又曰。肾肝并沉为石水。注曰。 
肝脉入阴。内贯小腹。肾脉贯脊中。络膀胱。两脏并藏。气熏冲脉。自肾下入于胞。 
今水不行。故坚而结。然肾主水。水冬冰。水宗于肾。肾象水而沉。名曰石水。因水 
积胞内。下从足手少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