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愚痴无闻的凡夫正如同前述这个譬喻裡的富翁!他们不曾师事真正的圣者、未听闻领受正法、没有善知识的帮助,因而被邪见繫缚。他们误认【色】、【受】、【想】、【行】、【识】(五蕴)内外有【我】,未能如实了知五蕴无常、苦、非【我】的本质,於是长夜沉沦受苦。多闻圣弟子信受佛说、领受正法、有善知识的帮助,得以脱离邪见。他们不会误认【色】、【受】、【想】、【行】、【识】(五蕴)内外有【我】,而且能如实了知五蕴无常、苦、非【我】的本质,於是长夜安乐幸福,终得永尽苦边。」
焰摩迦比丘感激地说道:「尊者舍利弗!其他的长老们若怀着慈悯心,教导我们后学,也无过於尊者您对我的恩赐了!今天听了您的开示,我的心已脱离了邪见的繫缚。」
经过舍利弗尊者这番教导,焰摩迦比丘充满法喜,领受所闻。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一○四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85。
沉默是金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那时,游方行者婆蹉前来参访。他向佛陀合掌问讯,行礼之后,就坐在一旁,向佛陀问道:「乔达摩,说说你的看法吧!有情眾生有不朽的自我吗?」当时,佛陀默然不答。於是,婆蹉改口问道:「那麼,有情眾生没有不朽的自我吗?」佛陀依旧默然不语。游方行者婆蹉心想:「沙门乔达摩不回答我的问题,我还是先离开好了。」,就起身告辞离去。
那时,阿难尊者正好随侍在佛陀的身旁,挥扇替佛陀驱暑,待婆蹉走了以后,就问道:「世尊,刚才那位婆蹉种的游方行者向你发问,你为何不回答他呢?这岂不让他以为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被他问倒了?」佛陀就对阿难尊者说:「我刚才若回答他有情眾生有【我】,就等於同那些执常见的外道合流;反之,我若回答他有情眾生无【我】,他会以为有情眾生最后的归宿就是一无所有(断见)。这麼一来,他岂不更迷糊了?」
佛陀接着说道:「若认为眾生有常,就堕於常见;若认为眾生无常,则堕於断见。如来宣说缘起,是捨离这两种偏邪的见解而说的;也就是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因为【无明】而有【行】,因为【行】而有【识】,...乃至有【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反之,『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眾苦也灭尽。」
佛陀作了这番开示,阿难尊者很高兴地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九六一经、别译杂阿含第一九五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44:10。
环环相扣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舍利弗、摩訶拘絺罗这两位尊者一同住在波罗那斯国附近的鹿野苑。这一天的傍晚,摩訶拘絺罗尊者结束禪思,来到舍利弗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就座共论法义。
摩訶拘絺罗尊者问道:「【老、死】是由那承受老死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老、死】的造作不是出於承受老死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老、死】是由那承受老死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老、死】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舍利弗尊者回答道:「【老、死】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老、死】缘自於【生】。」
摩訶拘絺罗尊者又问道:「【生】是由那受生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生】的造作不是出於受生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生】是由那受生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生】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舍利弗尊者回答道:「【生】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生】缘自於【有】。」
摩訶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有】的承受者就是它的造作者吗?【有】的造作不是出於承受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有】是由那承受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有】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有】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有】缘自於【取】。」
摩訶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取】是由那执取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取】的造作不是出於执取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取】是那执取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取】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舍利弗尊者回答道:「【取】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取】缘自於【爱】。」
摩訶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爱】是由那贪爱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爱】的造作不是出於执取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爱】是由那贪爱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爱】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舍利弗尊者回答道:「【爱】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爱】缘自於【受】。」
摩訶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受】是由那感受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受】的造作不是出於感受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受】是由那感受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受】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舍利弗尊者回答道:「【受】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受】缘自於【触】。」
摩訶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触】是由那接触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触】的造作不是出於接触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爱】是由那接触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触】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舍利弗尊者回答道:「【触】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爱】缘自於【六入处】。」
摩訶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六入处】是由那见闻觉知的当事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六入处】的造作不是出於见闻觉知的当事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六入处】是由那见闻觉知的当事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六入处】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舍利弗尊者回答道:「【六入处】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六入处】缘自於【名、色】。」
摩訶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名、色】的拥有者就是它们的造作者吗?【名、色】的造作不是出於它们的拥有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名、色】是由它们的拥有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名、色】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舍利弗尊者回答道:「【名、色】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名、色】缘自於【识】。」
摩訶拘絺罗尊者继续问道:「那麼,【识】是出於自力造作、他力造作、自力与他力共同造作还是无因而自然发生?」舍利弗尊者回答道:「【识】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识】依【名、色】而生起。」
摩訶拘絺罗尊者问道:「尊者舍利弗,您刚说【名、色】不是出於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而是缘自於【识】而生起,现在您却说【识】以【名、色】为缘而生起。这是什麼意思呢?」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我为你说一个譬喻:这就如同将两束芦苇互相倚靠,放在空地上,它们由於互相支撑而得以竖立着。倘若拿掉其中一束芦苇,那麼另外那束就会倒下来。缘起的法则正如同这个譬喻,【识】以【名、色】为缘而生起,【名、色】以【识】为缘而生起,【六入处】以【名、色】为缘而生起,【触】以【六入处】为缘而生起.....【老、死】以【生】为缘而生起。倘若两束互相倚靠而竖立的芦苇其中一束被拿开,那麼另一束就会倒下来;若先拿开这一束,前面的那一束也一样会倒下来。苦的止息就与此相彷,【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生】灭则【老、死】灭。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二八八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12:67。
谁在看?谁在听?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俱卢国的调牛村裡。那时,佛陀告诉比丘们说:「我现在要为你们说法,所说的法初善、中善、后亦善,有美好的义理与法味,纯净而不共外道,出自清净无染的梵行,称为『第一义空经』。仔细地听!好好地想!这就为你们说。」
佛陀接着开示道:「何谓『第一义空经』?比丘们!视觉的发生并没有来处,其消灭也没有去处。像这样,眼根对境接物(眼触)而生眼识,并没有超然的体性在其间出入来去、主持其事,只是依一定的条件而生起特定的作用;其餘耳、鼻、舌、身、意接触声、香、味、触、法(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而生起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是一样的情况。它们生起又灭去,有业报却没有独立自存的造业者;它们生灭不已,除了以俗名施设的心理要素(名)与物理要素(色)外,再无其他。这以俗名施设的诸法是依【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法则而生,也就是说因为【无明】而有【行】,因为【行】而有【识】...,乃至有眾苦聚成的有情世间;反之,也依【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法则灭去,即【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眾苦都灭尽。比丘们!这就是『第一义空经』。」
佛陀讲完此经,比丘们都很高兴地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三三五经、增一阿含六重品第七经。
谁繫缚了谁?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舍利弗、摩訶拘絺罗这两位尊者则住在城郊的灵鷲山上。有一天傍晚,尊者摩訶拘絺罗出定离座,来到尊者舍利弗的住处,彼此寒喧问讯后,就坐在一旁,向舍利弗尊者问道:「我有问题想请教您,是否有空回答我?」舍利弗尊者回答道:「仁者请说,我会就我所知,为你解说。」
於是,摩訶拘絺罗尊者问道:「尊者舍利弗,说说您的看法吧!究竟是眼根为外境所繫或外境为眼根所繫,乃至耳、鼻、舌、身、意与声、香、味、触、法,究竟何者为何者所繫?」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既非眼根繫缚了外境,也非外境繫缚了眼根,乃至耳、鼻、舌、身、意与声、香、味、触、法的关係也是如此。它们并不互相繫缚对方,而是欲贪繫缚了它们。尊者摩訶拘絺罗,譬如有两条牛,一黑一白,用皮带将牠们拴在一起,共负一軛。若有人问说『究竟是黑牛繫缚了白牛,还是白牛繫缚了黑牛?』。这种问法有没有道理?」摩訶拘絺罗尊者回答说:「尊者舍利弗,这种问法不对,因为既非黑牛繫缚了白牛,也非白牛繫缚了黑牛;它们是被皮带与车軛繫缚在一起。」舍利弗尊者说道:「正是如此!尊者摩訶拘絺罗,既非眼根繫缚外境,也非外境繫缚眼根;耳、鼻、舌、身、意与声、香、味、触、法也并未互相繫缚;它们是被欲贪繫缚在一起。」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尊者摩訶拘絺罗,倘若是六根繫缚了六尘或六尘繫缚了六根,世尊不会教人修梵行,而永尽苦边也就不可能了。正因为六根与六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