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列于肝胆部。为湿热阻其宣化气机。故治法苦辛泄肝。淡渗通竭。施于壮实
颇效。今望八老翁。上焦必惫。况加精血自败。化为瘀浊。真气日衰。机窍日闭。诊
候之际。病患自述。梦寐若有交接。未尝遗泄。心阳自动。相火随之。然清心安肾
等法。未能速效。暂以清营通瘀宣窍之剂。
天冬 生蒲黄 龙胆草 龟板 生地 阿胶 丹皮 焦黄柏
男子血淋成块。尿出痛。医治一年罔效。夫淋属肝经郁火。湿热皆有是病。
思少壮情欲勉强。必致败精凝窍。精腐变瘀。理固有诸。用虎杖散法。服五六日。
痛减血少。晨溺尚有血丝。此盖窍中有未尽之败浊。宜通不宜涩。
人中白 琥珀 沉香 白牵牛 川柏 韭菜汁丸
浊腻膏淋日下。最易损人津液。络脉遂槁。况八脉隧道纡远。泛然补剂药
力罔效。难经谓十二经属通渠。旋转循环无端。惟奇经如沟渠满溢。流入深河。
不与十二经并行者也。树根草皮。此症亦难奏效。须用血肉填补固涩。庶可希
其获效。
麋茸 河车 人参 蒸黑于术 茯苓 湘莲 缩砂 雀卵 茹 乌贼骨 雀卵河车膏为丸
淋属肝胆。而酒性湿热之气。肝胆先受滓汁。次及肠胃。湿甚热郁。溺窍气
阻。茎管窄溢。久病积热愈深。不受温补。当忌酒肉浓味。分利虽投。不能却病。从
经义苦味祛湿。参以解毒。
料豆皮 牡丹皮 黑山栀 芦荟 龙胆草 真青黛 金银花 胡黄连
呕吐
属性:勉强攻胎。气血受伤。而为寒热。经脉乏气。而为身痛。乃奇经冲任受病。而
阳维脉不用事也。内经以阳维为病。苦寒热。维者。一身之网维也。既非外感。羌
苏柴葛三阳之药。及芩栀枳朴之属。辛酸继以苦寒。未能中病。胃口屡伤。致汤
饮皆哕出无余。大便不通。已经半月。其吐出形色青绿涎沫。显然肝风大动。将
胃口翻空。而肠中污水得风。翔如浪决。东西荡漾矣。熄风镇胃。固是定理。但危
笃若。此明理以邀天眷耳。
淮小麦 火麻仁 阿胶 生地 秋石拌人参 南枣肉
未病先有耳鸣眩晕。恰值二气之交。是冬藏根蒂未固。春升之气泄越。无
以制伏。更属产后。精气未复。又自乳耗血。血去液亏。真阴日损。阳气不交于阴。
变化内风。上巅犯窍。冲逆肆横。胃掀吐食。攻肠为泻。袭走脉络。肌肉皆肿。譬如
诸门户尽撤。遂致暴风飘漾之状。医者辛酸苦降重坠。不但病未曾理。致阳更
泄。阴愈涸。烦则震动即厥。由二气不能自主之义。阅王先生安胃一法。最为卓
识。所参拙见。按以两脉。右手涩弱。虚象昭然。左脉空大。按之不实。亦非肝气肝
火有余。皆因气味过辛散越。致二气造偏。兹以病因大旨。兼以经义酌方。
人参 茯苓 半夏 白芍 煨姜 炒粳米
灵枢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变。是崩淋泄泻皆脾胃欲败之现症。今汤水
下咽。少顷倾囊涌出。岂非胃阳无有。失司纳物乎。奈何业医者。中怀疑惑。但图
疲药。待其自安。怕遭毁谤耳。此症一投柔药。浊升填塞。必致胀满。仲景于阳明
满实。致慎攻下者。恐以太阴之胀误治耳。今舌微红微渴。皆是津液不肯升扬。
脾弱不主。散精四布。世岂有面色如白纸。尚不以阳气为首重也耶。
人参 熟于术 炙甘草 炮姜 茯神 南枣
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夫肌肉微白属气虚。外
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为多湿多痰。肌疏汗淋。唇舌俱白。干呕胸痞。烦
渴引饮。由乎脾胃之阳伤残。邪得僭居于中。留蓄不解。正衰邪炽。试以脉之短
涩无神主义之。阳衰邪伏显然。况寒凉不能攻热。清邪便是伤及胃阳之药。今杳
不纳谷。大便渐涩。若不急和胃气。无成法可遵。所谓攻入之病。虑虚其阳。参拟
一方。仍候明眼采择。
人参 半夏 生于术 枳实 茯苓 生姜
脉濡弱。左胁下久有聚气。纳食酿积于胃脘之中。两三日呕逆吞酸。积物
上涌吐出。此皆怫怒动肝。肝木犯胃。胃中阳伤。不能传及小肠。遂变化失司。每
七八日。始一更衣。为胃气不主下行故也。法当温胃阳制肝逆。宿病久缠。恐多
反复。致成反胃之症。
淡附子 淡干姜 姜汁 生白芍 淡吴萸 白粳米
寒热邪气扰中。胃阳大伤。酸浊上涌吐出。脘痛如剌。无非阳衰阴浊上僭。
致胃气不得下行。高年下元衰惫。必得釜底暖蒸。中宫得以流通。拟用仲景附
子泻心汤。通阳之中。原可泄热开导。煎药按法用之。
人参 熟附子 淡干姜 川连 炒半夏 枳实 茯苓
壮年形伟。脉小濡。恶闻秽气。食入呕哕。缘阳气微弱。浊阴类聚。口鼻受污
浊异气。先入募原。募原是胃络分布。以上逆而为呕吐。此病理标者。用芳香辟
秽扶正气。治本以温上通阳。
藿香 草果 公丁香 茯苓 浓朴 砂仁壳 广皮 荜茇
少腹属肝。肝厥必犯阳明胃腑。故作痛呕。二年来病患已不知因何起病。
医徒见病图治。想肝肾必自内伤为病。久则奇经诸脉交伤。经谓冲脉动。而诸
脉交动也。议温通柔润剂。从下焦虚损主治。
淡苁蓉干 茯苓 当归 杞子 炒沙苑 肉桂心
知饥能纳。忽有气冲。涎沫上涌。脘中格拒。不堪容物。内经谓肝病吐涎沫。
丹溪云。上升之气。自肝而出。木火上凌。柔金受克。咳呛日加。治以养金制木。使
土宫无戕贼之祸。滋水制火。令金脏得清化之权。此皆老年积劳致伤。岂攻病可效。
苏子 麦冬 枇杷叶 杏仁 北沙参 桑叶 丹皮 降香 竹沥
噎膈
属性:向来翻胃。原可撑持。秋季骤加惊扰。厥阳陡升莫制。遂废食不便。消渴不
已。如心热呕吐涎沫。五味中喜食酸甘。肝阴胃汁。枯槁殆尽。难任燥药通关。胃
属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酸甘两济其阴。
乌梅肉 人参 鲜生地 阿胶 麦冬汁 生白芍
老年血气渐衰。必得数日大便通爽。然后脘中纳食无阻。此胃汁渐枯。已
少胃气下行之旨。噎症萌矣。病乃操持太过。身中三阳。燔燥烁津所致。故饵药
未能全功。议用丹溪法。
麦冬汁 鲜生地汁 柏子仁汁 甜杏仁汁 黑芝麻汁 杜苏子汁 松子仁浆
劳心劳力经营。向老自衰。平日服饵桂附生姜三十年。病噎不食。下膈吐
出。此在上焦之气不化。津液不注于下。初病大便艰涩。按经云。味过辛热。肝阳
有余。肺津胃液皆夺。为上燥。仿嘉言清燥法。
麦冬 麻仁 鲜生地 甜水梨 桑叶 石膏 生甘草
脉弦而小涩。食入脘痛格拒。必吐清涎。然后再纳。视色苍。眼筋红黄。昔肥
今瘦。云是郁怒之伤。少火皆变壮火。气滞痰聚日拥。清阳莫展。脘管窄隘。不能
食物。噎膈渐至矣。法当苦以降之。辛以通之。佐以利痰清膈。莫以豆蔻沉香劫津可也。
川黄连 杏仁 桔梗 土栝蒌皮 半夏 橘红 竹沥 姜汁
吐蛔
属性:凡蛔虫上下出者。皆属厥阴乘犯阳明。内食入胃。呕吐痰涎浊沫。如仲景
厥阴篇中。先厥后热同例。试论寒热后。全无汗解。谓至阴伏邪既深。焉能隔越
诸经。以达阳分。阅医药方初用治肺胃。后用温胆茯苓饮。但和胃治痰。致深伏
厥阴之邪未达。前进泻心汤。苦可去湿。辛以通痞。仍在上中。服后胸中稍舒。逾
时稍寐。寐后呕吐浊痰。有黄黑之形。大凡色带青黑。必系胃底肠中逆涌而出。
老年冲脉既衰。所谓冲脉动。则诸脉皆逆。自述呕吐之时。周身牵引。直至足心。
其阴阳跷维。不得自固。断断然矣。仲景于半表半里之邪。必用柴芩。今上下格
拒。当以桂枝黄连汤为法。参以厥阴引经。为通理之使。俾冲得缓。继进通补阳
明。此为治厥阴章旨也。
淡干姜 桂枝 川椒 乌梅 川连 细辛 茯苓
疟来得汗。阴分之邪已透阳经。第痰呕虽未减。青绿形色亦不至。最属可
喜。舌心白苔未净。舌边渐红。而神倦困惫。清邪佐以辅正。一定成法。
人参 半夏 茯苓 枳实汁 干姜 川连
脉沉弦。腹痛呕吐。鼻煤舌绛。面带青晦色。夏秋伏暑发热。非冬月。乃误表
禁食。胃气受伤。致肝木上干胃土。蛔虫上出。遂成重病。常而厥逆之虑。拟进泄
肝和胃。得痛止呕缓。冀有转机。
川椒 川连 乌梅 干姜 人参 茯苓 生白芍 川楝子
痛
属性:劳力气泄阳伤。胸脘痛发。得食自缓。已非质滞停蓄。然初病气伤久泄不
止。营络亦伤。古谓络虚则痛也。攻痰破气。不去病。即伤胃。致纳食不甘。嗳噫欲
呕。显见胃伤阳败。当以辛甘温方。
人参 桂枝 茯苓 炙草 煨姜 南枣
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痛非虚症。因久延体质气馁。遇食物不适。或情怀
郁勃。痰因气滞。气阻血瘀。诸脉逆乱。频吐污浊。而大便反秘。医见身体肢冷。认
为虚脱。以理中和附子温里护阳。夫阳气皆属无形。况乎病发有因。决非阳微
欲脱。忆当年病来。宛是肝病。凡疏通气血皆效。其病之未得全好。由乎性情食
物居多。夏季专以太阴阳明通剂。今痛处在脘。久则瘀浊复聚。宜淡味薄味清
养。初三竹沥泛丸。仍用。早上。另立通瘀方法。
苏木 人参 郁金 桃仁 归尾 柏子仁 琥珀 茺蔚 红枣肉丸
宿病冲气胃痛。今饱食动怒。痛发呕吐。是肝木侵犯胃土。浊气上踞。胀痛
不休。逆乱不已。变为先寒后热。烦燥面赤。汗泄。此为厥象。厥阴肝脏之现症。显
然在目。夫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着诊要旨矣。议用泻心法。
干姜 川连 人参 枳实 半夏 姜汁
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老年气衰。病发日重。乃邪正势不两立也。
今纳物呕吐甚多。味带酸苦。脉得左大右小。盖肝木必侮胃土。胃阳虚。完谷而
出。且呃逆沃以热汤不减。其胃气掀腾如沸。不嗜汤饮。饮浊弥留脘底。用药之
理。远柔用刚。嘉言谓能变胃而不受胃变。开得上关。再商治法。
紫金丹
产后三年。经水不转。胃痛。得食必呕。汗出形寒。腰左动气闪烁。大便七八
日始通。脉细弦右涩。舌白稍渴。脘中响动。下行痛缓。病属厥阴。顺承阳明。胃土
久伤。肝木愈横。法当辛酸。两和厥阴体用。仍参通补阳明之阳。俾浊少上僭。痛有缓期。
人参 开口吴萸 生白芍 良姜 熟半夏 云茯苓
天癸当绝仍来。昔壮年已有头晕。七年前秋起。胃痛若嘈。今春悲哀。先麻
木头眩。痛发下部。膝胫冷三日。病属肝厥胃痛。述痛引背胁。是久病络脉空隙。
厥阳热气。因情志郁勃拂逆。气攻乘络。内风旋动。袭阳明。致呕逆不能进食。
九孔石决明 清阿胶 生地 枸杞子 茯苓 桑寄生 川石斛
痛在胁肋游走不一。渐至痰多。手足少力。初病两年。寝食如常。今年入夏
病甚。此非脏腑之病。乃由经脉。继及络脉。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瘀从
便下。诸家不分经络。但忽寒忽热。宜乎无效。试服新绛一方。小效。乃络方耳。议
通少阳阳明之络。通则不痛矣。
归须 炒桃仁 泽兰叶 柏子仁 香附汁 丹皮 穿山甲 乳香 没药
诊脉动而虚。左部小弱。左胁疼痛。痛势上引。得食稍安。此皆操持太甚。损
及营络。五志之阳动扰不息。咽干舌燥。心悸久痛。津液致伤也。症固属虚。但参
术归 诸方。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