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一想,我要怎样答覆他,不需要,自性流露,随问随答。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是随问随答,有没有想过?一次也没有想过。想过是什么?凡夫要想,他不想,不知道怎么答法,为什么?他着了相。诸佛菩萨不着相,随问随答,答的都是决定正确,一丝毫错误都没有,智慧,不要想的。如果不是这么殊胜,不是这样微妙,我们学佛干什么?所以方东美先生当年把佛法介绍给我,说了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被这句话吸引住,我们想追求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告诉我,在大乘佛法里,只要你真正去学,你能得到。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决定得到。为什么?自性里面的,不是向外求。向外求不容易求得到,向内求有求必应。这桩事情,方老师介绍给我,我得到章嘉大师详细给我说明,懂得了。我们真的想要得到,就得真干;不干,得不到。你光是听,那什么?那是解说,不真正去干,那个解说就变成说食数宝,变成什么?变成一种学术,不能得受用。真干,怎么干法?真干就是放下,什么都要放下。
放下难,难舍能舍,我们经过好几次的考验。韩馆长当年在世,我们合作,她帮助我三十年,那三十年是放下,放下什么?我常常讲这三句话,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放下。学什么?不管钱,财放下;不管人,人事放下;不管事,事放下。不容易,三十年的训练,才真放下。我跟她合作,名义是我的,你看成立华藏精舍,住持是我,实际上以后华藏精舍变成架空,空壳子,底下又设一个华藏视听图书馆,她做馆长,那个图书馆是真的,华藏精舍有名无实。管人、管钱、管财,她统统揽去了,我要不放下,我们两个就不能合作,利害就发生冲突。好在我接受老师的教育,学释迦牟尼佛,一想,释迦牟尼佛放下了。今天我们必须合作,她要的我不要,我要的她不要,我们没有利害冲突,这三十年密切合作。我要的是什么?天天上台练习讲经,这个她不要,所以她每天替我张罗,找讲经的场所,租地方,借地方,联系听经的信徒。我们的信徒也不多,大概不超过三百人,我们不攀缘,来听的都是自动来的,还有听众他们自己介绍亲戚朋友来听的,所以听经人不多。我们的讲堂也不大,讲堂大概顶多只能容纳一百五十人,那就坐得很挤;坐得舒服一点,八十个人是最好。景美图书馆讲堂只有五十坪,这大家都知道,五十坪还隔了两个小房间,一个卧房,一个小客厅,所以面积不大。我们在台湾就这么一个道场。道场小,开销少,维护容易,所以我们一生保持到不化缘,没有问人要钱过,心安理得。如果我们要权力,要管人、管事,那就不能合作。所以这也相当不容易,三十年真放下,你再给我我都不要,长时间的磨炼。所以,以后我们遭遇很大的困难,心安理得。离开台湾,我们那个图书馆放下了;离开美国,美国两个道场放下了;离开新加坡,新加坡净宗学会这个道场放下了。这都是考试,谁来考试?佛来考试,没有放不下的。在中国大陆,这做的是规模最大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我们做了三年,交给政府,放下了。没有一样放不下,放下得大自在。每次的放下,就是一次大幅度的提升,法喜充满,境界提升,智慧也提升,德行都提升。
所以我始终感激老师,你看我讲经的地方一定有老师的照片摆在周围,就像他们都在场听我讲经一样,感恩。不是老师的指导,我们怎么知道佛法殊胜?不是老师的教导,我们怎么会懂得放下?放下看破是章嘉大师头一天见面教给我的,我们能够成功,得力于一桩事情,听话,老师讲的真的依教奉行,不打折扣,所以才能得到这样殊胜的利益。我相信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肯定在学校里也介绍给许许多多同学,这同学没有真干。我出家之后去见方老师,方老师一看我,你真干了?我说是,老师教我干的,我真干了。他感到很惊讶,然后就勉励我,好,你走的路正确。我出家学佛,那个时候的朋友、同学、长官对我都感觉得很讶异,学佛可以,你怎么学成这个样子?你学迷了。而我自己感觉到我学得太晚,二十六岁才开始,如果十六岁开始学,我不是这个样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各人缘分不一样。成败关键就是真干,真放下。真放下,至少头十年很痛苦,以后慢慢会缓和,我自己的经验是到三十年才不动心,给我我都不要。所以韩馆长往生之后,我们舍弃几个道场,欢欢喜喜,没有一丝毫怨言。跟着我的这些同学也不容易,都能听话。一定要学“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我们相信因果,命里有的决定有,命里没有的不要强求。命里该饿死的,我纵然有个金山也会饿死;命里不该饿死的,一无所有,到时候有人送饭来吃,相信这个,深信不疑,所以没有一丝毫忧虑,身心清净。这上天保佑,才有这么好的身体。我相信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九十多岁,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人帮助,这是学佛人的威仪,学佛的殊胜利益从这里就看出来,这叫真正的福报。福报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权力,这些东西都是假的。福报是智慧,福报是头脑清楚,不迷惑、不糊涂,身体健康长寿。李老师讲经讲到九十七岁,他老人家往生,我听说只有两次没讲经,他一个星期讲一次,走之前只停两次。这是我们眼前的榜样,我们应当要学习。
超然而离诸相。这要知道,即相离相,要懂这个道理。相在不在?在,一天到晚没有离开,心里丝毫不染着,知道万法皆空,自性不空。对初学来讲,讲自性不空他不懂,因果不空。深信因果,你会有成就,为什么?你不会变质;不相信因果,名闻利养现前,变质的人太多,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只有深信因果的人,名利现前不动心,不会生贪爱,在最穷困的日子里也不会退心,不会感觉得有艰难困苦,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就对了。
下面说,“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为妄情之遍计”,遍计所执性,这讲三性,我们前面讲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遍计完全是假的,计是什么?计度分别,也就是妄想,想什么它就现什么,遍是普遍,这种想是非常微细,你自己不能觉察,觉察不到。你会想,我门前有山,我什么时候想山?好像我没有想山,山为什么在此地?其实你想,你不想不可能有。眼前所现这些人,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都是你遍计所执性变现的。如果你真的把这个放下,遍计所执,六道里头统有,遍计所执放下,六道就没有。依他起性放下,十法界就没有了,最后在实报庄严土,只有圆成实性。所以遍计是假的不是真的。
下面一个比喻好,“犹如空华之实性为虚空”。空花是什么?眼睛长了病,有没有害过眼睛?害过眼睛的人有这个经验,害过眼睛的会看见空中有花,出现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假的,实际上空中是决定没有。害眼睛的时候看灯,灯上有个光圈,你看得很清楚,但是眼睛没有毛病的人看不到,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都不是真的。所以空中的花,它的性是空,虚空。“于中泯亡妄情所见之事相,显真空之妙体,名为真空观”。这是教我们,你对宇宙万有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是怎么个看法。真正明了的人看整个宇宙万事万物全是假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就像大师在此地所说的,把妄情遍计统统放下,你所见的色相当体即空,从事相上就见到性体,性体是空寂,显真空之妙体,这叫真空观。“真空,即四法界中之理法界”,你在相上看到理体,看到真相。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集) 2009/9/1 台湾 档名:12…47…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九面,我们还是从第三行念起:
【六。起六观者。依前五门即观之止。而起即止之观。何以故。理事无碍法如是故。定慧双融离分齐故。一多相即绝前后故。大用自在无障碍故。】
前面一次我们学到‘理事无碍’,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把“华严宗三观”略略做个介绍。前面我们学过第一“真空观”,现在我们接着学第二,“理事无碍观,今显实空,泯情所见之事相,以显真如之空性”。到这里是一段,前面第一句是结前,总结前一段的话,为我们说出能现万法的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与所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事相其实都不可得,实实在在给你说空无所有。能现之体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是我们自己的本体,也是宇宙万法的本体,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论。禅宗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自性。宗门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那个真心就是本体,能现、能生、能变,这才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的灵性,个人来讲是灵性,灵性从哪里来的?灵性是自性变现出来,共有的性体。像大海一样,大海起个水泡泡,我们称水泡泡就是灵性,灵性从哪里起来的?大海水起来的。我、你、他,从自性讲,共同一个自性。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真的不是假的,法身是什么?法身是自性。自性所现一切法就叫法身,真的是共同一法身,一个心、一个智慧,没有丝毫差别,这是事实真相,这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境界。这个空,前面说过,空不是空无,它有,有为什么说空?虽有,我们接触不到,眼耳鼻舌身都接触不到,心也接触不到,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它真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前面用电影的银幕做比喻,用电视的屏幕来做比喻,大家就晓得。
你既然知道一切法是空无所有,这个认知非常重要,为什么?真正认知之后,你将来在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修行证果不难!为什么修行这么难?就是对于事实真相不认识,把这些幻有都执着认为是真的,在这里面起贪瞋痴慢,生起自私自利,生起妄想分别执着,想控制、想占有,就造罪业了。造业,外面境界随着你业在变,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怎么想它就怎么变。你想善,它就变得很善;想清净,它就变清净世界,像西方净土一样;你想染,它就染污;你想恶,那个境界、环境就不堪设想。所以外面这个境界,无论是人事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都要知道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不能不负责任。佛教我们修行的标准,从初发心起步讲起,那就是十善业道,教我们心要善、念头要善、行为要善,这个好!如果这三样都善,虽然没有脱离六道轮回,人天善果。我们今天也得人身,也在人道,为什么日子过得这么苦?虽在人道,我们现前的想不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所以外面所有的环境,人事环境也好,物质环境也好,都变成不善。
我们先来讲人事环境,这些天我们每天在看美国心理医生魏斯博士的四本书,他就举了一个例子,他在学校里面,大学二年级讲“酒精与病毒”,开这个课程,学习的学生很多,选他这个课。他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