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栀子豉汤方x 
栀子(擘,十四枚) 香豉(绵裹,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 
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注】此承上条误下下利后,不见诸逆,惟更加烦者而言。然按之心下濡而不痞者,是 
虚烦也,故亦宜栀子豉汤。若按之不濡而痞硬,则又为实烦,当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矣。 
【集注】方有执曰∶更烦本有烦,不为利除而转甚也。 
林澜曰∶此利后余热之证也。曰下利后而利止者,必非虚寒之烦,乃热遗于胸中也。 
按之心下濡,虽热而非实热,故用此以清其虚烦。 
程应旄曰∶热利则烦,若得之利后而心下不硬者,此为虚烦,乃余热乘虚而客于胃中也。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 
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注】未经汗吐下之烦多属热,谓之热烦;已经汗吐下之烦多属虚,谓之虚烦。不得眠 
者,烦不能卧也。若剧者,较烦尤甚,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也。烦,心烦也。躁,身躁 
也。身之反复颠倒,则谓之躁无宁时,三阴死证也;心之反复颠倒,则谓之懊 ,三阳 
热证也。懊 者,即心中欲吐不吐,烦扰不宁之象也。因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于胸中 
所致。既无可汗之表,又无可下之里,故用栀子豉汤,顺其势以涌其热,自可愈也。有 
前证若更加少气者,是热伤其气也,加甘草以扶之;若呕者,是热迫其饮也,加生姜以散之。 
【集注】方有执曰∶虚烦不得眠者,大邪乍退,正气暴虚,余热闷乱,胃中不和也。剧, 
极也。反复颠倒,心中懊 者,胸膈壅滞,不得舒快也。所以用栀子豉汤,高者因而越之之法也。 
程应旄曰∶发汗若吐若下,或胸中窒,或虚烦不得眠,或反复颠倒,心中懊 ,皆属 
三法后,遗热壅遏在上,客于心胸,是以扰乱不宁也。并非汗不出之烦躁,大青龙无所 
用,诸法亦无所用,惟宜以栀子豉汤主之。盖栀子气味轻越,合以香豉能化浊为清,但使 
涌去客邪,则气升液化,而郁闷得舒矣。 
汪琥曰∶虚烦证奚堪再吐,不知虚者正气之虚,烦者邪气之实,邪热郁于胸中,是 
为邪实,吐证仍在,理宜更用吐法。所以“虚烦”二字,不可用真虚看,作汗、吐、下后暴虚看。 
x栀子甘草豉汤方x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 
x栀子生姜豉汤方x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 
【注】论中下后满而不烦者有二∶一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汤下之;一寒气上逆之 
虚满,以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温之。其烦而不满者亦有二∶一热邪入胸之虚烦,以 
竹叶石膏汤清之;一懊 欲吐之心烦,以栀子豉汤吐之。今既烦且满,满甚则不能坐,烦 
甚则不能卧,故卧起不安也。然既无三阳之证实,又非三阴之虚证,惟热与气结,壅于 
胸腹之间,故宜栀子、枳、朴,涌其热气,则胸腹和而烦自去、满自消矣。此亦吐中寓和之意也。 
【集注】程应旄曰∶凡邪客胸,便上下不交,此与结胸心下痞相等,虽吐、下和解,各 
不同法,其为交通阴阳则一也。 
沈明宗曰∶下后微邪内陷,而无痰饮抟结,故无结胸下利。但邪陷胸膈,扰乱于上 
则心烦;邪入腹中,在下则腹满;两邪逼凑胸腹,所以心烦腹满。用此一涌一泻,亦表 
里两解法也。 
x栀子浓朴汤方x 
栀子(擘,十四枚) 浓朴(姜炙,四两) 枳实(去穣,炒,四两)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按】栀子干姜汤当是栀子豉汤,栀子豉汤当是栀子干姜汤,断无烦热用干姜,结痛用香豉之理。 
【注】伤寒表邪未解,医以丸药大下之,不至结胸痞硬,犹未成逆也。然身热不去,表 
仍未罢也;微烦者,热陷于胸也。表热之在胸者,既轻且微,故不可下,亦不可清,惟 
宜以栀子豉汤,微涌其热,则微烦可除,而吐中有发散之意,身热亦可解矣。 
【集注】汪琥曰∶丸药误下,邪热不除,所以身热不去,邪气乘虚客于胸中,故令微烦也。 
x栀子干姜汤方x 
栀子(擘,十四枚)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按】此方干姜当是香豉。余义详前经文下正误文内。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按】此方香豉当是干姜。余义亦详前经文下正误文内。 
【注】伤寒五六日,邪气在里之时也。大下之后,若身热去,心胸和,是为欲解矣。今 
身热不去,邪仍在表也。心中结痛过下里寒也,故曰未欲解也。但此表热里寒之证,欲 
温其里,既碍表热,欲解其表,又碍里寒,故惟以栀子之寒,干姜之热,并举而涌之,则 
解表温里两得之矣。岂尚有身热结痛而不尽除者哉!此仲景立两难治法,其妙如此,余可类推矣。 
【集注】王肯堂曰∶“身热不去”四字宜玩。结胸身不热,知热不在表也,今身热不 
去,惟宜越之而已。 
程应旄曰∶痛而云结,殊类结胸,但结胸身无大热,知热已尽归于里为实邪。此则 
身热不去,则所结者,因下而结,客邪仍在于表,故云未欲解也。 
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注】若汗、吐、下后,懊 少气,呕逆烦满,心中结痛者,皆宜以栀子等汤吐之。以 
其邪留连于胸胃之间,或与热、与虚、与饮、与气、与寒相结而不实,则病势向上,即经 
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之意也。若未经汗、吐、下,而有是证,则为实邪,非栀子汤轻 
剂所能治矣,又当以瓜蒂散重剂主之也。若病患旧微溏者,虽有是证,但里既久虚,不 
可与服;若与之,即使客邪尽去,亦必正困难支,盖病势向下,涌之必生他变也。本草 
不言栀子为吐剂,仲景用之以为吐者,何也?栀子本非吐药,以其味苦能吐,故用之以涌其热也。 
【按】吐药不止栀子也,诸药皆可为之,惟要确审胸胃之邪,是寒是热?是食是水?是 
痰是气?因何阻滞,使胸胃阳气不伸?遂以当用之药而吐涌之,自可愈也。如欲吐寒,则 
以干姜桂皮之类;吐热,则以栀子苦茶之类;吐食,平胃食盐之类;吐水,五苓生姜之类; 
吐痰稀涎,橘皮之类;吐气流气,枳朴之类。但形气弱者,药宜少,仍当佐以补中益气等 
升药为妥;形气壮者药宜多,更佐以瓜蒂、藜芦等猛药更效。凡煎吐药汤及调散,或用酸 
米汤,或用白汤,或用稀米粥,须备十余盅,令病者顿服一盅,即用指探吐药出,再服一 
盅,亦随用指探吐药出,再服再叶,以顺溜快吐为度,则头额身上自有微汗,所有病证 
轻减,即为中病,不必尽服余药。若过吐之,即使病尽除,恐损胸中阳气也。近世之医,以 
吐为古法不可用,久矣。皆因仲景之道不彰,其法失传,无怪乎其不敢用也。夫不知其妙, 
而不敢用,犹之可也;若竟委之曰古法不可用,则不可也。盖邪之在上者,非吐不愈。若 
如俗工所云,使病者畏不敢服,因循生变,致轻者重,重者死,夫谁之咎与?抑知汗、吐、 
下三法,用之诚当,其证无不立时取效。后之业医者,又安可只言汗下两法,而置吐法 
于不用,致使古法沦亡也耶! 
【集注】程知曰∶此言服栀子亦有禁忌也。病患旧微溏,里虚也,又服苦寒,则不能上 
涌,而反下泄,故禁之。 
张志聪曰∶此言栀子而不言豉者,申明栀子之苦能下泄,故病患旧微溏,不可与服之也。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 
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按】张兼善曰∶“麻黄汤主之”五字,不当在阳气重之下,岂有衄乃解之后,而用麻 
黄汤之理乎?其说甚是。况服药已之上,并无所服何药之文,宜将此五字移于其上始合。 
【注】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谓伤寒表证仍在,当以麻黄汤 
发其汗也。服药已,微除者,谓已发汗,邪虽微除,犹未尽除也,仍当汗之,若因循失 
汗,则阳邪久郁营中,不得宣泄,致热并于阳而发烦,热郁于阴而目瞑。剧者,谓热极 
也。热极于营,势必逼脉中之血妄行为衄,衄则热随血去而解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集注】程知曰∶脉见浮紧,表证仍在,虽八九日,仍当以麻黄汗解,服汤已,其病 
微除,至于烦瞑剧衄,乃热郁于营,阳气重盛,表散之药,与之相抟而然。然至于逼血 
上衄,则热随血解矣。此言发汗当主以麻黄汤,非衄解之后,仍用麻黄汤也。 
张璐曰∶服药已微除,复发烦者,余邪未尽也。目瞑烦剧者,热盛于经也,故迫血 
妄行而为衄,衄则余热随血而解也。以汗后复衄,故为阳气重也。或言汗后复衄,而热 
邪仍未尽,重以麻黄汤散其未尽之邪,非也。若果邪热不尽,则“衄乃解”三字从何着落?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注】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无汗,此伤寒脉证也,当发其汗。若当汗不汗,则为失汗。 
失汗则寒闭于卫,热郁于营,初若不从卫分汗出而解,久则必从营分衄血而愈也。故太 
阳病凡从外解者,惟汗与衄二者而已。今既失汗于营,则营中血热妄行,自衄,热随衄 
解,必自愈矣。 
【集注】方有执曰∶此承上条复以其证之较轻者言,以见亦有不治而自愈者,所以晓 
人勿妄治,以致误之意。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与上条同,而无疼痛,则比之上 
条较轻可知矣。所以不待攻治,得衄自愈也。汗本血之液,北人谓衄为“红汗”,即此说耳。 
程知曰∶言得衄虽无汗必自愈也。人之伤于寒而为热者,得衄发越故愈。 
张璐曰∶衄血成流,则邪热随血而散。夺血则无汗也。设不自衄,当以麻黄汤发之。发 
之而邪解,则不衄矣;发之而余邪未尽,必仍衄而解。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注】此承上条以出其治也。伤寒脉浮紧,法当发汗,若不发汗,是失汗也。失汗则热 
郁于营,因而致衄者,宜麻黄汤主之。若能于未衄之先,早用麻黄汤汗之,汗出则解,必 
不致衄。其或如上条之自衄而解,亦无须乎药也。 
【按】凡伤寒初起,但不甚恶寒,便知夹热后多得衄。其热多寒少者,则热随衄去,继 
而汗出,表与热均解也。其热少寒多者,纵热随衄去,继必不汗出,表仍不解。诚能用 
青龙、麻黄汤于未衄之先发之,则汗衄两解矣。若已经衄后而汗不出,表不解,即用麻 
桂之药,以和荣卫,亦须少兼芩、连、犀、地清阴凉血之品佐之,以护及阴血可也。然大 
衄之后,麻黄、青龙不可轻用,若用之不当,则犯衄家不可汗之戒矣。 
【集注】《活人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