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新石器时代,青藏高原上就有人类居住。东汉时,诸多西羌部落,如越帯迹搓笈2浚⒎⑶肌⑻旗盖嫉认群筢闳虢裎鞑氐厍⒅鸾ネ钡赝林用衩献迦诤稀V了迨保诮裎鞑睾颓嗪N髂系鹊胤植甲潘张ㄔ诮癫乇焙颓嗪N髂希⒀蛲ㄔ诮癫匚鞅保⑴ㄔ诮癫匚鳌⒋辛肽希⒏焦ㄔ诮翊ㄎ骱臀鞑夭嫉厍㈥笈2浚ㄔ诮裎鞑厣侥系厍┑惹既瞬柯浜驼āF渲校躁笈2柯浣⒌耐罗ㄊ盗ψ钋俊T荚谒迥┨瞥酰罗奁眨垂酰├嗜章墼藜娌⒘怂张F渥铀稍薷刹技次缓螅629—650 年在位),又征服了羊同,进而统一了西藏高原,定都逻些城(今拉萨)。贞观八年(634),遣使与唐通好。十五年(641),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出嫁赞普。自是唐蕃结甥舅之好,“和同为一家”。两百年间,新赞普继位,必得请唐天子“册命”,否则就不是名正言顺的君王。②然而,吐蕃在接受唐朝册封的同时,并未稍减向外扩张的势头,不仅破灭与其接壤的诸羌胡政权,而且入侵唐朝边州和羁縻府州。
高宗龙朔三年(663),吐蕃发兵大破吐谷浑,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唐宗女,诺曷钵妻)引残部遁走凉州。咸亨元年(670),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切吉平原)一战,唐军大败,吐蕃“遂灭吐谷浑”①,并进而攻占唐以党项等羌所置羁縻州三十和龟兹拨换城(又称威戎城,即今新疆阿克苏),致使唐“安西四镇并废”②。由于不断对外侵伐,吐蕃版图日益壮阔,至永隆元年(680),“东与凉、松、茂、嶲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③“安史之乱”中,朝廷尽征河西、陇右、朔方诸镇兵入靖国难。因此,乾元(758—759)以后,吐蕃乘唐西北边防无备,遂攻占唐凤翔以西、邠州以北数十州之地。乃至广德元年(763)一度攻入长安。建中四年(783),双方约和,于清水会盟中正式划界:泾州以西至弹筝峡西口,陇州西至清水县,凤州西至同谷县,剑南西山、大渡河东,为唐界;兰、渭、原、会四州为吐蕃守镇;西至临洮、东至成州,抵剑南西界磨些诸蛮、大渡河西南,为吐蕃界。又在黄河以北、故新泉军以北至大碛、以南至贺兰山骆驼岭置“闲田”,作为唐蕃在北段边界和缓冲地。①简言之,这条唐、蕃新界,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即北起贺兰山以北,沿贺兰山南行,经六盘山和今甘肃清水、成县,再西南至大渡河,东为大唐,西则吐蕃。
唐、蕃新界划分,表明吐蕃民族的分布,早已超越了其初兴时的青藏高原的局限,不仅拥有唐前期的西域地区,而且扩张到唐帝国的关内道到剑南② 《新五代史》卷七四《回鹘传》。
①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资治通鉴》卷二四六,武宗会昌二年。② 《册府元龟》卷一○○○《外臣部·亡灭》。
③ 《新唐书》卷二一六上《吐蕃传》上。
① 《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
西川一带。
晚唐时期,吐蕃内讧势衰,唐朝乘机收复了河西陇右的一些“陷蕃百余年”的失地。但其昌盛时北徙东迁的吐蕃居民并没有完全返归故土,如今甘肃天祝县的藏胞自称“蕃蕃”,疑即唐代吐蕃民族之余绪。
吐谷浑亡国前后的民族分布吐谷浑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初年,游牧于今辽宁锦县西北一带。约在西晋武帝太康四至十年(283—289),酋长吐谷浑因与弟慕容廆争牧场结怨,遂愤而率部千余家西走。②初徙今内蒙阴山地区,“永嘉之乱”时(291—306),“始度陇而西,其后子孙据有西零(今青海西宁)已西'东'甘松之界(即今甘南一带),'已西'极乎白兰数千里(今青海都兰一带)”①。其孙叶延时,“自谓‘曾祖奕洛韩(即慕容涉归)始封昌黎公,吾为公孙之子,案礼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遂以吐谷浑为氏焉”②。自是吐谷浑既为族称,亦为政权称号。叶延六传至阿豺时(417—426 年在位),“兼并羌狄,号为强国”③。阿豺又九传至夸吕(535—591 年在位),“始称可汗”,“地兼鄯善、且末”,建都伏俟城④。大约在夸吕时,以鲜卑和诸羌为主体,综合境内其他民族,基本上形成了吐谷浑民族。
隋开皇十一年(591),夸吕卒,子世伏、伏允先后继立,并复以慕容为姓。炀帝以吐谷浑阻遏西域通道,遂于大业五年(609)
的西巡中,一举击破吐谷浑,伏允遁走党项,“部落来降者十余万口”,“其故地皆空”。于是吐谷浑民族分布地“自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湟源东南)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今祁连山)以南,雪山(今阿尼玛卿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居之”⑥。吐谷浑亡国不久,就值隋末大乱,慕容伏允乘机复国,“悉收故地”⑤。唐建立后,伏允一面贡使不绝,一面连年内寇。贞观九年(639),太宗派李靖等大破吐谷浑,伏允遁走中自尽。其子顺降唐后不久,又为臣下所弑。太宗册立顺子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并以宗女弘化公主妻之。诺曷钵事唐恭谨,同唐建立了极为亲密的依附关系。而强邻吐蕃,因赞普尚文成公主,亦同吐谷浑通好共处。
高宗永徽元年(650),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卒,其孙以幼年即位,大权旁落大论(宰相)禄东赞之手。禄东赞极力奉行对外扩张政策。显庆元年(656)出兵击败白兰羌(分布于今柴达木盆地)。龙朔三年(663),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叛逃吐蕃,泄漏吐谷浑虚实。于是,吐蕃发兵大破吐谷浑,诺曷钵偕公主率数千帐弃国走凉州,“请徙居内地”。
吐谷浑既亡,故地尽没于吐蕃。其族除部分内徙,多数则为吐蕃役属。
② 《册府元龟》卷九八一《外臣部·盟誓》。
① 吐谷浑西迁时间,说法不一,此据周伟洲:《吐谷浑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② 《晋书》卷九七《吐谷浑传》。
③ 《北史》卷九六《吐谷浑传》。
④ ⑥《通典》卷一九○《边防六·吐谷浑》。
⑤ 《隋书》卷八三《吐谷浑传》。
吐蕃为统治该族,立吐谷浑王子为王,并以吐蕃公主嫁之。①吐谷浑王及臣民则要向吐蕃履行交纳苛重的贡赋和服兵役的义务。作为吐蕃的附庸,只领有今青海湖西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荒凉地带。后来,吐谷浑族屡有迁徙,留下来的或归化于吐蕃族,或同其他民族组合为今天的土族。
内徙的吐谷浑,分布区域极为宽广,西自河西走廊,中经灵、丰、夏、延、朔、蔚、潞、岚等州,均有吐谷浑人的活动足迹。其基本情况如下:其一、唐高宗置安乐等州以处吐谷浑王室。
诺曷钵奔凉州后,一度图谋复国,因而于咸亨三年(672)在唐援助下,徙居鄯州浩门河(今青海大通河)南。可是终非吐蕃对手,不久即退至灵州。高宗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②后因部众增多,又增置长乐州。诺曷钵的后人如慕容复等袭该州刺史直到德宗贞元十四年(798)以后。①而袭安乐州刺史也有八十余年,直到安史乱后,“吐蕃复取安乐州”,残部再东迁至朔方(今陕西靖边)、河东(今山西),其族称也发生变化,“语谬为‘退浑’”②。
其二、武则天以归德等州安置后至吐谷浑降人。
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吐蕃大相论钦陵(禄东赞子)为赞普所攻,兵败自杀。钦陵弟赞婆率部千余人内降,则天命他领众镇守洪源谷(在今甘肃武威东南、古浪西北)。钦陵子论弓仁亦以所统吐谷浑七千帐来降。接踵又有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内附。③弓仁等所领近万户吐谷浑落脚何处,史籍语焉不详。但《拨川郡王碑》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拨川郡王乃论弓仁卒后追封爵号。碑云“自公拔身向化,首变华风;泽、潞之间,始见戎州矣。。。开元五年(717),兼归德州都督”④。碑文说明圣历二年的吐谷浑降户被安置于河东道的泽、潞二州之间和关内道的党项归德州。按,归德州侨治于银州。论弓仁降后,于银州、长安两处置家,故其子孙“因家”于“自银州至于京兆”⑤。弓仁之所以置家于银州,当因其所统吐谷浑部落的多数被安置于此。又,银州还是内徙党项的集中居地,归德州初置,就是为内迁党项而设。论弓仁既为归德州都督,正说明其所统吐谷浑降人至少有一部分被安置于此。归德州为羁縻州,而羁縻州的都督刺史均为世袭,故论弓仁的孙子论惟清就曾世袭归德州都督府都督。⑥安史之乱爆发后,论氏家族曾率部落兵自银州等地南下勤王。①至于安置于泽、潞一带的吐谷浑部落,从晚唐时期泽潞节度使刘从谏(825—843 年在镇)一次就屠杀吐谷浑豪族三百余家②,可知徙居该地的吐谷浑人亦不在少数。除归德州外,还至少有两个羁縻州系为内徙吐谷浑而设。一曰浑州,为高宗仪凤中(676—679)以自凉州而至的吐谷浑所置,① 《旧唐书》卷一九八《吐谷浑传》。
② 王尧、陈践:《敦煌吐蕃历史文书》。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高宗咸亨三年。
② 《册府元龟》卷九六七《外臣部·继袭》。
③ 《新唐书》卷二二一上《吐谷浑传》。
④ 《资治通鉴》卷二○六,则天后圣历二年。
⑤ 张说:《拨川郡王碑》,《全唐文》卷二二七。
⑥ 吕元膺:《论惟贤碑》,《全唐文》卷四七九。
① 常衮:《授论惟清朔方节度副使制》,《全唐文》卷四一三。
② 《论弓仁传》附《论惟贞传》,并见《论惟贤碑》,《新唐书》卷一一○。侨治于延州金明县(今陕西安塞东南旧安塞)西境,且设有以“羌部落”、“閤门”为名的两个军府(即折冲府)③。二曰宁朔州,以代宗时(762—779)内属之吐谷浑部置,侨治于朔方县城(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有户三百七十四④。后来郭子仪将宁朔州吐谷浑徙于夏州以西地区。⑤吐谷浑内徙者,一般是先至河西走廊的凉、甘、肃、瓜、沙等州,再陆续迁往内地。对同一支年徙者的多次安置,侦朝廷不胜其烦。因此,圣历三年(700),武则天曾采纳凉州都督郭元振的意见,诏使吐谷浑降附“即其所置之,因所投而居”⑥。故凉、瓜、沙、甘、肃诸州多有吐谷浑部落,并置有隶于凉州都督的吐谷浑羁縻州——閤门州都督府。⑦此外,吐谷浑部落中还有先奔后突厥复又投唐者。如开元三年(715),吐谷浑大首领慕容道奴与高丽莫离支高文简、■跌都督■跌思泰等,“合万余帐”,相继自后突厥远来附唐,玄宗“诏内之河南”(今河套南),并授道奴左威卫将军兼刺史、封云中郡开国公①。道奴既擢部落刺史,表明朝廷当即其部落置羁縻州。其部落既被置于河套以南地带,其州亦应在该处。
其三、吐谷浑赫连铎等部与代北沙陀的争夺。
文宗开成元年(836),生退浑(谓新附的吐谷浑)赫连部三百帐诣丰州内属,文宗命振武节度使刘沔以善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