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愣严悬镜-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憨山

首楞嚴經懸鏡序
侍者福善日錄 門人通炯編輯  嶺南弟子劉起相重較
原夫首楞嚴經者。乃諸佛之秘藏。修行之妙門。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而其所談。直指一昧清淨如來藏真心為體。蓋此心體。本自臁骼獜亍V大虛寂。平等如如。絕諸名相。拢惨浑H。生佛等同。迷之則生死無端。悟之則輪迴頓息。是以吾佛證此。愍物迷之。故假大權。發啟斯教。大開修證之門。曲示歸家之路。是以一部所詮。從始洎終。不出迷悟真妄二法。然迷途萬狀。悟有多門。若尅體窮源。不無其要。至若從迷至悟之方。返妄歸真之指。端在楞嚴大定。三觀妙門。若欲洞觀法界。徹見自心。樱w還原。莫斯為要。慨夫文詞簡奥義理幽深。雖諸家裕琛>珪嘲l明。而學者貪程。罔知捷徑。致使理觀昧於陳言修習失於正受。清不揆固陋。志嘗刻意斯文。杜絕見聞。窮歷冰雪。顧智識暗昧。非敢妄擬拢摹C快兑痪通途。麤述鄙意。庶潛修之士。若攬鏡以照形。願即事安心。頓融藏性者矣。
萬歷丙戍冬憨山頭陀德清書於枺D橇_延窟。
  
  將通大義總啟二章 (三分大義別具通議茲不繁列)
    初大開修證之門(從初啟請至結經名)
    次曲示迷悟差別(從精研七趣至五十重陰魔)
  初開修證門中有四意者。良以真源湛寂。絕生滅之端。法界幽玄。泯拢仓E。本無修證。豈屬悟迷。今依不迷之迷。故立無修之修。斯有無證之證矣。蓋迷真逐妄。遂沉生死之流。今欲返妄歸真。須建依真之行。而此經者。蓋以一昧清淨法界如來藏真心為體。依此一心。建立三觀。依此三觀。還證一心。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是以阿難示同未悟。不達此心。故一向多聞。未得無漏。不能頓拔生死之根。遂溺摩登媱舍之難。由是殷勤啟請三觀妙門。故我世尊。先示一心照明萬法。而首告之曰。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又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觀此二語。足見全經之旨。豈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觀。修此三觀。還證一心者乎。洎乎一往所荅。雖多方決擇。委曲搜揚。無非顯示一心之源。密陳三觀之體。(從初卷至四卷中)因之起行造修。勾引二十五拢E酝ㄎ蛉胫健冗x耳根。正是最初方便。(從四卷半至六卷初)是使初心創志。則知觀相分明。然後任咭恍摹7枩深。具有斷惑證真高下之用。(從七卷初至八卷中)修斷巳極。故結指觀門。使始終一源。不出楞嚴大定。故以經名而繫之終焉。此實通途之大旨也。
初示三觀之體。而此體者。所謂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即一真法界如來藏心也。先示此體。為所觀之境。要依此體。啟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意。一空如來藏。二不空如來藏。三空不空如來藏。
一空如來藏者。謂此藏性。其體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體空淨。了無色相。雖有隨方之色。色不離珠。以即珠故。真心本淨。了絕妄緣。雖有隨緣之妄。妄不離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為觀者。先示真心。以為觀體。能觀此體。名真空觀。(經名奢摩他亦名體真止)此從經首阿難啟請。世尊許說。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起。一往七徵八辯。始則決擇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蘊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執。以顯本覺真如。以至三科七大。會歸藏性。然後真妄和融。方顯妄即是真。從滀┥睢4蠖慰傦@空如來藏理。(從初卷啟請至第三卷終)
二不空如來藏者。謂此藏體雖空。具有恆沙稱性功德包含融攝。纖悉不遺。如摩尼珠。其體雖淨。具有圓照之用。而能隨方現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現故。藏性雖空。而能隨緣顯現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住起故。名不真空。故為觀者。示此藏性以為觀體。能觀此體。名不空觀。(經名三摩亦名方便隨緣止)此從富那執相難性。三種相續。深窮生起之由。委明循業發現之義。總顯不空之體。(始從四卷初至本卷故發真如妙覺明性有半卷經文計一千五百餘言)
三空不空如來藏。謂此藏性。其體清淨。能應能現。如摩尼珠。其體淨圓。淨故非色。以即珠故。圓故能應。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體淨圓。淨故非相。以即性故。圓故能現。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離。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為觀者。示此藏性。以為觀體。能觀此體。名中道觀。(經名禪那。亦名離二邊分別止。亦名等持。此從四卷中。而如來藏非心等起。至常樂我淨等文有二章。凡三百言。)然上三諦。體雖不二。舉一即三終帶名言。猶存歴別。未及一心之源。難契圓融之旨。必若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則藏心妙性。徹底窮源。絕諸對待。良以雙離則雙泯。雙是則雙存。存則三諦臁弧c齽t一心無寄。寂照同時。存泯無礙。唯在忘言者。可以神會。絕懀д摺?梢孕耐ā?芍^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圓融圓融。深思深思。歷然不昧。故佛開示已畢。乃總告之曰。上來所說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測度世間語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雖本具耄Ф船F。譬如琴瑟。雖有妙音。非妙指不能發。眾生雖具妙心。非妙觀不能顯。且如我今證此真心。安住大宅。圓照法界。凡有動作。皆是大用現前。汝等迷之。舉措云為。皆是塵勞業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此無他故。蓋由不肯勤求。得少為足耳。當機遂請。何因有妄。要顯妄元無因。使悟妄不離真。亦似頭非外得。在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隨結責戲論。切勸修持。乃曰。汝雖憶持十二部經。不如一日修無漏業。如何自欺。尚留觀聽。而不修之。是以阿難聞說。疑惑消除。心悟實相。遂乃請入華屋。攝伏攀緣。冀得陀羅。入佛知見等。由是觀之。大槩一往開示藏性。豈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觀妙行。然後行成解絕。頓證一心者乎。
初示觀體屬見道分竟
二示三觀之相者。由前開示一真法界如來藏心。而此心體。具有廣大智慧光明義故。說名為智。今以即體之智。還照寂滅之體。理智一如。離念離相。名一心源。了無說示。今約真妄生滅之門。會取返妄歸真之路。方便施設。亦有三重。以智照理。故單以觀名。約妄相以明。故是觀相。
  且先略示觀門
    一奢摩他空觀   二三摩缽提不空觀  三禪那中道觀
一奢摩陀。名空觀者。謂了一真法界。如來藏心。本無生滅。亦無諸相。蓋因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因此無明生起三細六粗四大六根種種諸法。而此諸法。唯心所現。本無所有。但是一心。心體圓明。離一切相。如珠中色。本來有有。以即空故。故曰色即是空。以色非色。故色不異空。故名真空。作是觀者。名真空觀。
二三摩缽提。名不空觀者。謂了根身器界。一切諸法。即是一心。心體圓明。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緣顯現。此則諸法當體虛假。如幻不實。如珠中色。分明顯現。全珠即色。以即色故。故曰空即是色。以空非空。故空不異色。故名不空。作是觀者。名不空觀。
三禪那。名中道觀者。謂依此寂滅一心。照明諸法。諸法法爾。當體寂滅。寂故名空。照故不空。如珠與色。非色非珠。名空不空。非寂非照。如如平等。唯一心源。湛然不動。離即離非。是即非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心無閒。任吡魅胨_婆若海。作是觀者。名中道觀。
  次正示相觀文中大科為四
    初總示迷悟之根  二正示一心三觀之相  三略示解結之方  四廣示最初方便
    初總示迷悟之根者。由前阿難聞佛開示。已悟如來藏性妙覺明心。圓滿周徧。備在於己。不假外求。良以一向徒事攀緣。不能攝伏。今將思而修之。不知造進之方。故有請入華屋之問。冀得直捷之門。即可乘便而入。因相而修。故此科。名三觀之相。然世尊所示。別無其方。先令決擇真妄分明。然後隨宜眨巍9视低龤w真。造端不出二決定義意者。蓋原迷此圓明湛寂之真心。結為四大。妄分六根。根塵和合。虛妄生滅。引起五濁業用煩惱。使妙圓之體。隔越而不通。若群器參乎太虛。湛淵之心。渾濁而失照。似塵沙投於清水。此則本不分而分。原不濁而濁矣。今欲即生滅以證真常。旋虛妄而復妙覺。要先以此不生滅心為本修因。照破生滅之原。次審所結之根。誰是煩惱之本。若生滅入照。則當下真常。若煩惱知根。則迎刃而解。斯則能照之一心。心心寂滅。所照之萬法。法法圓通。是以頓超五濁。旋復一元。若依此為因心。可圓成於果證。然則所述之一心。雖是本圓周徧。能迷之六根。現前力用不齊。今若即迷返悟。就路還家。固爾門門皆可窮源。處處盡堪合轍。良以初心昧劣。不解圓觀。必須直指當陽。要在一門深入。由是備顯六根優劣。令審誰溦l深。渼t逆離而難通。深則順合而易入。果能入一無妄。則六湛圓明。諸妄消忘。而一心清淨。如是。則吾家之故物可歸。諸佛之涅槃可證矣。
此後重徵一六。意顯粘湛而妄發。深窮生滅之根原。再起斷見之疑。驗出真常之妙性。斯已密揀耳根。以為初心方便。若一心守真常而棄生滅。則無上知覺應念圓成。得一旦常光顯現。而生滅圓離。則根塵識心。應時消落。此實圓觀之秘決。破妄之神符。還原之旨。妙在茲乎。是所謂返妄歸真。無出二決定議也。
    二正示一心三觀之相。阿難聞前第二義門。生滅即常之說。遂起何名結解之疑。意謂生滅不常。可說為結。由今即常矣。將何物而名結。結既尚無。從何物而名解耶。蓋前以常為斷。此則執妄為真。皆不了迷悟同根。真妄一體。故致斯問。此實初心所混。故須甄明。令其觀相分明。不墮空有之見。要顯中道之旨。方契一心之源故爾。諸佛因而同告之曰。使汝生死涅槃者。皆汝六根所致也。豈又更容他物哉。直由迷悟之分。故有結解之異耳。如此明言。當機猶自未悟。世尊因而解之曰。根塵識性。同一真源。俊搩赏尽T瓱o二致。蓋因迷一真而妄見六根。知見立知。即名生死。了六根而本同一體。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此實結解之原。豈可更容他物。然此雖明空有。未極一心。何則。蓋一真之性。不屬生死涅槃。如來藏中。本無去來迷悟。至若有為起而無為滅。俱是緣生。如目前之幻化。無為起而有為滅。盡為不實。若眼底之空花。況非真與非真。何有能見所見。(能見六根所見六塵)然而根塵之閒。原無實體。虛有其相。故若交蘆。是以結解同根。拢矡o二。汝試但觀交中識性。(即第八阿黎耶識)空有何名。蓋由明昧因依。真妄互立。迷之而六妄同生。悟之而一真何寄。良由此體。甚深微細。熏變難思。執之則真已非真。取之則非幻成幻。苟不取而非幻。尚無不執。而幻法何立。如是則六根圓湛。空有雙祛。三諦圓觀。是非齊泯。妙圓之旨。盡在茲乎。此則是名金剛三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