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樂,何由後世得淨果報?王施僧衣純以麻布,若以示王,王尚不能
以足暫向,況能自著?現在所施,不可喜樂,何由後世得淨果報?」
(101)時,婆羅門又告梵志: 「自今已後,汝以我所食、我所著衣以施
眾僧。」
(102)時,梵志卽承教旨,以王所食、王所著衣供養眾僧。
(103)時,婆羅門設此淨施,身壞命終,生一下劣天中;梵志經營會
者,身壞命終,生忉利天。
(104)爾時,弊宿婆羅門、年少梵志及斯婆醯婆羅門、居士等,聞童
女迦葉所說,歡喜奉行!
102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八
第八經 散陀那經
(1)如是我聞:
(2)一時,佛在羅閱祇毗訶羅山七葉樹窟,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
俱。
(3)時,王舍城有一居士,名散陀那,好行撸в^,日日出城,至世尊
所。
(4)時,彼居士仰觀日時,默自念言:今往覲佛,非是時也,今者世
尊必在靜室三昧思惟,諸比丘眾亦當禪靜,我今寧可往詣烏暫婆利梵
志女林中,須日時到,當詣世尊,禮敬問訊,幷詣諸比丘所,致敬問
訊。
(5)時,梵志女林中有一梵志,名尼俱陀,與五百梵志子俱止彼林。
時,諸梵志眾聚一處,高聲大論,俱說遮道濁亂之言,以此終日。或
論國事,或論戰鬥兵仗之事,或論國家義和之事,或論大臣及庶民事,
或論車馬撸@林事,或論坐席、衣服、飲食、婦女之事,或論山海龜
虌之事,但說如是遮道之論,以此終日。
(6)時,彼梵志遙見散陀那居士來,卽敕其眾,令皆靜默: 「所以然者,
彼沙門瞿曇弟子今從外來,沙門瞿曇白衣弟子中,此為最上,彼必來
此,汝宜靜默。」時,諸梵志各自默然。
(7)散陀那居士至梵志所,問訊已,一面坐,語梵志曰: 「我師世尊常
樂閑靜,不好懀',不如汝等與諸弟子處在人中,高聲大論,但說遮
道無益之言。」
(8)梵志又語居士言: 「沙門瞿曇頗曾與人共言論不?眾人何由得知沙
門有大智慧?汝師常好獨處邊地,猶如瞎牛食草,偏逐所見。汝師瞿
曇亦復如是,偏好獨見,樂無人處。汝師若來,吾等當稱以為瞎牛。
彼常自言有大智慧,我以一言窮彼,能使默然如龜藏六,謂可無患,
以一箭射,使無逃處。」
(9)爾時,世尊在閑靜室,以天耳聞梵志居士有如是論,卽出七葉樹
窟,詣烏暫婆利梵志女林。
(10)時,彼梵志遙見佛來,敕諸弟子: 「汝等皆默,瞿曇沙門欲來至
此,汝等慎勿起迎、恭敬禮拜,亦勿請坐,取一別座,與之令坐。彼
既坐已,卿等當問:沙門瞿曇!汝從本來,以何法教訓於弟子,得安
耄帲瑴Q修梵行?」
(11)爾時,世尊漸至彼園,時彼梵志不覺自起,漸迎世尊,而作是言: 103
「善來,瞿曇!善來,沙門!久不相見,今以何緣而來至此?可前小
坐。」
(12)爾時,世尊卽就其座,熙怡而笑,默自念言:此諸愚人不能自專,
先立要令,竟不能全。所以然者,是佛神力令彼惡心自然敗壞。
(13)時,散陀那居士禮世尊足,於一面坐。尼俱陀梵志問訊佛已,亦
一面坐,而白佛言: 「沙門瞿曇!從本以來,以何法教訓誨弟子,得
安耄帲瑴Q修梵行?」
(14)世尊告曰: 「且止!梵志!吾法深廣,從本以來,誨諸弟子,得
安耄帲瑴Q修梵行,非汝所及。」
(15)又告梵志: 「正使汝師及汝弟子所行道法,有淨不淨,我盡能說。」
(16)時,五百梵志弟子各各舉聲,自相謂言: 「瞿曇沙門有大威勢,
有大神力,他問己義,乃開他義。」
(17)時,尼俱陀梵志白佛言: 「善哉!瞿曇!願分別之。」
(18)佛告梵志:「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19)梵志答言: 「願樂欲聞。」
(20)佛告梵志: 「汝所行者皆為卑陋,離服裸形,以手障蔽;
不瓨受食,不受盂食,不受兩壁中間食,不受二人中間食,不受兩刀
中間食,不受兩盂中間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懷妊家食,見狗在門
則不受其食,不受多蠅家食,不受請食,他言先識則不受其食;不食
魚,不食肉,不飲酒,不兩器食;一餐一咽,……至七餐止,受人益
食,不過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
日一食;或復食菜,或復食莠,或食飯汁,或食糜米,或食'禾*兼'
稻,或食牛糞,或食鹿糞,或食樹根、枝葉、果實,或食自落果。
或被衣,或被莎衣,或衣樹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頭髮,或
被毛編,或著塚間衣;
或有常舉手者,或不坐牀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髮留髦鬚者;
或有臥荊棘者,或有臥果蓏上者,或有裸形臥牛糞上者;
或一日三浴,或有一夜三浴,以無數眾苦,苦役此身。
云何尼俱陀!如此行者,可名淨法不?」
(21)梵志答曰: 「此法淨,非不淨也。」
(22)佛告梵志: 「汝謂為淨,吾當於汝淨法中說有垢穢。」
(23)梵志曰: 「善哉!瞿曇!便可說之,願樂欲聞!」
(24a)佛告梵志: 「彼苦行者,常自計念:我行如此,當得供養恭敬禮
事,是卽垢穢。 104
(24b)彼苦行者,得供養已,樂著堅固,愛染不捨,不曉遠離,不知
出要,是為垢穢。
(24c)彼苦行者,遙見人來,盡共坐禪;若無人時,隨意坐臥,是為
垢穢。
(24d)彼苦行者,聞他正義,不肯印可,是為垢穢。
(24e)彼苦行者,他有正問,悋而不答,是為垢穢。
(24f)彼苦行者,設見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則訶止之,是為垢穢。
(24g)彼苦行者,若見沙門、婆羅門食更生物,就呵責之,是為垢穢。
(24h)彼苦行者,有不淨食,不肯施人;若有淨食,貪著自食,不見
己過,不知出要,是為垢穢。
(24i)彼苦行者,自稱己善,毀讎他人,是為垢穢。
(24j)彼苦行者,為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
嫉妬、邪見、顛倒,是為垢穢。
(24k)彼苦行者,懈墮喜忘,不習禪定,無有智慧,猶如禽獸,是為
垢穢。
(24l)彼苦行者,貢高、憍慢、慢、增上慢,是為垢穢。
(24m)彼苦行者,無有信義,亦無反復,不持淨戒,不能精勤受人訓
誨,常與惡人以為伴黨,為惡不已,是為垢穢。
(24n)彼苦行者,多懷瞋恨,好為巧偽,自怙己見,求人長短,恆懷
邪見,與邊見俱,是為垢穢。
(25)云何尼俱陀!如此行者可言淨不耶?」
(26)答曰: 「是不淨,非是淨也。」
(27)佛言: 「今當於汝垢穢法中,更說清淨無垢穢法。」
(28)梵志言: 「唯願說之!」
(29a)佛言: 「彼苦行者,不自計念:我行如是,當得供養恭敬禮事,
是為苦行無垢法也。
(29b)彼苦行者,得供養已,心不貪著,曉了遠離,知出要法,是為
苦行無垢法也。
(29c)彼苦行者,禪有常法,有人、無人,不以為異,是為苦行無垢
法也。
(29d)彼苦行者,聞他正義,歡喜印可,是為苦行無垢法也。
(29e)彼苦行者,他有正問,歡喜解說,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f)彼苦行者,設見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代其歡喜而不呵止,
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105
(29g)彼苦行者,若見沙門、婆羅門食更生之物,不呵責之,是為苦
行離垢法也。
(29h)彼苦行者,有不淨食,心不悋惜;若有淨食,則不染著,能見
己過,知出要法,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i)彼苦行者,不自稱譽,不毀他人,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j)彼苦行者,不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
嫉妬、邪見,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k)彼苦行者,精勤不忘,好習禪行,多修智慧,不愚如獸,是為
苦行離垢法也。
(29l)彼苦行者,不為貢高、憍慢、自大,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m)彼苦行者,常懷信義,修反復行,能持淨戒,勤受訓誨,常與
善人而為伴黨,積善不已,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n)彼苦行者,不懷瞋恨,不為巧偽,不恃己見,不求人短,不懷
邪見,亦無邊見,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30)云何梵志!如是苦行,為是清淨離垢法耶?」
(31)答曰: 「如是,實是清淨離垢法也。」
(32)梵志白佛言: 「齊此苦行,名為第一、堅固行耶?」
(33)佛言: 「未也,始是皮耳。」
(34)梵志言: 「願說樹節!」
(35)佛告梵志: 「汝當善聽!吾今當說。」
(36)梵志言:「唯然,願樂欲聞!」
(37)「梵志!彼苦行者,自不殺生,不教人殺;
自不偷盜,不教人盜;
自不邪淫,不教人淫;
自不妄語,亦不教人為。
彼以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慈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有結恨,遍
滿世間。
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齊此苦行,名為樹節。」
(38)梵志白佛言: 「願說苦行堅固之義!」
(39)佛告梵志:「諦聽!諦聽!吾當說之。」
(40)梵志曰:「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41)佛言: 「彼苦行者,自不殺生,教人不殺;
自不偷盜,教人不盜; 106
自不邪淫,教人不淫;
自不妄語,教人不妄語。
彼以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慈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有結恨,遍
滿世間。
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彼苦行者,自識往昔無數劫事,一生、二生……至無數生,國土成敗,
劫數終始,盡見盡知。
又自見知:我曾生彼種姓,如是名字,如是飲食,如是壽命,如是所
受苦樂,從彼生此,從此生彼。如是盡憶無數劫事,是為梵志彼苦行
者牢固無壞。」
(42)梵志白佛言: 「云何為第一?」
(43)佛言: 「梵志!諦聽!諦聽!吾當說之。」
(44)梵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45)佛言: 「彼苦行者,自不殺生,教人不殺;
自不偷盜,教人不盜;
自不邪淫,教人不淫;
自不妄語,教人不欺。彼以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慈心廣大,無
二無量,無有結恨,遍滿世間。
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彼苦行者,自識往昔無數劫事,一生、二生……至無數生,國土成敗,
劫數終始,盡見盡知。
又自知見:我曾生彼種姓,如是名字、飲食、壽命,如是所經苦樂,
從彼生此,從此生彼。如是盡憶無數劫事,彼天眼淨觀眾生類,死此
生彼,顏色好醜、善惡所趣,隨行所墮,盡見盡知。
又知眾生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誹謗賢拢判暗挂姡
壞命終,墮三惡道。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意亦善,不謗賢拢娬判校韷拿K,生
天、人中。
行者天眼清淨,觀見眾生,乃至隨行所墮,無不見知,是為苦行第一
勝也。」
(46)佛告梵志: 「於此法中復有勝者,我常以此法化諸聲聞,彼以此
法得修梵行。」
(47)時,五百梵志弟子各大舉聲,自相謂言: 「今觀世尊為最尊上,
我師不及。」 107
(48)時,彼散陀那居士語梵志曰: 「汝向自言: 『瞿曇若來,吾等當稱
以為瞎牛。』世尊今來,汝何不稱?又汝向言: 『當以一言窮彼瞿曇,
能使默然,如龜藏六,謂可無患,以一箭射,使無逃處。』汝今何不
以汝一言窮如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