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代的官媒人掌管全国男女的婚姻登记。百姓出生百天后有了名字,官媒人就负责登记他们的出生年月日和名字,为的是在其到了婚龄后能安排婚配之事。
各朝各代的取名之法
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在母系氏族时代,名都是按母亲的感觉或意愿去起的。
“弃”字的大篆
如周朝的始祖,名“弃”。为什么叫“弃”呢?传说是因为他的母亲姜嫄(yuán)因踩上巨人的脚印后怀孕的,觉得不祥,就把儿子抛弃了。因此“弃”(“弃”的大篆)字就像用个簸箕把襁褓中的小娃娃扔了出去。但儿子受到鸟兽照顾,得以存活。姜嫄想既然上天都要留下这个孩子,那我就把他养大吧。因为曾遗弃过这孩子,就取名为“弃”。
等到社会进入到父系氏族时代,父亲在给孩子命名时,基本是按孩子的特点来取。
中国历史上的郑庄公叫寤生,“寤”就是难产之意。郑庄公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在床上翻滚呼喊了两三天,郑庄公才伸出一条腿来,于是得名寤生;晋成公名黑臀,因为他的臀部有块黑色胎记;孔子的哥哥叫孟皮,孟是老大的意思,要么他可能有点皮肤病,要么可能有点跛脚(脚不太利落就叫跛),所以叫做孟皮。
殷商人崇尚天干,主要以天干命名,所以殷商的君主都叫太乙、成汤、太丁、盘庚等名;魏晋人自命清高,起名讲究高雅,盛行以“之”命名,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画家顾恺之,科学家祖冲之等;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
有的名字寄予了家人的某种希望,如宋朝词人辛弃疾和汉代大将军霍去病,他们的名字都是不要生病的意思,是家长对孩子健康的一种祝福和期盼。
民国年间尚洋名,有钱人叫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的很多;新中国成立那几年,给孩子取名叫建国、国庆的就特别多;改革开放后,人们对孩子寄于了更多希望,比如叫博文、刘洋的就很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父母趋向喜欢起很个性化的名字。比如有人叫渔翁,取这样名字的父母大多向往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希望孩子也能过上很散淡清雅的生活。我还认识一对父母,他们都爱听雨打荷叶的声音,索性给孩子取名为雨打荷叶,非常有趣。
避讳与改名
古代讲究避讳,皇帝名字里出现的字,老百姓就不能用来取名,甚至日常用语里也不能提及。
寻常百姓家不能说长辈名,就连谐音字也最好避免。
晋朝时,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将四大美人里的王昭君改称王明君,史称“明妃”。李世民当皇帝时,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那时观世音简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
讲个古代的幽默故事,也和避讳有关。张九和李九二人,一个拿着把韭菜,一个拎着一壶酒,去找老朋友王九喝几盅。正巧王九外出未归,只好让他的儿媳妇代为转告。张九、李九、韭菜、酒都和王九的“九”同字或同音,儿媳妇是不能当公公面说“九”这个音的,那她如何避讳呢?
王九回来后,儿媳妇说:“张三三,李四五,一个拿着马莲菜,一个提着连盅数,来请公公赴宴席。”她将公公名字里同音的字一一作了变换,既正确表达了意思,又避了公公的名讳。王九听罢,一张老脸乐开了花。
再看看为避讳而改来改去的中药名字,也十分有意思。
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药原名薯蓣(yù)。唐朝时,因代宗皇帝名“豫”,为避讳,山药改名为薯药。宋朝时,又因英宗皇帝名“曙”,为避讳再次将薯药改名为山药。
中药里的玄参,因清朝皇帝康熙叫玄烨,所以“玄”字不能用了,玄参改成元参。
所以在用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中药的本名是什么,又是因何而改,这样才能对药材和药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字”字的大篆
“字”的大篆写做“字”,上面是“宀”(mián),底下是儿子的“子”。
“字”有多个含义,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
生孩子
这是“字”的本义。古代管未出嫁的女子叫做“待字闺中”,意思就是在闺房里等待生孩子。
乳也
《说文解字》里对字的解释为:“乳也。”意思就是在家里喂养孩子。
“宀”表示房子,就是家的意思;“子”代表孩子。所以在家里养育孩子就是“字”的一个最基本的含义。
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女人字多则不繁,女人字少则繁。”意思是女人生的孩子过多的话,就不好教养;而生的孩子少的话,就方便养育。
指文字
中国古代文与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文”是指象形字,是无法拆解的,就是一个图像而已。所以,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就是因为“文”只可以说但不可以解。
“字”是可以拆解的,我们可以不断地利用“字”来组合而成新的字。这种不断地繁衍新字的内涵也是借助了字会“生育”的特性。
拼音文字也好,西方的字母文字也好,基本的元素都只有二十多个,这与中国汉字的基本元素在数量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会发现,拼音或英语等字母文字是开始好学,后难学;而汉字是开始难学,后好学。
从
字
到
人
:
养
生
篇
字
字
会
生
字
因为我们的汉字在掌握了基本元素后,这些元素将以偏旁部首的形式进行有含义的组合,从而演化出不同的含义,其千变万化总不离其宗,因此古代又有“秀才认字读半边”的说法。这样组合出新的文字就非常方便记忆,也极其方便扩展。这其实是一种至简的原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举个例子,“页”部在古代读做xié,就是指我们的头部。凡是从页部的字都跟头有关,比如颈、颅、额、领、顶、烦,等等。拿“烦”字再举例:烦为何意?左火右头,就是人的虚火上炎,火上头的意思,虚火总在头上飘着,就生出了烦恼。
所以理解了造字的意思和组合搭配的巧妙之处后,汉字非常方便记忆,也十分有趣。这就是汉字的最大特点,也是汉字屹立数千年而不倒的原因所在。
这些年来,外界有很多呼吁取消汉字改走字母型文字的说法,我认为,至简的大道理是不需要辩的,都摆在那里,明眼的人一看都会知道。所以像我这样的人要做的惟一的事,就是把汉字之美展现在这里,我相信汉字之美是会感动流淌着千万年文明血脉的中国人的。
名字
中国古代男子在出生三个月时,长辈会给他起个名,等到二十岁行冠礼时再取个字。这个“字”既可以是长辈所起,也可以是自己所起。而男子如果取了字,就证明你已开始走向成熟,就要承担起生育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所以中国古代凡是尊重一个男人,都要称他的“字”,而不可以称他的“名”。字与名有一定的相关性,像苏轼字子瞻,轼为车辕,站在上面可以高瞻远瞩;李白字太白;毛主席的名为泽东,意思是恩泽东方,字润之,润就是泽的意思;蒋介石字中正,介石有中正之道。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字都是从名里生发出来的。
亲情、爱情和友情是美满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情感依托,除了家人和配偶外,朋友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古代所说的“朋友”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吗?本节我们就讲解何为“朋”,何为“友”。
两挂贝壳串起“朋”
《说文解字》对“朋”字的解释为:“朋,假借也。”“朋”在古代通大鹏鸟的“鹏”,“鹏”即“凤”,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同门曰朋”的意思就是把老师比喻成凤鸟,学生如群鸟紧随其后。
“朋”字的小篆
“朋”的小篆写为“朋”,字形就像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鸟,两个“月”就是鸟的两只翅膀,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
“朋”字还有另外一个来历,它是古代的货币单位。
“朋”字的甲骨文
古代两挂贝壳为一朋
殷商时期,水陆交通不发达,产于南海的贝壳在中原地区十分珍贵。因此,人们把贝壳作为货币使用。
古代以五枚贝壳为一挂,两挂为一朋。“朋”字的甲骨文(朋)正像两挂贝的样子。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里有这样的句子:“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锡我百朋”就是赏给我一百朋钱。
作为货币单位的“朋”和朋友的“朋”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朋”是并列的两挂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就表达了“朋”字“平等”、“类同”、“相当”等内涵,这是朋友间相处之道的基本要素。
从
字
到
人
:
养
生
篇
朋
友
友
情
是
长
生
大
药
两手紧紧相握的“友”
“友”字的小篆
《说文解字》里对“友”字的解释为:“从二又相交。”“友”字的小篆写为“友”,从字形来看,它是由两个“又”字相交构成。这两个“又”字表示两个人紧紧相握的两只手。
清朝的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道:“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意思是说,组成“友”字的两个“又”字像弟兄二人,弟兄和睦相处即称为“友”。
“友”字里的两只手具有深远的意境:它们是两只紧紧相握的手;它们是两只心心相印、一见如故的手;它们是人生路上的携手同行;它们是海誓山盟时击掌相拍的手;它们是危难困顿时雪中送炭的援助之手;它们是依依不舍分别时挥舞的手。
从古到今,人们对“友情”、“友爱”、“友谊”的理解和感受皆从这两只紧紧相握的手来。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朋友”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出现。《易经》上就有“君子以朋友讲习”的说法,《论语》里也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样的名言。
但古人说的“朋友”和我们现在说的“朋友”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现在的“朋友”二字说的是一个概念,是指互相有交情、互相友好的人。而在古代,一般的名词是很少用两个字来表达的。“朋友”是两个字,表达两个概念。
《礼记》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同门”是指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所以那时的“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学。
“同志”当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革命同志”,更不是被坊间瞎说成的同性恋,而是指志趣相投的人。所以“友”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朋友”的概念。
具体来说,如果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这些人可以称之为“朋”,但是每个人的志向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只有手拉手的人才可以称为“友”。大家都可以是“朋”,但是不见得是“友”。“友”的层面比“朋”更深一步,他们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理想。
也就是说,《易经》和《论语》里说的“朋友”,相当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