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dukkhamasukhasamphassa”。“乐触”是快乐的接触;“苦
      触”是痛苦的接触;“不苦不乐触”是没有快乐与痛苦的中性接触。 
 407。 内身中在,内所摄坚,坚性住,内之所受:对应之巴利文为“yam
      ajjhattam paccattam kakkhalam kharigatam upadinnam”
      (MN。 I。 p。185),中文译为“凡是在内的,属于个人的,硬的,
      固体的衍生物”。 
 408。 外地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外地界是伟大的,是清净的,
      是不令人厌恶的。这是与内地界比较的结果来说的,但经文中并未举
      例说明什么是外地界。《分别论》列举了二十二种外地界,即铁、铜、
      锡、铅、银、珍珠、宝石、猫眼石、贝壳、石头、珊瑚、银币、黄金、
      红宝石、种种宝石、草、木、碎石、陶器碎片、大地、岩石、山(Vibh。p。82)。
                                                                                  87

                                                                                  88
 409。 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对应之巴利文为“kim pan'imassa
      mattatthakassa kayassa tanhupadinnassa”(MN。 I。 p。185),
      中文译为“何况这个由贪爱所衍生短暂的身体!” 
 410。 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对应之巴利文为“ahanti va maman ti
      va asmiti va”(MN。 I。 p。185),中文译为“〔这个身体〕是我,
      是我的,我是〔这个身体〕”。这种“我、我的、我是”的观念
      就是“我见、我爱、我慢”,我见即痴分,我爱即贪分,我慢-
      自恃凌他即瞋分。别外一句相似的巴利文为“Etam mama eso ham
      asmi eso me atta ti。”(SN。 III。 p。68),中文译为“此是我的,
      此是我,此是我的‘我’。” 
 411。 云何为缘?缘苦更乐:对应之巴利文为“kim paticca: phassam 
      paticca”(MN。 I。 p。185…186),中文译为“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有接触。” 
 412。 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a
      dhatarammanam eva cittam pakkhandati pasidati santtthati
      adhimuccati”(MN。 I。 p。186),中文译为“因为这样的缘故,
      他的心得到欢喜、清净、安住、解脱。” 
 413。 不可事:对应之巴利文为“anitthehi akantehi amanapehi”
      (MN。 I。 p。186),中文译为“以〔自己〕不想要的、不高兴的、
      不喜欢的”。 
 414。 扠:音ㄔㄞ,打。 
 415。 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对应之巴利文为“upatthita
      sati asammuttha; passaddho kayo asaraddho; samahitam
      cittam ekaggam”(MN。 I。 p。186),中文译为“念现前而不忘
      失,身安静而不激动,镇定而专注”。 
 416。 心变异:对应之巴利文为“mano padoseyya”(MN。 I。 p。186),
      中文译为“心有瞋恨”。 
 417。 汝则衰退:对应之巴利文为“na me so … sasanakaro”(MN。
      I。 p。186),中文译为“他不是我的教法的遵行者”,意思是“他没
      有遵行我的教法”。 
 418。 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者: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a
      ce … bhikkhuno evam Buddham anussarato evam dhammam 
      anussarato evam sahgham anussarato upekha kusalanissita na
      santhati”(MN。 I。 p。1 86),中文译为“若比丘如此地忆念佛陀、
      如此地忆念佛陀的教法、如此地忆念比丘僧众,但是却没有以依止于
      善的平衡状态而生活”。 
 419。 彼比丘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对应之巴利文为“so
      tena samvijjati samvegam
                                                                                  89

                                                                                  90
      apajjati: Alabha vata me na vata me labha; dulladdham vata
      me na vata me suladdham”
      (MN。 I。 p。1 86),中文译为“他惊怖、心生惊怖:真的!我所得
      到的不是〔三宝的〕利益,真的!我没有得到〔三宝的〕利益,真的!
      我所得到的是不利〔于修行的东西〕,真的!我没有得到有利〕于修
      行的东西〕”。 
 420。 姑嫜:丈夫的父母,即今日的“公公婆婆”。嫜,音ㄓㄤ,巴利
      文为“sasuram”,丈夫的父亲。
 421。 比丘一切大学:对应之巴利文为“Ettavata pi kho。。。 bhikkhuo
      bahu katam hoti。”(MN。 I。 p。187),中文译为“至此,
      比丘已经有很大的成就。”意思是“能做到这个程度,那么比丘就已
      经有很大的成就了。” 
 422。 外水界:《分别论》列举了十四种外水界,即树根的汁、树干的
      汁、树皮的汁、树叶的汁、花的汁、果的汁、牛乳、酪、生酥、熟酥、
      油、蜜、糖浆、雨水(Vibh。 p。83)。
 423。 内身中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对应之巴利为“yam 
      ajjhattam paccattam apo apogatam upadinnam”(MN。 I。 p。187)
      ,中文译为“凡是内在的,属于个人的水,湿性的衍生物”。 
 424。 涎:音ㄒㄧㄢˊ,巴利文为“lasika”,中文译为“关节滑液”。
 425。 外火界:《分别论》列举了十三种外火界,即木材的火、稻草的
      火、草的火、牛粪的火、稻壳的火、垃圾的火、闪电的火、火的热、
      太阳的热、烧木材的热、烧草的热、烧稻壳的热、烧物品的热
      (Vibh。 p。84)。 
 426。 内身中在,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之所受:对应之巴利文为
     “yam ajjhattam paccattam tejo tejogatam upadinnam”
      (MN。 I。 p。188),中文译为“凡是内在的,属于个人的火,
      温暖性的衍生物”。 
 427。 暖身、热身、烦闷、温壮、消化饮食:对应之巴利文为
     “yena ca santappati yena ca jiriyati yena ca paridayhati
      yena ca asitapitakhayitasayitam samma parinamam gacchti”
      (MN。 I。 p。188),
      中文译为“依此而可以使之温暖,依此而可以使之被破坏,依此而可
      以使之被燃烧,依此而可以使所嚼、所饮、所吃、所尝的东西得到适
      当地消化”。 
 428。 或钻木截竹,或以珠燧:对应之巴利文为“kukkutapattena pi
      naharudaddulena pi aggim gavesanti”(MN。 I。 p。188),中文译为
      “以鸡翼的羽毛或软骨碎片取火”。燧,音 ㄙㄨㄟˋ,古时候取火
      的东西。 
 429。 外风界:《分别论》列举了十六种外风界,即东风、
                                                                                  91

                                                                                  92
      西风、北风、南风、含尘土的风、无尘土的风、冷风、热风、和风、
      强风、黑风(即伴随乌云的风)、在高处吹的风、翼风(即鸟翼振动
      引起的风)、金翅鸟风、棕榈树叶所扇的风、扇子的风(Vibh。 p。84)。
 430。 内身中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对应之巴利文为“yam
      ajjhattam paccattam vayo vayogatam upadinnam”(MN。 I。 p。188),
      中文译为“凡是内在的,属于个人的风,移动性的衍生物”。 
 431。 上风、下风、腹风、行风、掣缩风、刀风、跻风、非道风、节
      节行风、息出风、息入风:对应之巴利文为“uddhangama vata
      adhogama vata kucchisaya vata kotthasaya vata angamanganusarino
      vata assaso passaso”(MN。 I。 p。188),中文译为“上
      行风、下行风、腹部内的风、胃部内的风、在肢体间流?的风、呼气、
      吸气”。在《分别论》中,多列举了“像刀子的风”(satthakavata)、
      “像剃刀的风”(khurakavata)、“像撕裂般的风”(uppalakavata)
      (Vibh。 p。84)。 
 432。 内眼处及色,眼识知外色,是属色阴,若有觉是觉阴,若有想是
      想阴,若有思是思阴,若有识是识阴,如是观阴合会:对应之巴利文
      为“Yam tathabhutassa rupam tam rup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ti; ya tathabhutassa vedana sa vedan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ti; ya tathabhuassa sanna sa sann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ti; ye tathabhutassa sankhara te sankhar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nti; yam tathabhutassa vinnanam tam
      vinnan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ti。 So evam pajanati:
      Evam kira 'mesam pancannam upadanakkhandhanam sangaho
      sannipato samavayo hotiti。”(MN。 I。 p。190)
      ,中文译为“所有如此存在色都包含在色取蕴,所有如此存在
      的受都包含在受取蕴,所有如此存在的想都包含在想取蕴,所有如此
      存在的行都包含在行取蕴,所有如此存在的识都包含在识取蕴。他便
      知道:的确有这些五取蕴的含摄、集合、合会。” 
 433。 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对应之巴利文为“Yo
      paticcasamuppadam passati so dhammam passati; yo dhammam
      passati so paticcasamuppadam passatiti。”(MN。 I。 p。190…191),
      中文译为“任何见到缘起的人,就是见到法的人;任何见到法的人,
      就是见到缘起的人。” 
 434。 世尊说五盛阴从因缘生,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在对
      应之巴利文经典,在此之后尚有一句“凡是依此五取蕴而生起的欲、
      爱着、随贪、取着
                                                                                  93

                                                                                  94
      是苦的起因。”(Yo imesu pancas' upadanakkhanddhesu chando
      alayo anunayo ajjhosaam so dukkhasamudayo。)(MN。 I。 p。191),
      这是在说明苦集圣谛。再接下去的经文则
      是说明苦灭圣谛,在本经是“彼厌此过去、未来、现在五盛阴……知
      如真”。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则是“凡是调伏、舍断依此五取蕴而生
      起的欲贪是苦的寂灭。”(yo imesu pancas' upadanakkhanddhesu
      chandaragavinayo chandaragapahanam so dukkhaniroddh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