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31。 我不知彼心,亦非余事知,然彼尊者或独住,或在众,或在
      集会,若有善逝,若为善逝所化为宗主,因食可见彼贤者,我不自知,
      我从彼尊者闻,面前谘受:我乐行非恐怖,离欲不行欲,欲已尽也:
      对应之巴利文为“Tatha hi pana ayam ayasma sanghe va
      viharanto eko va viharanto ye ca tattha ganam auuasasanti ye
      ca idh' ekacce amisena anupalitta; nayam ayasma tam tena
      avajanati; sammukha kho pana metam Bhagavato sutam sammukha
      patiggahitam: Abhayuparato 'ham asmi; naham asmi bhayuparato;
      vitaragatta kame na sevami khaya ragassati。”(MN。 I。p。319),
      中文译为“不论这位尊者是住在僧团或独居,而在那个地方的人是善行
      者、恶行者或领众者,在这个地方的人是染着于财物者、不染着于财物
      者,这位尊者都不会轻视他们。从佛陀的口中,我听到、领受到:
      我是无怖畏的寂静者,不是因为布畏而寂静,我不接近爱欲,因为我是
      断尽贪欲的离贪者。”
1732。 于中当复问彼如来法:对应之巴利文为“Tatra bhikkhave
      Tathagato va uttarim patipucchitabbo”
                                                                                 375

                                                                                 376
      (MN。 I。 p。319),中文译为“于此,诸比丘!应更进一步反问如来”。 
1733。 若有白净法,如是我白净。如是境界,如是沙门,我如是成
      就此正法律:对应之巴利文为“Ye vodata cakkhusotavinneyya
      dhamma samvijjanti te Tathagatassa; etapatho 'ham asmi
      etagocaro; no ca tena tammayo ti。”(MN。 I。 p。319),中文译为
     “如来有由眼、耳所识知的清净法。我有这样的道、这样的行处,
      所以没有人与我一样。”其中,巴利文“no ca tena tammayo”,
      注释书作“我不等同于清净法”、“我不贪求清净法”。 
1734。 有信弟子往见如来,奉侍如来,从如来闻法,如来为说法,
      上复上,妙复妙,善除黑白:对应之巴利文为“Evamvadim kho
      bhikkhave sattharam arahati savako upasankamitum
      dhammasavanaya; tassa sattha dhammam deseti uttaruttarim
      panitapanitam kanhasukkasappatibhagam”(MN。 I。 p。319),
      中文译为“诸比丘!为了听法,弟子应亲近作如是说的尊师。
      尊师为他说超越更超越、胜妙更胜妙,而且具足黑白之法。”
1735。 知断一法,于诸法得究竟,净信世尊:彼世尊正尽觉也:对
      应之巴利文为“ so tasmim dhamme abhinnaya idh' ekaccam
      dhammam dhammesu nittham gacchati; satthari pasidati:
      sammasambuddho Bhagava; svakkhato Bhagavata dhammo;
      supatipanno sangho ti。”(MN。 I。 p。319…320),中文译为
     “在此法中,他证知某一法之后,便于诸法得究竟,于尊师得
      净信:世尊是正等正觉者,法是由世尊善说,僧众是正行者。”
1736。 我不知世尊心,亦非余事知,我因世尊有如是净信,世尊为
      我说法,上复上,妙复妙,善除黑白:对应之巴利文为
     “Idhaham … yena Bhagava ten' upasankamim dhammasavanaya;
      tassa me Bhagava dhammam deseti uttaruttarim
      panitapanitam kanhasukkasappatibhagam。”(MN。 I。 p。320),
      中文译为“于此,为了听法,我亲近世尊。世尊为我说超越更
      超越、胜妙更胜妙,而且具足黑白之法。” 
1737。 信见本不坏智相应:对应之巴利文为“akaravati saddha
      dassanamulika dalha”(MN。 I。 p。320),中文译为“合理的、
      以见为根本的、坚固的净信” 
1738。 如是求解如来,如是正知如来:对应之巴利文为“Evam kho
      bhikkhave Tathagate dhammasamannesana hoti; evan ca pana
      Tathagato dhammata susamannittho hotiti。”(MN。 I。 p。320),
      中文译为“诸比丘!这就是对如来如法的探求,这就是对如
                                                                                 377

                                                                                 378
      来如法的善探求。” 
1739。 当善然可,欢喜奉行:对应之巴利文为“n' eva abhinanditabbam
      nappatikkositabbam”(MN。 III。 p。29),中文译为“不应欢喜,
      也不应诃责”。 
1740。 漏尽比丘得知梵行已立法者,应如是答:对应之巴利文为
     “Khinasavassa; bhikkhave; bhikhuno vusitavato katakaraniyassa
      ohitabharassa anuppattasadatthassa parikkhinabhavasamyojanassa
      sammadannavimuttassa ayam anudhammo hoti veyyakaranaya”
      (MN。 III。 p。30),中文译为“诸比丘!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
      已成就、应做之事已完成、重担已放下、妙义已达成、有结已遍断、
      有正慧解脱的比丘,应当回答说”。 
1741。 色盛阴非果、空虚、不可欲、不恒有、不可倚、变易法,我知如
      是。若于色盛阴有欲、有染、有着、有缚、缚着使者,彼尽、无
      欲、灭、息、止,得知无所受,漏尽心解脱:对应之巴利文为
     “Rupam kho aham … abalam viragam anassasikam viditva
      ye rupe upa(da)yupadana cetaso adhitthanabhinivesanusaya;
      tesam khaya viraga nirodha caga patinissagga vimuttam me
      cittan ti pajanami。”(MN。 III。 p。30…31),“我知道色是脆弱的、
      会消逝的、不安隐的之后,便因为断尽、远离、灭尽、舍离那些关于
      色的执着、取着、心的偏见、执取、随眠,而知道我的心是解脱的。”
      其中,“随眠”(anusaya); 就是潜伏的倾向、烦恼(参考注解1049)
1742。 意不高不下,不倚不缚,不染不着,得解得脱,尽得解脱,
      心离颠倒,生己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对应
      之巴利文为“anupa(da)yo anapayo anissito appatibaddho
      vippamutto; visamyutto vimariyadikatena cetasa viharami”
      (MN。 II。 p。30),中文译为“我不执着、不排斥、不依着、不染
      着、自在、离缚,心得解脱而住。” 
1743。 四说:巴利文为“cattaro vohara”,即于所见说所见(ditthe
      ditthavadita)、于所闻说所闻(sute sotavadita)、于所觉说
      所觉(mute mutavadita)、于所识说所识(vinnate vinnatavadita)。
1744。 我于眼及眼识,眼识知法俱知,二法知已。诸贤!若眼及眼
      识,眼识知法,乐已尽,彼尽,无欲,灭,息、止,得知无所受,漏
      尽心解脱:对应之巴利文励为“Cakkhusmim … rupe cakkhuvinnane
      cakkhuvinnanavinnatabbesu dhammesu yo chando yo rago ya nandi
      ya tanha; ye upa(da)yupadana cetaso adhitthanabhinivesanusaya;
      tesam khaya viraga nirodha caga patinissagga vimuttam me
      cittan ti pajanami。”(MN。 III。 p。32),
      中文译为“因为断尽、远离、灭尽、舍离那些关于眼睛、眼识、
                                                                                 379

                                                                                 380
      由眼识所识知之法的欲望、贪染、欢喜、渴爱、执着、取着、心的偏
      见、执取、随眠,所以我知道我的心是解脱的。” 
1745。 我不见地界是我所,我非地界所,地界非是神,然谓三受依
      地界住,识使所著,彼尽、无欲、灭、息、止,得知无所受,漏尽心
      解脱:对应之巴利文为“Pathavidhatum kho aham … anattato
      upagacchim; na ca pathavidhatunissitam attanam;
      ye ca pathavidhatunissita upa(da)yupadana cetaso
      adhitthanabhinivesanusaya; tesam khaya viraga nirodha
      caga patinissagga vimuttam me cittan ti pajanami。”(MN。
      III。 p。31),中文译为“我认为地界不是我,以无我依止于地界,
      因为断尽、远离、灭尽、舍离那些依止于地界的执着、取着、
      心的偏见、执取、随眠,所以我知道我的心是解脱的。” 
1746。 此内身共有识及外诸相,一切我、我作及慢使断知,拔绝根
      本,终不复生:对应之巴利文为他“imasmim ca savinnanake
      kaye bahiddha ca sabbanimittesu ahamkaramamamkaramananusaya
      susamuhata ti?”(MN。 III。 p。32),中文译为“于此有识之身及
      外在所有一切相的我作、我所作、慢随眠,都已经彻底根绝呢?”
      其中,“我作”(ahamkara)是傲慢;“我所作”(mamamkara)是渴爱;
      “外在所有一切相”(bahiddha sabbanimitta)是外在的一切事物
      (参考注解 1049)。
1747。 异学阿夷那沙门蛮头弟子:对应之巴利文为“Ajito paribbajako”
      (AN。 V。 p。229),中文译为“阿夷那游行者”。 
1748。 沙门蛮头实思五百思,若有异沙门、梵志一切知、一切见者,
      自称我有无余、知无余,见彼有过、自称有过:对应之巴利文为
     “amhakam…… pandito nama sabrahmacari; tena pancamattani
      cittatthanasatani cintitani; yehi annatitthiya uparaddha
     ‘va jananti uparaddh'amhati。”(AN。 V。 p。230),中文译为
      “我们有一位同梵行者被称为智者。他能思考多达五百人之心的状
      态,〔并且以此诃责持不同意见者,〕因此这些被诃责的持不同意
      见者知道:我们被诃责。”
1749。 世尊复问曰:这一段经文(段落编号4)与下一段经文(段
      落编号5)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并不存在。 
1750。 我所说智慧事,汝等受持耶:对应之巴利文为“dharetha no
      tumhe bhikkhave panditavatthuni ti”(AN。 V。 p。230),中文译
      为“诸比丘!你们有忆持〔我所教说被称为〕智者的原因吗?”
1751。 或有一行非法说非法,彼众亦行非法说非法。彼非法人住非
      法众前,自已所知,而虚妄言,不是真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