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姜查__森林中的法语-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心上。让你身上的僧袍成为佛陀的标帜,向世人宣说寂灭与智慧的生命实相。”

  当他对来访的在家行者、政府官员与军官们说法时,也是单刀直入,不会拐弯抹角地说些奉献与培福等表面文章,那些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他请他们落实佛法,实践善德与慈悲,并且自净其意,放下渴爱与烦恼。他认为这些才是佛法中真实的福德与功德。

  在开示中,阿姜·查提醒我们解脱是可能的。只要秉持善念,不断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觉悟,都能达到佛陀的解脱与寂灭。

  请用心阅读这些教导,慢慢咀嚼,让它们成为你探索的灵感泉源、心灵的良药,以及究竟解脱的导师。

  愿阿姜·查的法语为世界注入光明,愿它们为读者带来喜悦与觉醒。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于心灵盘石中心(Spirit Rock Center)

                                                                 二〇〇〇年

 



'英译者序'

教导苦与苦的止息

 

在当代泰国佛教大师中,阿姜·查对西方佛弟子的影响无人能及。他的教法之所以能如此普及,关键在于它们的清晰与亲切,对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与佛教传承的人来说,皆可适用。很幸运地,其中一些开示透过翻译得以在本书中呈现出来。他的弟子们习惯昵称他为“隆波”(泰语Luang Por,即尊贵的父亲)。他不只依照传统的方式讲解佛法,还广泛引用譬喻与寓言,经常举听众熟悉的动物、树木与日常生活为例。他的态度亲切而幽默,但是深度却绝不打折。“深入浅出”或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能极贴切地表达阿姜·查的教学。

  阿姜·查的资深西方弟子阿姜苏美多(Ajahn Sumedho)指出,在经历过二十五年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之后,阿姜·查不但能让完全不识字的农夫了解佛法,也能回答泰国上流人士的请益。此外,他还能吸引并训练生性好疑的西方人,其中有些人一呆就是十年以上,至今仍然持续过着出家的生活。

●修行的信念

  阿姜·查经常鼓励人们超越自我设限。在他的寺院里,修行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他有时候会讲述自身的修行困境,以及他如何面对、解决与自我策励的过程,以砥砺弟子:

  在投入修行之前,我问自己:“佛陀的教法就在眼前,适合每一个人,但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依教奉行,而其他人则不能呢?或者,有些人只有三分钟热度,然后很快就放弃了;或者,有些人虽未放弃,但是却心猿意马,无法全心投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此,我下定决心:“好!……我将尽形寿,全心全意,彻底遵从佛陀的教诲,于此生达到觉悟。……因为,若不如此,我终将在苦海中沈沦。无论需要承受多少苦难,我都要放下万缘,精进用功,永不懈怠;否则,疑惑将一直纠缠着我。”

  如此思惟1之后,我便放手修行,无论多么困难,依然勇往直前。我将一生看成一天,不敢懈怠。“我将谨遵佛陀教诲,依循佛法,觉悟世间之苦。”我希望觉悟,希望看见实相,因此我积极修行。

  对于弟子们的缺失,他则抱持容忍的态度,总是希望他们尽力去做。目标很单纯,就是逃离恶魔2(Ma(—)ra)的纠缠,以免被困在三界苦海中。他并不认为这件事情可以轻易达成——“如果修行这么简单,大家早就去做了。”他经常这么说——不过,它确实是生命中唯一值得做的事。 

  世俗生活充满忙碌、纷扰与诱惑,人们总是无止尽地追求欢乐,避免让自己无聊。但是一颗纷乱的心,很容易疲累厌倦。当一个人决心投入修行时,他就已经迈向解脱的第一步,摆脱现存的困境。这样的过程,刚开始或许会让人感到痛苦与挫折,因为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气、欲念与恐惧,会阻碍心灵成长。阿姜·查指出,有些人将出家的生活想象成是一种解放,但是真正出家后,初次面对自己而无处可隐藏时,才发觉像是卷入一场风暴中。

  阿姜·查经常提到散漫,即对于生活漫不经心、毫无警觉,它总是伴随舒适而来。除非人们远离享受,否则他们很难避免散漫。舒服的生活会麻痹内心,他举泰国稍早的简单生活为例:“过去,当这个国家尚未开发时,人们都将厕所建在屋外,通常位于林边,如厕时必须先走一段路。但是现在厕所都建于屋内,都市里的人甚至将它们摆在睡觉的地方。”这样的想法冲击着他,令他觉得荒谬,他笑着说:“将厕所盖在卧室内,人们认为这样会让生活更加舒适,事实上却不尽然,这样做只会增添人们懒惰的习惯……”

  不过,他的训练方式也不是一味地保守,当他看见弟子们陷入机械化的操作时,就会提出纠正。他对于佛法的要点绝不模棱两可。佛陀在经历过无效的苦行后,明白解脱乃存在于内心,身体不过是个皮囊而已,无法觉悟。不过,身体并不邪恶,不会妨碍心灵的发展,因此毋须加以折磨与虐待。过度苦行与追求感官欲乐一样,都是偏差的行为。苦行的重点应该放在简朴与离染上,而非自虐。他所说的“摧毁你的身体!”或“摧毁世间!”并不是字面上自杀或制造核武的意思,而是一种禅话,是阿姜·查活泼的教学,其目的在摧毁人们对这些事物的执着。

  有一晚,一位由信众出家的新戒比丘,前来参加雨安居,在欢迎他的非正式闲谈中,阿姜·查寓意深远地谈到自己的回忆与观察。他提起自己的头陀(tudong)苦行,他曾经以徒步的方式,四处寻找森林与山中的隐居处,参访明师。“有时候,我一天可以走上四十公里,不是因为我很强壮,而是有了精神上的动力,即使士兵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脚程。……有几天,我托钵只能得到些许米饭,看着吃饭时的心很有趣,当时心里想着:“还好这些不是盐巴!”谁能想象得到,即使只是吃着米饭,智能也能增长?”

  阿姜·查不怕挑战自己修行的极限,他视它们为宝贵的经验。他有时候会将人逼到极限,然后令他超越。这样的方法并不好受,但是人们却可以借此看清心的黏着与限制,并且认清痛苦其实是源自于心的执着与偏见。

  他并不鼓励绝食、禁语或与世隔离,他说:“我们应该睁开眼睛修行,如果隔绝外界接触可以让人觉悟,则盲人与聋人早就觉悟了。”智慧应该在感官接触中寻获,世间是籍由认知而超越,而非由逃避。在规律的生活中与人互动,日复一日,是其寺院的生活方式。如此既可以揭露自身的习气,又可以观察到痛苦产生的方式。他经常说:“如果那里又热又麻烦,那就对了,那里就是修行的好地方。”

●教导佛法

  阿姜·查对弟子的指导无微不至,但是他不会经常查探他们的进度。他请他们建立自信,重点在于观心,以及对禅定过程抱持“不执着也不怀疑”的态度。他经常告诉僧众,他能做的,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修行的环境而已。他说:“就像为牛儿提供牧草一样,如果牧场里牧草鲜美,又有围篱保护,牛儿就可以在那里安心吃草。如果它们是牛,它们就会吃;如果它们不吃,那它们一定不是牛,也许是猪或狗!”

  他的禅定教学通常都很简单。一般来说,他不会单独教导止与观,正念与观几乎贯穿他的教学,在不同的修行层次中被一再提起。此外,诸如念死3与慈4(metta)等禅法,他不会正式与有系统地教导,而是把它们当成修行的基本心态。他的禅法直指人心,令人印象深刻。一九七九年访问美国时,他提出面对刽子手的思惟主题:“想象你去找一位预言精准的命相师,他告诉你:‘七天之内你一定会死。’你还能睡得着吗?你一定会放下所有事情,日夜禅修。事实上,我们的命运正是如此,我们每一刻都面对着刽子手的威胁。”他为听众出了一个“功课”,即每天至少思惟死亡三次。

●思惟教导

  本书的结构是遵循阿姜·查常说的一段话:

  起初人们先闻法,但是还不懂得思惟;接着他开始思惟,但是不会修行;修行后,尚未见到法的实相;见法后,则依然未能证入。

  除非证入法,否则人们无法脱离苦海,也无法完全了解自身的潜能。如今我们正站在佛教传入西方的一个里程碑上,许多人都已经虔修佛法数十年了,应该不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阿姜·查将修行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而非只是练习或仪式而已,目标(虽然他很少提及目标或成就)则不外乎解脱痛苦——那是一种清明与寂灭的状态,从此心将不再受内外事件的影响。阅读法语时最好能将这些观念牢记在心,因为它们是修行的根本,会一再出现;由出现的频率之高,就可以知道它们有多么重要。阿姜·查总是建议他的听众,不要轻易相信或否定他的话,而是应该亲自检视这些教法是否符合他们自身的经验。

  阿姜·查主要是比丘与尼众的老师,这些学生都已经舍离世俗的羁绊,追求出家的生活。虽然他不认为修行一定非得出家不可,但是他确实颂扬持净戒与简朴的好处。在寺院里生活,遵循经典的教诫,人们可以因此而远离世间法的戕害。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奠基于互助、互享与互敬之上。由于少欲知足,因此毋须贪求与争执。“法是用来生活的”,这样的观念充分反映在泰国的修行词典中。如此生活数年后,将可养成专注、自制与无私的习惯,为行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喜悦。

  有时候,阿姜·查在谈论散漫或断恶的时候,会给西方人一种道德家的印象。佛陀认为恶即害人与害己的行为,并称散漫为灭亡之路。集中注意力于独处或与他人共处的一切生活细节,将有助于调整心性,为禅修奠定坚实的基础。谈论善恶可能会令人觉得厌烦——基于过去主日学校课程的老印象——不过它仍然有其不容抹灭的价值。阿姜·查不断重复道德行为的重要,其目的在于创造一颗宽松的心,与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而非由于害怕恫吓与惩罚。在他的所有教学里,伦理与道德皆有其实际的作用,他不要人们迷信与盲从。虽然他也谈到超越善恶的必要性,但是在一切佛教的教派中,持戒行善,绝对有其必要。不只是在最初的时候,它几乎贯穿整条解脱道。

  有时候,他似乎是针对泰国的人民与文化习俗而说,例如谈到受戒、闻法、供养,以及其它特殊的民俗传统时。这其实并不难理解,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西方的犹太基督宗教体系。有些做法对于体系内的人来说可能觉得理所当然,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就会有些格格不入了。

  如同佛陀的原始教导一样,阿姜·查的话语也经常一再重复。根本的法则绝对不容轻忽,尤其是在珍贵的佛法与世俗根深蒂固的思考习惯相抵触时,更需要一再被提醒。再一次,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们真的了解吗?这些看似简单的观念,我们又做到了多少?

  阿姜·查可以说是泰国佛教的改革者。就像佛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