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7-类经-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即《寿夭刚柔篇》所谓寒痹之属。)帝曰∶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凡有内热而风寒外束之,则热必 
愈甚,故如炙如火也。)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风者,阳气也。以四肢之热而逢风于外,是谓两阳相得;况乎阴气衰少,则水不胜火,故病为 
阳独治。治言王也。)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阳独治者,孤阳也,故不能生长而止能为热耳。)逢风而如炙 
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肉者阴也,阳盛则伤阴,故令人肌肉消烁。) 
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浓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 
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素肾气胜者,必恃胜 
而多欲,故以水为事。太阳者,少阴之表,阴中之阳也。欲多则精伤于肾而脂枯不长,脂枯则水不胜火,火胜则肾水愈 
虚,骨髓不充,气涸于内,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 
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肝有少阳之相火,心为少阴之君火,肾一水也,一水已竭,二火犹存,是阴气已 
虚于中,而浮阳独胜于外,故身骨虽寒而不至冻栗,病名骨痹。然水不胜火,则筋骨皆失所滋,故肢节当为拘挛。)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于衣絮,独尚苛也,是谓何疾?(苛者,顽木沉重之谓。苛音呵。)岐伯曰∶荣气虚、卫气 
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不仁,不知痛痒寒 
热也。不用,不能举动也。营气者,阴气也,主里;卫气者,阳气也,主表。上言卫气实者,言肌肉本无恙也;下言卫 
气虚者,正言卫气之病也。荣卫俱虚,则血气俱病,血虚故为不仁,气虚故为不用。人之身体在外,五志在内,虽肌肉 
如故而神气失守,则外虽有形而中已无主,若彼此不相有也,故当死。)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素问·腹中论》。)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阳脉者,火邪也。凡病热者,必因于阳,故三阳之脉, 
其动甚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人迎、足阳明脉,所以候阳也。如《终始》、《禁服》、《六 
节藏象》等篇俱详明其义。言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燥,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燥,病 
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燥,病在手阳明也。凡邪热在表,三阳既毕,则入于阴分矣。)夫阳入于阴, 
故病在头与腹,乃 胀而头痛也。帝曰∶善。(头主阳,腹主阴。阳邪在头则头痛,及其入于阴分,则腹为 胀也。) 

十五卷疾病类
四十六、移热移寒
属性:(《素问·气厥论》全)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相移者,以此病而移于彼也。)岐伯曰∶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肾中寒气 
移于脾者,乃为痈肿。凡痈毒之病,寒热皆能为之,热者为阳毒,寒者为阴毒。盖脾主肌肉,得寒则气聚而坚,坚而不 
散,则为肿为痈也。一曰∶痈者壅也,肾以寒水之气,反传所胜,侵侮脾土,故壅为浮肿。其义尤通。少气者,寒盛则 
阳虚于下,阳虚则无以化气也。脾字王注作肝。误也。按全元起及《甲乙经》俱作脾者是,今改从之。)脾移寒于肝,痈 
肿筋挛。(脾中寒胜,则反传于肝。脾寒则肉寒,故为痈肿。肝寒则筋寒,故为拘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肝移寒 
于心,传其所生也。心主火,其藏神,受肝邪之寒逆,故神乱而为狂。心脉出属心系下隔,阳为阴抑,则气有不行,故 
隔塞不通也。)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心与肺,二阳脏也。心移寒于肺者,君火之衰耳。心 
火不足则不能温养肺金,肺气不温则不能行化津液,故饮虽一而溲则倍之。夫肺者水之母也,水去多则肺气从而索矣, 
故曰肺消。门户失守,本元日竭,故死不能治。按王氏注曰∶心受诸寒,寒气不消,乃移于肺,寒随心火,内烁金精, 
金受火邪,故中消也。愚谓火烁于内者,又安得饮一而溲二?此注似为未妥。)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 
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涌水者,水自下而上,如泉之涌也。水者阴气也,其本在肾,其末 
在肺。肺移寒于肾,则阳气不化于下,阳气不化,则水泛为邪而客于大肠,以大肠为肺之合也。但按腹不坚,而肠中濯 
濯有声者,即是其候。涌, 同。)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上文言移寒,此下言移热也。脾移热于肝者,反传所胜,热之甚也。肝藏血,病主惊骇, 
邪热薄之,则风火交作,故为惊,为鼻中出血也。衄,女六切。)肝移热于心,则死。(心木属火,而肝以风热移之,木 
火相燔,犯及君主,故当死也。)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肺属金,其化本燥,心复以热移之,则燥愈甚而传为膈消。 
膈消者,膈上焦烦,饮水多而善消也。按∶上文言肺消者因于寒,此言膈消者因于热,可见消有阴阳二证,不可不辨。) 
肺移热于肾,传为柔 。(柔,筋软无力也。 ,骨强直也。肺主气,肾主骨,肺肾皆热,则真阴日消,故传为柔 。按 
《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 。此又以无汗有汗分刚 
柔,但皆兼强直为言也。 音翅。)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 ,死不可治。(肾移热于脾者,阴火上炎也。邪热在下, 
真阴必亏,故传为虚损。肾本水脏而挟热侮脾,故为肠 。下利脓血,阴虚反克,则水土俱败,故死不治也。 音僻。)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胞,子宫也,在男则为精室,在女则为血室。膀胱,津液之府也,俗名谓之溲胞。命门火 
盛。则胞宫移热于膀胱,故小便不利为癃,甚则为溺血。常见相火妄动,逆而不通,多患此者,即其证也。胞,包、脬 
二音,在胞胎之胞则音包,在溲胞之胞则音脬,义详气味类三。癃,良中切。溺,娘料切。)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 
上为口糜。(膀胱之热上行,则移于小肠。小肠之脉循咽下膈抵胃,其支者循颈上颊,故受热为膈肠之病则痞塞不便,受 
热于咽颊之间则上为口糜。糜,苗肌切,烂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为沉。(小肠之热下行,则移于大肠。热结 
不散,则或气或血,留聚于曲折之处,是为 瘕。 瘕者,谓其隐伏秘匿,深沉不易取也。 ,伏同。瘕,加、驾二音。)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大肠移热于胃,燥热之气上行也,故善于消谷。阳明主肌肉而热烁之,则虽食 
亦病而瘦,所以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阳明胃热而移于胆,则木火合邪,不生脾土,故亦当善食而瘦。) 
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胆经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曲折布于脑后,故胆移 
热于脑,则为辛 鼻渊之病。辛,酸辛也。 音遏,鼻茎也。)传为衄 瞑目。(脑热不已,则传为此证。衄 皆为鼻血, 
但甚者为衄,微者为蔑。热伤阴血,则目无所养,故令瞑目,以羞明不能开也。衄,女六切。蔑音灭。)故得之气厥也。 
(厥者,气逆也。此总结一篇之义,皆由气逆所致。) 

十五卷疾病类
四十七、乳子病热死生
属性:(《素问·通评虚实论》 附∶乳子脉辨) 
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乳子,婴儿也。病热脉悬小者,阳证阴脉,本为大禁。但小而缓者,邪之微 
也,其愈则易;小而急者,邪之甚也,为可虑耳。)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此统言小儿之内外证也。小儿以稚 
阳之体,而加之病热,脉不当小。若脉虽小而手足温者,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犹在也,故生;若四肢寒冷,则邪胜其 
正,元阳去矣,故死。《通评虚实论》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 
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此言小儿之外感也。风热中于阳分,为喘鸣肩息者, 
脉当实大。但大而缓,则胃气存,邪渐退,故生;实而急,则真藏见,病日进,故死。愚按∶此二节之义,可见古人之 
诊小儿者,未尝不重在脉也。即虽初脱胞胎,亦自有脉可辨。何后世幼科如《水镜诀》及《全幼心鉴》等书,别有察三 
关之说,于脉则全置不问。夫三关乃阳明之浮络,原不足以候脏腑之气。且凡在小儿,无论病与不病,此脉皆紫白而兼 
乎青红,虽时有浓淡之异,而四色常不相离也。何以辨其紫为风,红为寒,青为惊,白为疳?又何以辨其雷惊、人惊、 
水惊、兽惊之的确乎?即余初年,亦用此法,然惟测摸疑似,终属茫然。奈何近代医家习此为常,全不知脉,欲济其危, 
胡可得也?及遍考《内经》,则并无三关名目,惟《经脉篇》有察手鱼之色者,若乎近之;然乃概言诊法,亦非独为小儿 
也。义详经络类六。然则三关之说,特后世之异端耳,不足凭也。故凡欲诊小儿者,在必察气口之脉,面部之色,呼吸 
之声,或兼察手鱼亦可也。且小儿之脉,原非大方之比,不必多岐,但求于大小缓急虚实六者之间,可以尽之,诊得其 
真,取如反掌,既明且易,岂不大愈于彼哉?欲求实济于此者,速当知所从也。 

十六卷疾病类
四十八、疟
属性:(《素问·疟论》全) 
黄帝问曰∶夫 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皆也。疟,残虐之谓,疟证虽多,皆谓之虐,故曰 疟。 
自王氏而下,诸解不一,皆未为得。观 疟之下,曰皆生于风,盖总诸疟为言,于此皆字,义可知矣。蓄言邪蓄于经, 
有时而伏也。作言病见于外,不期而发也。 音皆。)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 
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起于毫毛,憎寒而毛竖也。伸者,伸其四体,邪动于经也。欠,呵欠也, 
阴阳争引而然。诸义皆如下文。颔,何敢切,腮颔也。)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 
阴阳相移也。(阳气者,下行极而上。阴气者,上行极而下。邪气入之,则阴阳上下交争矣。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邪之所在,则邪实正虚。故入于阴,则阴实阳虚;入于阳,则阳实阴虚。虚实更作者,以阴 
阳相移易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阳并于阴则阴邪胜,阴胜则寒也。阳明者胃气之所出, 
其主肌肉,其脉循颐颊,故阳明虚则为寒栗鼓颔。鼓者,振悚之谓。)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腰背头项,皆太阳经也。 
阳虚则寒邪居之,故为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