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态时常易想到它的积极方面,在处于低沉情绪状态时,常易想到它的困难、不利的方面。

    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思惟中经常通过联想,想到有关的资料、原则,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利用联想可以探索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心理学中,特别在儿童心

 262

    普通心理学·752·

    理学和病理心理学中,广泛地采用自由联想(对于作为刺激的事物说出首先想到的事物)

    和控制联想(按一定的规则,如同义、相反、部分和整体等,进行联想)作为研究的方法。

    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所以在识记时形成联想,也就可以帮助回忆。

    例如当一个新同志被介绍给我们的时候,如果把他的姓名和面容、举止特点、工作任务等联系起来,以后看到他或提起有关的工作任务等,就比较容易想起那位同志的姓名来。尽量多形成联想和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四节 认  知一 认知过程

    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时候,觉得熟悉,知道它是从前感知过的,称为认知或再认;在这里,认知是和知觉同时发生的。对曾经有过的想法再度想起的时候,知道它是从前想过的,也是认知;在这里,认知是和思惟同时发生的。对某种事物产生的情绪,再度发生的时候,知道它是从前体验过的,也是认知;在这里,认知是和情绪同时发生的。

    因此认知总是和其它心理活动同时进行的。

    对不同的事物,认知产生的速度和确定的程度可能是很不同的。对于熟悉的事物,立刻就可以认出来,并且确信它是经常遇到的某种确定的事物。对于不熟悉的事物,认知就不那么简单了。

    不能立刻认出它来,在获得一些线索之后,知道它可能是从前遇到过的事物,但是还不能确定。这时就要

 263

    ·852·普通心理学

    反复思索,尽力回忆以前遇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和当时当地的情景,并且和目前的事物及情景对照,分析两者的异同,考虑是否为同一事物等等。例如遇到一个人,好象见过,又好象没有见过,这时就要回忆以前见过的有关的人,他的相貌、年龄和其它特点,当时遇到的情景等,把他和当前的人对照,分析、推断是不是同一个人,最后得出结论。从这里可以看出,认知有时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可能包括着回忆和比较、推论等思惟活动过程。

    对事物认知的速度和确定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记忆巩固的程度和当前事物及其环境条件与以前感知过的有关事物及其环境条件相同的程度。对熟悉事物的认知很快,也确信无疑,是由于对它已形成巩固的联系。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如果事物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难以再认。即使事物本身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出现,它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也可能使认知发生困难。例如对一个曾见一面又许久不见的人,如果在相同的环境中相遇,比较容易认知;如果环境条件和第一次见面时大不相同,就难以认出来。

    认知事物总是依靠各种线索的。线索是事物的部分、特点等。在经验中事物的各部分、特点之间或事物特点与环境条件之间形成联系,一部分的出现可以唤起对其它部分的记忆,前者就可称为线索。

    如认知一个人,叫出他的姓名来,是依靠记忆中他的姓名和他的面貌、举止、声调,乃至职务等形成的联系,那末,面貌、举止等就是认知一个人的线索。

    这些线索如果有了变化,或是寻找不到,认知就发生困难。例

 264

    普通心理学·952·

    如,若看不清一个人的面貌举止,听不到他的声调等,就难以认知他。对越是熟悉的事物,认知时所需要的线索就越少或越简化。例如对于不熟识的人,必须看清面貌,了解其它情况,才能确认;对于很熟悉的人,只要一听说话的声调,或远远看见走路的姿势,就可以辨认出来。

    对于认知的线索,有时明确地意识到,有时意识不到。

    例如遇到熟识的人,立刻认得出,至于如何认知的,往往是没有想到的。

    在认知发生困难的时候,就要努力去寻找线索,恢复过去形成的联系。例如遇到一个人,似曾相识,但认不出他是谁,那末注意他的面貌、举止、声调特点、他的工作任务以及在当前场合出席的理由,回忆过去可能和他相遇的场合,等等,就可能使过去形成的联系恢复起来,从而认知这个人。

    二 认知中的错误

    认知有完全的和不完全的。完全的认知是对当前的事物有全面的认知,知道它是什么,以前在什么情况经验过。不完全的认知是对当前的事物仅有“熟悉之感”

    ,只知道是从前经验过的,却不清楚它是什么;或者只知道当前的事物是什么,却不记得是否从前经验过。完全的认知是既了解当前事物又确切知道以前经验过,如果只知道一方面就是不完全的认知,一方面也不知道,就是完全没有认知了。

    前面说过,认知要靠对象及其环境条件和过去经验形成的联系,也要靠线索引起与恢复这些联系。

    如果找不到线索,有关的联系不能恢复,不可能认知对象。如果线索错了,认

 265

    ·062·普通心理学

    知也要发生错误。

    例如对一个从前的熟人见面时不认识了,是由于他的面貌、姓名等在经验中的联系消失或被抑制了。把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当作老朋友,是由于他的某些特点和旧友的相似,把它和旧友的姓名等联系起来了。

    认知的错误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联系的消失或受抑制而不能认知,另一方面是由于联系的泛化而认错对象。

    不能认知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许多曾经会过的人再见面时不认识了,许多学习过的字再看到时不认识了,这是由于当时的联系不够巩固又缺乏复习所致。严重的不能认知是在病理情况下发生的。如因脑振荡受伤的人或某些精神病如麻痹性痴呆患者,对某一时间阶段以前发生的一切事物或某一类事物完全不能认知,这称为不识症。

    认错对象也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

    如认错字、认错人等。

    有时对明确知道以前没有经验过的事物,也有一种“熟悉之感”

    ,好象从前经验过似的。对人对物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例如有时到了一个新地方,明知从前没有来过,但看来有些熟悉,好象从前来过似的。这种现象叫做“似曾相识”。如果仅有一种熟悉之感,并不由此肯定确实从前经历过,还是正常的现象。如果从前没有经历过,由于感到熟悉,也就确认以前经历过了,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那就是病态的似曾相识症了。有些精神病,有时就有这种现象。

    三 记忆的其它指标

    除了回忆和认知以外,记忆还可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重新学习的情况就是其中之一。例如从前学习过一篇文章,曾

 266

    普通心理学·162·

    达到成诵。由于未曾复习,现在只能回忆其中少数字句甚至完全不能回忆了。是否还记得一些呢,或记得多少呢?把文章拿来重新学习,达到能背诵为止。如果原来学习时读了20遍才能背诵,重学时只读12遍就能背诵了。

    重学时比第一次学习时少用了8遍,也就是节省40%的诵读次数。

    这40%就可以看作记忆的效果,或者可以说在重学前还保持着40%的记忆。为了便于作数量上的计算和比较,在记忆的研究中常以重学时节省的诵读次数或时间作为记忆的指标。

    以前的学习经验对于以后学习有关的东西常有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例如学过一种外文之后,对学习同一语系的另一种外文常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两种文字有许多相似而不相同的语法与词汇,有时也产生一些混淆。这是学习中的迁移与干扰或正负迁移。迁移无论正负,都是以前学习经验的记忆效果的表现。

    有些经验,虽然完全不能回忆了,但是对以后有关的活动还发生影响,这也是记忆效果的表现。人的兴趣爱好,以至习惯性的恐惧,常有这种情况。例如有人害怕黑暗,有人害怕小动物,究竟为什么怕,说不出来,这就是由于最初产生恐惧情绪的经验,现在不能回忆了,可是它的影响还存在。

    有人喜欢集邮,有人喜欢钓鱼,这种兴趣最初是如何引起的,也往往不能回忆,可是那最初的经验的影响还保留着(自然也为以后的活动经常强化)。这些也是记忆效果的一种表现。

    记忆是联系的形成与保持,即使关于一件简单事物的记忆,也包含着多种的联系。例如对一个汉字的记忆就包含着它的音、形、义三者间的联系,在这三方面又各有与其接近

 267

    ·262·普通心理学

    的和有关的其它汉字间的联系,特别是在字义方面又有许多有关语法和意义的联系。这些多种多样的联系,组成记忆中的经验的不同方面,它们的巩固程度不可能完全一样。记忆的不同表现形式可能代表着记忆中经验的不同方面。对一个汉字,回忆它比认知它就需要更多的意义方面的联系。任何方面联系的保持都可以使重学时节省时间或诵读次数。用不同的指标检验记忆,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后,用回忆、认知和重学检查记忆效果,结果常常很不一致,这就可能是由于不同指标代表着记忆中经验的不同方面,不同方面的联系的巩固程度不等所致。

    第五节 保持和遗忘一 记忆保持的生理基础

    记忆如何可能呢?一般认为,在感知、思惟、情绪、动作等活动发生的时候,在神经组织的有关部位建立起暂时联系,联系形成后在神经组织中留下一定的影响或“痕迹”

    ,这种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

    由于痕迹发生作用,联系得以恢复,就使旧经验以回忆、认知等形式表现出来。

    痕迹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不能把它理解得太形象化,象轨迹、踪迹那样。

    只能把它理解为原来的心理活动对机体本身的影响的遗留。对于痕迹,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它的作用。对于它的性质,生理的、生物化学的变化和为什么能保存,以及它的位置,它存在于什么部位、什么组织中,还不完全了解。目前关于它的理论,大都还是一些假设,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268

    普通心理学·362·

    痕迹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变化?

    一般认为是暂时神经联系接通的难易的改变。

    学习使联系的接通由难变易,这种改变的保持就是记忆;联系的接通由易变难就是遗忘。

    何以发生接通难易程度的改变?

    又有几种不同的假说。

    一种假说认为改变发生在神经细胞的突触上,由于突触梢球的生长,使细胞间突触的接触更为紧密;或由于突触内的生理的、生物化学的变化使得相邻的突触更容易互相影响。

    另一种假说认为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