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66
普通心理学·163·
须有一定的耐心,避免不必要的插嘴和阻拦别人的话头。再次,参加谈话的人必须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意思,而且要针对别人的意思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各说一套,互不相干。
通常把报告、讲演、讲课等比较长时间的独自的言语活动称之为独白言语。
独白言语和以对话形式进行的交谈有所不同。在这种言语的过程中,把其他人作为自己的听众。这种言语的支持物只是自己说话的主题和自己吐露的词句。独白的言语没有交谈者的支持,它比有对方支持的对话言语,在心理上要复杂得多。在独白时,发言者和听众彼此间所处的情景不同,对主题的理解不一,这就要求发言者必须事先考虑听众如何接受他说的话,抓住他们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疑惑。要结合听众的情况,系统地组织发言内容,力求逻辑系统严谨。在准备过程中,有时要写好稿子,甚至有时需要默诵全文或它的个别部分。事先进行准备,对思想进程可以发生重大影响。准备之前将不明确的东西或似是而非的东西拟出提纲或写出全文以后,可能由于反复思考而明白、确定起来。不但要在发言之前做好准备,在发言过程中,也要按预先拟好的提纲发表自己的想想,以避免信口开河,无的放矢。
二 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一个人凭借文字来表达思想的言语,也就是写作过程。从个体发展上看,书面言语是在儿童形成了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一般是经过专门教学而掌握的。书面言语具
367
·263·普通心理学
有独白言语的一切特性,同时又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口头言语中的各个词是一个接一个地紧密相随的,在发出后面一个词的声音时,它前面的词已经不被发言者本人和听众所知觉了。
在书面言语中,作者和读者有可能重新返回到前面,必要时可以反复阅读难懂的地方,进行细致琢磨和推敲。从这一点看,书面言语比口头言语有其优越性。其次,书面言语无法借助表情和动作来加强其表现力,因此,它要求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用充分展开而又十分精确的词句加以陈述,为了表明语气和情感色彩还必须适当地应用修辞手段。
三 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不是指向于同别人交际的,它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
内部言语的特点之一是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默默地思考问题时,也有言语器官肌肉组织活动,虽然它不发出可以听到的声音,但它却向大脑皮层发送动觉刺激。有些实验证明,这种动觉刺激是人在思考问题时所不可缺少的。
言语器官的肌肉电流记录证明了“默思”时有隐蔽的发音器官活动存在。把电极装在受试者的下唇或舌尖上,然后让受试者照1、2、3……的顺序数数,或者心算简单的算数题,或者回忆某一首诗等。一次是要求受试者出声地完成这些任务,另一次则默默地进行。结果发现,在两种情况下所得到的动作电流节律是相同的(哲科布松E.Jacobson的实验)。
368
普通心理学·363·
隐蔽的发音是一种微弱的刺激。这些动觉刺激的强度随着思惟活动的复杂性而有显著不同。记录言语器官在默思时的潜伏性肌肉紧张度,发现在比较长时间仔细思考问题时,伴随着言语运动的加强;而重复的思惟活动,则伴随着言语运动的减弱。
这种微弱刺激对正常人思惟活动的进行已经足够,但脑的言语运动区受伤的病人则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足以支持他的思惟活动。实验证明,在舌尖处于自由状态和可以高声或低声说出任务的时候,这种病人能够保证思惟的顺利进行。但是,只要让他用牙齿压住舌尖,他的正常思惟过程立刻就难以为继,他不再能完成他在高声或低声说话时所能完成的任务(鲁利亚的实验)。
上述事实说明,人的思惟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动觉刺激。由隐蔽发音而进入皮层的微弱动觉刺激,和低声或高声说话的时候由肌肉进入皮层的刺激比起来,前者要求更复杂的分析综合,对于脑的言语运动区受到损害的病人来说进行这样复杂的分析综合是不可能的。对于正常人,由于他们智力活动的熟练,只要有微弱的动觉刺激,就足以顺利地思惟,出声的言语活动有时反而阻碍正常的智力活动。
可是近年来有人发现,在参与言语动作的肌肉中枢被麻痹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存在内部言语①。因此,来自发音器官的动觉刺激,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思惟的必要条件,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内部言语以片断性和简略性为特征。内部言语常只使用
①参见·科诺夫斯基:《大脑的整合活动》,1970年俄文版。
g
369
·463·普通心理学
片断的语句,省略了句子的大量成分,往往只剩下一个谓语。
内部言语虽然比外部言语简缩和概括,但它本身没有特殊的逻辑语法结构。片断的词或词组和完整的句式保持着固定的联系,因此一个词或词组就可以代替一句话,甚至代替一系列的意思。
内部言语不同于内部说话,内部说话有比较开展的结构。
比如一个人心中自言自语,或者演员在心中默诵台词,都是内部说话,不是内部言语。内部说话有时可以成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之间的过渡形态。
内部言语是由外部言语内化而成的。人类在交际时,不只是自己发音,同时也要听别人讲话。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要伴随着复述所听到的言语,开始时是出声的复述,然后是无声的复述。这可能是内部言语的萌芽。这在儿童言语的发生过程中比较明显。儿童在产生内部言语的过程中,出现一种说出声的自言自语的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言语的交际功能的特点,又具有内部言语的自我调节的功能特点。这种自我调节的功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变为由内部言语来实现。
内部言语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形成之后,在说话过程中,内部言语也在向外部言语转化。当一个人出声地说出他当时所说的东西时,他可能同时在考虑下一步将要谈的内容,这时思考问题所要求的内部言语同外部言语在时间上相互交错,并成为即将说出的外部言语的直接准备。当然,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有一个过程,它必须从压缩而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思想向展开的、具有规范的语法结构的、能为他
370
普通心理学·563·
人所理解的形式转化。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困难。比如,思想对他本人是明白的,但当他说出来时,别人却难以明白;有时说话者感到,他所说的并不是他所要说的,出现一种所谓语不达意的现象。克服这种现象,一方面要求首先把问题本身思考得真正明确、透彻,另一方面要加强言语的训练。
参考文献
1.A·A·斯米尔诺夫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9章。
2.H..任庚:《言语机制的研究途径》,载《苏联心理科学》第F1卷,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3.A.H.索科洛夫:《思惟的言语机制问题研究》,载《苏联心理科学》第1卷,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4.A.P.鲁利亚:《言语的发展和心理过程的形成》,载《苏联心理科学》第1卷,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5.D·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第12单元。
6.A·P·鲁利亚:《神经心理学原理》。
7.A·P·鲁利亚:《神经语言学的基本问题》,1975年俄文版。
8.B·B·波果斯洛夫斯基等:《普通心理学》,第8章。
9.D·I·斯洛宾:《心理语言学》,1971年英文版。
10.E·R.赫尔加德等:《心理学导言》,第10章,1975年英文版。
11.P.H.
Lindsay
and
D.A.Norman,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1977
2nd.ed.,ChaP.12.
371
·663·普通心理学
12.P·Mussen,Psychology,1977
2nd.ed.Chap.13.
372
普通心理学·763·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一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品质和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过程;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和自觉的调节方面;而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
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的形式和外部表现的形式,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生化的机制,包括着有机体在心理的和生理的许多水平上的整合。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并在人的生活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周围世界交互作用,与现实事物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现实事物对人总是具有一定的,这样或那样的意义,人对这些事物就抱有一定的,这样或那样的态度。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它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使人轻松和愉快,失去亲人带来痛苦和悲伤;面对敌人的挑衅引起激动或愤怒;遭遇危急可能引起震惊或恐惧;美好的事物使人发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所有这些喜、怒、悲、愤等
373
·863·普通心理学
等,都是人的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体验,而这些不同的体验,是以人的不同的态度为转移的。因此,情绪和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要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也往往与它是否满足人的需要有关。同人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人对它是无所谓情感的;只有那种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才能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而且,依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和情感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凡不能满足人的渴求的事物,或与人的意向相违背的事物,则会引起否定性质的体验,如忿怒、哀怨、憎恨等。情绪和情感的独特性质正是由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的。
二 情绪、情感和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它的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需求的反映。对于人来说,它在主观上通常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而被人所体验。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