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阿含-解脱主题整理稿-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尊者僧迦蓝,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彼僧迦蓝比丘,有本二在舍卫国中。闻僧迦蓝比丘,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闻已,着好衣服,庄严华璎,抱其儿,来诣祇洹,”本二就是他俗家时候的妻子,这位僧迦蓝出家以后,过游行的生活到了给孤独园,那么他过去的妻子听到这样的消息,就穿了很漂亮的衣服,很庄严、很华丽,然后来看这位僧迦蓝,希望用他的儿子来挽回他的心,这一经也很精彩。

  “至僧迦蓝比丘房前,”就抱着这个孩子来到他住的房前,“尔时、尊者僧迦蓝出房,露地经行,时彼本二来到其前,作是言:”僧迦蓝在经行的时候,她就来见他,然后跟他说:“此儿幼小,汝舍出家,谁当养活?”那可见呢,这个僧迦蓝出家的时候,这个孩子大概是刚出生不久,如果我们现在来谈应该是新婚,生了孩子不久他就出家了,那么他俗家的妻子就对他讲:‘你看你的孩子这么小,你放下来出家去,谁来养活他呢?’依我们世俗角度来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今天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妻子,而且又生了孩子,他就跑去出家了,那么可能经济上还不是很安定,生活不是无虑的。尤其是在这一种状态下去出家的话,那以现在来看那是很严重的问题。

  “时僧迦蓝比丘不共语。”那么僧迦蓝比丘是如何应对的呢?他不回答,也就是不理睬的意思,“如是再三,亦不共语,”不管他这个妻子怎么讲,再三的说他都不回答、默默的,“时彼本二作如是言,”他的妻子看到他这样子,用这个方法没有用,于是她另外一个办法就来啦,怎么讲呢,“我再三告,不与我语,”我再三和你讲,你都不跟我说话,“不见顾视,”连看都不看我,“我今置儿着经行道头而去”把那个孩子丢在他行脚的地方就走了。我再三的跟你讲,你不理我,连看都不看一下,那我今天就把你儿子丢在这里。“告言:‘沙门!此是汝子,’”怎么跟他讲呢?这是你的儿子,“汝自养活,我今舍去,”你不养我也不养,那我就把孩子丢在这里让你养,我就要走啦,她把孩子丢在地上就走了。“尊者僧迦蓝亦不顾视其子。”这个僧迦蓝依然看也不看,他还是不看那个孩子。厉害喔,要是我,我看我没有办法了。(师父笑)

  “彼本二复言:是沙门今于此儿都不顾视,彼必得仙人难得之处。”他俗家的妻子其实没有走,她在旁边偷看,看到把他的儿子丢在地上后,他还是连看也不看,还是如如不动,这时候她心里就想:亲生儿子都可以不看,为什么会这样子?一定得到了什么法,一定有个入处,非常难得的入处,一定有所得的意思,不然不可能这样子的。仙人——他们过去的讲法就是有成就的人、大师。

  以我们世俗的、凡俗的心来讲不可能这样子的,人啊,都有情感,何况是自己生的孩子呢,丢在地上连看都不看一眼,这个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如果今天是在这个社会上这样,一定会被毁谤的,而且一定会被告的。那过去的时代跟现在当然是不一样喔。那个时候的风气,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跟现在当然是不一样,但是我们同样的这种心境,内心的体会、感受应该是一样的,都是人嘛!得法是得什么法?知法入法是知什么法、入什么法?得受用是得到什么受用?

  “善哉沙门,必得解脱。”她的态度反而是赞叹的,为什么呢?她知道过去的丈夫难得,他能今天这样子的,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一定是有所得。他能够到这一点,她赞叹他善哉沙门,他反而尊敬,必得解脱,他一定会解脱的,她反而肯定他啦,那这个妻子应该也很有智慧,她是只是用儿子作为手段,她试了的结果,看到这样的现象,她心里也赞叹,这一经很精彩喔。“情愿不遂抱子而去,”看到自己的心愿已无法达成;就抱着孩子走了。

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

  “尔时、世尊入昼正受,以天耳过人之耳,闻尊者僧迦蓝本二所说,即说偈言:”佛陀以天耳听到,他就说这个偈语:“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于世间和合,解脱不染着,”这个偈语很重要,把他划起来。不管什么现象现前,不管什么因缘现前,这个现前叫来者。不管什么因缘现在眼前的时候,你不要有什么执着,以为是实有而起欢喜了;一切现象消灭的时候,不用忧戚、不用烦恼;也知道真相,来没有什么好欢喜的,去也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于世间和合,解脱不染着,”知道一切万法的和合相、缘起相,了解了就解脱了、不执着了、不染着了。来没有什么好欢喜的,也就是现象现起的时候,没有什么好执着欢喜,以为有所得的。当因缘消散的时候,就是去,也没有什么可以烦恼、忧愁的,为什么?和合故嘛、无常故嘛、非实故嘛,明白了你就解脱、不执着。就不会被他绑着了。

  “我说彼比丘,为真婆罗门。”他赞叹这一位比丘,今天他境界现前了,来没有什么欢喜,去他也没有什么苦恼,真的达到了如如不动、自在!因为他了解法的实相、真相,不再被迷惑染着了,真的能达到这样子的人呢,才是真正的婆罗门,也就是我们讲的一个解脱者!

  “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不染亦无忧,二心俱寂静,我说是比丘,是真婆罗门”看过这个偈语,再回想我们今天所谈的法、所学的法、所听的法,重点其实都是一致的,都一样的。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解脱,那什么是解脱?这个地方就已经一一地在显现。

  我们在谈解脱,如何解脱?解脱于什么?一切法,只要我们执着有自性、执着是实有的,你一定染着,一定住在那边。他一变动,你一定起苦恼、起颠倒:一现前你就会执着,一消失你就痛苦,就是这样子。所谓的来去、有无、生灭、断常,不都是在讲这个吗?

  二心俱寂静在谈什么?什么是二心:有无、生灭、来去,当不再随他执着颠倒了,叫做二心俱寂静,那么这样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婆罗门,也是真解脱者。于一切法不染不着不动心,来去俱不担忧执着,这个就是解脱境界。

你是要迈向解脱呢,还是要迈向情执呢?

  如果用凡俗的心情,会认为我们这种人无情,我们一定会被毁谤,还会被告的,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佛法讲究竟解脱,到底是解脱什么?只要你还有一丝丝的实有见、实有感,你就不可能于一切法中解脱。法还是要照真理实相去谈,即使我们做不到,法还是要这样谈,因为他的真相就是这样子,他的解脱处就是这样子。我们现在在世俗里虽然做不到,但是观念上先要明白目标方向、我们要先明白真相就是这样子,做得到做不到是个人的问题。真相就是这样子,这个叫解脱。

  在生命的真相中、实相中,生命是单独的,绝对的单独的,这个是在真相、实相上来谈,丝毫的染着依靠都不可得的。我们不要讲我们佛法的实相,讲人间的一般观念,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还有‘黄泉路上不相逢’,是不是?好,我们就要谈到这个是一定要面对的,是不是绝对单独的?是不是能替代的?因为夫妻的感情好,朋友的感情好,师父弟子之间感情好能替代吗?子女亲情能替代吗?

  注意听喔,谈到法的实相、真相的问题,他本来就是这样子,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是世俗的众生,众生在情执中,把情执当作实相,然后说离开这个情执的都是没有人性;站在法上、真理的实相上,他确实是这样子。

  那问题是,我们今天学佛的人,你是要迈向解脱呢,还是要迈向情执呢?这个要自己要去明白,这个是个人的事,法的真相是这样子,你们愿意跟真相相应,还是跟执着、颠倒、造业、烦恼、生死轮回相应,那是个人的权利跟自由。但是法就是要谈清楚,法就是要讲明白。当时佛陀的开示跟现象,以及弟子们的事情都一一在这里记录下来,我们从如实的经文中看到了这些问题。

  我们现在幸福多了,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幸福多了?因为我们现在谈的是大乘佛法,还有超越处,我们现在谈的是什么?在人间,你的家庭中,你的事业人际中,你不一定要厌离,但是可以解脱。我们更谈到这个问题喔,是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喔!

  所以大家要明白,大乘佛法确实有它的不共处,但是根源呢?佛法的根本是一样的、不会变的,不要以为大乘的法超越小乘,不是这样讲,是有他的应用,更超越的地方。就像我们以前:走路是普遍的事,骑马那就有智慧了,因为加了一个交通工具,然后再加上马车可以坐更多人。我们现在不但有马车还有火车,同样的道理,但是他有更超越的作用,我们现在还有飞机可以超越江河、阻塞,可以更快的达到运输的功效。马可以乘载,船可以乘载,车子可以乘载,飞机也可以乘载,这个理是一样的。同是乘载工具,但是效应是可以更好。

  佛法也是一样喔,根本的法破除执着、我见是一样的,这个不能变的,但是方法可以更精良,应用可以更巧妙。过去一定要远离人间一切贪欲,放下一切,大乘法给众多的众生带来更多的方便,你现在不能放下、不能远离人间的一切,但是你可以在这万法中,同样可以见法、知法、入法更超越,我们过去要放弃才能自在,现在不用放弃也可以自在,那就更难得啰。我们今天在火坑里不被燃烧,在水里不被溺,那更高超。我们以前是要远离水、远离火你才能安全,我们现在功夫更好,水中不溺、火中不烧,那这个就更了不起了。

在实践中修正

  所以学法,把这个法明白了,根本的要义把握了,不但是古时能解脱,现在的人修习大乘法同样能解脱。但是要探讨,要先得正见,生活中如何实践能达到这样的体悟跟受用,这个是要付出心血跟用功的,不可能凭空掉下来让你得到。

  所以大家也不用急,看到这一经‘要做到那样子,我们怎么可能?’这里只是让你明白一个解脱者的心境,佛陀的赞叹,这是一个知见的内容。但是现在的人并不是一定要这样子。于万法中如何真正的不执着、不爱染,就是我讲的雁落寒潭还是水无痕,这个是大乘的境界,可以的。

  要用心去体会,最怕的是什么?我们‘只听不做’,‘只闻不行’那就永远做不到了,我一直鼓励大家不要怕,你不去实践、不去面对、不去体验,你如何能知道他的真相而超越他?不要怕犯错,有一居士跟我说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以前他当炮兵,他说打那个炮的时候,第一发炮弹出去,一般都不准的,很少说一发出去就命中。比如说一艘船在海中,那你要打那一艘船,碰,他那个炮弹第一发不可能中的,那么他就要测距离了,离那个目标几度、多远,测到了那个距离,然后这一边在调,第二发可能就在目标的旁边、再差一点点,第三发‘碰’就中了,他这个比喻太好了!

  我们修行,不是说我今天去用功马上证入涅盘,马上得到正见、正法、马上相应,我们可以在错误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