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即厥,无阴即呕。阳微不能呼,阴微不能吸。阳病不能俯,阴病不能仰。重阳者狂,重阴 
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是则诸病之阴阳也,噫!是固然矣。抑古人所谓阴阳维跷, 
溢关格者又何如哉?曰∶脉有阳维、阴维、阳跷、阴跷、冲、督、任、带,凡此奇经八脉别 
道而行,如设沟渠以备水潦之溢。病非自生,盖诸经溢出而流入之也。维者,总持诸脉之纲 
维。(阴阳不相维则怅然失志。)跷者,健足行走之关要。督,言其都,阳脉之会也。任,取 
其妊生养之原也。冲者,阴脉之通,自足至头通受诸经之气血。带者,回绕于身,总束诸脉 
,取束带之义焉。故阳维之病苦寒热,阴维之病苦心痛;阳跷之病阳急而狂奔,阴跷之病阴 
急而足直。冲病则气逆而里急,督病则脊强而折厥,任病则男疝气而女带瘕,带病则腹胀满 
而腰溶溶。其冲任二经是又妇人乳血月候之所以出。奇经之脉其如是乎?关前为阳,脉当九 
分而浮,若连并而上至鱼际者为溢,溢则外关内格,是为阴乘。关后为阴,脉当一寸而沉, 
若连并而下入尺泽者为覆,覆则内关外格,是为阳乘。寸脉皆虚为阳亏,尺脉皆虚为阴亏。 
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亏犹庶几绝,与关格其危脉也。覆、溢、亏、 
绝,其如是乎?虽然,人事不可不知也。暴喜伤阳,暴怒伤阴,犹愁不意,气多厥逆,七情 
所发,病家谨焉。甘辛之剂以之助阳,酸苦之剂以之助阴,有志活人者又当识此。 


卷之一总论
血营气卫论
内容:人之一身,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气与血也。盖气取诸阳,血取诸阴。人生之初,具此 
阴阳,则亦具此血气,血气者,其人身之根本乎。血何以为营?营行脉中,滋营之义也。气 
何以为卫?卫行脉外,护卫之意也。然则营与卫岂独无所自来哉?曰∶人受谷气于胃,胃为 
水谷之海,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而五脏六腑皆取其气。故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卫二气 
周流不息,一日一夜脉行五十度,平旦以来复会于肺口。所谓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则是 
二气者,常相随而不相离也。夫惟血营气卫常相流通,则于人何病之有?一窒碍焉,百病由 
此而生矣。故气之作恙,发而为寒热,恚、怒、喜、忧、愁;聚而为积痞,疝、瘕、症、 、 
癖。上为头旋,中为五膈,下为脐间动气,或喘促,或咳噫。聚则中满,逆则足寒。凡此者, 
气使之然也。血之为患,其妄行则吐衄,其衰涸则虚劳。蓄之在上,其人忘;蓄之在下,其 
人狂。逢寒则筋不营而挛急,挟热则毒内淤而发黄。在小便者,为淋痛;在大便者,为肠风。 
其于妇人,月事进退,漏下崩中,病犹不一。凡此者,血使之然也。夫血譬则水也,气譬则 
风也,风行水上有血气之象焉,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 
,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病出于血,调其气犹可以导达病源。 
于气,区区调血何加焉?故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是亦先阳后阴之意也。若夫血有 
败淤滞泥乎诸经,则气之道路未免有所壅遏,又当审所先而决去之。经所谓先去其血,而后 
调之,又不可不通其变矣。然而调气之剂,以之调血而两得,调血之剂,以之调气而乖张。 
如木香,如官桂,如细辛,如浓朴,以至乌药、香附、莪术、三棱之类,治气可也,治血亦 
可也。若以当归、地黄辈论之,施之血证无以逾此。然其性缠滞,每于胃气有亏焉。胃气既 
亏,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馁矣。善用药者,其间剂量而佐助之。(大凡治病,当识本末。假如 
呕吐痰涎,胃虚不食,以致发热,若与凉剂退热,则胃气愈虚,热愈不退。惟先以助胃止吐 
为本,其热自退。纵热不退,但得胃气已正,亦可旋与解热之剂。又有伤寒发大热,屡经寒 
凉疏转,其热仍前,但用和调胃气,自然无事。)虽然,心为血之主,肝为血之脏,肺为气 
之主,肾为气之脏,诚哉是言也!学人苟知血之出于心,而不知血之纳于肝;知气之出于肺 
,而不知气之纳于肾。用药模棱,往往南辕而北辙矣。假如血痢作恙,以五苓、门冬等剂行 
其心,以巴豆、大黄等剂逐其积,而其痛独存者,血之所藏无以养也,必佐以川芎或芎归汤 
辈,则其痛止。假如喘嗽气鸣,以姜、橘、枳、梗、苏、桂调其气,以南星、半夏、细辛豁 
其痰,而终不下降者,气之所藏无以收也,必佐以补骨脂或安肾丸辈,则其气归元。病有标 
本,治有后先,纲举而目斯张矣。噫!此传心吃紧之法也。耳目所接,敢不本卫生之家共之。 
(经云∶肾间动气,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生气之源也。) 


卷之一总论
脉病逆顺论
内容:岐伯曰∶凡人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而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 
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诚哉是言,脉病逆顺之不可不早辨也。盖人有强弱盛衰之不等, 
而脉实应焉;脉有阴阳虚实之不同,而病实应焉。脉病形证相应而不相反,每万举而万全, 
少有乖张,良工不能施其巧矣。故脉之于病,有利浮大而不利沉小者,有利沉小而不利浮大 
者,有大小无拘,而以浮沉、滑涩、坚软为顺逆者,又有五行反克,而贼邪乘虚为深患者, 
请条析而缕陈之。壮热,脉浮大而疾者生,沉小者死。癫痫,脉坚大而数者生,沉细者死。 
谵语,脉洪大者生,厥逆而脉微者死。暴忤,脉实大者生,虚濡而小伏者死。诸药中毒,可 
洪大紧急,不可微小而不齐。疝瘕、积聚,可坚急实强,不可沉小而虚弱。腹胀者,浮大则 
顺,虚小则逆。头痛者,浮大则安,短涩则危。消渴之诊,贵乎数大紧实,不贵乎微细浮短。 
(小急不可治。)水气之诊,贵乎浮而洪大,不贵乎虚细、沉微。击坠淤血,顺则脉坚强, 
反则脉小弱。中恶、吐血,反则脉沉细,顺则脉浮洪。前所谓利浮大而不利沉小者,此也。 
伤寒已得汗,沉小之脉安,浮大之脉危。自汗漏不止,虚细之脉安,躁盛之脉危。中恶腹胀, 
紧细则可,洪急则否。心腹 痛,沉细则可,坚洪则否。厥逆之脉,顺则沉而涩,逆则大而 
浮。痿缓之脉,顺则散而虚,逆则坚而疾。唾吐衄血,顺者小弱、沉滑,逆者坚躁、浮洪。 
金疮血多,顺者微细而虚,逆者躁实而大。久嗽、尿血、羸瘦者,其正则脉微,其反则洪急。 
大肠 泄筋挛者,其正则脉细,其反则坚洪。泄泻注谷、下痢,其正者,缓细、小结,其反 
者,弦数、浮洪。金疮与诸下血,其正者,细滑而沉,其反者,紧急疾大。(发热亦反。) 
蚀肛阴,可虚小而不可紧急。产后出血,可沉小而不可疾浮。前所谓利沉小,而不利浮大者, 
此也。伤寒脉躁盛,而不得汗者,阳之极。其治也,难。伤寒已得汗,而脉躁盛者,阴之极。 
其候即死。中风口噤,四肢不收,脉浮迟而恬静者存,脉洪数而气粗者亡。上气喘急,面目 
浮肿,脉浮滑而手足温者存,脉涩涩而四肢厥者亡。(加痢即死。)心下牢强,胜则脉紧,负 
则沉濡。水病腹肿,胜则脉实,负则虚散。病黄胆者,胜则缓大,负则弦急而坚。猝中恶者, 
胜则洪缓,负则坚急而驰。腹胀便血,活者脉滑,殂者脉绝。肠痈肿结,活者脉浮,殂者脉 
沉。脓血诸疾,活以滑细,殂以坚强。肠 下脓,活以其沉,殂以其浮。有迟滑而无紧数, 
则崩中漏下不必虑;有滑实而无浮虚,则月经闭塞何足忧。诸肠 ,身不热而脉和滑者易愈, 
身热而脉弦涩者难痊。诸咳嗽,声不焦而脉浮软者易安,弦绝沉坚或伏而大者难保。逆而坚 
涩,顺而濡滑,其于上气为可推。反则急坚,正则虚缓,其于厥逆为可验。耳聋之脉,沉而 
滑者可愈,浮而涩者难疗。蛊毒之脉,数而软者可苏,数而坚者难苏。(凡蛊毒脉,类如钗 
股,其人吐甚,心下切痛如啮,而面目黄,或吐血不止者皆死。)前所谓大小无拘,而以浮 
沉、滑涩、坚软为顺逆者,此也。心病,面赤,喜笑,心烦,掌热,口干,开目妄语,脐上 
动气,脉当洪紧而数,反得沉濡而微者,水之克火,一不治;肝病,面青、筋急,多怒,目 
痛,目闭不欲见人,脐左动气,脉当弦急而长,反得浮涩而短者,金之克木,二不治;肾病, 
面黑恐,欠,足寒,逆气,腹痛,飧泄后重,脐下动气,脉当沉而滑,反得缓而大者,土之 
克水,三不治;肺病,面白,悲愁,嚏,哭,吐衄交血,喘咳,寒热,脐右动气,脉当沉细 
而涩,反得浮大而牢者,火之克金,四不治;五者,脾病,面黄,善思,善嗜,体重,节疼 
,四肢不收,怠惰喜卧,腹满泄利,饮食不消,当脐动气,脉来缓大者,脾家正形也。设或 
反是弦长而紧,是非木邪之克土乎?前所谓五行反克,而贼邪乘虚为深患者,此也。虽然, 
健人之脉病,病患之脉健,阳病得阴脉,阴病得阳脉,凡此皆反也。而刘元宾以为形病脉和 
人不死,张长沙以为阴病见阳脉者生,其言岂浓诬哉?经云∶脉病患不病曰行尸,人病脉不 
病曰内虚。此二者虽皆非顺,然形病而脉和犹可用力,形和而脉病其死不疑。况脉和之与脉 
健本自不同,刚驰暴躁之谓健,调平而有胃气之谓和。毫厘疑似之间,学人当于此而致其辨 
矣。经云∶忽阳病得阴脉,阴病得阳脉者,死。此二者虽皆非正,然张长沙之论,特为伤寒 
设,谓如伤寒心腹烦满而脉浮大之类是尔。腹满,病在太阴,浮大之脉属阳,亦脾家之本体 
,故能生焉。学人当于此而通其故矣。逆顺之说,故备论之,以俟大贤之折衷云。(老者脉 
,阳羸阴强顺,阴弱阳强逆。大人得小儿脉,不治。左病右痛,上病下痛,不治。下痢,手 
足温易治,手足寒难治,手足厥冷脉,不至者死。吐血,发嗽上气,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凡病患眼无魂,朦胧,白云如外障,并不治。病患脉和软者,生;刮涩如枝梗草根者,死 
。) 


卷之一总论
男女气血则一论
内容:血气即阴阳也,不论男女长幼均具之。人之有病皆知调气,而血之一字念不到焉。至于 
调气不愈,加以消痰、逐水,无所不至,其病自如是,皆血之为患,伏于冥冥之中而不可测 
识矣。假如妇人得病于经水来去之时,固有可验而知者,其若经脉久遏而不行,与夫协热而 
伤血,变生他证,如之何而见之?况世俗循习,其能以男子之诊为血证乎?夫肝藏血而心主 
之,动则血运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则能握,指 
受血则能摄。故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凡神志昏昏,惊狂冒闷, 
烦渴呕吐,语短内疼,鼻衄唾红,眼红面赤,骨热肤哄,肠垢尿多,胸满顽痰,谵语多汗, 
甚至四肢厥冷,懵不知人,不问男子妇人,皆血证耳。据脉验之,挟血者,脉来乍涩乍数, 
闪灼明灭,或沉细而隐伏也。若夫血与热交攻,则左手寸关按之洪盛。盖心主血,肝藏血, 
固如是尔。经曰∶血上逆则忘,血下蓄则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