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萨戒律仪论+堪布益西彭措-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颂讲了五种圆满:导师圆满、眷属圆满、时间圆满、境圆满、法圆满。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虽然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然而于此贤劫,为引导一切有情,再次示现十二相成道转法轮(十二相:兜率降世、入住母胎、圆满诞生、善娴技艺、受用妃眷、从家出家、行苦难行、趋金刚座、调伏魔军、成正等觉、转妙法轮和入大涅槃)。《梵网经》云:“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就是说成就圆满报身的佛陀在此娑婆世界显现应化身已有八千次。《宝性论》云:“大悲知世间,观照诸世界,由法身不动,变化诸种姓,从于兜率天,投胎及降生,工巧处成慧,后妃眷喜受,出家作苦行,往菩提道场,伏魔圆菩提,转法轮涅槃,遍不净刹土,尽轮回示现。”
  世尊如是成佛后,针对所调伏众生的根器,转了三转法轮:初说四谛法轮,中说无相法轮,后说分别法轮。所引导的众生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达婆等共同眷属,以及获圣者果位的菩萨大众等不共眷属。
  佛陀摄受弟子,建立僧团,在波罗奈(鹿野苑)开始宣说律藏。律藏是对戒、定、慧三学中戒学的指示。其内容又分经、律、论三部分。律藏之律,是自他行为秩序之规范;律藏之经,主要指示人无我空性的禅定,是平等住(等持),也是瑜伽行者行持之次第;律藏之论,是对前二者所作的广述。
  世尊在灵鹫山等地宣说经藏,经藏诠定学。经藏之律是菩萨戒的学处;经藏之经是甚深广大之禅定;经藏之论是说明地、道、总持、辩才与禅定之分别的智慧。
  在不定处宣说论藏,论藏诠慧学。在印度广严城等不定处,也由于天与龙所处的地方都不固定,故名不定处。论藏之律是以善巧方便调伏烦恼的学处;论藏之经是趋入空性之方便;论藏之论是分别指示蕴、界、处、根、识与如来藏自性清净。

  甲二、经典如何结集、弘扬与护持
  颂曰:
    文殊结集龙树等拓释,
  寂天广弘甚深见之宗。
  弥勒结集无著世亲疏,
  阿底峡弘广大行之规。
  莲花自宗同于龙树仪。

  共同结集同于小乘。此处宣讲大乘不共结集。印度大班智达清辨论师所著《掌珍论》云:“佛所宣说大乘法的主要结集者是文殊、普贤、金刚手、弥勒等大菩萨”。尔时在王舍城南方布玛桑巴山上聚集了一百万菩萨众,由弥勒菩萨结集大乘律藏,文殊菩萨结集经藏,金刚手菩萨结集论藏。而后,文殊菩萨所摄受的大乘圣者龙树菩萨从甚深的见解方面创立甚深见派;弥勒菩萨所摄受的无著菩萨则从广大行持方面创立广大行派。龙树与无著是两位具有断证功德的圣者。佛陀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吾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刹。”《文殊根本续》对无著菩萨授记说:“无著比丘者,善巧诸论义,了不了义经,分别为多种。照了诸世人,释经为本性,其所成明咒,名萨罗使女。此由咒势力,发生贤妙慧,为圣教久住,摄经真实义。年活百五十,身坏生天趣,流转生死中,恒受诸安乐,大士最后边,当得大菩提。”他们两位所造论典与寂天、月称等不同,无需依据其它大小乘论典。《中观六聚论》便是龙树菩萨依靠自智慧抉择佛的第二转法轮般若经部的密意。无著菩萨作的《五部地论》也没有依靠其它论典而无误抉择了佛的第三转法轮广大行的法义。
  一般来说,旧密莲花自宗(宁玛巴)宣讲传授菩萨戒的仪轨、得戒方法及学处数目等与龙树菩萨所阐扬的论典一致。
  大乘甚深见经典由文殊菩萨结集,后来龙树菩萨加以阐释,造《中观六聚论》,包括《中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精研论》、《名言成立论》。而后,圣天、佛护、寂天、月称、清辨等诸大论师进一步解释龙树菩萨的密意。在菩萨戒的行持方面,由寂天菩萨、胜敌(则达日)论师等广泛弘扬。此乃甚深见派的法脉源流。
  广大行派经典由弥勒菩萨结集,而且,弥勒菩萨又造了五部论:《宝性论》、《现观庄严论》、《经观庄严论》、《辨法法性论》、《辨中边论》。后来无著菩萨著《五部地论》,论中五部地为:本地分、摄抉择分、摄事分、摄异门分、摄释分。他的胞弟世亲论师又著八论(称《八品论》),包括《唯识三十颂品》、《唯识二十颂品》、《五蕴品》、《作业品》、《论义正理释》(又名《释明论》)、《辨中边论释》、《辨法法性论释》、《庄严经论释》,将广大行派经典作广弘。在藏地,广大行派菩萨戒之行持由阿底峡尊者作弘扬;而莲花自宗,即前译宁玛巴自宗所受持菩萨戒与龙树菩萨的仪轨相同。
  菩萨戒的传承上师分二:
  一者,甚深见派:导师佛陀、文殊、龙树、月称、如毕克修、大革萨洛、小革萨洛、加纳阿嘎、菩提萨埵月幢、卓龙巴、修窝列巴、玛释迦狮、虚空称、愿戒、菩提成、童子金刚、无垢光尊者。
  二者,广大行派:释迦佛、补处弥勒、圣者无著、智者世亲、圣解脱军、解脱军尊、殊胜军、得瓦德、光明遍照、狮子贤、如来智慧尊、功德阿阇黎、仁亲热窝、月贤、本彻桑巴、那洛大译师、这希饶巴、耳香切益西、客云尊、嘎穷让莫师、让耶瓦、尼一、加其热斯、狮子祥、罗札巴、哲公巴、曲札、无垢光尊者。
  两派传承汇集于宁玛派的大法王无垢光尊者,而后由无垢光尊者传给后代弟子。传承如下:
  无垢光尊者、恰达仁珠、札巴俄色、桑极翁波、达娃札巴、根让多吉、根嘎江赞、那座荣珠、丹增札巴、东丹增、仁尊陈列仁珠、晋美多吉、洛钦曲华让波、班玛杰美江措、让杰丘吉札巴、晋美旺查、巴丹班玛札西、银彭塔耶、华智仁波切、班玛多吉、全知麦彭仁波切、云丹嘉措、托
  嘎如意宝、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如意宝传与四众弟子。
  以上菩萨戒传承参照洛钦大译师所著《三律仪论广释》。大乘经典传承以佛陀为始代代相传至今,一直未断,此处无须宣说。
  甲三、抉择护持菩萨戒的所诠义
  分七:一、所获得之戒体;二、菩提心的分类;三、未得者令得;四、得已守持之相;五、发起菩提心所依之身;六、犯已还净;七、护戒的利益。
  乙一、所获得之戒体
  分三:一、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二、如何生起;三、断三门罪障。

  颂曰:本体慈悲灌溉心相续,
  诚为利他乐欲菩提果,
  遂断三门罪业此意愿。

  大乘经典由佛陀传至诸祖师大德,传承并弘扬菩萨戒所诠义的本体精华便是菩提心。何为菩提心?即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求无上正等觉果位之心,以及为圆满此心而行持菩萨道。其 中大悲心是菩提心生起的正因。以大悲心缘有情,以智慧求菩提,与智悲相应的第六意识之善心即是菩提心的体性。愿无量众生永具安乐的心即是慈,愿无量众生远离诸苦的心就是悲。以慈悲的甘露浇灌自他的心相续,并诚心诚意为利益他众,而希求菩提果,发起断除利他障碍及获证菩提的违缘之意愿。正如弥勒菩萨于《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颂词“本体慈悲灌溉心相续,诚为利他乐欲菩提果”揭示了大乘特法菩提心之体性,即缘众生的慈悲与乐欲无上菩提果的大智慧,与第六意识的善心相应,为世俗菩提心。
  我等从久远的无量劫以来,以坚固的我执,处处为自己,时时求私利,以贪嗔痴造无边罪业,如今仍然是被苦恼和业障所束缚的凡夫。而诸佛菩萨却不求自利,但求利他,渡过一切烦恼、痛苦、忧患、险恶的轮回大海,登上安乐、自在、解脱、清凉的涅槃彼岸。《入行论》云:“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又如宗喀巴大师说:“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不发利他之菩提心,永无希望获得自他究竟之利乐。所以大乘学佛人内心若没有发起菩提心,虽勤修善法,但都不是菩提正道。《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且如此,何况还没有发起菩提心呢?因此入道的关键是发菩提心,以发心故,则佛道可成。
  丙一、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根本,自他利乐之源泉,灭。除一切烦恼痛苦的甘露,到达无余涅槃彼岸之津梁。《华严经》云:“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永明延寿禅师在《宗镜录》中说:“若一发心,功德无际,念念圆满十波罗蜜。”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在此概括为下面五个方面:
  一、能消重罪。众生由于往昔无明愚痴,身、口、意造无边罪业。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假设罪业有体相者,尽虚空无法包容。”我等烦恼深重,只靠微薄的善行怎么能够遣除呢?但是若靠圆满殊胜的菩提心就可以对治恶业习气,消除罪障。如《入行论》云:“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又《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二、能获妙乐。《入行论》又云:“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佛陀于许多大劫的时间中思维饶益众生的方便方法,最终发现菩提心对众生具有无边的利益,依此菩提心,无量众生便可获得究竟安乐。
  三、圆满所求。若欲灭除种种痛苦灾难,以及除却众生的不安,当恒常莫舍菩提心。要想享受种种快乐者,亦莫舍弃菩提心。
  四、转劣为胜。众生若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即称为菩萨,原来垢染污秽之身将逐渐得到清净,而转成无价宝之佛陀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等无量功德,因此我们应坚守菩提心宝。
  五、得果无尽。若以菩提心摄持,修行一切善法,其所获果报无有穷尽。《入行论》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普通的善行种子生果之后即消尽,如芭蕉树生果之后即枯萎,而菩提心树,其根深植于无边众生的沃土之中,以大悲水浇灌饶益,以六波罗蜜庄严树干,行万行而使其枝繁叶茂,所生菩提的花果也是层层无尽。由于众生无尽的缘故,菩提心树之果也一样无穷无尽。总之,发菩提心概括了佛陀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之精华,是有则皆足,无则皆缺之教言,犹如百病一药的万应丹一样。若不依靠菩提心则通过种种途径也无法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
  丙二、如何生起
  分八:一、知母;二、念恩;三、报恩;四、修舍;五、修慈;六、修悲;七、意乐;八、生起。
  既然菩提心具有如上所说的功德利益,我等一切有情亦皆当发起,那么如何才能生起如此殊胜的菩提心呢?仅仅希求菩提是不够的,而是应依如理的次第修持,最后如量生起殊胜的菩提心。首先应对无边众生发起大悲心,因为大悲心是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