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86-脉诀乳海-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有力为风。何以言之。夫寒伤营。风伤卫。营为血。卫为气。肺主气。其变 
动为咳。肺苦气上逆。今肺受风邪。故咳嗽气促。卫者所以卫护一身者 
也。卫为风邪。头伤则不能卫护。一身元府开而营气外泄。故冷汗自出 
也。背膊劳倦者。肺之俞在肩背。肺病故背膊劳倦也。夜卧不安者。因咳 
嗽气促。不得安寝也。洁古则治以小柴胡汤主之。夫叔和之所谓浮者 
如此。故其主病亦如此。戴起宗乃胶柱鼓瑟。滞于脉之名字。以板定后 
人眼目。于二十四道脉之中。或改其指法。而存其主病。或改其主病。而 
存其指法。至使病脉不相当。误人非浅。予今悉遵旧章。不移一字。顺其 
文以释之。庶免割裂之患也。以下二十四脉悉仿此。 
按脉经云。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一曰浮于指下。又云浮为风。为虚。 

卷三
歌曰
属性:按之不足举有余。再再寻之指下浮。藏中积冷营中热。欲得生精用补虚。 
凡脉浮以候表。沉以候里。今按之不足。是为里虚。故曰藏中积冷。举之 
有余。是为表有邪。故曰营中热。池氏曰。乍病见浮脉。乃伤风邪。久病合 
见沉弱之脉。今见浮脉。乃里寒表热。里寒而阴阳不和。阳盛则表有风 
热。里虚则藏中积冷。治之者。须调其营卫。补其津液。勿谓脉浮而有表 
邪。专事发表可也。张世贤曰。诊脉之法。在内者沉取之。按而得之。在外 
者浮取之。举而得之。有余为热。不足为寒。今按之不足。藏中积冷也。举 
之有余。营中有热也。阴不足而阳有余。治之宜地骨皮散。其说亦是。 
按经云。浮而大者风。又云。浮而大者中风。头重鼻塞。又云浮而缓。皮肤 
不仁。风寒入肌肉。又云。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又云。浮洪大者。伤寒秋 
吉。春成病。又云。浮而滑者。宿食。又云。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又云。 
浮而细滑伤饮。又云。浮而急病伤寒。暴发虚热。千金方作伤暑。经云。浮 
而绝者气。又云。浮短者。其人作肺。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嗽也。又 
云。浮而数中水。冬不治自愈。又云。浮滑疾紧者。以合百病又易愈。又云。 
阳邪见。浮洪阴邪来见沉细。又云。微浮秋吉冬成病。又云微浮虽甚不 
成病。不可劳。 
又按丹溪心法拔萃方。人参地骨皮散。治藏中积冷。荣中热。按之不足。 
举之有余。此乃阴不足。阳有余也。茯苓五钱。知母石膏各一两。地骨皮 
人参柴胡生地黄黄 各两半。上锉每服一两。姜三片。水二钟。煎至一 
钟。去渣。通口不拘时服。 

卷三
又歌曰
属性:寸浮中风头热痛。 
寸。阳部也。浮。阳脉也。风。阳气也。头。诸阳之会也。今两寸而见浮脉。故主 
风热上攻头目也。 
按脉经云。寸口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 
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取汗。又云。寸口脉浮而盛者。病在外。 
关浮腹胀胃虚空。 
熊氏曰。左关属肝。右关属脾。左关脉浮。主肝木生风。右关脉浮。主风不 
胜土。故胃气虚空而胀满也。 
按脉经云。关上浮腹痛心下满。又云。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宜服平胃 
丸。茯苓汤。生姜前胡汤。针胃管。先泻后补之。又云。关上脉浮而大。风在 
胃中。张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呕。 
尺部见之风入肺。大肠干涩故难通。 
尺脉见浮。主大肠干涩。而云风入肺者。何也。经云。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中见太阴。夫手太阴肺也。手阳明大肠也。正以大肠之络络肺。肺之络 
络大肠。大肠居少腹之中。尺所以候腹中者。浮为风。风既入肺。不传于 
脏。而传于腑。故大肠干涩而难通也。张世贤释谓风不在于命门。而在 
于肺大肠。所以干涩而难通。风在下焦。治之以七圣丸。方见后结脉条 
内。 
按脉经云。尺中浮。小便难。又云。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宜服瞿麦汤。滑 
石散。针横骨关元泻之。人云是脉浮。客热在下焦。 

卷三
芤脉指法主病
属性:二芤者。阳也。指下寻之。两头即有。中间全无曰芤。主淋沥气入小肠。 
二芤者。阳火也。何为阳火。小肠火也。离为火。其象中虚。故指法曰。指下 
寻之。两头即有。中间全无。离之象也。盖以丁火。阴火也。主手少阴。丙火。 
阳火也。主手太阳。手太阳。小肠也。故主病为淋沥气入小肠。其说详见 
前脉赋。浮芤其状相反条内参看。洁古曰。弦浮无力。按之中央空。两边 
有。曰芤。芤主失血。手足太阳。皆血多气少。故主病淋沥。气入小肠脱血 
病者。皆从太阳之说。 
按脉经云。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一曰手中无。两傍有。 

卷三
歌曰
属性: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病时淋沥兼疼痛。大作汤丸必自除。 
指下寻之中且虚。火之象也。火性本热。热则生风。故曰邪风透入小肠。 
而为淋沥疼痛之病也。治之者。当大作汤丸。以泻其小肠之火。则淋沥 
自止。而疼痛可除矣。云岐子云。芤主血凝而不流。凡人之十二经络。以 
应沟渠。是荣卫气血不散。不能盈满经络。故见芤脉。主淋沥小便脓及 
血。当大作汤丸也。四物汤地黄丸补之。桃仁承气汤泻之。一云大柴胡 
汤。吴文炳云。中且虚。两头有。中间无也。芤主失血。心主血。心有热而血 
妄行。则芤脉见。热则生风邪。心不受邪。遂传于小肠。以致小便淋沥疼 
痛。须用八正散导赤散。以清邪热。 

卷三
又歌曰
属性:寸芤积血在胸中。 
脉者。由营气行于十二经隧之中。流动充满。故脉道滑利和缓。何芤之 
有。寸所以候胸中者。胸为气海。气血壅滞于胸中。故寸口而见芤也。张 
世贤释治之以犀角地黄汤。血在上焦故也。 
按脉经云。寸口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血去故也。宜服竹皮汤。黄 
汤灸膻中。 
关内逢芤肠里痈。 
关内所以候中焦者。荣出中焦。今关内而逢芤。则为营血不行。留于肠 
胃之间。久之化为脓血。而成痈毒。张世贤释治以桃仁承气汤。血在中 
焦故也。 
按脉经云。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宜服生地黄。并生 
竹皮汤。灸膈俞。若重下去血者。针关元。甚者宜服龙骨丸必愈。 
又按医说云。杨介吉老者。泗洲人。以医术闻四方。有儒生李氏子。学业 
愿娶。其女。以授其学。执子婿礼甚恭。吉老尽以精微告之。一日有灵璧 
县富家妇有疾。遣人邀李生以往。李初视脉云。肠胃间有所苦邪。妇曰。 
肠中痛不可忍。而大便从小便中出。医者皆以谓无此证。不可治。故欲 
屈子。李曰。试为筹之。若姑服我之药。三日当有瘳。不然非其所知也。下 
小丸子四十粒。煎黄 汤下之。富家根据其言。下脓血数升而愈。富家大 
喜。赠钱五十万。置酒而问之曰。始切脉时。觉芤脉现于肠部。王叔和脉 
诀云。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此痈生肠内。所以致然。所服 
者。乃云母膏为丸耳。切脉至此。可以言医矣。李后以医科及第至博士。 
李植元季。即其从子也。脉经云。关上芤。胃中虚。 
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尺部所以候肾者。今见芤脉。是为水不胜火。肾虚则门户失守。故小便 
遗沥。水不胜火。故脓血淋漓也。张世贤释治以抵当丸。抵当汤。或加减 
桃仁汤。愚谓既云虚在肾矣。理宜用凉补之剂。何为复用抵当等药也。 
亦须斟酌。 
按脉经云。尺中芤下血。微芤小便血。又云。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宜 
服竹皮生地黄汤。灸丹田关元。亦针补之。 

卷三
滑脉指法主病
属性:三滑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珠动。按之即伏。不进不退。曰滑。主四肢。困 
弊。脚手酸疼。小便赤涩。 
滑者。阳水也。何为阳水。谓水中有火也。夫滑与涩相反。荣气不足。则脉 
往来蹇涩。荣气有余。则脉往来流利。故其论曰。滑之体。非独阳也。非独 
阴也。乃纯阳正阴。和合交结然。所以然者何也。盖人身左肾属水。右肾 
属火。膀胱为水。三焦为火。阴阳相维。水火相济。故脉道往来滑利。而无 
蹇涩之患。此平人之常脉耳。今诀所谓滑者。乃水中之火太甚。煎熬腾 
沸。故指下寻之。三关如珠动。如珠动者。即刘氏所谓如荷叶上。水珠。言 
其往来流利也。按之即伏。不进不退者。即脉经所谓浮中如有力。言其 
不任寻按也。故所主病。为四肢困弊。四肢属脾土。困弊者。谓相火盛而 
乘其脾土也。脚手酸疼者。谓相火盛而煎熬其肾水也。小便赤涩者。三 
焦属相火。为决渎之官。今既不守本位。与前之太阳合。从阳化则热。故 
小便赤涩也。 
按脉经云。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 
力。一曰漉漉如欲脱。丹溪心法云。滑为血实有痰。仲景书问曰。奄翕沉 
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脉滑也。 
又按脉经云。脉滑者。多血少气。脉涩者。少血多气。 

卷三
歌曰
属性:滑脉如珠号曰阳。腰间生气透前肠。胫酸只为生寒热。大泻三焦必得康。 
其意盖曰。滑脉之体。如珠之动。往来滑利。为水中有火。乃阳水也。故曰 
滑脉如珠。号曰。阳火既为水中之火。宜藏而不宜动。今乃不守本位。从 
两肾中间生出火气。透于前肠。与太阳相合。故曰腰间生气透前肠也。 
夫所谓胫酸者。何也。只为三焦之火薄所不胜。夫所不胜者水也。水为 
火所薄。则寒热生。寒热生则水受伤。而足胫酸矣。夫病而至足胫酸。寒 
热作。未有不思大补。而反思其大泻者矣。不知治病必求其本。假令其 
人寒热交作。足胫酸痛。其脉弦细而数。则其补益真阴也宜矣。今滑脉 
则不然。足胫之酸。只为寒热之煎熬。寒热之煎熬。只为水火之腾沸。治 
之者。必须大泻。其三焦之火。以抑其阳。阳退而阴自长矣。若止以补阴 
为事。如石投水。又安能必得其康健也哉。当与难经女得男脉为太过 
之说。互相参酌。洁古曰。腰间生气者。命门也。透前肠者。膀胱经也。命门 
三焦。陷于前肠。故小便不通。大便秘涩。热多寒少。故宜泻以辛寒。大承 
气主之。 
按经云。滑为实为下。又为阳气衰。又云。滑而浮散者摊缓风。又云。滑者 
鬼疰。又云。滑数心中结。热盛。又云滑疾。胃中有寒。 

卷三
又歌曰
属性:滑脉居寸多呕逆。 
滑主壅。多阳部而见滑脉。主上焦之气。壅滞而不行。或痰饮停于胸膈。 
故多呕逆之证也。 
按脉经云。寸口滑。胸满逆。又云。寸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 
汤。针太阳巨阙泻之。 
关滑胃寒不下食。 
关中所以候脾胃者也。脾胃温暖。则能清化水谷。今见滑脉。是为脾胃 
虚寒。不能腐熟水谷。而至食不下也。刘氏曰。池氏注关部脉滑。乃肝本 
克脾土者。非也。愚谓滑者。水脉脾土虚寒。不能制水。乃微邪干脾。故有 
胃寒不食。尺部脉滑。主脐冷之患也。 
按脉经云。关上滑。中实逆。又云。关脉滑。胃中有热。滑为实热。以气满。故 
不欲食。食即吐。遂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