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左手肾脉指第三。四十五动无疾咎。
言病患左手尺部。医者以第三无名指探之。亦须准前五九四十五动
而不歇。是无疾咎之脉也。
按经云。左手尺部脉。四十动而一止。止而复来。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
弓弦。 然如两人共引一索。至立冬死。(千金方作至立春死。)
指下急急动弦时。便是热风之脉候。
弦为风木。急急动弦为风而兼热。是母挟子势。而为风热之候也。然此
病易治。为子扶母兮瘥速。有余之证也。
忽然来往慢慢极。肾脏败时须且救。此病多从冷变来。疗之开破千金口。
倘诊得肾脉。忽然来往。慢慢而极。言迟而又迟也。迟则为寒。肾为寒水。
当有既济之功。今肾部而见极迟之脉。是纯阴无阳。其肾脏之败可知
矣。然犹有可救之理。应知此病多从虚极变而为寒。谓之不足。其病难
已。必须大剂温补。未可轻言治疗也。
二十五动沉却来。肾绝医人无好手。努力黄泉在眼前。纵活也应终不久。
夫肾者水也。今见二十五动。而况以四五除之。尚余其五。五乃土之生
数。以三五除之。尚余其十。十乃土之成数。合生成之数皆土。洁古曰。水
得土而绝矣。其能久乎哉。
卷五
右手寸口肺脉歌
属性:右手指头肺相连。四十五动无忧虑。急极明知是中风。
言医人以食指探病患之右寸。乃肺脉也。亦须准前五九四十五动而
不歇。则无忧虑矣。若诊得其脉患极而弦。是为金衰不能制木。而风热
愈盛。知为中风之候矣。
按经云。右手寸口脉遍沉伏。乍小乍大。朝来浮大。暮来沉伏。浮大即太
过。上出鱼际。沉伏即下。不至关中。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枯落而
死。(叶一作荚)
更看二十余七度。忽然指下来往慢。肺冷莫言无大故。一朝肺绝脉沉沉。
染病卧床思此语。
诊得肺脉。于二十七动上。忽然来往慢慢而迟迟。则为寒。其肺冷可知
矣。然不得谓之无大故也。倘不以为意。于二十七动上一变慢而为沉。
则肺将绝矣。何也二十七动以四五除之。尚余其七。七为火之成数。以
五五除之。尚余其二。二为火之生数。合生成之数俱火。则肺金受伤。染
病卧床。悔将何及也。
十二动而又不来。咳嗽吐脓兼难补。发直如麻只片时。扁鹊也。应难救获。
倘诊肺脉。于十二动上而又不见其来。夫肺金也。十二动以二五除之。
尚余其二。二为火之生数。以一五除之。尚余其七。七为火之成数。合生
成之数俱火。洁古曰。金得火而缺也。金被火伤。则咳嗽吐脓。欲泻其肺。
则肺已受伤。欲补则反助贼邪。及其终也。则发直如麻。纵有卢扁。有何益焉。
卷五
右手中指脾脉歌
属性:右手第二指连脾。四十五动无诸疑。
此言医者以第二中指探病患右关。乃脾脉也。亦须准前五九四十五
动之数而不歇。则不必疑其有疾厄也。
急动名为脾热极。食不能消定若斯。
脾脉宜和而缓。今则动而急。乃脾土为风热所乘。失其运化之机。故不
能磨谷而消食矣。
欲知疾患多为冷。指下寻之慢极迟。
脾喜温而恶寒。今诊得其脉慢而且迟。迟则为寒。是知所生之病为冷
也。
吐逆不定经旬日。胃气中心得几时。
脾属土。在变动为哕。今吐逆不定。而经旬日之久。旬日十日也。土之生
数五。成数十。吐逆自五日以至十日。则生成之数俱过。而吐犹不定。脾
败可知矣。脾败则恶气冲胃。胃之上心也。心为君主之官。而为恶气所
犯。纵生能得几时也。
卷五
右手尺部命门脉歌
属性:右手命门三指下。四十五动不须怕。一十九动默沉沉。百死无生命绝也。
凡人有五脏六腑。或又曰六藏五腑。难经固已言之。而犹未见其畅达
也。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然五行之中。各有阴
阳。合为十干。甲丙戊庚壬。阳也。乙丁己辛癸。阴也。在人亦有阳阴。阴者
为脏。心肝脾肺肾是也。阳者为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是也。若然。则为
五脏六腑矣。何以有十二经脉为哉。不知天有十干。地有十二支。人亦
有十二脏腑。以配天之三阴三阳。风热暑湿燥寒是也。故经曰。厥阴之
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少阳之上火气主之。中见厥阴。所以在人则肝
络胆。胆络肝。心包络三焦。三焦络心胞也。又曰。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
见阳明。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所以在人则脾络胃。胃络脾。肺
络大肠。大肠络肺也。又曰。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中见太阳。太阳之上。寒
气主之中见少阴。所以在人则心络小肠。小肠络心。肾络膀胱。膀胱络
肾也。故人之十二经。分候于左右手寸关尺之六部。浮以候表。沉以候
里。浮以候腑。沉以候脏。不易之论也。然左寸则以候心与小肠矣。左关
则以候肝与胆矣。左尺则以候肾与膀胱矣。右寸则以候肺与大肠矣。
右关则以候脾与胃矣。然则心包之与三焦。舍右尺奚候焉。夫两尺皆
肾也。左曰肾。右曰命门。而手厥阴。手少阳。寄旺于此。夫厥阴风木也。少
阳相火也。手厥阴既为风木。故其生克之理。亦当与足厥阴肝木同其
好恶。故诀曰。右手命门三指下。言医人以第三指探病患之右尺。乃命
脉也。其脉亦须准前九畴之数。四十五动而不歇。则手厥阴心包之气
全矣。故曰。不须怕也。若数得一十九动上默然而沉。以三五除之。尚余
其四。四乃金之生数。以二五除之。尚余其九。九乃金之成数。合生成之
数皆金。则风木之生气被克。故曰百死无生命绝也。
按刘守真曰。经云。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杨上善注太素曰。人之脊骨。有
二十一节。从下第七节之傍。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小心也。又
曰。右肾命门小心。为手厥阴包络之藏。故与手少阳三焦。合为表里。故
脉同出。见手右尺也。
指下急急动如弦。肾脏有风尤莫治。
言诊得右手命脉急。而又急动之如弦。夫右尺又主少阳相火。少阳乃
春生之木。相火乃龙雷之火。今诊得其脉弦而且急。是为风火相煽。要
知火与风皆耗水之物。而肾水伤矣。故曰肾脏有风尤莫治也。
七动沉沉更不来。努力今朝应是死。
此言右尺又为命门真火。其脉当流利而滑沉。今于七动之上。沉而又
沉。不能复来。夫七。火之成数也。于七动上沉而不至。则命门之真火绝
矣。然此一点真火。乃人身之根本。今既已绝。又安得其久待耶。
卷五
诊杂病生死候歌
属性: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
前诀以四十五动为准。而此诀又以五十动为准者。何也盖前诀以左
右手各部中。见其有止。即于止之数。准洪范五九之数。以断死生。即洁
古论中所谓相胜者死也。此诀以脉之大概言。但取五脏之气。全与不
全。以定死生。故用大衍之数五十也。大抵人身之脉。昼夜循环。无有巳
时。脉见一动。乃循一脏。五动乃循五脏。遍五十动。是十次五脏。而犹循
环不已。则五脏皆受气。而大衍之数足矣。即洁古论中所谓得相生者
愈也。故曰。身无病。若于五十动之中。忽有一代。及至再动。每代皆如前
数。即可根据其代数之远近。而定其死期也。熊宗立释中。谓四十动一止
为肾脏先绝者。非也。夫人之死。岂必从肾先死耶。凡诊他人脉者。须澄
心静气。如七诊之法。然后以指探病患。一手之脉数过五十动。不见有
止。再探病患。一手之脉亦数过五十动。不见有止。然后以指当部推求。
每部须数。过四十五动。不见有止方无大故。若或一手或两手。或一部
或几部中。有歇指处。即从此歇指后。第一动数起。看是几动一止。谓有
常数。谓无常数。以断其吉凶。要知一手候过五十动。两手则百动矣。又
于一部候过四十五动。六部共计二百七十动矣。并前百动。计共三百
七十动。更欲候其表里阴阳。虚实寒热。其间工夫。正自不少。何以今之
诊脉者。将手探脉。未一茶顷。便曰。我已得其情矣。且自 其纯熟。以欺
愚蒙。不知脉之形状。即可纯熟。而知脉之至数。不可以纯熟而促。以此
欺人。实自欺也。后之君子。其勉之哉。
四十一止一脏绝。却后四年多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
十五一止一年殂。以下有止看暴病。
脉经云。脉来五十动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即无病。四十动而一止者。
一脏无气。却后四年死。以至十动一止者。四脏无气岁中死。此王氏脉
经也。正与此诀相为表里。奈何戴起宗复引经文而疑之曰。肾绝六日
死。肝绝八日死。心绝一日死。果此藏气绝。又安能待四岁三岁乎。斯言
一开。至使后人并脉经而疑之矣。不知五脏之中。有精。有气。有神。有先
天元阴。后天元阴。先天元阳。后天元阳。非止于血肉之形质已也。脉诀
与脉经所言。乃五脏无形之精气。不能流动充满。年月日久。渐次损坏。
以至有形而后死。故于数岁之前。脉上而即见止也。故经曰。四十动一
止。一脏无气。以至十动一止。为四脏无气。戴起宗不善读书。而以一脏
无气之气字。误认为有形之败坏。则误矣。至于内经所言肾绝六日死。
肝绝八日死。心绝一日死者。乃五脏之精气神。或为七情。或为六欲。或
为六淫。一时暴伤而绝。故又曰。以下有止看暴病。非所论于此也。
卷五
诊暴病歌
属性:两动一止即三四。三动一止六七死。四动一止即八朝。以此推排但根据次。
池氏曰。暴病喜怒惊恐。其气暴逆。致风寒暑湿所侵。病生卒暴。损动胃
气而绝。即死不过数日也。脉两动而一止。乃胃气将绝。犹得三四日方
死三动而一止。乃胃气将尽。犹得六七日谷气绝尽方死。仿此而推。若
至十五动而一止。乃死期在于一年也。张世贤曰。脉两动而见一代。其
人死期三四日间。三动而见一代。死期六七日间。四动而见一代。死期
八日。以此推之。一动得两日之数。其故何也。十干系五行也。五行有阴
阳金木水火土。阴阳各得两日。二氏之说。皆为有理。愚谓前诀言常病。
是五脏无形之元气。渐渐损伤。以至有形之物败坏。故以几脏无气。断
死期之远近。此诀言暴病。是五脏有形之物依然。乃五脏无形之元气
暴绝。故以几脏尚存之气。断死期之远近。何也。盖以脉一动。循行一脏。
脉五动。循行五脏。今云二动而脉一代。则三脏之气已绝。故曰三四日
死。若三动而脉一代。则为二脏之气已绝。故曰六七日死。若脉四动而
一代。则为一脏之气已绝。尚可延至八日而死也。
卷五
形证相反歌
属性:健人脉病号行尸。
即如前诀所云。春中诊得夏须忧之类。又如前诀所云四十一止。四年
三十一止。三年之类。人虽无病。而脉已病。死期不远。而步履如常。故名
曰行尸耳。
病患脉健亦如之。
如病泄泻失血。产后形容羸瘦。脉反见洪大而数健者。为病脉相反。亦
死证也。又经曰。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也。
长短瘦肥并如此。细心诊候有依稀。
张世贤释云。长人脉短。短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