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9-血证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戒。故用沉香代桂。以纳浮阳。而即用人参以滋阴。沉香直走下焦。乌药治膀胱肾间之气。冲为血海。居膀 
胱肾间之地。治阳明者。治其末。治膀胱肾间者。是治其本也。若肾中阴气大虚。而冲阳不能安宅。则用四 
磨汤。加熟地枣皮山药五味枸杞子。滋阴配阳以安之。若其人素有水饮。格阳于上。因而动血者。仲景桂 
苓甘草五味汤。又为对证。第其方。与血证本不相关。可加当归白芍丹皮阿胶。或用苏子降气汤。利痰降 
气。以靖冲逆。或用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以导冲逆。桂苓苏子汤。是治痰饮以治冲之法。小柴胡。又是清 
火以治冲之法。本方治热入血室。血室者。肝之所司也。冲脉起于血室。故又属肝。治肝即是治冲。血室。在 
男子为丹田。在女子为子宫。其根系于右肾。肾中真阳寄于胞中。为生气之根。乃阴中之阳。肝木得之。发 
育条达。是为相火。其火如不归根。即为雷龙之火。龙骨牡蛎。乃阳物而能蛰藏。取其同气。以潜伏阳气。此 
尤治冲脉。更进一层之法。合小柴胡。大有清敛相火之功。若肾经阴虚。阳无所附。雷龙之火上腾者。用二 
加龙骨汤。加阿胶麦冬五味。以引归其宅亦妙。肾气丸。麦味地黄汤。皆可酌用。二方。一以温药化气。一以 
阴药滋降。肾居冲脉之下。又为冲脉之根。安肾气。即是安冲气。冲气安而血海宁。自不至于潮上矣。总而 
论之。血之所以不安者。皆由气之不安故也。宁气即是宁血。以上所论各气治法。亦云详备。在临证者细 
审处之。 
四补血。邪之所辏。其正必虚。不独补法是顾虚。即止血消瘀。用攻治法。亦恐其久而致虚。故亟攻之。使邪 
速去。以免其致虚耳。但彼时虽恐其虚。而犹未大虚。故以去邪为急。若延日已久。未有不虚怯者。即血既 
循经。一如平人。而前次所吐之血。已属有去无回。其经脉脏腑。又系血所走泄之路。非用封补滋养之法。 
乌能完全。补法不一。先以补肺胃为要。肺为华盖。外主皮毛。内主制节。肺虚则津液枯竭。喘嗽痿燥诸证 
作焉。因其制节不得下行。故气上而血亦上。未有吐血。而不伤肺气者也。故初吐必治肺。已止。尤先要补 
肺。用辛字润肺膏。滋补肺中阴液。肺既津润。则其叶下垂。气泽因之得以下降。利膀胱。传大肠。诸窍通调。 
五脏受益。如肺叶枯焦。不能覆下。则翘举而气亦上逆。不得卧息。外应皮毛不荣。下则二便不调。足痿肠 
燥。百病俱生。惟此膏润津。为痿燥良剂。近人黄坤载。所立地魄汤。补土生金。补金生水。于补肺之法颇得。 
平时代茶。可用生脉散。黄 糯米汤。加阿胶麦冬。尤能充补肺脏。凡此皆滋补肺阴。为失血必有之证治 
也。而陈修园谓血虽阴类。运以阳和。心肺之阳一宣。如日月一出。爝火无光。诸般邪热俱除。血自不扰。而 
循经矣。故又有温补肺阳之法。用保元汤。甘温除大热。使肺阳布 。阴翳自消。设有痰饮咳嗽者。加五味 
杏仁。或用六君汤。加炮姜五味。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上二方。为形寒者立补肺之法。凡阳虚生外寒。 
及浊阴干上焦者。用以扶肺之阳。洵属良剂。然失血之人。多是阴虚。若执甘温除大热之说。妄投此等药 
料。鲜不致误。故年来从修园法者。能医杂证。而不能医虚痨。以其偏于补阳故也。第以理论之。原有气不 
摄血之义。故什百之中。亦有一二宜补阳者。因并列其方。使人参观。以尽其变。心为君火。主生血。血虚火 
旺。虚烦不眠。怔忡健忘。淋遗秘结。神气不安。用天王补心丹。启肾之水。上交心火。火不上炎。则心得所养。 
心经水火不相济者。以此补水宁心。若不关水虚。但由本脏之血虚火旺者。则但用养血清心之药而已。 
朱砂安神丸。泻心火。补心血。并安心神。凡怔忡昏烦不寐之证。皆可治之。若心阳不收。汗出惊悸。以及心 
火不下交于肾。而为梦遗溺赤等证者。随用上二方。再加龙骨牡蛎枣仁莲心浮麦等。以敛戢之。此为心 
经血虚火旺之大法。其有心经火虚。不能生血。瘦削悸怯。六脉细弱。宜用人参养荣汤。补脾胃以补心。内 
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是汤补心化血。以奉周身。名养荣者。专主以阳生阴。和畅荣血。凡 
气血两虚。变见诸证。皆可服也。然女人血崩。及产后亡血过多。均以温补为主。因其血下泻。属于脱证故 
也。至于吐血。乃血脉奋兴。上干阳分。是为逆证。宜温补者最少。然亦有阳不统阴。暴脱大吐。阴亡而阳亦 
随亡者。温补又为要法。甚矣。医者辨证不可不详。而用药不可执一也。故近日从丹溪者。专用苦寒。从修 
园者。专用温药。皆是一弊。脾主统血。营运上下。充周四体。且是后天。五脏皆受气于脾。故凡补剂。无不以 
脾为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嗜卧少食。大便不调等证。归脾汤统治之。脾虚发热。加 
丹皮炒栀。兼肺气燥者。加麦冬五味。胀满而水谷不健运者。加陈皮煨姜。或加阿胶以滋血。或加柴胡贝 
母以解郁。或加鱼胶以固血。独于熟地不可加入。以碍其统摄营运之用。盖此乃以阳生阴。以气统血之 
总方。不似四物六味。以阴益阴也。且脾与肝肾。滋阴之法。亦各不同。若脾阴虚。脉数身热。咽痛声哑。慎柔 
五书。用养真汤。煎去头煎。止服二三煎。取无味之功以补脾。为得滋养脾阴之秘法。杨西山专主甲己化 
土汤。亦颇简当。而人参花粉。尤滋生津液之要药。世但知砂半姜蔻。为扶脾进食之要药。不知脾阳不足。 
不能熏化水谷者。砂半姜蔻。自系要药。若脾阴不足。津液不能融化水谷者。则人参花粉。又为要药。试观 
回食病。水谷不下。由于胃津干枯。则知津液。尤是融化水谷之本。近日西洋医法书传中国。与内经之旨。 
多有 牾。实则内经多言其神化。西洋多滞于形迹。以内经之旨通观之。神化可以该形迹。然西人逐迹 
细求。未尝无一二通于神化者也。内经之旨。谓脾主消磨水谷。肝胆之气。寄在胃中。以疏泄水谷。西医则 
云。谷入于胃。有甜肉汁。来注以化之。又苦胆汁注于小肠以化之。与胃津合并。化其谷食。内经所言。化谷 
以气。西医所言。化谷以汁。有此气。自有此汁。今人读内经。不知经文举精以该粗。竟至得用而遗体。反不 
若西医逐迹以求。尚知谷食之化。在于汁液也。但西医有此论。而用药不经。不足为训。吾于滋胃汁。每用 
甘露饮。清燥养荣汤。叶氏养胃汤。滋脾汁。用人参固本汤。炙甘草汤。去桂枝。加白芍。滋胆汁。用小柴胡汤。 
去半夏加花粉。生津化谷。以折衷中西之医法。而为补养脾阴要义。知此。庶可补李东垣脾胃论之所不 
足。若果脾阳不旺。不能磨化水谷者。则用六君子。加香砂以燥之。如欲专意填补。则仲景小建中汤。尤胜。 
补阳致阴。为虚痨圣方。今即不能恪遵。但得其意。则于归脾六君补中益气诸方。可以变化神奇。用收广 
效。归脾汤。从建中汤重浊处用意。补中汤。从建中汤轻清处用意。第此方。桂枝阳燥。于血证有宜不宜。用 
者审之。如命门真火。不能生土。吐利厥冷。阴火上冲。头面赤色。恶心逆满。用正元丹温补少火。而又无壮 
火食气之虞。是能得小建中之遗意者也。葛可久白凤膏。化平胃散之燥。变为柔和。又用酒送。取五谷之 
精。合诸药以养脾胃。治饮食不进。发热劳倦。和血顺气。功效最大。肝为藏血之脏。血所以营运周身者。赖 
冲任带三脉以管领之。而血海胞中。又血所转输归宿之所。肝则司主血海。冲任带三脉。又肝所属。故补 
血者。总以补肝为要。李时珍谓肝无补法。盖恐木盛侮土。故为此论。不知木之所以克土者。肝血虚。则火 
扰胃中。肝气虚。则水泛脾经。其侮土也如是。非真肝经之气血有余也。且世上虚痨。多是肝虚。此理自东 
垣脾胃论后。少有知者。肝血虚。则虚烦不眠。骨蒸梦遗。宜四物汤。加枣仁知母云苓柴胡阿胶牡蛎甘草。 
敛戢肝魂。滋养肝血。清热除烦。为肝经阴虚滋补之法。又有肝经气虚。脏寒魂怯。精神耗散。桂甘龙牡汤。 
以敛助肝阳。阳虚遗精。惊悸等证宜之。独与失血未尽合宜。以其纯用气分药故也。仁熟散。用血分药较 
多。温润养肝血。功与炙甘草汤相近。若肝之血不畅和。亦可用滑氏补肝散。以酸味补肝体。以辛味补肝 
用。妙独活一味。借风药以张其气。若去独活。加桑寄生。则又有宁息风气之妙。方意实从逍遥散套出。但 
此方气味浓。俱纯于补肝。逍遥散气味较薄。故纯于和肝。凡肝有郁火。胸胁刺痛。头眩心悸。颊赤口苦。寒 
热盗汗。少食嗜卧。无不治之。又有肝经血脉大损。虚悸脉代者。法宜大生其血。宜仲景炙甘草汤。大补中 
焦。受气取汁。并借桂枝入心。化赤为血。使归于肝。以充百脉。为补血第一方。世医补血。而不得血之化源。 
虽用归地千石无益。果参透此旨。则归脾汤之用远志枣仁。是入心理血之源也。逍遥散之用丹栀。是入 
心清血之源也。从此一隅三反。自有许多妙用。肾为水脏。上济君火。则水火既济。上交肺金。则水天一气。 
水升火降。不相射而相济。安有不戢自焚之患。设水阴之气虚。而火热之气亢。喘咳蒸灼。痰血痨瘵均作 
矣。凡人后天之病。久则及于先天。寇深矣。若之何。凡治虚者。不可以不早也。地黄汤主之。补肾之阴。而兼 
退热利水。退热则阴益生。利水则阴益畅。盖膀胱化气。有形之水气下泄。则无形之水阴。如露上腾而四 
布矣。以济君火。则加枸杞元参。以输肺金。则加生脉散。火甚者再加黄柏知母。如小便清和。无痰气者。只 
须专意滋肾。左归饮多服为佳。回龙汤滋阴降火。同气相求。视无情草木尤胜。如阴虚火旺。足痿筋焦。骨 
蒸头晕。用丹溪大补阴丸。滋阴潜阳。以苦寒培生气。较地黄汤更优。以上补肾阴法。又有宜补肾阳者。肾 
为水脏。而内含阳气。是为命火。此火上泛。则为雷龙之火。下敛则为元阳之气。引雷龙之火以归根。则无 
上热下寒。头晕腰痛。肿喘癃闭之证。用肾气丸。从阴化阳。补火济水以治之。再加牛膝车前。或黄柏知母。 
更能利水折火。如不须化水。但须补阳者。则用黄 天魂汤。是从仲景附子汤套出。虽不及附子汤力量 
之浓。较附子汤药尤纯和。血家忌刚燥。间有宜补元阳者。亦以此等为佳。夫肾中之阳。达于肝。则木温而 
血和。达于脾。则土敦而谷化。筋骨强健。手足不清冷。卫气固。不恶寒。皆肾阳足故也。然肾水赖阳以化。而 
肾阳又赖水封之。此理不可偏废。补肾者所宜细求。以上所论补法。轻重进退。各有法度。非如张景岳辈。 
多集补药而已也。总而论之。血证属虚痨门。固宜滋补。第恐瘀邪未清。骤用补法。则实以留邪为患。而正 
气反不受益。历见干血痨瘵等证。皆系医人横用滋补。以致旧血不去。新血不生。不知旧血。客于经络脏 
腑之间。如木之有蛀。不急去之。非木死。其蛀不止也。故仲景治干血。用大黄 虫丸。夫既成虚痨之证。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