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形,天有气之精,成人耳目。地有质之形,成人手足。)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父母。 
(天有八风之纪,纪生万物,地有五行之理,理成万物,故为父母也。平按∶理《素问》作里。物下 
《素问》有之字。)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故阴阳和也,称为万物;阴阳离也,号为天地也。) 
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故能以生长化成收藏,终而复始。(是故以天之动也,以地之静也, 
以神明御之为纲纪也,三者备,故能为四时生长化成收藏终始者也。平按∶纪上《素问》有纲字。 
化成二字《素问》无。)唯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象人事以养五脏。(人头象天,故 
配天养头,使七窍俱美,同七曜之明也。足以象地,故使五常安,同山岳双镇也。中身象于人事,人 
有五脏,余禽兽等有不具者,故象人事以养五脏,同真人。平按∶中象象字《素问》作旁。注双字原 
缺,原校作双。)天气通于肺,(肺为四脏上盖,是人之天,故天气通肺也。)地气通于咽,风气通 
于肝,(咽中入食,以生五脏六腑,故地气通咽也。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风气通 
于肝。平按∶咽《素问》作嗌。)雷气通于心,(心能觉动四肢百体,故雷气通心也。)谷气通于脾, 
(五谷滋味入脾,故谷气通脾也。平按∶谷《素问》作谷。)雨气通于肾。(雨者 
水也,故雨气通肾也。)六经为川,(三阴三阳六经之脉,流诸血气以注肠胃,故为川也。平按∶川 
袁刻作水,注同。)肠胃为海,(夫海者,一则众川归之,二则利泽万物。肠胃为彼六经所归,又滋 
百节,故为海也。)九窍为水注。(声色芳味,如水从外,流于上之七窍,注入经川,溲后糟粕之水, 
从内出下二窍也。有本为外注,理亦相似。平按∶注经川,川字袁刻作水。)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 
阴阳,(声色芳味之气,从外入内有养,故以地为阴也。糟粕溲后,从内出外得通,故以天为阳也。 
平按∶《素问》水注二字不重。)阳之汗,以天地雨名之,(阳发腠理出汗,同天地间雨,故汗名雨 
也。)气以天地之风,(前明人汗,以天地之雨为名;则人之气,以天地之风为名也。平按∶《素问》 
气上有阳之二字,风上有疾字,风下有名之二字。)暴气象雷,(人身中气,上下有声,故象雷也。) 
气逆象阳。(无阴之阳即为灾,故气逆不和者,象于阳也。平按∶气逆《素问》、《甲乙经》均作逆 
气。)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为家为国之道,不根据天之八纪,地之五理,国 
有亡破之灾,身有夭丧之害也。)故风之至旁如风雨,(风,谓天之邪气者也。邪气至,触身旁,伤 
人体者,如暴风雨入人腠理,渐深为病者也。平按∶风上《素问》有邪字。旁《素问》、《甲乙经》 
均作疾。)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五脏半死半生。 
(善者,谓上工善知声色形脉之候,妙识本标,故疗皮毛,能愈脏腑之病,亦疗脏腑,能除皮毛之疾。 
故病在皮毛,疗于皮毛,病在五脏,疗于五脏,或病浅而疗浅,或病深而疗深,或病浅而疗深,或病 
深而疗浅,皆愈者,斯为上智十全者也。今夫邪气,始入皮毛之浅,遂至五脏之深,上工疗之有十, 
五死五生者,以其阴阳两感深重故也。平按∶五脏二字袁刻不重。五脏下《素问》有治五脏者四字。) 
故天之邪气,感 
则害五脏;(谓天降八正虚风,从冲上来,为损至深,故害五脏也。平按∶害下《素问》有人字。) 
水谷之寒温,感则害六腑;(天地之间,资生气味,谓水谷也。六腑贮于水谷,节之失和,次害 
六腑也。平按∶《素问》温作热,害下有于字。)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肾为水脏,主骨又 
深,少湿未能即伤。余之四脏,所主皮肉筋脉在外,感即先伤,未至六腑也。)故用针者,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肝脏足厥阴脉实,肝腑胆足少阳脉虚,须泻厥阴以补少阳,即从阴引阳也。若少阳实, 
厥阴虚,须泻少阳以补厥阴,即从阳引阴也。余例准此。平按∶故下《素问》有善字。)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谓以缪刺,刺诸络脉;谓以巨刺,刺诸经脉。)以我知彼,(谓医不病,能知病患。) 
以表知里,(或瞻六腑表脉,以知五脏里脉;或瞻声色之表,能知脏腑之里也。)以观过与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寸口之脉,过五十动,然后一代,谓之过。不满五十,谓之不及。见关格微 
病,得过失也。见微过而救人者,谓未病之病,疗十十全,故无危殆。平按∶得《甲乙经》作则。) 
善诊者按脉,(善,谓上工善能诊候。诊候之要,谓按脉。平按∶《素问》按脉上有察色二字,《甲乙 
经》同。)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候;(按脉之道,先须识别五脏阴脉,六腑阳脉,亦须审量营 
气为浊,卫气为清,和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之别也。平按∶部候《素问》、《甲乙》作部分,别本亦 
作部分。注和两手,和字疑是知字传写之误。)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须看病患喘息迟急粗 
细,听病患五行音声,即知五脏六腑皮毛肤肉筋脉骨髓何者所苦,此谓听声而知者也。平按∶《甲乙》 
音声作声音,知下有病字。)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在;(面部有五脏六腑五行气色,观乎即知病在 
何脏腑也,此谓察色而知也。平按∶规上《甲乙》有视字。在《素问》作主,《甲乙》作生。)按尺 
寸而 
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涩,所敕反,不滑也。人之两手,从关至鱼九分,为寸也;从关至尺一 
寸,为尺也;尺寸终始一寸九分,为尺寸也。凡按脉也者,按寸口得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以知善 
恶,又按尺部,得知善恶,根据此大经,竟无关部。关者,尺寸分处,关自无地。根据秦越人,寸口为阳, 
得地九分,尺部为阴,得地一寸,尺寸终始一寸九分,亦无关地。华佗云∶尺寸关三部各有一寸,三 
部之地合有三寸。未知此言何所根据。王叔和、皇甫谧等各说不同,并有关地,既无根据,不可行用。 
但关部不得言无,然是尺寸分处,自无其地,脾脉在中,有病寄见尺寸两间,至下脉经之中,具定是 
非也。按脉之道,先别阴阳清浊,知部分,以次察声色,知病所苦所在,始按尺寸,观浮沉等四时之 
脉,以识病源也。平按∶所生下《素问》有以治二字,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知病所在,以治则 
无过。下无过二字,续此为句。与此正合。注尺寸分处袁刻作寸尺分处。)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此以诊候知病源已,然后命诸针艾汤药等法疗诸病者,必有祛疾服灵之福,定无夭年损伤之罪,以 
其善诊则无失也。平按∶《甲乙》治下有则字,不作无。)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以其善诊, 
病之始生,即以小针消息去之,不用毒药者,此则其微易散者也。)其盛,可待而衰也。(病盛不可 
疗者,如堂堂之阵,不可即击,待其衰时然后疗者,易得去之,如疟病等也。平按∶而衰也《素问》、 
《甲乙》作衰而已。)故曰∶因其轻而扬之,(谓风痹等,因其轻动,道引微针,扬而散之。)因其 
重而减之,(谓湿痹等,因其沉重,燔针按熨,渐减损也。平按∶注湿痹袁刻误作滋痹。)因其衰而 
彰之。(谓癫狂等,取其衰时,彰泻去之也。)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谓寒瘦少气之徒,补其阳气 
也。)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五脏精液少者,以药以食五种滋味而补养之。)其高者,因而越之;(风 
热实于头胸,因泻越之。)其下者, 
引而竭之;(寒湿实于腰足,引泻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气胀肠胃之中,可以泻之。)其有 
邪者, 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冷也。邪,肠胃寒热病气也。或入脏腑,或在皮毛, 
皆用针药,以调汗而出之也。平按HT 《素问》、《甲乙》作渍形二字,袁刻作清,今根据原抄作 。) 
其悍者,按而投之;( ,芳照反,急疾也。悍,胡旦反。禁其气急不散,以手按取,然后投针也。 
平按∶投《素问》、《甲乙》作收。)其实者,散而泻之。(诸有实者,皆散泻之。)审其阴阳,以 
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夫物柔弱者,阳之徒也;刚强者,阴之徒也。阴经受邪,流入阳经 
为病,是为阴经为本,阳经为标。疗其本者,疗于阴经,即阳病疗阴也。阳经受邪,准阴疗阳也,即 
阴病疗阳也。人阴阳二经,阴经若实,阳经必虚,阳经若实,阴经定虚,故阳虚病者宜泻阴,阴实病 
者宜补阳也。)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须定所病在气在血,各守血气 
病之别乡,泻乃用针刺去实血,补乃用针引气,引皮补已,纵皮闭门,使气不泄。掣,死曳反,引也。 
平按∶气虚《甲乙》作气实。掣《素问》作HT 。注纵皮,纵字袁刻作从。) 

卷第三(卷首缺)·阴阳
调阴阳
属性:平按∶此篇见《素问》卷一第三《生气通天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也,(古,谓上古、中古者也。调阴阳而摄其生,则通 
天之义。上古中古人君摄生,莫不法于天地,故生同天地,长生久视。通天地者,生之本也。不言通 
地者,天为尊也。)本于 
阴阳。(本于天地阴阳之气。)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在 
于天地四方上下之间,所生之物,即九州等也。九州,即是身外物也。九窍等物,身内物也。十二节 
者,谓人四肢各有三大节也。谓九州等内外物,皆通天气也。平按∶《素问》于作乎。)其生在其气 
三,(谓天地间九州等物,其生皆在阴阳及和三气。平按∶《素问》在作五,别本亦作五。)谓数犯 
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之本。(阴阳分为四时和气,人之纵志不顺四时和气摄生,为风寒雨湿邪气 
伤也。此顺三气养生,寿之本也。平按∶《素问》数上无谓字,寿下有命字,本下有也字。)苍天之 
气清静,则志意治,(苍,天色也。气,谓四时和气者也。天地之和气,清而不浊,静而不乱,能令 
人志意皆清静也。平按∶《素问》静作净。)夫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也。 
(人能顺清静和气,则脏气守其内,腑气固其外,则虽有八正虚风贼邪,不能伤也,斯因四序之和自 
调摄也。平按∶《素问》顺上无夫字,序下无也字。)故圣人搏精神,或服天气,通神明。(搏,附 
也,或有也。圣人令精神相附不失,有服清静之气,通神令清,通性令明,故得寿弊天地而不道夭。 
平按∶《素问》搏作传,服天上无或字,通上有而字。)气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 
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阴气失和,则内闭九窍,令便不通,外壅肌肉,使腠理壅塞也。阳气失和, 
则腠理开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