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树下坐禅等待。
  
  琉璃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来,已经走到佛陀附近,他本来对释迦族的人切齿痛恨,但因佛陀是已成正觉的智者,是人人尊敬的众生之父,因此不得不勉强下马,趋前问讯道:“佛陀,那边有很多枝叶繁茂的大树,您为什么偏偏坐在这棵枯树下让太阳晒呢?”
  
  佛陀神色庄严地猜道:“不错,那些枝叶繁茂的树下可以遮荫,但是,亲族之荫更胜于树荫。”
  
  佛陀的意思是指亲族之间都会自相残杀,还谈什么其他呢?
  
  虽然是暴戾的琉璃王,听了佛陀的比喻,居然也受到感动,心想:过去两国交战,只要遇到出家的比丘,就会收兵,何况我今天见过佛陀,又听到这沉痛的比喻,还是暂时收兵回国吧。
  
  佛陀见到琉璃王率军返国,于是慢慢站起身来,没有兴奋,只是抬头仰望天空,佛陀知道因果循环,乃是宇宙间的自然法则。于是默默地走了回去。
  
  琉璃王回国以后,想想还是不甘心,又再次率军来犯。不料,又在半途遇见佛陀,如此共有三次,到第四次出兵时,佛陀知道释迦族的共业果报终难避免,无法挽回,对祖国人民不知追悔觉悟,虽深表惋惜同情,但已爱莫能助。
  
  佛陀忧形于色的对阿难说道:“释迦族在七天之内将遭遇厄运。”
  
  摩诃目犍连是佛陀弟子中具神通的人,他曾请示佛陀,能否拯救释迦族的厄运,佛陀告诉他:宿世罪业的果报,没有人可以代受。可是,目犍连助人心切,仍想以神通之能力营救他们,他用钵盛装五百个释迦族人,从天空中出来,出城一看,五百人全都化为血水。至此才觉悟到佛陀所说的因果报应的法则是无法违悖的,神通依然敌不过业力。
  
  琉璃王的大军把迦毗罗城团团围住,摩诃那摩王召集群臣计划,有的主张誓死抵抗,有的认为与其使生灵涂炭,不如开城投降,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国都被围,外无支援,琉璃王的军队开始攻城,士兵们死难临头,而且存粮即将告尽。再最危险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释迦族的十五岁的少年神射手迎战敌人。他差一点射死了琉璃王。但他的勇敢行为并没有得到积极的肯定,反而大部分人认为他这样干更会激怒琉璃王,且有违善业云云,最后此少年不得已只能出城逃离。于是摩诃那摩王下令开城投降,他对琉璃王要求道:“你我两国谊属姻亲,名义上我总是你的外祖父,我实在不忍见到无辜的人民被杀,我要求你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要求?你倒说说看,”琉璃王盛气凌人地说。
  
  “你不是要杀释迦族人泄愤吗!可是城里的几万百姓一下子也杀不完。我请求你让我潜到水底去,在我升出水面以后,没有来得及逃的,就任凭你杀戮,如何?”
  
  年轻的琉璃王,认为这个办法倒很有趣,就不加思索的答应了。当摩诃那摩潜入水中的时候,琉璃王就下令准许城内的百姓逃离。一时,城里的人扶老携幼,没命地仓皇逃跑,狼奔彘突,哭泣呼号,那种情景真是惨不忍睹,残暴的琉璃王居然引以为乐。当城内的几万百姓已经逃得剩下没有几个人时,琉璃王才觉察到时间过了这么久,怎么摩诃那摩还不浮出水面来?他命人潜水下去察看,不多久,潜水的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地禀告说:“我在水底发现摩诃那摩王把自己的头发缚在树根上,他永远不会浮上来了!”
  
  摩诃那摩为了拯救族人而牺牲自己,就连那生性凶残的琉璃王也为之黯然良久。
  
  琉璃王占领迦毗罗卫国后,益发骄狂,甚至谋害了他的长兄祗陀太子。最后,他还是免不了受到业报,他的宫殿被火所焚,他和自己的爱妃被活活烧死。
  
  此后,迦毗罗卫国和乔萨弥罗国的国土,都归入摩竭陀国的版图。摩竭陀国的国君阿奢世王,自从皈依佛陀后,确实能施行仁政,爱护百姓。
  
  佛陀最后为我们说了些什么
 
  无常本来是世间的实相,生灭是自然的道理。
  
  佛陀顺着法性进入涅槃,这是法的自然表现。
  
  佛陀在他的应身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许多比丘也都聚会到这里,佛陀对大家说:
  
  诸比丘!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我告诉你们,自从我成道证得正觉以来,爱护比丘及一切弟子,教化大众,赐福给大众,把欢喜布施给人,以慈悲对待一切众生。我说法度生,没有想到过辛苦和休息。
  
  我要讲的,对你们都已讲过,我没有想你们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可以命令大家,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要讲的都讲了,佛陀没有秘密,我不会给人压迫,要人来服从我。你们要知道,所有的佛都是不摄众(控制大众)的。
  
  我应身的年龄老了,旧的车子要坏,用修理来保养,不是永久的办法。我在三个月后,于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将依着法性进入涅槃,获得无上的安稳,我会永久的照顾你们,照顾未来一切信仰我的众生。
  
  佛陀涅槃的确实日期一发表,弟子们大惊,在弟子们的心中,顿觉日月无光,天地旋转起来。佛陀又说:
  
  你们不要伤心,天地万物,有生就是无常之相,无论怎样逃不了这个定律。我过去不是向你们说过吗?所爱的必定有散失的时候,会合必有分离的时候,人间精神与物质所合的身体,既是无常的,就不能如人们所想的自由。肉体的生命不能永久长存。我不是常这样说吗?
  
  要佛陀的应身永久的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我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我当然不能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你们假若要我永久住于世间,而你们却不依着我所指示的教法而行,就算我活了千千万万岁,又有什么用呢?你们若能依我的教法而行,就等于我永久活在你们的心中,我的法身慧命,会遍于一切处和你们及未来的众生共在一起。
  
  二月十五日夜,西山上高悬着一轮满月。佛陀进入拘尸那迦罗城。他吩咐阿难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朝北面朝西。
  
  佛陀看看时间要到,他慈祥地对诸比丘和皈依的弟子们做最后的叮咛:
  
  诸弟子!你们不要悲哀,我在世上就是把肉体的生命活上数千万年,和你们共同在一起,但有会合就有别离,这是不变的道理。
  
  我要度的众生皆已度尽,还未度的众生,皆已作了得度的因缘。现在已没有让肉体继续存在的必要,你们随顺我的教法而行,就是我佛陀的法身常在之处!
  
  佛陀度化了他的最后一个人类弟子须跋陀罗。然后,他保持狮子卧的姿势趣入了涅槃。
  
  无死亦无生的生命本质
 
  我们大家陪伴着喜见、释迦文菩萨、释迦牟尼佛度过了生命的生死历程。
  
  从佛陀发愿化作喜见光临娑婆宇宙开始,直到他又回到我们人类当中再一次示现成佛,教化49年,80岁上离开人世,我愿意将这样一个伟大的圣者,以生和死两种方式的交替出现将他再现出来。
  
  对佛陀来说,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生或者死这样一回事;但生死对我们却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
  
  所以,他愿意再来,用这种方式亲近我们,度化我们。
  
  那么,我们呢?
  
  我游走于经论中,搜集和编写着佛教宇宙观和生命观的资料,有一天晚上,心头忽然闪出一偈,在这里与朋友们共享,并作为本篇的结尾:
  
  无生即无死,无死焉有生?
  
  生死两不论,疾入狮子智。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下篇
Wednesday; 24。 May 2006; 10:30:41

佛 


  作者:陈阳 
  ISBN:7…80171…580…2/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书价:22。0 
  图书简介: 
  该书主题与此前所出版的各类佛陀的书大不相同,从生命轮回这一角度论述佛陀神秘深奥的理论体系,把圣贤的心灵自由之道和人类的生命体验紧密结合,对题材的把握具有前瞻性、现代性,很吸引人。
  
  相关网站:lianzai。china/books/viewbook。do?bookId=278


  下篇 释迦牟尼的心灵解脱方法

  佛陀这样教诲他的弟子:从缘起法则来看,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缘才出现的,所以,其本来是不存在差别的,如果感到有差别,那是我们的偏见。

  
  事物的真相
 
  佛陀早在菩提树下目睹明星而悟道时,就澈悟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真理。
  
  佛陀这样教诲他的弟子:从缘起法则来看,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缘才出现的,所以,其本来是不存在差别的,如果感到有差别,那是我们的偏见。
  
  虚空本来是没有东和西的区别的,我们规定出来东和西的区别,执拗地强调东和西。
  
  数字本来是从一到无限数,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完整的数目,在数量上并无多与少之分,而我们出自私欲,规定了多少之分。
  
  本来是既无生也无灭,而我们却认为生死有别。这都是我们的偏见。
  
  我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执着于财富、执着于金钱、执着于名誉、执着于生命。
  
  我们拘泥于有无、善恶、正邪和一切事物,从而加深了生命的迷惑,带来了痛苦和烦恼。
  
  佛陀进一步举例说:有一个人在进行长途旅行,路上见到了一条大河。他觉得大河这边有危险,大河彼岸似乎是安宁的。于是他做了个木筏,乘了木筏安然地到达了彼岸。他认为,“这个木筏使我安然地渡过了大河,帮了我的大忙,所以不能把它丢掉,要把它背在身上,带到目的地去。”
  
  那么,这个人对木筏做了他应做的事吗?不能这么说。
  
  这个比喻说明:“即使是正确的事情也不应执着,应该把它丢开。何况不正确的事物,更应该把它丢开。”
  
  佛陀超脱了一般思惟。佛陀超脱了差别心,认为世界犹如空中的浮云和幻觉,舍和取都是空,这就是性空。
  
  佛陀说:“一切事物都离开了有无的范畴,都是非有、非无、无生、无灭。”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构成的,事物本身的本性并没有实体性,所以说是“非有”;因为是由因缘构成的,所以说是“非无”。
  
  所谓觉悟就是懂得这个真实的道理,摆脱一切妄念。
  
  如果认为,由于因缘而出现的事物,能够永久的原封不动地存在下去,那就是“常见”,是错误的观点。如果认为它会完全消失,那就是“断见”,也是错误的观点。
  
  这些“断、常、有、无”并不是事物本身的形态,而是由于人的执着才产生的。而一切事物本来是超越这种执着的形态的。
  
  物体都是由缘而产生的,所以都在变迁,并不是具有实体和永远不变的。因为有变迁,所以像幻觉,然而其本身在存在时又是真实的。
  
  人类看到江河就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