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名的,香港的四众同修租了一辆巴士,带他到香港参观旅游,正好我在香港讲经,也就邀了我。我跟演公也很熟,演公就跟我谈到佛学院,他说佛学院出不了人才,他就指着我,他说你今天在这里讲经,你也不是佛学院出身的。没错,我们都是讲小座出身的。我们在台中,李老师开了个经学班,招了二十多个同学教讲经,怎么讲法?讲小座。那时候相当艰难,没有录音、录像,这些设备都没有,靠什么?靠笔记。笔记,谁有能力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记下来?没有这个能力,那就同学互相帮忙,老师讲这部经,教你们讲,你们同学每个人都记笔记。但是他的方法,一次教两个人,这两个人坐在老师对面,等于说其他的人都是旁听,教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学了之后,下个星期他上台讲给大家听,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他记不下来,同学帮忙,每个同学所记的统统交给他,他拿回去之后再去整理,把它写成一篇完整的讲稿。这个讲稿写成之后,要在班上讲一遍,老师也来听。讲一遍当中有修正、有补充,然后他再写第二遍讲稿,第二遍讲稿还是要上台给同学们做一次复讲,大家肯定了、可以了,第三次上台对信徒们讲。一个星期讲一次,一个小时,要费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个方法很笨拙,但是非常有效。一个小时的讲稿要写八千字,每个星期要写八千字的讲稿。实际上他不到两个小时,他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闽南话,好像是翻译,其实是同样一个讲稿,两个人上台讲,实际上讲经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八千字的讲稿。很不容易,苦学出来的。学讲经,大概一部经,老师规定至少不能少过三次,至多不能多过十次;十次就是两个月,一个星期一次,三次就是三个星期。真有效果!学习讲经那个时候,确实像李老师所说的,吃饭不知道什么味道,睡觉睡不好,这一个月、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心全力都在经上,这叫苦学。

  所以讲经基本的条件,第一个,理解力要强、记忆力要强,没有这两个条件,没有法子讲经。听经的学生很多,讲经是从听经学生里面选拔出来的,他有这两个条件,听经能够理解、能够记得,没有这两个条件就没有办法学讲经。我参加这个班,在这个班里面学习非常有受用。我还没有轮到老师教我讲经,也就是我还没有资格坐在老师对面,那是要上台讲的,我是在后座,在后面旁听的。我的便宜刚刚好就是这两样长处,我理解、我记忆力很强,我听老师一个小时的讲演,要我上台去复讲,我至少可以能讲到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班上那些同学,我对他们的帮助就很大,他们漏掉、忘掉的时候都来找我。我多次告诉过同学,我学讲经的时候就是一个月一部经,我在台中住十五个月,一年三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我都能讲,我在旁听听会的。因为老师教学这个顺序他是按先后,我是最后加入那个班的,所以我的排名排在最后,没有轮到我,我就离开了,那时候出家缘成熟了。所以一出家我就教佛学院,我学了十三部经,能讲十三部经,就教佛学院。复讲很辛苦,非常受用,不从这个方法学,在佛门叫科班出身,就是完全依照规矩学的,不依照规矩学的非常困难,讲老师的东西,讲别人的东西。

  所以我这次第十一遍讲《无量寿经》,我采取讲老师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东西,演义。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夏老是什么人?黄念祖老居士知道,没说,不说好。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再来人,这个事情做不出来的。你看宋朝王龙舒做过,清朝魏默深做过,彭际清也尝试做过,都不圆满,都有缺陷。到这是第三次,夏老重新来会集,费了多少时间?十年。不容易!这是给我们做示范,给我们做榜样,谦卑、虚心。黄念老禀承老师的嘱咐,给这个经做个注解。黄念祖老居士亲自听夏老讲《无量寿经》,搜集经论、古大德的注疏、论述总共一百九十三种,引证的。这是菩萨再来,不是凡夫,他们出现在这个世间,唯一的使命就是完成这个工作,这部经解要普度末法以后九千年的众生同归极乐,这个缘多殊胜。我在台中住了十年,亲近李老师,这个缘也是无比的稀有,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解。我遇到,还没有遇到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我遇到的是李老师的眉注,我用他的眉注讲了三、四遍才遇到黄老居士,遇到这个注解的本子。这次完全讲注解,遵从古大德所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没有自己的东西,经是佛说的,解是菩萨说的。学习古大德的谦卑、恭敬,那我们的修行道就容易了,就不是难行道。

  我们再往下看,“极乐成佛易,无退转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要往生?就为这个。不取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太难了!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都介绍行人(修行人)求生净土。诸佛如来没有私心,不为自己,都是想帮助别人成就,哪个地方缘殊胜就介绍他到哪里去,念念想着众生得度,念念想着众生回头、众生成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经中往生正因品云: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圆证三不退。“诸往生者”,这一句重要,四土三辈九品,无论是哪个品位,无论是什么样根性的众生,只要你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也好,也是阿惟越致菩萨。“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这是肯定的,这句话是说凡圣同居土。为什么?金色身、三十二相,同居土所现的,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相是一样的。

  “极乐胜于十方者,首在带业凡夫,一生彼国,便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此翻不退。”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下面讲,“又不退有三义”,这给我们解释出来,不退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位不退,入圣流”,圣人,圣流,圣人的俱乐部。要什么样的条件?在我们这个世间要断见惑,你才能入圣流。圣流是小乘初果,大乘,《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里面初信位的菩萨,这在佛法叫小小圣,初果。要放下身见,不再执着身是自己;要放下边见,决定没有对立的念头,不跟一切人对立,不跟一切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这放下了。再放下成见,就是自己的意思,没自己的意思了。成见又分为因上的成见跟果上的成见,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这两大类的成见都没有了。诸位要知道,这清净心现前,刚刚现前,清净平等觉。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也全都放下了,为什么?完全依圣教的教诲,对圣教决定没有丝毫疑惑。

  一般人学佛困难,以为经典里面,他有自己的意思,认为这个不适应现代社会,这几句不适合我们现在修学,他起这个念头。起这个念头他就有障碍,他就入不了圣流,他起烦恼、他起分别、他起执着。如何我们面对着经教,不起分别、不起执着,那就对了。难!非常难。特别是戒律,我对于戒律能有一点信心,章嘉大师费了三年时间,他非常有智慧,善巧方便。因为我入佛门是从学术这个路子契入的,跟方老师学哲学,这里面就有严重的分别执着。方老师那个时候他也有,他说佛法里有一部分是高深的哲学,还有一部分是迷信的宗教,那些东西我们应当放弃。所以在十个宗里面,方老师只着重在性宗跟相宗,性相两宗是哲学。我受他这个影响很深,特别是对于戒律,戒律是日常生活的规范,中国跟印度,中外不一样,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规范,外国有外国的规范。中国规范是从古时候儒家讲的礼,这是中国规范,而礼,每个时代又不一样。三代之礼都有修订,要适合于现前生活状况,像法律一样,它隔个几年要做一次修订。像古代行礼,最敬礼是三跪九叩首,那个时代,现在我们最敬礼是三鞠躬。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古代跟现在不一样,所以我们只学它的精神,不要学它这些方式。

  我们的成见很深,分别执着很严重,章嘉大师知道我们这种年轻人的毛病,不能讲,讲我们不会接受,讲没用。他的善巧方便,我每次去见他老人家,离开的时候他都会送到门口,送到门口会给我讲一句话,“戒律很重要”,他就讲这么一句话。所以这句话我听得耳熟,听过几十遍。老师往生了,我跟他三年,我跟他的时候他老人家六十五岁,他六十八岁走的,我跟他那年我二十六岁。他火化的时候是单独建了个火化炉,我跟甘珠活佛,一起有十几个人,就在火化炉旁边搭几个帐篷,我在帐篷里面住了三天。我请了三天假,住了三天,到那里去好好去想一想,我跟他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这一反省,印象最深的就是戒律很重要,他提醒我几十次。我就认真的把佛家的戒律找出来看看,想到一桩事情。佛法是出世间法,我们过去是拿世间法来看出世间法,甚至于还带着有一点批判的味道在里头,错了,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不一样。世间它是有迁流变化的,生活规范是有修订的,出世间不能修订,出世间一修订就出不了世间。我想到这一点,我这就接受了,认真的来学习。因为世间他不断烦恼,他没有断,出世间一定要断,你不断出不了。以后才知道,轮回怎么来的?轮回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从执着变出来的。我们真正放下执着,我们的见解、思想就没有错误,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我们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变现出来的。错误的看法太多了,佛陀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统统放下,你才证须陀洹果,入圣流,“不堕凡地”。没出六道,但是怎么样?你已经证得小乘初果,你在这个世间,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修行,你会证得阿罗汉果,你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他叫圣人,位不退了。

  第二,“行不退,除见思惑,伏断尘沙,恒度众生,不堕小乘地”。这是菩萨,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等于阿罗汉,他不是阿罗汉,这是讲大乘。净宗是大乘,大乘是什么果位?《华严经》上七信位的菩萨。入圣流是初信位,好像小学,小学一年级这是入圣流,行不退是小学七年级,七年级以上。为什么?他教化众生,他离开六道了。六信还没有离开六道,六信在哪里?就在经教常常讲的四禅天修行,他不会下来,在四禅天。四禅天里面有一种叫“五不还天”,四禅天有九层,有九层天,最上面的是五不还天,是阿那含他们住在那边修行的。根利的就从那里直接证阿罗汉,脱离六道,根要是钝一点,没有那么利的,他还要通过四空天,上面还有四层他要通过。根利的不需要通过,从第四禅就直接到声闻,四圣法界里面声闻,他就到那边去了,就脱离六道轮回。他要度众生,所以他不会堕在小乘,小乘是只顾自己、成就自己,没有想到帮助别人。所以《华严经》上菩萨念念不舍众生,这叫行不退。

  第三,“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这就是无始无明断了,我们在华严会上常常说到的不起心、不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那是慧,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