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说关于阿那含的从灭定之出定。
(四)”于何处入定”?是于五蕴有。何以故?因由次第定生
故。于四蕴有(无色)是没有初禅等生起的,所以在彼处(四蕴有)
不能入(灭)定。亦有人说(于四蕴有)是没有心所依的(故不能入
灭定)。
(五)“为什么入定”?因为厌恶诸行的种种生灭转起,想道:
“即于现世而成无心,我将至于灭的涅槃而住于乐”,这样便入
定了。
(六)“如何入定”?即曾行预备的工作,依止观的努力,灭非
想非非想处者,如是入(灭)定。因为以止努力者,则只得非想非非
想处定为止;苦只以观努力者,则仅得果定为止。然以止观的努
力,已作预备的行为,而灭非想非非想处者,则他入于(灭)定。这是
略说。
其次为详说:兹有比丘,欲入灭定,食事已毕,善洗手足,于远
离处,坐于善敷的座上,结跏趺已,持身端正,置念面前,入初禅已,
出定之际,而观诸行为无常苦无我。
观有三种,即(1)行把握观,(2)果定观,(3)灭定观。此中:
(1)行把握观是或钝或利,然而必为道的近因。(2)果定观当唯是
利,犹如修道。(3)灭定观当不过钝亦不过利。是故他应以不过钝
及不过利的观而观彼等诸行。
此后入第二禅而出定,这里亦同样的观彼诸行。此后入第三
禅……乃至入识无边处定而出定,这里亦同样的观彼诸行。其次入
无所有处定而出定之后,作这样的四种准备行为:(1)使无损害属
于诸人的资具,(2)僧伽的期待,(3)师(佛)召,(4)寿限。
(1)“使无损害属于诸人的资具”,即不是属于这比丘一身的,
是属于众人的衣钵床椅住屋或其他的任何资具。他应决意使此等
资具不受火水风盗及鼠等的损失。其决意的方法如下:“某某等物,
于此(入定的)七日之内,不为火烧,不为水漂,不为风吹,不为盗贼
所取,不为鼠等所啮”!当他如是决定,则(此等资具)于七日之内
没有什么危险。如果他不作这样的决定,则未免受火等的损失,正
如摩诃那伽长老的事相似:
据说,这长老入了他母亲优婆夷的村落中乞食。那优婆夷施他
一些粥,并请他在休息所中坐着。这长老便坐下而入灭定。当他在
坐时,这休息所失了火,别的比丘们都各自拿了座具逃走。村人来
集;见此长老说:“这懒惰的沙门,这懒惰的沙门”!火已烧了(屋的)
盖草及竹木等,并已包围了长老。人们以水瓮取了水,灭了火,除
了灰,净了地,向他散花礼拜。长老在预定之时而出定,看见了他
们说:“我已被他们发现了”,便升空而去毕云古岛了。
这是名为“使无损害属于诸人的资具”。对于属于一己的衣服
座具等是不需要作各别决意的。因为那是必然为定所保护的,如
尊者僧祇婆的事相似。所以说:“尊者僧祇婆的神变是定遍满
的,尊者舍利弗的神变是定遍满的”。
(2)“僧伽的期待”,是僧伽的等待和期望。即直至这比丘来为
止而不行僧伽羯磨的意思。在这里,那期待并非他的(入定比丘的)
预备行为,但顾念期待是他的预备工作,所以他应作这样顾念:“如
果当我坐于这里在七日之间入于灭定之时,僧伽欲行白羯磨等的
任何羯磨,则不等什么比丘来召我时,我即出定”。先作如是决定而
入定者,则必于那时而出定。若不这样做,在僧伽集合而不见他之
时问道:“某比丘在那里”?答:“正在入灭定”。于是遣一比丘道:“你
去!说僧伽召他”。此时这(使者)比丘去到入定者可以听得声音的
地方站着说:“朋友,僧伽在等待你”,他便出定。这实在是因为僧
伽的命令如是重大,所以他应预先顾念到它而入定,以能自动而出
定。
(3)“师召”,这里亦只顾念师召为他的预备工作。所以他应这
样顾念:“如果当我坐于这里在七日之间入于灭定之时,或因发生
了某些事故而师(佛)欲制学处(戒),或因必要而欲说法,则不等什
么比丘来召我时,我即出定”。先作如是决定而入定者,则必于那
时而出定。若不这样做,在僧伽集合而师不见他之时问道:“某比
丘在那里”?答:“正在入灭定”。于是遣一比丘道:“你去!说我召
他”。此时这(使者)比丘去到入定者可以听到音声的地方站着说:
“师召尊者”,他便出定。这实在因为师召是这样的重大。所以他应
预先顾念而入定,以能自动而出定。
(4)“寿限”,是寿命的时限。即此比丘应善巧而知其寿限。他
当顾念自己的寿行“于七日之间延续或不延续”而后入定。如果他
不顾念于七日之间要灭亡的寿行而入定,而他的灭定是不能抵抗
死的;又因于灭定中是没有死的,得于定的中途而出定。是故他
必须先顾念(此寿限)而后入定。即是说对于余者(三预备行)或可
不顾念,但对于此则必须顾念。
他这样入无所有处定而出定,作此预备的行为之后而入非想
非非想处定。在那里经过了一或二心(刹那)而成无心,便与灭定
接触。然而为什么不转起二心以上的心呢?由于灭的加行之故。此
比丘以止观二法双双的结合,直至八等至都是次第灭的加行。因为
不是非想非非想处定(的加行)而是灭的加行,故不转起二心以上
的。其次如果那比丘从无所有处定出定,不行这预备工作,入非想
非非想处定,则此后不能成为无心,唯又退转住于无所有处。这里
当说行于未曾行过的道路的人的譬喻:
据说一位行于未曾走过的道路的人,在中途来到了一个满水
的峡谷,或者一处在通过深深的泥沼中而被烈日晒得很热的岩石,
因为他的衣服没有穿的适当,所以一下峡谷便怕打湿资具而再来
此岸而立,或者一踏上岩石便因足烫而转来此方而立。正如那人因
为没有穿好衣服,所以一下峡谷或只一踏热石便回来此方而立。如
是瑜伽行者亦因没有做预备工作,所以只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便转
来住于无所有处。如果已经来过此路的人,到了这里,穿紧一衣于
身,另一衣拿在手上,便得涉过峡谷,或一踏热石便至彼方。如是这
行了预备工作的比丘,入了非想非非想处定,则此后必得无心接
触灭定而住。
(七)“如何在定”?如是入定者,若无中途寿尽,僧伽的期待
及师召,则依此(灭定的)时限而在定。
(八)“如何出定”?在阿那含以生起阿那含果(而出定)在阿
罗汉以生起阿罗汉果(而出定),如是有二种出定。
(九)“出定者的心是向于什么”?是向于涅槃,即如这样说:
“朋友毗舍佉,从想受灭定而出定的比丘的心,向于远离,倾于
远离,赴于远离”。
(十)“死者和入定者有什么差别”?此义已在经中说过,所谓
“朋友,这死者命终者,是他的身行息灭。语行……乃至心行息
灭,寿尽,暖消,诸根破坏。而此入于想受灭定的比丘,亦是他的身
行息灭,语行……乃至心行息灭,可是寿未尽,暖未消,诸根未曾破
坏”。
(十一)“灭定是有为或无为”等的问题,这是不该说(灭定)是
有为、无为、世间及出世间的。何以故?因为它的自性非有之故
然而此定是依入定者而说入定,故可以说这是完成的而不是不完
成的。
因为智者修习了圣慧而入此——
圣者所行的寂静而称现法涅槃的定。
所以入此灭定的可能性,
说是在圣道中慧的功德。
(四)成就应供养者等等
“成就应供养者等等”,不但是能入灭定,当知成就应供养者等
等,也是这修出世间慧的功德。概而言之:因为他修此(出世间的
道慧),所以这修慧者是人天世间的应供养者、应奉者、应施者,应
合掌恭敬者、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其次各别而言,(1)曾修初道慧的:(一)虽以钝观而来的钝
根者,亦名为“极多七番”,于善趣有经过七次轮回之后而成苦之灭
(般涅槃)。(二)以中等的观而来的中根者,名为“家家”,于善(趣
之)家经过二或三次流转轮回之后而成苦之灭。(三)以利观而来
的利根者,名为“一种了”,生于人有一次之后而成苦之灭。(2)修
第二道慧的,名为“斯陀含”(一来),经一次来此世间后而成苦之
灭。(3)修第三道慧的,名为“阿那含”(不还),他们由于根的不同
有五种而离此世终结,(一)中般涅槃,(二)生般涅槃,(三)无行
般涅槃,(四)有行般涅槃,(五)上流至阿迦腻吒行(色究竟)。
此中:(一)“中般涅槃”,即生于任何的净居天中,未达于中寿
而槃涅槃的。(二)“生般涅槃”,是过了中寿而般涅槃的。(三)“无行
般涅槃”,无行,即不以加行而生于上道(阿罗汉道)的。(四)“有行
般涅槃”,有行,即以有加行而生于上道的。(五)“上流至阿迦腻吒
行”,即从其所生之处,流向上方,直至升到阿迦腻吒(色究竟),在
彼处而般涅槃。
(4)修第四道慧的,(一)有的成为“信解脱”,(二)有的成为
“慧解脱”,(三)有的成为“俱分解脱”,(四)有的成为“三明者”,
(五)有的成为“六神通者”,(六)有的成为“获得种种无碍解的大
漏尽者”。有关于此(第四道)的曾说:“在道的刹那,此圣者名为
解结;在果的刹那,他便名为曾解结者,是人天世间的最胜应施者”。
修此圣慧有这样多的功德,
智者应该好乐于修习。
至此,已经解说了在
有慧人住戒,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的偈颂中以戒定慧三门所示的清净道中的修慧的功德。
为善人喜悦而造的清净道论,完成第二十三品,定名
为说修慧的功德。
结 论
有慧人住戒,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我提出了此偈之后又说:
大仙所说之偈的戒等种种义,
现在我要如实的解释;
对于那在胜者教中已得而难得的(那些)出家(的人们),
如果不得如实认识到包摄戒等安稳正直的清净道,
虽然欲求清净而精进,
可是不会到达清净的瑜伽者,
我今依照大寺住者所示的理法,
为说能使他们喜悦极净抉择的清净道;
是故一切欲求清净者,
应当谛听我的恭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