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滓。这些恶人总是色欲成性,总是穷凶极恶,总是怀恨在心,总是篷头垢面。丛林中的许多猎手都可归于恶魔之列。
20。
琨缇之子呀!这些人轮转于邪恶的生命种族中,永远不能接近我。而且逐渐堕落到最令人厌恶的生存之中。
要旨:谁都知道,神最为仁慈,但在这里我们看到神对恶魔毫不留情。这里清楚地表明,邪恶之徒一世复一世都被投入类似的恶魔胎中,得不到至尊主的仁慈,他们一步一步地堕落,直到得到猫、狗、猪等类似躯体。很清楚,这些恶魔在后来生命的任何阶段,实际上都得不到神的恩慈。《韦达经》也说,这样地逐步沦落终为猪狗。这里或会有人提出争辩,如果神对这样的恶魔不仁慈,那就不该宣传神是最仁慈的。作为对这一质疑的口答,《维丹塔苏陀》给出了答案,至尊主对谁都无怨无仇。将恶魔投入最下贱的生命之中,恰恰是他仁慈的另一面。有时,恶魔会被至尊主所杀,但这种杀灭对他们有无尽的益处,在韦达典籍中显明,任何被至尊主亲手杀死的灵魂都获得了解脱。历史上有很多恶魔的例子,如茹阿瓦那、亢撤、嘿然亚卡西普(Hiranyakasipu)等,主以种种化身显现,将他们一一击灭。所以,神的恩慈也可在恶魔身上看到,如果他们有幸被神亲自杀死。
21.通向地狱的三重门是——色欲、嗔怒、贪婪。每一个聪明的人都应该摒除这些,因为它们导致灵魂堕落。
要旨:这里描述了恶魔生活之开始。人试图满足自己的色欲,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嗔怒和贪婪。一个神智健全之人,一个不想滑落到邪恶生命种族的人,必须努力摒弃这三大敌人,因为他们能置自我于无法从这物质的绑缚中解脱的境地。
22.琨缇之子呀!避开了这三重地狱之门的人,践行有益于自觉的事,就可逐渐到达至高无上的目的地。
要旨:色、怒、贪——这人生的三重大敌,每个人都应该非常当心。人越是远离色怒贪,他的生存就越加净化,就能遵行韦达典籍所定的规范了。遵行人生的规范守则,人就可逐渐提升自己到灵性觉悟的层面。如果鸿运当头,通过如此修习升到了奎师那知觉的层面,那么,成功就是必然的。韦达典籍中规定的作用和反作用的种种方式,目的就是要让人达到净化的境界。整个方法都是建立在摒弃色欲、嗔怒和贪婪这三者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这一程序来培养知识,人就能升华到自觉的最高境界,而自觉的完美则在奉献服务之中。在奉献服务中,受条件限制的灵魂就有了获得解脱的绝对保障。所以就有了根据韦达系统设置的四生命阶段和四生命等级,叫做种姓制度和灵性阶段制度。对不同的种姓或社会分层有不同的规则规范,若能遵行,必能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灵性觉悟的最高层面。然后,便可毫无疑问地获得解脱。
23.而漠视经典训谕,任意妄行的人,既不能达到完美境界,也不能获得快乐幸福,更不能达到至高无上的目的地。
要旨:如前所述,sastra…vidhi,或圣典(sastra)的指示,是给人类社会的不同的种姓和阶层的。人人都得遵行这些规则规范,如果不遵行这些规范,而听由自己的色欲、嗔怒和贪婪的摆布,任意妄行,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人生的完美。换言之,那种理论上清清楚楚,就是不将这些训示实践于自己的人生的人,可算作下贱的人类渣滓。在人体生命中,生物应该清醒理智,应该遵行为将生命提升到最高的层面而制定的规范,如果人不遵行其事,那就会自贱自落。但人即使是遵行规范,遵守道德准则,而最终不能到达认识至尊主的境界,那么他所有的知识就都被糟踏了。因此,人应该逐渐提升自己到奎师那知觉和奉献服务的层面,只有此时此地,人才能到达最高的完美境界,除此别无他法。“在色欲中妄为”(kama…karatah)一词非常重要。明知故犯的人是在色欲中行事。他知道不允许,但仍旧照干不误。这就叫做故意妄行。他知道这个应该去做,但就是不去做,因此说他固执己见。这样的人注定要受到至尊主惩罚。这种人无法到达人生所指向的完美境界。人生的目的在于净化人的生存,若不遵行规范守则,自我就得不到净化,也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之境。
24.因此,人应该根据经典的规定明白什么是职责,什么不是职责。知道了这些规范,就应该身体力行,渐入高境。
要旨:诚如第十五章所言,《韦达经》的所有规范都是为了去明白奎师那。如果谁从《博伽梵歌》中理解了奎师那,并且在奎师那知觉中从事奉献服务,谁就已达到了韦达典籍所给予的知识的最高境界。圣主柴坦尼亚摩哈帕布使这一程序变得非常的容易了;他仅仅要求人们念颂:哈瑞
奎师那,哈瑞 奎师那,奎师那 奎师那,哈瑞 哈瑞/哈瑞
茹阿摩,哈瑞 茹阿摩,茹阿摩 茹阿摩,哈瑞
哈瑞,为主作奉献服务,吃供奉过神像的食物。直接从事所有这些奉献活动的人被认为已研习过了所有的韦达典籍。因为他完全正确地到达了最后的境界。当然,对不在奎师那知觉中,或未作奉献服务的普通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必须得由《韦达经》的训示来决定。对此应该环环相扣,而不要有任何争议。这就叫做遵循的原则。sastra(圣典)完全没有反映在受条件限制的灵魂身上的四条主要缺陷:不完美的感官,欺骗倾向,必然犯错,必然受迷惑。受条件限制的生命的这四条主要缺陷使他无力提出规范。所以,圣典上所描述的规范——因为超越这些缺陷——为所有伟大的圣哲——阿查尔亚(以身作则的灵性导师)和伟大灵魂们不加更改地全盘接受。印度在灵性理解方面宗派林立,一般而言,可分为两大阵营:非人格主义者和人格主义者。但两派均按《韦达经》的准则生活。若不遵行经典的准则,提升自我渐入佳境,不过是一派戏言。所以,真正理解了圣典(sastras)要义的人,真是幸运之极。
厌恶理解至尊人格神首的原则,是人类社会一切堕落的根源。这是人生最大的冒犯。所以麻亚(maya)——至尊人格神首的物质能量,总是不停地以三重之苦让我们烦恼。这物质能量由物质自然三形态组成。在理解至尊主的道路打开之前,人至少要提升自己到善良形态。不到达这个标准,人仍将处在愚昧和情欲形态中,而愚昧与情欲乃邪恶的根源。那些身处愚昧和情欲形态中的人,嘲笑经典,嘲笑圣人,嘲笑对至尊人格神首的正确理解。他们不遵照灵性导师的训令行事,漠视经典制定的规则。他们听到了奉献服务的荣耀,却无动于衷。于是,他们自创晋升之途。这些都是使人类社会导向恶魔生命阶段的缺点。然而,人若得到真正的灵性导师指点,就能被引上提升之路,引向更高的境界,从而走向成功的人生。
巴克提维丹塔阐释《圣典博伽梵歌》第十六章“神圣与邪恶两品性”之终。
第017章_信仰的分类
第十七章 信仰的分类
1.阿尔诸那问道:奎师那,有人不遵从圣典原则,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崇拜,这样的人处于什么境界呢?他们是处于善良形态,还是处于情欲形态或愚昧形态呢?
要旨:在第四章第三十九诗节中阐明,一个人如果对某一特定崇拜有信心,就会逐渐变得有知识,最终达到平和与成功的最佳境界。第十六章的结论是,不遵从圣典规定的原则的人被称为阿修罗(asura),亦即恶魔;而忠实地遵从圣典训示的人则被称为兑瓦(deva),亦即半神人。现在,如果有人充满信心地遵从一切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是圣典训示中所提到的,那么,他又处于什么位置呢?奎师那须澄清阿尔诸那的这一疑问。有些人选择一个常人,把他奉为某种神灵,全心全意地加以崇拜,这样的人是处于善良形态,还是情欲形态或愚昧形态呢?这样的人能否达到生命的完美境界呢?他们有否可能处于真正的知识之中,有否可能把自己提升到最崇高最完美的境界呢?那些不遵从圣典规范,但信仰某种东西,努力崇拜诸种神灵、半神人及常人的人,能否获得成功呢?阿尔诸那向奎师那提出了这些问题。
2.至尊人格神首说:按其所处的三种不同的自然形态,体困灵魂的信仰也分为三类:善良的、情欲的、愚昧的。现在,听我讲明。
要旨:人们处于物质自然三形态的统治之下,虽然知道圣典规范,但由于懒惰好闲,并不予以遵从。根据从前在善良形态,情欲形态或愚昧形态的种种活动,人们得到了某一特定的品性。众生与自然诸态的联系一直绵延不绝;众生与物质自然接触,就根据与之相联的物质形态,获得的形态各不相同。如果他与真正的灵性导师在一起,并且遵守其规则,遵从圣典,那么,就能改变这一品性。循序渐进,就能改变一己所处的位置,由愚昧升至善良,或者由情欲升至善良。结论是,在某一自然形态中的盲目信仰并不能帮助人提升到完美的境界。人们必须和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联谊,运用智慧,深思熟虑。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升至更高级的自然形态。
3.巴茹阿特的儿子啊,人们生存在不同的自然形态下,就演变成某种特定的信仰。根据他所秉承的形态,生物便持有某一特定的信仰。
要旨:不管是谁,大家都有一种特定的信仰。根据他获得的品性,其信仰可分为善良型的,情欲型的或愚昧型的。根据其信仰的特定类型,他和特定的人交往。如同十四章所述,生物本来是至尊主所属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才是真情实况。因此,他们本来是超然于物质自然的所有形态的。但是,当人们忘记了与至尊人格神首的关系,在受诸种条件局限的生命中,与物质世界接触时,他就会籍着与物质世界诸种变化的联系,造出自己的位置。随之而来的人为的信仰和生存都仅仅是物质性的。虽然他有时受到某些印象或某些人生观的指导,但从原本的角度来讲,他是超然的,没有物质品质(nirguna)。因此,为了重获与至尊主的关系,人们必须清除他们物质的污染。奎师那知觉即是仅有的坦坦荡荡的回归之路。如果人们不遵循这条自觉之路前行,肯定就会处于自然诸态的影响之下。
这一诗节中的“信仰”(sraddha)很有深义。信仰(sraddha)原本出于善良形态。一个人可能信奉一个半神人,或某些造出来的神,或其它一些大脑的杜撰。据说,强烈的信仰会激发产生有物质好处的活动。但是,在此受诸种条件局限的物质生命中,没有一种工作是完全净化的。这些活动不会是纯粹“善良”的,总是混杂相间的。纯粹的“善良”是超然的。在纯粹的善良中,人们会理解至尊人格神首的本性。只要一个人的信仰不完全在纯粹善良之中,他的信仰就会受到物质自然形态的污染。污染了的物质自然诸态会深入人心,这样,人的信仰就根据心灵与某一物质自然形态相接触的程度而确立。
应该说,如果人的心灵处于善良状态,则他的信仰也处于善良形态;如果人的心灵处于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