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1 8 」;身是「外」,心是「内」;内六处是「内」,外六处是「外」;粗重
151 9 的是「外」,细腻的是「内」。如果观察他人,而能反省到自身,就可以
151 10 称为「内外」了。分「内」、「外」,实在是相对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151 11 其它有关「内」、「外」的论说,可以参考的部份,如《大□婆沙论
151 12 》(《大正·二七·一O六中》,《大正·二七·九五一中》),《阿□
151 13 昙婆沙论》(《大正·二八·八七上》,《大正·二八·二八六中》),
151 14 《顺正理论》(《大正·二九·三六O─三六二》),《俱舍论》(《大
152 1 正·二九·四下》,《大正·二九·一六五上》),《瑜伽师地论》(《
152 2 大正·三O·二九O中》,《大正·三O·七二五下》),《大乘阿□达
152 3 摩集论》(《大正·三一·六八四中》,《大正·三一·七三九上),《
152 4 大乘庄严经论》(《大正·三一·六一O中》)等。
艹
153 1 第 十选
153 2 佛法的修行方法(二):《小空经》(一九O)
153 3
153 4 (一)经文大意:
153 5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舍卫国,住在东园鹿子母堂。
153 6 当时,尊者阿难在傍晚时分,禅坐完毕后,去见佛陀,问佛陀说,世
153 7 尊在释迦族的城市游化时,曾经说过:「阿难!我多行空。」不知道我有
153 8 没有说错?
153 9 世尊回答说:
153 10 「阿难!彼我所说,汝实善知、善受、善持。所以者何?我从尔时及
153 11 至于今,多行空也。阿难!如此鹿子母堂,空无象、马、牛、羊、财物、
153 12 谷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丘众。是为,阿难!若此中无者,以此故,
153 13 我见是空,若此有余者,我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
153 14 。
154 1 阿难!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村想,莫念人想,当数念一无
154 2 事想。彼如是知:空于村想,空于人想,然有不空,唯一无事想。若有疲
154 3 劳,因村想故,我无是也。若有疲劳,因人想故,我亦无是。唯有疲劳,
154 4 因一无事想故。若彼中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若彼有余者,彼见真实
154 5 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
154 6 复次,阿难!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人想,莫念无事想,当
154 7 数念一地想。彼比丘若见此地有高下,有蛇聚,有棘刺丛,有沙有石,山
154 8 □深河,莫念彼也。若见此地平正如掌,观望处好,当数念彼。阿难!犹
154 9 如牛皮,以百钉张,极张托已,无皱无缩。」「彼如是知,空于人想,空
154 10 无事想,然有不空,唯一地想。若有疲劳,因人想故,我无是也。若有疲
154 11 劳,因无事想故,我亦无是。唯有疲劳,因一地想故。若彼中无者,以此
154 12 故,彼见是空,若彼有余者,彼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
154 13 倒也。
154 14 复次,阿难!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无事想,莫念地想,当
155 1 数念一无量空处想。彼如是知,空无事想,空于地想,然有不空,唯一无
155 2 量空处想。若有疲劳,因无事想故,我无是也。若有疲劳,因地想故,我
155 3 亦无是。唯有疲劳,因一无量空处想故。若彼中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
155 4 ,若彼有余者,彼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
155 5 复次,阿难!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地想,莫念无量空处想
155 6 ,当数念一无量识处想。彼如是知,空于地想,空无量空处想,然有不空
155 7 ,唯一无量识处想。若有疲劳,因地想故,我无是也。若有疲劳,因无量
155 8 空处想故,我亦无是。唯有疲劳,因一无量识处想故。若彼中无者,以此
155 9 故,彼见是空,若彼有余者,彼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
155 10 倒也。
155 11 复次,阿难!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无量空处想,莫念无量
155 12 识处想,当数念一无所有处想。彼如是知,空无量空处想,空无量识处想
155 13 ,然有不空,唯一无所有处想。若有疲劳,因无量空处想故,我无是也。
155 14 若有疲劳,因无量识处想故,我亦无是。唯有疲劳,因一无所有处想故。
156 1 若彼中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若彼有余者,彼见真实有。阿难!是谓
156 2 行真实、空、不颠倒也。
156 3 复次,阿难!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无量识处想,莫念无所
156 4 有处想,当数念一无想心定。彼如是知,空无量识处想,空无所有处想,
156 5 然有不空,唯一无想心定。若有疲劳,因无量识处想故,我无是也。若有
156 6 疲劳,因无所有处想故,我亦无是。唯有疲劳,因一无想心定故。若彼中
156 7 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若彼有余者,彼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
156 8 、空、不颠倒也。
156 9 彼作是念:我本无想心定,本所行、本所思。若本所行、本所思者,
156 10 我不乐彼,不求彼,不应住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
156 11 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
156 12 有,知如真。彼如是知,空欲漏,空有漏,空无明漏,然有不空,唯此我
156 13 身六处命存。若有疲劳,因欲漏故,我无是也。若有疲劳,因有漏,无明
156 14 漏故,我亦无是。唯有疲劳,因此我身六处命存故。若彼中无者,以此故
157 1 ,彼见是空。若彼有余者,彼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
157 2 也,谓漏尽、无漏、无为、心解脱。」
157 3 不论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行此真实、空、不颠倒,谓漏尽、
157 4 无漏、无为、心解脱。阿难!当学如是。
157 5
157 6 (二)论述:
157 7 经中所说的修行方法,其特色就是以较轻的染著,来替代已经存在的
157 8 较重染著(烦恼)。不断地替代下去,直到能完全地消除为止,这就是经
157 9 中所说的「多行空」了。
157 10 经中所说的「空」,应该有两层含意:其一,是与一般用法相同的,
157 11 指实物上的不存在。其二,则是指舍除;尤其是指烦恼的舍除。就第一层
157 12 含意来说,如果是当前因缘和合而存在的,就相对地称为「不空」。例如
157 13 ,在鹿子母讲堂中,只有比丘众,而没有象、马、牛、羊、财物、谷米、
157 14 奴婢。所以,空的是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等,不空的是比
158 1 丘众。这就是经中所说:「若彼中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若彼有余者
158 2 ,彼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的意思,这是
158 3 一种充分尊重因缘存在的如实态度。不颠倒,也就是不错乱的意思,不过
158 4 ,在方法的使用上,如「地想」、「无量空处想」、::等,都还是以「
158 5 假想观」的禅思观想技巧来成就的。
158 6 思惟(想),如果能够逐渐地止息到「无想定」,而且还能够再进一
158 7 步地突破对「无想定」境界的执取;即经中所说的「不乐彼、不求彼、不
158 8 应住彼」(「彼」即是指「无想定」的境界),那么便是契入解脱了。而
158 9 要使自己的心思,能够从像瀑流般的奔腾杂乱,止息到能体会「不乐、不
158 10 求、不住」的舍离境界,经中施设了六个中继目标:首先,以念「无事」
158 11 ,来取代平常挂念东、挂念西的纷乱念头与烦恼。等到挂念东、挂念西的
158 12 疲劳(烦恼),完全被专注力较强的「无事想」所替代而不存在了(空了
158 13 ),这时,可能造成烦恼的,就只有「无事想」了。像这样,依此类推,
158 14 以专注力较强的观想:「地遍处想」↓「无量空处想」↓「无量识处想」
159 1 ↓「无所有处想」↓「无想心定」(无想心定,即非想非非想处定),一
159 2 直替代下去,结果心思愈来愈细腻,烦恼(疲劳)的强度,也愈来愈微弱
159 3 。而要能一层一层的替代深入,其关键所在,还在于佛法的正见──「舍
159 4 离」上。只要在这中间的任何一个中继站上,觉得「感觉很好」,而有所
159 5 恋栈的话,那么,就会在那个境界上停滞,无法再作更深一层的进展。即
159 6 使到了「无想定」的境界,如果不能有所突破,「不乐彼,不求彼,不住
159 7 彼」的话,那么仍然是缺那临门的一脚,与解脱无缘。
159 8 「地遍处」,指的是观想一大片平整的地面,而得定的。平整的地面
159 9 ,其平整程度,经中形容为就像一张拉平钉紧的牛皮(鼓面)。这是要靠
159 10 著集中注意力,从实际上的一小片平整地面观察做起,将平整地面的影像
159 11 ,清清楚楚地印入脑海里,然后以专注的观想力,拓展出一个广大,而且
159 12 平整地面影像的「假想观」。此时,因为专注于经营「地遍想」,所以没
159 13 有空闲去想那关于「人」、关于「村落」的事情,因此也就不会有因「人
159 14 」、因「村落」而来的烦恼(疲劳)。成就了「地遍想」的,其禅定程度
160 1 ,最深的,可以达到色界中最高的「第四禅」。之后,再往更深处而能够
160 2 替代「地遍想」的,就得进入「无量空处想」了,这是属于无色界禅的禅
160 3 定。
160 4 如果参考「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等「十遍处
160 5 」的禅定修学内容,我们可以推论,经中所说取代「无事想」的「地遍想
160 6 」,也可以换成「青想」、「黄想」、「赤想」、「水想」、「火想」、
160 7 「风想」中的任何一想。因为这些想,所用的方法原则上相同,细微的程
160 8 度也相近,只是用来观想的对象不同而已。
160 9 「无量空处想」(也就是「空无边处想」),这是在「第四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