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8 4 显然都与贪爱有关,我们将在∧第六选∨中,再作探讨。而「色」,如《
38 5 净不动道经》(七五)经说:「欲者无常,虚伪,妄言。是妄言法,则是
38 6 幻化,欺诳愚疑。」(第一说净不动道)「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若有色
38 7 者,彼一切色,四大及四大造。四大者,是无常法,是苦,是灭。」(第
38 8 二说净不动道)观「色」的内容,还是在观察「色」的组成(四大:地、
38 9 水、火、风),以及其无常性与苦迫性的。「己身」就是指自己,「己身
38 10 」的观察,不仅应当包括对自己身体的观察,而且更应当包括对自己「心
38 11 」的观察。观察的内容,还是在无常、苦、无我(无己身)、不净、不可
38 12 乐想等「五熟解脱想」。
38 13 五根、五力、七财、七力中的「慧」,与「八正道」中的「正见」是
38 14 相通的,「定」是「正定」的范畴,「念」是「正念」的范畴,「惭」与
39 1 「愧」,其精神与「四正断」是相通的:「惭于己恶,愧于不逮」。而信
39 2 ,可以「四不坏净信」来理解。
39 3 第二十九项「七觉支」,也还是「八正道」的内容。《杂.七一五》
39 4 中说:「何等为念觉分食?谓四念处。」「何等为择法觉分食?有择善法
39 5 ,有择不善法。」「何等为精进觉分食?彼四正断,思惟::。」「何等
39 6 为喜觉分食?有喜、有喜处。」「何等为猗觉分食?有身猗息、心猗息。
39 7 」「何等为定觉分食?谓有四禅。」《杂.七一三》中说:「有舍善法,
39 8 有舍不善法:彼善法舍即是舍觉分。」舍就是舍去执著,还是属于「八正
39 9 道」中「正见」的范畴的。
39 10 总括这三十项科目,还是戒、定、慧的修学内容。《法乐比丘尼经》
39 11 (二一O)中说:「有戒、定、慧三聚摄八支圣道:正语、正业、正命圣
39 12 戒聚所摄;正念、正定圣定聚所摄;正见、正志、正方便圣慧聚所摄。」
39 13 「顶法」,是指努力于思惟观察无常、苦、空、非我(无我)、五蕴
39 14 、爱、界、缘起等诸法的修习。《杂·一》中便是以观察色、受、想、行
40 1 、识无常、苦、空、非我,而称这样的观察为「正观」的。透过这样「善
40 2 观分别」的修行,便能够进入忍(安住)、乐、欲(闻、念、观)于正法
40 3 修学的不动(稳定)境界。然而,如果还没有能到达这样的稳定状况,一
40 4 不努力,「不修守护,不习精勤」,仍然会「复失衰退」的,这样一来就
40 5 称为「顶退法」了。
40 6 经文末后,有八句五言偈诵。这是将经文的主要内容(从第一项到第
40 7 三十项,再加上顶法),以简单而容易忆起内容的字为代表,组合而成的
40 8 ,如以「阴」代表「五盛阴」;以「内」代表「六内处」;以「外」代表
40 9 「六外处」;「识」代表「六识身」;「更」代表「六更乐身」::。这
40 10 与《瑜伽师地论》中,称为「萜葜南诵」的用法相当。这是因为印度早期
40 11 的经典,不用文字记载,而是以背诵口述流传(表示恭敬、慎重),而为
40 12 了方便背诵者记忆,避免遗漏用的。
垴
41 1 第 三选
41 2 诸佛所说正要──四圣谛:《象迹喻经》(三O)
41 3
41 4 (一)经文大意:
41 5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舍卫国,住在胜林给孤独园。
41 6 尊者舍梨子告诉诸比丘说:
41 7 「若有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
41 8 于一切法最为第一,所以者何?摄受一切众善法故。诸贤!犹如诸畜之迹
41 9 ,象迹为第一。」
41 10 哪四谛呢?就是苦圣谛,苦集、苦灭、苦灭道圣谛。
41 11 什么是苦圣谛呢?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
41 12 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
41 13 什么是五盛阴呢?就是色、觉(受)、想、行、识。
41 14 什么是色盛阴呢?就是一切「四大」以及「四大」的组合物。什么是
42 1 「四大」呢?就是地、水、火、风四界。四界又各分内、外:
42 2 内地界:「内身中在,内所摄坚,坚性住,内之所受。」如发、毛、
42 3 爪、齿、皮肤、肌肉、筋、骨、心、肾、肝、肺、脾、肠、胃、粪等。
42 4 内水界:「内身中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如脑、脑根
42 5 、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
42 6 内火界:「内身中在,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之所受。」如暖身、热
42 7 身、烦闷、温、壮、消化饮食。
42 8 内风界:「内身中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如上风、下
42 9 风、腹风、行风、制缩风、刀风、跻风、非道风、节节行风、息出风、息
42 10 入风。
42 11 外地界、外水界、外火界、外风界谓:
42 12 「大是、净是、不憎恶是。」
42 13 「有时水灾,是时灭外地界。」
42 14 「有时火灾,是时灭外水界。」
43 1 「有时外火界起,起已烧村邑、城郭、山林、旷野。烧彼已,或至道
43 2 、至水,无受而灭。」
43 3 「有时外风界起,风界起时拨屋、拔树、崩山,山岩拨已便止,纤毫
43 4 不动。」
43 5 此外地界、外水界、外火界、外风界:
43 6 「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
43 7 此身暂住,为爱所受。」
43 8 所以多闻圣弟子,就不会这样想:
43 9 「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43 10 因为能不这么想,所以,如果当此四大之身,遭到骂詈、捶打、愤怒
43 11 指责而生苦,或者受到赞美而生乐,多闻圣弟子明白:
43 12 「我生此苦(乐),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云何因缘?缘苦(乐)更
43 13 乐(触)。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受)、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
43 14 ,止合一心,定不移动。」
44 1 如果在平时,也能够常有这样的观想,那么,一旦身体挨了拳头、石
44 2 块、刀杖时,就会这样想:
44 3 「我受此身,色法□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长养,常衣被覆
44 4 ,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我因此身致拳
44 5 □、石掷、刀杖加。由是之故,彼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妄不疑
44 6 ,安定一心。」
44 7 世尊也是这样教我们的:
44 8 「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我身者,因此令我心不变易,不恶语
44 9 言者,当为彼节节解我身者,起哀愍心,为彼人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
44 10 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
44 11 ,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44 12 「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
44 13 相应舍。彼因惭愧羞厌故,便住善相应舍。是妙息寂:谓舍一切有;离爱
44 14 ;无欲;灭尽无余。诸贤!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45 1 「犹如因材木,因泥土,因水草,覆裹于空,便生屋名,诸贤当知,
45 2 此身亦复如是:因筋骨,因皮肤,因肉血,缠裹于空,便生身名。诸贤!
45 3 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眼识不得生。」「诸贤
45 4 !内眼处及色、眼识知外色,是属色阴。」「内意处及法、意识知外色法
45 5 ,是属色阴。若有觉,是觉阴;若有想,是想阴;若有思,是思阴;若有
45 6 识,是识阴。如是,观因缘和会。诸贤!世尊亦如是说:
45 7 『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
45 8 所以者何?诸贤!世尊说五盛阴从因缘生:色盛阴、觉、想、行、识
45 9 盛阴。彼厌此过去、未来、现在五盛阴,厌已,便无欲;无欲已,便解脱
45 10 ;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
45 11 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45 12
45 13 (二)论述:
45 14 《频□娑罗王迎佛经》(六二)、《优婆离经》(一三三)、《梵摩
46 1 经》(一六一)都描述佛陀说法的过程为:「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如
46 2 诸佛法,先说端正法。」使闻法的人,有能力堪受正法,再说如诸佛所说
46 3 正要:「苦」、「集」、「灭」、「道」四圣谛。四圣谛为佛法中的「正
46 4 要」法,一切善法,皆为四圣谛所统摄,都可以归入四圣谛中。也就是说
46 5 :四圣谛是普遍性的真理,是通往解脱的必经之道。
46 6 在《分别圣谛经》(三一)中,佛陀赞扬尊者舍梨子(舍利弗)说:
46 7 「舍梨子比丘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
46 8 辩才慧;舍梨子比丘成就实慧。」为什么会给予这样的赞美呢?是因为「
46 9 我(佛陀)略说此四圣谛,舍梨子比丘则能为他广教、广观、分别发露,
46 10 开仰施设,显现趣向。舍梨子比丘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
46 11 施设,显现趣向时,令无量人而得于观。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
46 12 目乾连比丘能令立于最上真际:谓究竟漏尽。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
46 13 如生母;目乾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如养母。是以诸梵行者,应奉事供
46 14 养、恭敬礼拜舍梨子、目乾连比丘。」尊者舍梨子因为善长于为同修们解
47 1 析四圣谛的道理,以「正见」启发、引导、匡正(御)同修的修学,让许
47 2 多同修,因为熟练应用四圣谛而「得于观」(成就于观察力),建立修行
47 3 的基础,而获得佛陀以「生母」来比喻的赞美。从这段赞美中,我们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