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太素-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血调之络”六字,调之筋下有“病在骨调之骨”六字。)病在骨,卒针药熨;(卒,穷也。痛 
痹在骨,穷针深之至骨,出针以药熨之,以骨病痛深故也。熨法,上经已说也。平按∶卒《素问》、 
《甲乙》作 。)病不知其所痛,两跷为上。(诸骨病不定知于病之所在者,可取足少阴两阴跷。 
两阴跷是足少阴别,足少阴脉主骨者也。上者,胜也。平按∶《素问》、《甲乙》无其字。注诸 
骨,诸字袁刻作痛。)身形有痛者,九候莫病,则缪刺之。(审三部九候竟无病状,然身形有痛 
者,此络左右有病,可缪刺也。平按∶《素问》、《甲乙》无者字。)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则巨 
刺之。(病在左经,是右经病也,故刺右经为巨刺也。平按∶病在于左《素问》作痛在于左。)必 
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为刺之道,以察九候为先者,针道毕矣。) 



卷第二十五·伤寒

热病决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九第三十一《热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夫伤寒者,人于冬时,温室温衣,热饮热 
食,腠理开发,快意受寒,腠理因闭,寒居其□□□寒极为热,三阴三阳之脉、五脏六腑受热为 
病,名曰热病。斯之热病,本因受寒伤多,亦为寒气所伤,得此热病,以本为名,故称此热病, 
伤寒类也。故曰冬伤于寒,春为温病也。其病夏至前发者名为病温,夏至后发者名为病暑也。平 
按∶注腠理开发,袁刻脱开字。)或愈或死,皆以病六七日间,(阴阳二经同感,三日而遍脏腑, 
营卫不通,复得三日,故极后三日,所以六七日间死也。平按∶《素问》皆以上有其死二字,下 
无病字。)其愈皆以十日以上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其不至脏腑两感于寒者,至第七日 
即太阳病衰,至九日三阳病衰,至十日太阴病衰,至十二日三阴三阳等病皆衰,故曰其愈皆十日 
以上,其理未通,故请闻之也。)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巨,大也。一阳为纪,少阳 
也;二阳为卫,阳明也;三阳为父,太阳也。故足太阳者,三阳属之,故曰诸阳之属也。平按∶ 
《甲乙》巨作太,下同。)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人之伤于 
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足太阳脉直者,从巅入络脑,还 
出别下项,其风府在项入发际一寸,则太阳之气连风府也。诸阳者,督脉、阳维脉也。督脉,阳 
脉之海。阳维,维诸阳脉,总会风府,属于太阳。故足太阳脉,为诸阳主气。所以人之此脉伤于寒 
者,极为热病者也。先发于阳,后发于阴,虽热甚不死;阴阳两气时感者,不免死也。)黄帝曰∶ 
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腰脊皆痛。(寒之伤多极为热者,初病发日, 
必是太阳受热之为病,故曰一日太阳受之。所以一日阳明少阳不受热者,以其太阳主热,又伤寒 
热加,故太阳先病也。头项腰脊,并是足太阳脉所行之处,故皆痛也。平按∶《素问》作头项痛 
腰脊强,新校正云∶“《甲乙》及《太素》作头项腰脊皆痛。”今本《甲乙》作头项腰脊背强,注 
云∶“《素问》无背字。”注腰脊袁刻脱脊字。)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 
故身热而鼻干,不得卧。(阳明二阳,故次受病。脾之太阴主肌,胃之阳明主肉。其脉从鼻络目 
内,下行入腹至足;手阳明下属大肠,上挟鼻孔,故病身热鼻干不得卧也。平按∶《素问》、 
《甲乙》身热下有目疼二字。注至足,足字或疑衍,袁刻脱,按胃为足阳明,从头至腹走足,此 
足字当属上句,与至字连读,恐非衍文。)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 
痛,耳聋。(肝足厥阴主筋,三焦手少阳与膀胱合,膀胱肾腑,表里皆主骨;足少阳起目锐 , 
入络耳中,下循胸胁下至于足;手少阳偏属三焦,从耳后入耳中,故病耳聋胸胁痛也。平按∶主 
骨《素问》作主胆,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胆作骨,元起注云∶少阳者肝之表,肝候筋,筋会于骨, 
是少阳之气所荣,故言主于骨。《甲乙》及《太素》并作骨。)三经皆受病而未入通于腑也,故 
可汗而已。(三经,三阳经也。热在三阳经中,未满三日,未 
至于腑,当以针药发汗而已。三经之病,三日外至腑,可以汤药泄而去。平按∶《素问》三阳下 
有经络二字,而未入通于腑作而未入于脏。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脏作腑,元起注云∶伤寒之病, 
始入于皮肤之腠理,渐胜于诸阳而未入腑,故须汗发其寒热而散之。《太素》亦作腑。”《甲乙》 
亦作腑,注云∶《素问》作脏。)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一 
阴为独决,厥阴也。二阴为雌,少阴也。三阴为母,太阴也。太阴为大,故先受热。太阴脉从足 
入腹,属脾络胃,膈挟咽,连舌本;手太阴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故腹满嗌干也。)五日少阴受 
之,少阴脉贯肾络肺系舌本,故口热舌干而渴。(足少阴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 
舌本,故口热舌干而渴也。平按∶《素问》、《甲乙》口热作口燥。)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循阴 
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足厥阴脉环阴器抵于少腹,挟胃属肝络胆,故烦满囊缩也。平按∶ 
受病《素问》、《甲乙》作受之。)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病,营卫不行,腑脏不通,则死矣。(平 
按∶《素问》、《甲乙》皆病作皆受病,腑脏作五脏。)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 
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如此两感,三阴三阳脏腑皆病, 
营卫闭塞,故至后三日则死;不两病者,至第七日太阳病衰,至第九日少阳病衰也。)十日太阴 
病衰,腹如故,则思食饮,欲食;(太阴脾主谷气,故病愈腹减思饮食也。平按∶《素问》、《甲 
乙》腹下有减字,食饮作饮食,无欲食二字。)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 
满,舌干已而咳;(足少阴脉入肺挟舌本,故病愈渴止舌干已也。咳者,肺气通也。平按∶《甲 
乙》无不满二字,已而咳作乃已二字。《素问》咳作嚏。)十二日厥阴病愈,囊从少腹微下, 
(厥阴之脉病愈,大气已去,故囊渐下也。平按∶《素问》、《甲乙》愈作衰,从作纵。)大气 
皆去,病日已矣。(至十二日大热之气皆去,故所苦日瘳矣。)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 
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量其热病在何脏之脉,知其所在,即于脉以行补泻之法,病衰矣。) 
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泻而已。(未满三日,热在三阳之脉,皮肉之间,故 
可汗而已也。三日以外,热入脏腑之中,可服汤药泄而去也。)黄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 
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 
薄而热相合,故有所遗。(强,多也。遗,余也。大气虽去,犹有残热在脏腑之内外,因多食, 
以谷气热与故热相薄,重发热病,名曰余热病也。平按∶《素问》、《甲乙》而热相合,而作两。) 
黄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顺,可使必已。(逆者难已,顺者易已,阴 
虚补之,阳实泻之,必使其愈,以为工也。平按∶顺《素问》作从。)黄帝曰;病热当何禁?岐 
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肉热过谷,故少食则复;谷热少肉,故多 
食为遗也。)黄帝曰∶其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如何?(足太阳、足少阴,表里共伤于寒, 
故曰两感。冬日两感于寒以为病者,脉之应手及病成形,其事何如也。平按∶两感上《素问》有 
病字。)岐伯曰∶两伤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冬感寒时,阴阳 
共感,至其发时,还同时发也。故至春发,一日则太阳少阴俱病也。足太阳上 
头,故头痛也。手少阴上挟咽,足少阴挟舌本,手太阳络心循咽,故令口干。手少阴起于心中, 
足少阴络心,手太阳络心,故令烦满。平按∶《素问》新校正云∶《伤寒论》作烦满而渴四字。) 
病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肠满身热,不食谵言。(谵,诸阎反,多言也。手阳明属大肠,足 
阳明属胃,足太阴属脾络胃,手太阴络大肠循胃,故令肠满身热,不食多言也。平按∶《素问》、 
《甲乙》作不欲食谵言,《素问》王注∶“谓妄谬而不次。”新校正云∶“杨上善云∶多言也。” 
与此正合。)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厥,水浆不入,则不知人。(手足少阳皆入 
耳中,故令耳聋。足厥阴环阴器,足少阳绕毛际,手少阳历三焦,故令囊缩厥也。手少阳布膻中, 
足少阳下胸中,足厥阴循喉咙后,手厥阴起胸中属心包,故令浆水不下,不知人也。平按∶《素 
问》、《甲乙》厥上有而字。)六日而死。(三阴三阳俱病,气分更经三日皆极,故六日死也。) 
黄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气分极者,脏伤腑塞, 
营卫停壅,后三日死,其故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之长也,其气血盛,故不知人,三 
日其气乃尽,故死。(胃脉足阳明主谷,血气强盛,十二经脉之主,余经虽极,此气未穷,虽不 
知人,其气未尽,故更得三日方死也。平按∶《素问》、《甲乙》经下有脉字。) 



卷第二十五·伤寒

热病说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伤肺则死,见《素问》卷九第三十三《评热病论》篇。自篇首至饮之汤, 
见《甲乙》卷七第一中篇,唯编次前后小异。自黄帝问曰劳风为病至伤肺则死,见《甲乙》卷十 
一第七。自偏枯身偏不用 
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三《热病》篇。自偏枯身偏不用至浮而取之,见《甲乙》 
卷十第二下编。自热病热三日而气口静至末,见《甲乙》卷七第一中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 
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汗者,阴液也。热者,阳盛气也。阳盛则无汗, 
汗出则热衰。今出而热不衰者,是阳邪盛而复阴起,两者相交,故名阴阳交也。)黄帝 
曰∶愿闻其说。(请说阴阳交争,死之所由。)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 
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食而不复热。热者, 
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精者,谷之精液,谓之汗也。 
伤寒邪气,谓之热也。今邪气与精气交争于骨肉之间,精胜则邪却,邪胜则精消。今虽 
汗出而复热者,是邪战胜精,故致死也。平按∶热者邪气也《素问》、《甲乙》作复热 
者邪气也。)不能食者精毋,精毋,瘅也,而留者,其尽可立而伤也。(热邪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