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已完全净化、明觉、不动摇,确信不再有有续的冲动,不再于三界轮回。”

45 离欲则明

46 守护六根如来禅

    诸比丘禀告佛陀:“世尊是开显正法的觉者(法根),明觉万法实相(法眼),
是正法所依止者、能将正法传授给众生(法依)。希望世尊详细开演法义,我们听
闻后,必定依法修行。”
    佛陀就告诉诸比丘:“全然地聆听,善巧地思惟,我当为你们说明。
    诸比丘!何以说离断无明后,就不会再有有续的冲动,不会再轮回呢?逆向、
顺向观察十二因缘法:此有故彼有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
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
忧悲恼苦,种种大苦聚集,不停轮转。此灭故彼灭无明灭则行灭……无明就
是我执,它促使心意识不断的妄想分别、贪爱、抓取,造诸业行,而有无数次的
轮回受生。所以,如果离断欲贪,则无明灭,明觉显露。念念明觉,得到通向涅
槃的正智慧,故能自证知:我所有会生起烦恼的因都已灭尽,清净的身、口、意
行已确立,心意识已完全净化、明觉、不动摇,确信不再有有续的冲动,不会再
于三界轮回。”
    这时,有一位比丘从座位站起来,整理衣服,袒露右肩,向佛陀行礼,右膝
着地,双手合掌,禀告佛陀说:“世尊!要如何正知、如何见证,才能离断欲贪,
灭尽无明,而显露明觉?”
    佛陀告诉比丘:“应当正确观察眼的一切现象:眼根是四大因缘和合而成,是
变异、磨灭、无常的现象,故非我、非我所、没有恒常不变异的实相存在,对眼
根不抓取、不随转;对于色尘、眼识、眼触、眼触所生的种种觉受仿佛苦、
仿佛乐、仿佛不苦不乐,同样正确的观察,它们是变异、磨灭、无常的现象,故
非我、非我所、没有恒常不变异的实相存在,同样不抓取、不随转。
    对于耳、鼻、舌、身、意的一切现象,也如上述,做正确的观察。
    比丘!如是正知、如是见证,便能离断对于幻相的欲贪,触境时只是觉察,
而没有妄想、抓取,心意识没有被幻相所覆盖,无明灭尽,明觉显露。”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欢喜奉持修行!

47 离欲则明

48 守护六根如来禅

【第六篇】
断六触入处根本
    于此眼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见者,
    不起诸漏,心不染着,心得解脱,
    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法永不复起,所谓眼识及色。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49 断六触入处根本

50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九三经、大正本二0九经、佛光版二一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触入处,云何为六?眼触入处,耳、鼻、舌、身、
意触入处。沙门、婆罗门,于此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不如实知,当知
是沙门婆罗门去我法律远,如虚空与地。”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我具足如实知此六
触入处,集、灭、味、患、离。”
    佛告比丘:“我今问汝,汝随问答我。比丘!汝见眼触入处,是我、异我、相
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于此眼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见
者,不起诸漏,心不染着,心得解脱。是名初触入处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
截多罗树头,于未来法永不复起,所谓眼识及色。汝见耳、鼻、舌、身、意触入
处,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于耳、鼻、舌、身、意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
相在。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着,心得解脱。是名比丘六触入处
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谓耳识、声……,
意识、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就像我所听闻的一样:

51 断六触入处根本

52 守护六根如来禅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的庵罗园。
    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有六触入处,是哪六处呢?是眼、耳、鼻、舌、
身、意等六触入处。不论出家修清净梵行的沙门、或在家修净行的婆罗门,若对
这六触入处及其集、灭、味、患、离,不能如实知,这样的沙门或婆罗门,就和
我所教示的正法正律相去甚远,差距之大,有如虚空之于平地那么遥远。”
    这时,有一位比丘,从座而起,整衣服,合掌礼佛,禀告佛陀说:“我完全如
实了知六触入处及其集、灭、味、患、离
    集:是六根触境时而生的欲贪抓取。
    灭:是随因缘离散而变灭。
    味:是无明触而随意染着喜贪的滋味。
    患:是因为六触入处无常、无我,若无明覆盖而随意味着,心识将因无常变
异而随转,不得自在而得恼患。
    离:是舍离欲贪、味着,即能现法清凉。”
    佛陀告诉该比丘:“我现在问你,你就我所提的问题回答。比丘!你认为眼触
入处是我、是我所、是恒常不变的吗?”
    比丘答言:“不是的,世尊!”
    佛告比丘:“很好!很好!能如实知见眼触入处非我、非我所、不相在的人,
就不会再有烦恼产生。因为如实知见眼触入处非我、非我所、不相在,即能于此
处无抓、无取、无着、无住、心无染着,不再有系缚,心得解脱。是名,眼触入
处已断,也已知见其断,是从根本斩断,断其根本,如同斩断多罗树头,再也无
法生根发芽,也不会再有眼识对色尘的喜贪抓取,而衍生出的一连串烦恼。你认
为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是我、是我所、是恒常不变的吗?”
    比丘答言:“不是的,世尊!”
    佛告比丘: “很好!很好!耳、鼻、舌、身、意触入处,非我、非我所、不相
在。能这样如实知见的人,就不会再有烦恼产生,心无染着,心得解脱。这样的
比丘,于六触入处的欲贪、抓取已断,也已知见其断,就像斩断多罗树头,再也

53 断六触入处根本

54 守护六根如来禅

无法生根长叶,也不会再有耳、鼻、舌、身、意识,对声、香、味、触、法的贪
欲、抓取,只有明觉而无随转,识无所住,得以随缘自在。”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七篇】
莫乐、莫苦
    有六触入处,地狱众生生彼地狱中者,
    眼所见不可爱色,不见可爱色……以是因缘故,一向受忧苦。
    有六触入处,其有众生生彼处者,
    眼见可爱,不见不可爱……以是因缘故,一向长受喜乐。

55 莫乐、莫苦

56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九四经、大正本二一0经、佛光版二一二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莫乐、莫苦!所以者何?有六触入处,地狱众生生彼
地狱中者,眼所见不可爱色,不见可爱色;见不可念色,不见可念色;见不善色,
不见善色。以是因缘故,一向受忧、苦。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所识法,
见不可爱,不见可爱;见不可念,不见可念;见不善法,不见善法。以是因缘故,
长受忧、苦。”
    “诸比丘!有六触入处,其有众生生彼处者,眼见可爱,不见不可爱;见可
念色,非不可念色;见善色,非不善色。以是因缘故,一向长受喜、乐。耳声,
鼻香,舌味,身触,意所识法,可爱非不可爱,可念非不可念,见善非不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毗舍离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莫乐,莫苦!因为乐受、苦受皆因缘所生,无常变
异,应该平等舍离,不要让心缠烧其中。
    为什么会有苦、乐受呢?缘自众生有眼、耳、鼻、舌、身、意根六种接受讯
息的管道,接收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各种识别作用(眼识、耳识、
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根、尘、识和合触,于触境当下产生种种感受!仿
佛苦、仿佛乐、仿佛不苦不乐。心意识不明觉的众生,认为这其中有我、我的、
有恒常不变的相,所以触境当下,身受心也受,被苦、乐系缚住,不得自在。
    譬如投生在地狱中的众生,内心饱受痛苦煎熬,因为他们眼睛看到的事物、
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味道、舌头尝到的滋味、身体接触到的东西、及意

57 莫乐、莫苦

58 守护六根如来禅

识分别的一切现象,都让他觉得不可爱、不可念、不美好。对他们而言,六根经
验,尽是不堪。他们没有正念来帮助他正知当下,无法明觉这些不可意境及苦受,
是业识取角及因缘业报所造就的,生灭无常,不必排斥、瞋恶。他们的心,取着
于不堪的境界而随之摇晃,身苦心也苦,结果就一直陷溺在忧苦的生命处境中,
无法跳脱出来。”
    “诸比丘!另有一种众生的处境,如在天界般喜乐。因为他们眼所见、耳所
听、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识,都让他觉得可爱、可念、美好。对他们
而言,六根经验,如沐春风。不过,他们同样没有正念来帮助他正知当下,无法
明觉这些可意境及乐受,是业识取角及因缘业报所造就的,生灭无常,不可染着、
贪爱。他们的心,取着于喜乐的境界而随之流转,希望有续,结果就一直耽溺在
喜乐中,不思超拔出来。一旦喜乐境界发生变化,他们必然承受不住而陷入痛苦。”
    (众生之所以会趋乐避苦,是因为有执着,有强烈的自我感,没有用无常观
过滤透过六根所接收进来的境界。如果能清楚明白,六根所经验的世间现象,若
好、若坏,都是有因有缘、无常、生灭,就不会执着有我、我的、有永远不变的
相存在。在经验“不可爱、不可念、不美好”的境界时,正知当下,观无常、生
灭、离欲、舍,心不被苦受给套牢;在经验“可爱、可念、美好”的境界时,同
样正知当下,观无常、生灭、离欲、舍,心不被乐受给系绊。离苦、离乐,超越
苦、乐二边,明觉不随境转,才能出离三界轮回,永断烦恼。)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59 莫乐、莫苦

60 守护六根如来禅

【第八篇】
护心不令随五欲转
    我昔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禅思思惟:自心多向何处?
    观察自心,多逐过去五欲功德,少逐现在五欲功德,逐未来世转复微少。
    我观多逐过去五欲心已,极生方便,精勤自护,不复令随过去五欲功德。
    我以是精勤自护故,渐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1 护心不令随五欲转

62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九五经、大正本二一一经、佛光版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