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手大指,(一名巨擘。)属肺。肺脉自腋入 至大指出其端,肺筋起于大指端少商穴之次,
穴
太渊穴为肺 ,太渊后有经渠穴为肺经,手腕后一寸五分有列缺穴为肺络,背腕曲中有尺泽
穴为肺合,循内侧上 。
次指(一名食指。)属大肠。大肠筋、脉皆起于次指端商阳穴之次,穴去爪甲如韭叶为大
肠井
,上侧中有阳溪穴为大肠经,腕后三寸有偏历穴为大肠络,肘曲纹头尽处有曲池穴为大肠
合,由是历三里、肘 、五里三穴直上。
中指,(一名将指。)属心包络之脉,自腋循 入肘背至中指出其端,其筋即起于内侧之
未中
者之间。)取劳宫穴为心荥,掌后两筋之间有大陵穴为心 ,去腕二寸两筋间有内关穴为心
络,去腕三寸有间使穴为心经,至肘曲中央陷中有曲泽穴为心合,循 天泉穴而止。
无名指,(即小指之次指。)属三焦。三焦筋、脉俱起无名指外廉关冲穴之次。穴去爪甲
如韭为
于手腕陷中之阳池穴为三焦原,直上腕后二寸名外关穴为三焦络,腕后三寸名支沟穴为三焦
经,结于肘外大骨上陷中名天井穴为三焦合,于是上 。
小指内侧属心,外侧属小肠。心脉循 下肘出小指之端,心筋起小指之端内侧少冲穴之
次,
历少海穴在肘后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上头得之,又历极泉穴在背内侧下筋间。小肠筋、脉
俱起于小指外侧少泽穴之次,穴去爪甲一分为小肠井,溜于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名前谷穴为
小
阳谷穴为小肠经,腕后五寸有支沟穴为小肠络,肘下兑骨之后,有小海穴为小肠合,由是上 。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痈 疽,生肩之下,肘之上。藕包毒,生 后垂肉处,一名鸭蛋毒。石榴疽,生肘尖
上寸
两筋陷中。手背发,生于手背。掌心毒,生手心劳宫穴,若偏于掌边名穿掌毒,一名穿梗毒
,又名 痈。有单方,用新桑叶不拘多少,研烂罨之。虎口疽,生于大指次指歧骨间,又名
丫
隐有红在线攻腋内,合谷疔,须将疔眼挑去,当红线尽处,用针砭断,按疔疮用治法。手丫
发,生于丫骨缝间,除大指合谷穴,其余手丫生患者皆同此名。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一名肉蛋痈。)
生于手背,情势如虾,高梗横长,赤肿疼痛。用嫩桑叶七钱、生地三钱、冰片一分,捣
烂敷之。
x又方x
用食盐、酒糟、香油同炒令香,淬以滚汤,淋洗患处即消;内服仙方活命饮。如溃,按
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x仙方活命饮x(通用一。)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患生手大指,初漫肿,渐如李,青紫麻木,痒痛彻心,宜刺破出脓血,贴洞天膏,服
仙方活命饮倍黄芩。
x洞天膏x(通用七十六。)
x仙方活命饮x(通用一。)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此二证俱生手指头尖∶初起小泡色紫,疼痛坚硬如钉者,名蛇头疔;初起闷肿无头,色
红痛如火燎者名天蛇毒,其治法相同。取白罗卜一段挖空,以雄黄填入,蒸半熟,套患指上
,或取乌梅捶碎去核肉,只取仁研粉,米醋调涂,皆可消。如患色白者,当作疽治,小金丹
服愈。
x小金丹x(通用五十二。)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此五证,名虽殊而治一也。蛇眼疔生于指甲两旁,形如豆粒,色紫,半含半露,硬似铁
钉。蛇背疔生于指甲根后,高肿色紫。蛇节疔(一名蛙节疔。)生于中节,绕指俱肿,其色或
黄或紫。蛇腹疔生于指中节前面,肿如鱼肚,色赤疼痛。泥鳅痈一指通肿色紫,形如泥鳅,
热痛连肘背。五证俱敷雄黄散,内服仙方活命饮,溃贴洞天膏即愈。
x雄黄散x
明雄黄(一钱) 轻粉(五分) 蟾酥(二分) 冰片(一分)
上共研细末,新汲水调浓,重汤炖温,敷于患指,用薄纸裹之,日三次。
x仙方活命饮x(通用一。)
x洞天膏x(通用七十六。)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生于指甲之内,先肿 热,疼痛应心,初宜用葱叶、乌梅仁(捶碎去核肉只取仁。)共研
和醋
,此系内脓已成,但无头路溃出,急用线针在指甲身上就脓头处针一小孔,脓方得出。捏尽
余脓,以膏贴之,若失治或过敷凉药,致毒脓遏郁,必溃浸好肉,爪甲脱落。用洞天膏贴之
,一两月方愈。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脱疽多生手指节中,无名指上最多。不红不热,肿如蟾腹疼痛。乃少阴痰气凝滞。书云
∶急
和汤,小孩用小金丹,最重者用犀黄丸,皆可消之。若初起色红者,则按泥鳅痈治法。
x阳和汤x(通用五。)
x小金丹x(通用五十二。)
x犀黄丸x(通用四十八。)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两手相对而生,亦有成攒者,起黄白脓包,痒痛无时,破津
黄汁
香末、枯矾末各八钱,雄黄细末一两,搅匀候温涂之,以痊为度。忌食动风、鸡鹅鱼腥等物
。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此证《大成》书名狐狸刺,《外台》、《总录》二书名狐尿刺。乃螳螂当甚暑交媾,精
汁染
后
盖螳螂又名野狐鼻涕,此证取名,乃本于此也。一云狐尿刺有孔刺痛有虫,用曲末和独蒜杵
匀纳疮孔中,虫出愈。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手足掌心,燥痒起皮,坚浓枯裂者,以豆腐浆沫热洗之,轻者搽砒油,每日三、四次,
至愈乃止。如日久延及遍手枯裂极重者,用二矾汤。
x砒油方x
红砒(一钱,敲细如粞。)
上用麻油一两,煎至砒枯烟尽为度,去砒留油听用。凡患风之处,先以火烘皮热,以油
擦之,日三次,至愈乃止。
x二矾汤x
白矾 皂矾(各四两) 儿茶(五钱) 侧柏叶(半斤) 上用水十碗煎汤,先用桐油搽抹患
上,
气熏蒸,勿令泄气,待汤微热蘸洗良久,一次可愈。七日忌下汤水,永不再发。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即油灰指甲。用白凤仙花捣涂指甲上,日日易之。待至凤仙过时,灰甲即好。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爪甲忽然倒生肉内,刺痛如锥,食葵菜即愈。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手生丫指,疼痛无奈,用通草为末,鸡子清调敷即愈。
x治丫指方x
用锻石内未烧透石子,浇生蜂蜜,在粗石上椎融,敷患处,一夜即愈。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十指断坏,惟有筋连,无节肉虫出,如灯心长数寸,遍身绿毛,名血余,用茯苓、胡黄
连煎服即愈。
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属性:即手大指之间所生,俗名丫指,用活蟹杵烂涂之。
卷三背部证治(计一证)
筋脉
属性:背从脊开一寸五分∶对第三椎曰肺俞,对第五椎曰心俞,对第七椎曰鬲俞,对第九椎曰
肝俞
四椎曰肾俞,对第十六椎曰大肠俞,对第十八椎曰小肠俞,对第十九椎曰膀胱俞。
从脊开三寸∶对肺俞曰魄户,故肺藏魄。对心俞曰神堂,故心藏神。对肝俞曰魂门,故
肝藏
肠筋挟脊。手少阴心脉与脊里细络相连贯。足太阴脾筋着脊。足少阴肾脉贯脊。足太阳膀胱
筋脉挟脊,分左右上顶。
膂,(脊两旁曰膂。)足太阳膀胱脉循膂。足少阴肾脉挟膂。
卷三背部证治(计一证)
筋脉
属性:发背乃痈疽中大患,因其患位对心对肺对脐耳。偏曰手搭发背,因手可搭而名。红肿痛甚者
属阳,以阳痈治法。初起用五通丸、醒消丸早晚以散毒汤轮服,则皮皱痛息,再服至愈。如溃
,即用内托散、醒消丸,亦早晚轮服,外贴洞天膏收功,此阳发背之治法也。色白肿痛或平塌
不痛者属阴,以流注阴疽治法。初起用加味二陈汤加阳和丸,或即用阳和汤消之。皮色稍变,
痛急难忍,惟服阳和汤以止其痛,消其未成脓之余地,使已成脓者至不痛而溃。既溃,贴阳和
解凝膏,内服阳和汤,气虚者,兼加味保元汤,毒深兼犀黄丸,早晚轮服,至愈乃止。愈后或
背上仍如负板,舒转不快者,用小金丹十丸,每日早晚两进,
再按背部之患,如莲子发、蜂窝发、阴阳二气疽、串疽、连珠发、禽疽、痰注发、黄瓜
痈,诸书名类颇多,概名之发背。洞晓阴疽阳痈,变通治法,则无误矣。
x五通丸x(通用五十。)
x醒消丸x(通用四十七。)
x阳和丸x(通用六。)
x加味二陈汤x(通用十八。)
x阳和汤x(通用五。)
x犀黄丸x(通用四十八。)
x小金丹x(通用五十二。)
x加味保元汤x(通用二十九。)
x阳和解凝膏x(通用七十七。)
x洞天膏x(通用七十六。)
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
属性:腰,(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之上也。)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脉入腰。足太
阳膀胱脉抵腰。
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
属性:生肾俞穴,在脊骨两旁陷肉处,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
属性:腰间发一红 如瘤,两边各生一红线缠至脐腹则死。用墨水磨浓调雄黄末,涂之即愈。
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
属性:生腰肋间,累累如珠形,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
作痒
较干者更疼,属肝脾湿热,宜服胃苓汤加山栀、防风、石膏,其小泡用线针穿破。外俱用粪
桶箱,炭火烧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或用蛇蜕( 、)毛厕蹲板上泥,等分,麻油调敷俱效。
此证不速治,缠腰已遍,毒瓦斯入脐,令人膨胀闷呕者危险,须急治之。
x胃苓汤x
苍术 陈皮 泽泻 浓朴 猪苓 生甘草
上水煎,温服。
x除湿逐丹汤x(治蛇串白泡。)
防风(五钱) 苍术(三钱) 赤苓(五钱) 陈皮(一钱) 浓朴(一钱) 山栀(三钱) 甘草
(三分) 白术(三钱) 薄桂(三钱)
水煎服,连服数剂,丹退而愈。
x龙胆泻肝汤x(通用九。)
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筋脉
属性:脐,(人生胞蒂之处。)手少阴心筋、足太阴脾筋结脐。足阳明胃筋脉挟脐。
少腹,(脐之下曰少腹,亦曰小腹。)足厥阴肝脉抵少腹。
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属性:幽痈,生脐上七寸上脘穴。中脘疽,生脐上四寸中脘穴。吓痈,生脐上三寸建里穴。冲
疽,
气海、丹田、关元三穴之际。缓疽,生少腹旁,左右同。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卷三腹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属性:生于少腹两旁,大腿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