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ǎ敲挥斜鸬木铀幻刻焖谴佣囱ㄖ信莱隼矗揭巴庋罢沂澄锍浼ⅰ薄"
维拉科查改变了这一切。根据传说,他替秘鲁印第安文化开创一个黄金时期,为世世代代子孙所怀念。所有的传说都强调,维拉科查以悲天悯人的胸怀,展开教化百姓的工作,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使用武力。他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百姓,为他们建立一个文明的生活方式。人们永远记得,他把文明社会所需的各种技艺引进秘鲁,诸如医疗、冶金、农耕、畜牧、文字书写(据印加人说,维拉科查倡导文字的使用,后来却被子孙遗忘)。他引介给秘鲁人的还有一套精深的工程和建筑知识。
库兹科城中的印加式石造建筑物,施工品质之精良,已经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在这座古城中仔细查访后,我却惊异地发现,这儿的所谓印加石造建筑,以考古学的标准来衡量,绝非全都是印加人的作品。这个族群的确擅于使用石头;毫无疑问,库兹科地区许多纪念碑确实出自他们之手。但是,城中一些比较出色的建筑物,看来似乎是印加之前的文明所建的。种种迹象显示,印加人的主要贡献在于修复古建筑,而不在于兴建。
同样地,贯穿庞大印加帝国全境,设计十分精良的公路网,也可能不是印加人修建。上文提到,两条平行的干道自北向南穿越印加国境:一条沿着海岸,一条通过安第斯山区。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印加帝国总共有15000多英里路面平整、经常使用的道路,而我一直以为这些全都是印加人修建的。经过仔细查访后,我现在敢断定,这个公路网极可能是印加人从更早的文明继承下来的。他们的贡献在于修复、保养和统合一个早已存在的交通体系。事实上,专家们到现在都不能确定(虽然他们不愿承认),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公路究竟有多古老,负责修建的人到底是谁。
本地的传说更加深了这些公路的神秘色彩。根据这些传说,秘鲁的公路网和优异的建筑物,不但“在印加时代早就已经存在”,而且,两者都是好几千年前出现在这儿的“赤发白种人的作品”⑾
根据本地一个传说,伴随维拉科查前来秘鲁的是两种“使徒”:一种是“神兵”(Huaminca),一种是“天将”(Hayhuaypanti)。他们的任务是将主上的讯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⑿。
其他传说还提到:“孔恩·帝奇在一群随从簇拥下返回……”;“孔恩·帝奇召集他那群被称为维拉科查人的徒众”;“孔恩·帝奇差道全部徒众前往东方,只留两个在身边……”⒀;“一位名为孔恩·帝奇·维拉科查的主公,率领一群徒众从湖中走出来……”;“于是,维拉科查徒众奉主上之命,分头前往各个地区……”⒁
魔鬼的杰作
古老的萨克赛毕曼(Sacsayhuaman)城堡,坐落在库兹科北郊。一天晌午,天空满布铅灰色的云层,我们结伴来到城堡中。一股阴冷的微风刮过荒凉的高原。我爬上阶梯,钻过一座门楣高耸、为巨人建造的石门,沿着一排排迂回曲折的高墙走进城堡。
我昂起脖子,望着头顶上那一块巨大的花岗石。这块12英尺高、7英尺宽的大石头,重达100多吨,肯定不是天然的产物,而是人工雕凿成的。经过一番雕琢(工匠的手法看起来极为轻巧流畅,仿佛在揉搓一堆蜡或灰泥似的),石面上呈现出各种形状的棱角,和谐得有如交响乐一般。跟这块花岗石井然不紊地并列在一起的,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多角形大石头,有些安置在它上方,有些在下方,其他则竖立在两旁。
这些精心雕凿的大石头中,有一块高达28英尺,重达361吨(约相当于500辆家庭用轿车)。望着这颗石头,我心中禁不住涌起一连串疑问。
印加人(或者更早的其他民族)如何有能力从事规模如此庞大的石头工程?他们怎么能够将这些巨大的石头切割、雕凿得如此精确?他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从数十英里外的采石场搬运来这些大石头?他们采用什么方法,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些石头挪来挪去,悬吊在半空中,组合成一道道壮观的石墙?根据一般学者的看法,这个民族连车辆都还没有发明,更不必说能够举起数十块奇形怪状、重达100吨的大石头,将它们排列成迷宫样三度空间图案的机械。
我知道,早期的殖民地史学家目睹这些巨石时,也跟我一样感到十分困惑。例如,备受敬重的16世纪西班牙史学家维加(Garcilaso de Vega)探访萨克赛华曼城堡时,就曾惊叹不已:
探访这座城堡前,实在很难想象它的奇特设计;亲眼目睹这座城堡后,才发现它在整个建构上的确称得上鬼斧神工,使人怀疑它是魔鬼的杰作,绝非出自人类之手。整座城堡使用无数巨大的石头构成,令人不禁惊叹:当初印第安人如何采集,如何搬运这些石头……如何以无比精确的手法雕凿这些石头,将它们堆叠成一座城堡?当时的印第安人并未拥有足以穿凿、切割、打磨这些石头的钢铁器械,也缺乏能够搬运它们的牛和车辆。事实上,当时全世界都找不到能够搬运这些石头的牛和车辆,因为这些石头体积实在太庞大,而当时秘鲁的山路也委实过于崎岖……⒂
维加也提到一桩耐人寻味的选闻。根据他在《印加皇朝述评》一书中的记载,古时有一位印加君主,试图效法兴建萨克赛华曼城堡的先人,在工程上建立他的功业。他打算从数英里外运来一块巨石,树立在城堡中,以增添它的光彩:“2万余名印第安人牵引着这块大圆石,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进发……。途中,石头忽然坠落悬崖,压死3000余名工人。”⒃在我查阅过的所有史籍中,只有维加提到,印加人确实曾经使用——或试图使用——巨大的石头,从事萨克赛华曼城堡式的工程营造。这段记载显示,当时的印加人并未具备这种建筑技术,以至于酿成数千工人惨死的悲剧。
当然,光凭这件事并不能证明什么。然而,维加的报导却加深了我对这座伟大城堡的疑惑。我望着耸立在眼前的石堡,心中不免怀疑,它极可能是某个更古老、科技上却更先进的民族在印加时代之前兴建的。
我又想起,考古学家替道路和干石墙之类的建筑物鉴定精确的兴建日期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它们的建材不含任何有机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碳…l4。和热发光鉴定法根本派不上用场。尽管新的鉴定法,诸如氯…36正在积极发展中,但距离实际的应用还很遥远。因此,在鉴定技术取得突破之前,一般“专家”对印加文化的看法,大多只能视为猜测文辞,充满主观成见。由于印加人长期“使用”萨克赛华曼城堡,有些学者就据此断定,这座古堡是印加人“建造”的。“建造”和“使用”是两码于事,中间怎能画上一个等号呢?说不定,印加人来到此地时,看见有一座现成的城堡,就毫不客气地搬进去住,据为己有。
果真如此,那么,当初兴建这座城堡的人究竟是谁?
根据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兴建这座城堡的是维拉科查人——一群满脸胡须、皮肤白皙,号称“天兵神将”的异乡人。
周游秘鲁的旅程中,我继续查阅16、17世纪西班牙冒险家和人种学者的著述。对于远古的、欧洲人入侵之前的秘鲁印第安神话和传说,他们记载得颇为翔实。最引人注意的是,这些传说一再强调,维拉科查的来临跟一场淹没整个世界,消灭大部分人类的大洪水有关。
注释:
①《南美洲神话》,74页。
②同上。
③克雷门士·马尔肯编译《印加人的礼仪和法律》,第48卷,124页。。Clemens R·Markhem,trans.and ed,Narratiues of the Rites and Laws “of the Yncas.Hakluys Society;London;1873.VOl。XLVⅡ;P。124
④《南美洲神话》.74页。
⑤同上,74~76页。
⑥同上,78页。
⑦同上,81页。
⑧约翰·汉明《印加沦亡中》97页。John Hemming The Conquest of the Incas;Macmillan;London;1993;P。97。
⑨《南美洲神话》,78页。
⑩同上,72页。
⑾伊格纳修斯·唐纳里《亚特兰提斯:洪水前的世界》,394页。Ignatius Donnelly,Atlantis:The Antediluuian World;Harper &Brothers,New
York;1882,P。392
⑿《世界神话与传说百科全书》,657页。
⒀雷拉·萨维尔《神话与传说百科全书:大洋洲、澳洲与美洲》,179~180页。Sheila Savill;ed;Pears Encyclopaedia of Myths and Legends:Oceania,Australia and the Americas;Pelhem Books;London;PP。179~180.
⒁《南美洲神话》,76页。
⒂维加《印加皇朝述评》,233页。Garcilaso de la vega;The Royal mentaries of the Incas;Orion Press;New York;1961;P。223。
⒃同上,237页。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葛瑞姆·汉卡克 译者:李永平》上帝的指纹》第7章 踏着波浪的神魔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7章 踏着波浪的神魔
早晨才过6点,小火车骤然开动,缓缓爬上库兹科河谷陡峭的山坡。这条窄轨铁路以一连串Z字形铺设在山坡上。火车轧轧前进,沿着第一个Z字下方那条水平线行驶了一会儿,然后转换轨道,沿着Z字中间那条斜线倒行上山,再转换轨道,沿着顶端的水平线前进——如此周而复始,开开停停,火车一路往上攀爬,最后终于抵达山丘顶端。从山巅俯瞰脚下那座古城,只见城中的印加古墙、殖民地式豪华宅邸、狭窄的街道、蹲伏在维拉科查神殿废墟上的圣多明哥大教堂,幽然浮现在灰濛濛的晨曦中,显得格外阴森诡秘。街灯依然亮着,仿佛一幅美丽的图案,把街道装饰得有如童话世界一般。晨雾缥缥缈缈,弥漫在地面上。城中人家,炊烟四起,只见一缕缕清烟冒出无数矮小房舍的瓦顶,在曙光中袅袅腾腾。
火车终于转向,离开库兹科城,朝着西北方向直直开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位于3小时车程、130公里路程外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我本想看书,但车厢一路摇荡,不知不觉中我终于睡着了。50分钟后我一觉醒来文》等。②卡尔·李卜克内西。见“历史”中的“卡尔·李,发现车窗外一幅天然美景宛如图画般乍然展现。前景是一片青翠平坦的牧草地,阳光下闪烁着一颗颗正在溶化的霜露;一条小溪流流淌在宽阔、绵长的山谷中,蜿蜒穿梭过溪畔的青草。
草地后方,一丛丛矮树点缀着一片辽阔的田野;一小群黑白两色的乳牛徜徉其间,低头吃草。附近的小村落散布着几间房舍,门口站着皮肤黝黑,个头矮小的奎楚雅族(Quechua)印第安人现象指“自在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经过人的先天,身上穿着毡毛大衣,肩上披着长围巾,头上戴着五颜六色的呢绒帽。村庄后面,一株株枫树和充满异国风味的尤加利树宛如华盖一般,遮蔽着远方的山丘。坐在火车上放眼降望,我的视线跟随着两座苍翠高耸的山脉,越望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