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证指南医案-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生津甘露饮。皆错杂不一。毫无成法可遵。至先生则范于法。而不囿于法。如病在 
中上者。膈膜之地。而成燎原之场。即用景岳之玉女煎。六味之加二冬龟甲旱莲。一以清 
阳明之热。以滋少阴。一以救心肺之阴。而下顾真液。如元阳变动而为消烁者。即用河间 
之甘露饮。生津清热。润燥养阴。甘缓和阳是也。至于壮水以制阳光。则有六味之补三阴。 
而加车前牛膝。导引肝肾。斟酌变通。斯诚善矣。(邹滋九) 
徐评 消渴之症有数种。案中俱未备。宜详考之。 

卷六
脾瘅
属性:某 无形气伤。热邪蕴结。不饥不食。岂血分腻滞可投。口甘一症。内经称为脾瘅。中焦困不转 
运可知。(中虚伏热) 
川连 淡黄芩 人参 枳实 淡干姜 生白芍 
某 口甜。是脾胃伏热未清。宜用温胆汤法。 
川连 山栀 人参 枳实 花粉 丹皮 橘红 竹茹 生姜 
口甘一症。内经谓之脾瘅。此甘。非甘美之甘。瘅即热之谓也。人之饮食入胃。赖脾真以运 
之。命阳以腐之。譬犹造酒蒸酿者然。倘一有不和。肥甘之疾顿发。五液清华。失其本来之 
真味。则淫淫之甜味。上泛不已也。胸脘必痞。口舌必腻。不饥不食之由。从此至矣。内经设 
一兰草汤。其味辛。足以散结。其气清。足以化浊。除陈解郁。利水和营。为奇方之祖也。夹暑 
夹泾之候。每兼是患。以此为君。参以苦辛之胜。配合泻心等法。又如胃虚谷少之人。亦有 
是症。又当宗大半夏汤。及六君子法。远甘益辛可也。(邵新甫) 
脾瘅症。经言因数食甘肥所致。盖甘性缓。肥性腻。使脾气遏郁。致有口甘内热中满之患。 
故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陈气者。即甘肥酿成陈腐之气也。夫兰草即为佩兰。俗名为省 
头草。妇人插于髻中。以辟发中油秽之气。其形似马兰而高硕。其气香。其味辛。其性凉。 
亦与马兰相类。用以醒脾气。涤甘肥也。今二案中。虽未曾用。然用人参以助正气。余用苦 
辛寒以开气泄热。枳实以理气滞。亦祖兰草之意。即所谓除陈气也。此症久延。即化燥热。 
转为消渴。故前贤有膏粱无厌发痈疽。热燥所致。淡薄不堪生肿胀。寒湿而然之论。余于 
甘肥生内热一症。悟出治胃寒之一法。若贫人淡薄茹素。不因外邪。亦非冷冻饮料停滞。其本 
质有胃寒症者。人皆用良姜丁香荜茇吴萸干姜附子等以温之。不知辛热刚燥能散气。 
徒使胃中阳气。逼而外泄。故初用似效。继用则无功。莫若渐以甘肥投之。或稍佐咸温。或 
佐酸温。凝养胃阳。使胃脂胃气日浓。此所谓药补不如食补也。又有肾阳胃阳兼虚者。曾 
见久服鹿角胶而愈。即此意也。未识高明者以为然否。(华岫云) 

卷六

属性:孙 阴气先伤。阳气独发。犹是伏暑内动。当与金匮瘅疟同例。(瘅疟) 
竹叶 麦冬 生地 玄参 知母 梨汁 蔗浆 
施 发热身痛。咳喘。暑湿外因。内阻气分。有似寒栗。皆肺病也。 
竹叶 连翘 薄荷 杏仁 滑石 郁金汁 
又 微寒多热。舌心干。渴饮脘不爽。此属瘅疟。治在肺经。 
杏仁 石膏 竹叶 连翘 半夏 橘红 
程 阴气先伤。阳气独发。有瘅热无寒之虑。 
鲜生地 知母 麦冬 竹叶心 滑石 
唐 未病。形容先瘦。既病。暮热早凉。犹然行动安舒。未必真正重病伤寒也。但八九日。病来小 
愈。骤食粉团腥面。当宗食谷发热。损谷则愈。仲景未尝立方。此腹痛洞泻。食滞阻其肠胃。大 
腑不司变化。究其病根。论幼科体具纯阳。瘦损于病前。亦阳亢为消烁。仲景谓瘅疟者。单热 
不寒。本条云。阴气孤绝。阳气独发。热灼烦冤。令人消烁肌肉。亦不设方。但云以饮食消息 
之。嘉言主以甘寒生津可愈。重后天胃气耳。洞泻既频。津液更伤。苦寒多饵。热仍不已。暮夜 
昏谵。自言胸中格拒。腹中不和。此皆病轻药重。致阴阳二气之残惫。法当停药与谷。谅进甘 
酸。解其烦渴。方有斟酌。 
又 鼻煤。唇裂舌腐。频与芩连。热不肯已。此病本轻。药重于攻击。致流行之气。结闭不行。郁遏 
不通。其热愈甚。上则不嗜饮。不纳食。小溲颇利便必管痛。三焦皆闭。神昏螈 有诸。 
连翘心(三钱) 鲜石菖蒲汁(一钱半) 川贝母(三钱) 杏仁(二十粒) 射干(二分) 
淡竹叶(一钱半) 
又 自停狠药。日有向愈之机。胃困则痞闷不欲食。今虽未加餐。已知甘美。皆醒之渐也。童真 
无下虚之理。溲溺欲出。尿管必痛。良由肺津胃汁。因苦辛燥热烈气味。劫夺枯槁。肠中无以 
营运。庸医睹此。必以分利。所谓泉源既竭。当滋其化源。九窍不和。都属胃病。 
麦门冬(二钱) 甜杏仁(四钱) 甜水梨皮(三钱) 蔗浆(一木杓) 
张 舌赤。烦汗不寐。肢体忽冷。乃稚年瘅疟。暑邪深入所致。 
杏仁 滑石 竹叶 西瓜翠衣 知母 花粉 
又 热甚而厥。幼稚疟症皆然。竹叶石膏汤去人参半夏加知母。 
某 风温阳疟。(温疟) 
杏仁 滑石 连翘 黄芩 青蒿 淡竹叶 
丁 脉右数。左小弱。面明。夏秋伏暑。寒露后发。微寒多热。呕逆。身痛。盖素有痰火。暑必挟湿。病 
自肺经而起。致气不宣化。不饥不食。频溺短缩。乃热在气分。当与温疟同例。忌葛柴足六经 
药。桂枝白虎汤加半夏。 
胡 按仲景云。脉如平人。但热无寒。骨节烦疼。微呕而渴者。病名温疟。桂枝白虎汤主之。桂 
枝白虎汤。 
盖今年夏秋久热。口鼻吸暑。其初暑邪轻小。不致病发。秋深气凉外束。里热欲出。与卫营 
二气交行。邪与二气遇触。斯为热起。临解必有微汗者。气邪两泄。然邪不尽。则混处气血 
中矣。故圣人立法。以石膏辛寒。清气分之伏热。佐入桂枝。辛甘温之轻扬。引导凉药以通 
营卫。兼知母专理阳明独胜之热。而手太阴肺。亦得秋金肃降之司。甘草粳米和胃阴以 
生津。此一举兼备。方下自注云。一剂知。二剂已。知者。谓病已知其对症。已者。中病当愈之 
称耳。 
邓 寒少热多。胸中痞胀。温邪未解。谩言止截。 
淡黄芩 炒半夏 姜汁 生白芍 草果 知母 乌梅 
又 照前方去半夏姜汁加鳖甲。 
吴 间日寒热。目黄口渴。温邪兼雨湿外薄为疟。 
滑石 杏仁 白蔻仁 淡黄芩 半夏 郁金 
又 脉数。舌红口渴。热邪已入血分。 
竹叶 石膏 生地 丹皮 知母 青蒿梗 
又 饮食不节。腹中不和。疟邪攻胃。 
鲜首乌 乌梅肉 生鳖甲 黄芩 丹皮 草果 知母 送保和丸二钱 
又 人参 生谷芽 枳实汁 茯苓 广皮 炒半夏曲 
朱 舌黄烦渴。身痛。心腹中热躁。暑热不解为疟。经言暑脉自虚。皆受从前疲药之累瘁。(暑疟) 
石膏 知母 生甘草 炒粳米 麦冬 竹叶 
何 劳倦伤气。遗泄伤阴。暑邪变疟。炽则烦冤最盛。分解使邪势轻。参术 附。皆固闭邪气也。 
草果仁 知母 淡黄芩 川贝母 青蒿 花粉 
冯 暑伤气分。上焦先受。河间法至精至妙。后医未读其书。焉能治病臻效。邪深则疟来日迟。 
气结必胸中混 如痞。无形之热。渐蒸有形之痰。此消导发散。都是劫津。无能去邪矣。 
石膏 杏仁 半夏 浓朴 知母 竹叶 
黄 脉数。目 黄。舌心干白黄胎。口中粘腻。脘中痞闷。不思纳谷。由于途次暑风客邪内侵募 
原。营卫不和。致发疟疾。夫暑必兼湿。湿也。热也。皆气也气与邪搏。则清浊交混。升降自阻。古 
称湿遏必热自生矣。圣帝论病。本乎四气。其论药方。推气味。理必苦降辛通。斯热气痞结可 
开。消导攻滞。香燥泄气。置暑热致病之因于不治。不识何解。 
川连 黄芩 花粉 桔梗 白蔻仁 郁金 
橘红 六一散 
又 苦降能驱热除湿。辛通能开气宣浊。已经见效。当减其制。仍祖其意。 
川连 桔梗 白蔻仁 浓朴 茵陈 茯苓皮 银花 白通草 
胡 间日疟。痰多脘闷。汗多心热。伏暑内炽。忌与风寒表药。 
滑石 黄芩 浓朴 杏仁 通草 白蔻 半夏 栝蒌皮 知母 
又 黄芩 草果 知母 半夏 生白芍 乌梅 
汪(氏) 微冷热多。舌白。脘闷呕恶。暑秽过募原为疟。 
杏仁 郁金 滑石 浓朴 黄芩 炒半夏 白蔻 橘红 
某 舌白脘闷。寒起四末。渴喜热饮。此湿邪内蕴。脾阳不主宣达。而成湿疟。(湿疟) 
浓朴(一钱半) 杏仁(一钱半) 草果仁(一钱) 半夏(一钱半) 茯苓(三钱) 广 
皮白(一钱半) 
某(二五) 疟止。面浮渐及脘腹。 
苡仁 桑白皮 茯苓 大腹皮 姜皮 广皮 
某 间疟。寒热俱微。此属湿疟。 
杏仁(三钱) 浓朴(一钱) 桂枝木(五分) 飞滑石(三钱) 草果(八分) 炒半夏(一钱半) 
茯苓皮(三钱) 绵茵陈(一钱半) 
牛(四八) 寒来喜饮热汤。发热后反不渴。间疟已四十日。今虽止。不饥不思食。五味入口皆变。初病 
舌白干呕。湿邪中于太阴脾络。湿郁气滞。喜热饮暂通其郁。邪蒸湿中生热。六腑热灼。津不 
营运。至大便硬秘。此为气痹湿结。当薄味缓调。令气厘清肃。与脾约似同。但仲景气血兼治。 
此病却专伤气分。 
炒黄半夏 生益智仁 绵茵陈 广皮 浓朴 茯苓 
又 疟止。舌白。不饥。大便旬日不通。此皆留邪堵塞经腑隧道之流行。久延必致腹胀 瘕。 
杏仁 白蔻仁 半夏 浓朴 生香附汁 广皮 茯苓皮 接服半硫丸二钱 
某 脉右弦左弱。留邪未尽。大便粘稀。最防转痢。较七八日前。势减一二。但去疾务尽。苦辛寒 
逐其蕴伏。而通利小便。亦不可少。 
草果 知母 浓朴 茯苓 木通 滑石 
曹 身痛。舌白口渴。自利。此湿温客气为疟。不可乱投柴葛。仲景有湿家忌汗之律。(湿热) 
飞滑石 杏仁 郁金 淡黄芩 白蔻仁 防己 
又 湿甚为热。心痛。舌白便溏。治在气分。 
竹叶心 麦冬 郁金 菖蒲 飞滑石 橘红 化服牛黄丸 
又 心下触手而痛。自利。舌白烦躁。都是湿热阻气分。议开内闭。用泻心汤。 
川连 淡黄芩 干姜 半夏 人参 枳实 
又 神气稍清。痛处渐下至脐。湿伤在气。热结在血。吐咯带血。犹是上行为逆。热病瘀留。必从 
下出为顺。 
川连 黄芩 干姜 半夏 人参 枳实 白芍 炒楂肉 
费 舌白渴饮。身痛呕恶。大便不爽。诊脉濡小。乃暑湿从口鼻入。湿甚生热。四末扰中。疟发脘 
痞胀痹。当以苦辛寒清上彻邪。不可谓遗泄而病。辄与温补助邪。 
黄芩 知母 白蔻 郁金 蒌皮 浓朴 杏仁 半夏 姜汁 石膏 
又 脉濡。口渴。余热尚炽。 
人参 知母 石膏 竹叶 甘草 麦冬 
又 热缓。不欲食。津液受烁。当和胃生津。 
人参 五味 知母 橘红 炒白芍 半夏曲 
张 疮家湿疟。忌用表散。苍术白虎汤加草果。 
曹 寒从背起。汗泄甚。面无淖泽。舌色仍白。邪未尽。正先怯心虚痉震。恐亡阳厥脱。议用仲景 
救逆法加参。(阳虚) 
又 舌绛口渴。汗泄。疟来日晏。寒热过多。身中阴气大伤。刚补勿进。议以何人饮。 
人参 何首乌 
孙 阳虚之体。伏暑成疟。凉药只宜少用。身麻属气虚。用生姜泻心法。 
半夏 生姜汁 茯苓 炙甘草 南枣肉 
沈 阳微复疟。 
桂枝 当归 黄 防风 鹿角屑 姜汁 南枣 
范(五三) 劳疟入阴。夏月阳气发泄。仍然劳苦经营。以致再来不愈。用药以辛甘温理阳为正。但未 
易骤效耳。 
人参 当归 肉桂 炙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