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五伤寒门

论风热湿燥寒

属性:诸风∶风本生热,以热为本,风为标,言风者,即风热病也。 
诸热∶热甚而生风,或热微风甚,即兼治风热,或风微热甚,但治其热,即风自消也。 
诸湿∶湿本土气,火热能生土湿,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湿复燥干也。湿病本不 
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行,即停滞而生水湿也。凡病湿者,多自热生,而热气尚 
多,以为兼证,当云湿热。亦犹风热,义同。虽病水寒,不得宣行,亦能为湿。虽有此异,亦 
以鲜矣。或跗肿体寒,而有水者,以为蓄热入里极深,本非病寒也。及夫寒热吐泻,因得湿 
而成也。 
诸燥∶燥干者,金肺之本。肺藏气,以血液内损,气虚成风,则皴揭。风能胜湿,热能 
耗液,皆能成燥。故经云∶风热火兼为阳,寒湿燥同为阴。又燥湿亦异也,然燥虽属秋阴, 
而其性异于寒湿。燥阴盛于风热也,故风热甚而寒湿同于燥也。然中寒吐泻,亡液而成燥 
者,亦以此矣。故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也。 
诸寒∶寒者,上下所生水液,澄澈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本末不经有 
见阳热证,其脉迟者是也。此因饮食冷物过多,阴胜阳衰,而为中寒也。或冷热相并,而反阳 
气怫郁,不能宣散,怫热内作,以成热证者,不可亦言为冷,当以热证辨之。夫湿热吐泻, 
当见阳脉,若亡液气虚,亦能反见诸阴脉也,当以标本明之,不可妄治。或热证误服白术 
调中汤,温药亦能开发,阳气宣通而愈,别无加害也。 



卷五伤寒门

伤寒表证

属性:夫伤寒之候,头项痛,腰脊强,身体拘急,表热恶寒,不烦躁,无自汗,或头而痛, 
肌热鼻干,或胸满而喘,手 
足指末微厥,脉浮数而紧者,邪热在表,皆麻黄汤发汗之证也,或天水散之类,甚佳。 



卷五伤寒门

伤寒表里证

属性:伤寒身热,为热在表,引饮或小便黄赤,为热在里,身热,渴,或小便黄赤,为 
表里俱有热,身凉不渴,小便清白,为表里俱无热。身疼拘急,表热恶寒,而脉浮者,皆为热 
在表也。引饮谵妄,腹满实痛,发热,而脉沉者,皆为热在里也。胸胁痞痛,或呕而寒热往 
来,脉在肌肉者,邪半在表半在里也。 



卷五伤寒门

内外伤

属性:始得病,脉便沉,而里病表和者,内伤也。脉浮而表病,里和者,外伤也。病在身体头面四 
肢,为表病,在胸腹之内,为里病也。 



卷五伤寒门

伤寒论

属性:夫风寒者,百病之始也,是四时八节不正、疫疠之气。故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 
秋气清凉,冬气冰冷,乃四时之正气。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 
之者,乃伤耳。 
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时而邪气,是以辛 
苦之人,一岁之中,病无少长。始自一日巨阳,膀胱受之。巨阳者,三阳之首,故先受之。 
二日阳明,胃受之。三日少阳,胆受之。未入其脏,可汗之。四日太阴,脾受之。五日少 
阴,肾受之。六日厥阴,肝受之。其入藏,可泄之。经云∶其未满三日,汗之而已,其满 
三日,泄之而已。故圣人论汗下,大概言之。以脉分别,三四日脉沉伏,亦当下,六七日 
脉浮滑,亦可汗。 
故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未详耳。且自人身十二经络,分布上下手足,各有三阴三 
阳,禀天地之气。天枢之上,同天之阳,天枢之下,同地之阴。至真要大论云∶身半以上, 
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注云∶当阴 
之分,冷病归之,当阳之分,热病归之。有八节邪气,所中于人,阳邪为病传手经, 
阴邪为病传足经。其邪自何入?自风池而入,为脊骨两傍一寸五分,足膀胱经之俞穴。 
春夏应阳,秋冬应阴。至真要大论云∶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 
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凉,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易》云∶水流湿,火就 
燥。热论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盛不死。太阴 
阳明论云∶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注云∶同气相求耳。又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注云∶阳气炎上,故受风,阴气润下,故受湿,盖同气相合耳。故风 
热火为阳,寒湿燥为阴。刺热论云∶五脏俱有热病,肝热病,左颊先赤,心热病,颜先赤, 
脾热病,鼻先赤,肺热病,右颊先赤,肾热病,颐先赤。《甲乙经·热论》云∶ 
有手足太阴热病,有手足少阴热病,有手足厥阴热病。热论∶其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 
受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未尝则传足经,不传手经。 
x麻黄汤x 治伤寒,头痛发热,体痛恶风,无汗而喘。又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 
身疼,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当发其汗。其人发烦目瞑,必衄,衄者,阳气重也。 
麻黄(一两半,去节)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半两,炙,锉) 杏仁(二十枚, 
浸,去皮尖)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衣覆以取汗。 
或湿病,身烦痛,小便自利者,加白术四分,微汗之。 
x桂枝汤x 治伤寒,发热恶寒,干呕头痛。太阳中风,阳浮阴弱,解肌。脉浮紧,鼻鸣者。 
桂枝(三分,去皮) 芍药(三分) 甘草(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三个,煎至七分,不计时候。 
x小青龙汤x 治伤寒表未罢,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利,或小便不利, 
小腹满,喘。 
麻黄(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三钱) 半夏(汤洗)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分) 五味子(二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半盏,生姜、枣同煎,不计时候,温服。 
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钱。微利者,去麻黄,加芫花弹子大。噫者,去麻黄,加附 
子三钱(炮),以开怫热结滞。小便不利,小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钱。喘者,去麻黄, 
加杏仁。 
x大柴胡汤x 
x小柴胡汤x 
x瓜蒂散x 治伤寒,表证罢,邪热入里,结于胸中,项不强,腹满而不能食,四肢微厥, 
而脉乍紧者,宜以吐之。经云在上者吐之,在下者泄之。 
瓜蒂 赤小豆(各等分) 
上为末,香豉半合,(豆豉是也。)水一盏半,煮取汁半盏,调下钱匕。不吐,加服。 
x五苓汤x(五苓散是也。) 治伤寒中暑,大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 
不利,微热烦渴,及表里俱热,饮水反吐。 
(名曰水逆。)或攻表不解,当汗而反下之,利不止,脉浮,表不解,自利。或一切留饮 
不散,水停心下。并两感中湿而昏躁,霍乱吐泻惊风。 
猪苓(去皮) 茯苓(去皮) 白术(各半两) 桂(一分,去皮) 泽泻(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愈妙。加滑石二两甚佳。喘嗽烦心,不得眠者,加阿 
胶半两(枯)。夏月大暑,新水调服,立愈。 



卷六

伤寒门

属性:x抵当汤x 治伤寒日深,表证仍甚,蓄热下焦,脉微沉,不结胸,发狂者。小腹胀而硬, 
小便自和者,瘀血证也,小便不和,无血也。或阳明蓄热内甚,而喜忘或狂,大便虽硬而反 
易,其色黑者,有蓄血也。无表里证,但发热日深,脉虽浮者,亦可下之。或已下后, 
脉数,胃热消谷善饥,数日不大便,有瘀血也。 
桃仁(七个) 大黄(一分) 水蛭(炒) 虻虫(去翅足,炒各十个。)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盏,煮至半盏,绞去滓,温服。未下,再服。 
x抵当丸x 治伤寒有热,少腹满,小便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 
桃仁(八个) 大黄(一分) 水蛭(炒) 虻虫(去翅足,炒,各七个。) 
上为末,蜜和作二丸,用水一盏,煮一丸,至六分,温服。 时血未下,再服。 
x大承气汤x 治表里俱热,病势更甚者。阳明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谓如见 
鬼状。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阳明里热极甚。或吐下后,不 
解大便五六日至十余日,日晡潮热,心胃燥热而懊 ,复如疟状,脉沉实。或小便不利, 
大便乍难乍易,喘冒不能卧。或腹满实痛,烦渴谵妄,脉实数而沉。里热燥甚,肠 
胃怫郁,留饮不散,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呕冷液,大渴,反不能饮,强饮不能止,喘 
急闷者。 
大黄(半两) 芒硝(半两) 浓朴(半两,去皮) 枳实(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分半,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内(音纳)。硝煎,去滓服。 
x小承气汤x 治伤寒日深,恐有燥屎,腹中转失,乃可攻之。不转失者,必初硬后溏, 
未可攻之,攻之则腹满不能食。饮水而哕,其后发热,大便复硬。若腹大满不通,或阳明多汗, 
津液外出,肠胃燥热,大便必硬而谵语,脉滑,吐下微烦,小便数,大便结,或下利 
谵语。自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证、柴胡证,烦心,心下结,至四五日,虽能食, 
少少与承气汤和之,令小安。 
大黄(半两) 浓朴(三钱,去皮) 枳实(三钱)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绞汁服。未利,再服。 
x调胃承气汤x 治诸发汗和解,不恶寒,但发热蒸蒸然者。或日深,心下温温欲吐,胸中 
痛,大便溏,腹满,郁郁微烦,先此时吐下者。或日深,里热谵语,法当下之,以银粉、 
巴豆燥热大毒丸药下之,致真阴损虚,邪热转甚,因而协热下利不止。及表里热,下之 
太早,乘虚而入,不成结胸,但为热利不止,心下满硬或痛,烦渴咽干,脉滑数 
而实,诸腹满实痛者。烦渴谵妄,小便赤,大便硬,脉滑实紧。 
大黄 芒硝 甘草(各等分) 
上锉如麻豆大,分一半,水一大盏,煎至半盏,绞去滓,内芒硝,煎。不利,再煎服。 
x三一承气汤x 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 
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惊悸狂颠,目痛口疮, 
舌肿喉痹,痈疡,阳明胃热发斑,脉沉,可下者。小 
儿热极,风惊潮搐,宿喘昏塞,并斑疹黑陷,小便不通,腹满欲死。或斑疹后热不退,久 
不作痂,或作斑纹。疮癣久不已者,怫热内成疹癖坚积,黄瘦痛疾。久新卒暴心痛,风痰酒 
隔,肠垢积滞。久壅风热,暴伤酒食,烦心闷乱,脉数沉实。或肾水阴虚,阳热独甚,而 
僵仆卒中。一切暴音不语,(一名失音。)蓄热内甚,阳厥极深,脉反沉细欲绝。或表之冲和, 
正气与邪热并之于里,则里热亢极,阳极似阴,反为寒战,脉微而绝。或风热燥甚,客 
于下焦,而大小便涩滞不通者。或产妇死胎不下,及两感表里热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