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佚名
家传太素脉秘诀序
夫宇宙之寥廓。莫能穷其涯际。然阴阳神鬼之运输。雨露风雷之灌溉。花卉之繁荣。日月之明晦。甚之河海渊源。蜃楼万变极大内之幻观隐现。细之杜宇悲春。雌鸠唤雨。种种色像。各尽其致。噫。此皆一脉为之橐龠。消息于其中也。岂吾人一身。为天地生民立心立命。担千古道脉之继。纲常礼乐之宗。超万物独钟其灵。而秉彝反异耶。故藏教云。父母及子相感。业神入胎。地水火风。众缘和合。渐得长生。从一七至五七日。生五脏上下气。通身前身后。左右二边。各生脉五十条。一身之中。共、八百吸气之脉。至是皆具。通诸出入息气。盖此身与造化同流。左肾属水。右为命门属火。阳生于子。火实藏之。所以三焦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过重楼通之左右手。呼吸之有浮沉迟数。可占其休咎生死疾患。莫得秘藏。是太素之所以有七珍九候。析五行之微。辨八节之候。何其明且备也。虽然。呼吸即阴阳运输也。津液即雨露灌溉也。光泽即花木荣繁也。耳目即日月明晦也。及至出圣入贤。驰王骤帝。纬地经天。若大功业。莫不从此精神酝酿之也。先儒云。人身一小天地。信哉。余读张山人脉诀。知其得先天之正。抉石室之珍。穷及性命微言。终始造化妙绪。其资与生人养命之道。功岂浅鲜。因附剞劂以共海内。特书此以志其大云。
豫章云林龚廷贤撰
太素造化脉论
太极之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天地之道。不离乎五太。太者泰也。太易者。清浊未分也。太初者。阴阳之初也。太始者。气形之始也。太素者。天地之本也。本立道生。太极者。万物之极也。否极泰来(董按此处应加“泰极否来”句)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物极则返。极者终也。终而复始。太极者。气形质之本也。无极而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列子曰。圣人自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足生。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董按此处应加“太始者。形之始也”句。)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万物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状。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二。二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列子曰。只言四者究也。究者极也。则吾所谓太极者是也。
夫太素者。本于五太。五太者即五行。五行即五太也。五行者阴阳也。阴阳则一。极而必返。终而复始。岂非先传所谓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之妙欤。太极者。天地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阴分阳也。阴为阳母。阳为阴父。故阳生于子。极于巳。而一阴来 。阴生于午。而极于亥。
故一阳来复。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故震为长男属火。火生于寅。巳为胞胎。巽为长女属水。水生于申。亥为胞胎。巳亥为天地之门户。阴阳之根本也。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盖奇偶之数。而以为类分。其奇数属阳。天之象也。偶数属阴。地之象也。天一者少阳。地六者太阴也。少阳太阴。交而生水。地二者少阴也。天七者少阳也。少阴少阳。交而生火。天三者少阳也。地八者少阴也。少阴少阳交而生木。地四者少阴也。天九者太阳也。少阴太阳交而生金。天五地十交于中而生土也。此阴阳太少判合。万物生成变化之道也。
夫水火者坎离也。坎在北方阴位。而卦属阳。离在南方阳位。而卦属阴。坎以阳而生在上。离以阴而生在下。则天下地上而交泰。水上火下而既济矣。使阳出于上。阴复于下。则天自天。地自地。水火不交。安有阴阳交济之理哉。天地未分。浑沦莫测。天地既判。人位乎中。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禀阴阳以成。故易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而成夫妇之道。夫妇之道立。而生意无穷。
夫人者禀阴阳五形之秀气以生。身居天地之中。心居人身之内。备万物之理。为万物之灵。识天时。知地理。通人事。明物情。善万物声色气味。故灵于万物者人也。主人之一身者心也。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营运升降之常道也。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天地升降。有逆从胜复之明。天气动而变。地气静而常。乃备五行之化气。然后合其用。凡万物未有不赖天地之气而化生者也。
善脉者。知阴则知阳。知阳则知阴。然而可以心察。可以指别。可以类求。可以意识。可以全生。至道玄微。变化无穷。熟知其源。形表气里而为相成也。夫寒热欲发之气。如阳未并阴。阴未并阳。因而调之。真气乃安。邪气乃正。经云。圣人治未病之前。不治已病之后。夫天若失土。则不能荣养万物。盖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也。
夫荣卫者。阴阳之纲纪。脾胃者。阴阳之男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呼吸。数也。循环不息。应有常变。同天运之无穷。乃一身之主宰。养肌和胃。神悟灵机。心识微妙。心为君主。乃顺中和脾土为邦。主上下五脏六腑之病。阴阳虚实之理。血少血盛。脉少脉盛。此为反也。反之则病。实则气入。虚则气出。气实则热。气虚则寒。
夫气实者。寒湿之气也。若有若无。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也。知先后与虚实者。工勿失其法。得若生者。不离其法也。补泻之时。各有所宜也。
夫脉者。阳在阴中。阴在阳中为顺。阴在阳中。阳在阴中。为逆。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也。独阴不生。独阳不成。阴阳乃生成之道。不可缺也。
夫五行者。阳盛阴盛。阴阳逆也。阳生阴。阴生阳。顺者。金木水火土相生也。逆者。水火金木土相克也。
夫五行之有干支也。干数十。支数十二。盖天之中数五。故气原乎天者无不五。五气合一。一阴一阳。故倍之成干。
地之中数六。故气原乎地者无不六。六气合一。一阴一阳。故倍之而成支。以此观之。莫非天理之自然也。
去五行火生于寅属木。火旺在午。正南而火旺。绝在亥。亥属水克火。水生在申。申属金。金生水。水旺在子。子正北而水旺。水绝在巳。巳属土。土克水。水生在亥。亥属水。水生木。木旺在卯。卯位正东而木旺。木绝在申。申属金。金克木。金生在巳巳属火。火能克金。何以言金生于巳。巳虽属火而真土在焉。盖十干戊己属土戊禄在巳。巳禄在午。巳午土位。巳有真土之性。故火生土。土生金。金旺在酉。正西而金旺。金绝在寅。寅木能生火火故克金也。此则是无极太极之说。阴阳消长之理。如循环之无端也。
五行相克所不胜者为贼邪。其难治宜矣。至于可胜者。为微邪。虽不治而自愈。叔和云。春得脾而莫疗。冬见心而不治。夏见肺而难瘥。秋见肝以何疑。(董按此句应改“秋见肝而不救”董按。此句下原本仅有男子以东四字。语气未尽。兹据珍秘抄本。细加校勘。应补加下列八句始全。)反以为微邪而可畏也。何也。及观灵枢经曰。木明而火明。火炎而土胜。土盈而金生。金胜而水盈。男子以东南气运。离巽震坤是也。
太素脉论五行数分八卦
干 坎 艮 震 巽 离 坤兑寸关尺三部。有鱼尾骨节次分定也。古法以权骨平为关。横纹第二节为一寸。入为一尺此言寸口尺中者。乃分寸为寸之谓也。故阴得尺内一寸为尺中。阳得寸内九分为寸口。此理寸尺始终一寸九分而已。曰关上者。尺寸界也。既定寸尺之位。则关可知矣。或谓掌后高骨为关。必须得尺寸之法然后可定也。
寸 心部 小肠 心府 名受盛。
关 肝部 胆 肝府名清净。
尺 肾部 膀胱 肾府名津液。
寸 肺部 大肠 肺府名传送。
关 脾部 胃 脾府名水谷。
尺 命门 三焦 命府名元气。
五脏所属图、观色、听音、睡卧、神气、方可诊脉
五脏 心。肝。肺。肾。脾。识五脏之脉知受命之经络。
脉候 洪。弦。浮。滑。缓。察表里之虚实。辨阴阳逆顺之理。
五行 火。木。金。水。土。察病之源流。生克不治之理。
四时 春。夏。秋。冬。旺。禄。脉看四时阴阳。心肝肺肾脾。
通穷 舌。眼。鼻。耳。唇。五件能观细。荣枯生死分。
五情 喜。乐。怒。悲。恐。病多因事得。虚实要分明。
五事 言。视。貌。听。思。五事烦心主。除之乐有余。
五用 明。恭。从。聪。睿。五用心之本。过之神气衰。
五德 哲。肃。仁。谋。圣。神气守不败。年高理自然。
五气 焦。膻。腥。秽。腐。脾旺皆元间。胃虚呕逆何。
五味 苦。酸。辛。咸。甘。少食皆为善贪之生病疫。
五色 黄。赤。青。白。黑。(瘦弱兼肥盛。阴阳逆顺分。病因气色见。贵贱不须论。)五数火(二七)木(四九)金(三八)水(一六)土(五十)(八卦运造化。万物养虚灵。人身之贵贱。生死定荣枯。)五音 (十五十六四七十二四八八一征 角商 羽 宫 羽)人识五音。方发五痛。
十干 (火木金水土。五阴五阳。五脏六腑。丙甲庚壬戊。火木金水土。心肝肺肾脾。丁乙辛癸己。相生相克化。
惟土最为魁。)十二支 (巳寅申亥辰戌。阴阳从此并。相并十干生。午卯酉子丑未。掌诀知千载。人身岂不明。)五方 南东西北中。(心肝肺肾脾。火水金木土。卦分六十四。化浓未知母。)以上五脏。各有所属。更有未尽之言。如泄漏消息可见矣。学人精明。得其通神也。
论五阳脉
浮者轻而在上。隐隐缓散。如水浮物。指重如无。轻有余。愈轻愈盛。泛然满指。若三部常浮者。主心气不足。
滑者如珠丸之无端。重指即伏。举指浑然。不进不退。稍重于洪。若三部常滑。主肝气不足。
实者虚之对。其脉源派长久而不绝。指轻则有余。指重隐缓于弦。小于洪。若三部常实。主脾气不足。
弦者。应指紧迫如巴弦。指重如数。指轻愈急。聚敛而不散。长久而不缩。若三部常弦。主肺气不足。
洪者大也。其源深。其流长。下指一寻。不弦不浮。轻重皆应。若再寻之。 然有余。若三部常洪者。主肾气不足。
论五阴脉
微者。最细而弱。重指寻之。宛然如毛发。隐隐涩涩。疑不可状。在于有无间。若三部常微。主血滞而神不足。
沉者。如石投水。必极其底。重重寻之。仿佛隐应。比之于微。此有缓起于骨上。若三部常沉者。主胃逆而气不足。
缓者。如丝在机。不卷其轴。应指迟缓。往来其微。尤不若微之应急。不沉不伏。惟缓而已。若三部常缓。主肾怯而精不足。
涩者滞而不滑。指下如索隐砂。如刀刮竹。沉下而粗。重则应指。轻则如无。后实前虚。往来不断。若三部常涩。
主魂不足。(董按此句应改“主肝虚而魂不足”始可与上节语气合拍)夫五阳常浮。五阴常沉。沉者脏之脉也。浮者腑之脉也。又有所谓浮中沉者。此为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