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 厥阴病证
'临床表现'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证候分析'厥阴病的主症,表现为上热下寒,厥阴为阴之尽,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寒。上焦则津伤热扰,故见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下郁肠间虚寒,故饥不欲食,食则吐蛔。
总之,凡是抗病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证;抗病力弱,病势虚弱的为三阴证。三阳病中太阳病在表,阳明病属里热实证,而少阳属半表半里证。三阴病中太阳病里虚寒证,少阴病属全身虚寒证,又有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之分,而厥阴病又有上热下寒和厥热胜复的不同转机。
二、六经病证发病与传变规律
(一) 合 病
两经和两经以上的同时发病叫合病,如太阳伤寒病与阳明病同时出现,为“太阳阳明合病”,三阳经同病叫“三阳合病”等。
(二) 并 病
凡一经病末罢,又见它经证候的,称为并病。如太阳病,发汗不彻而见阳明病证,
叫太阳阳明并病,达与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者显然是不同的。
(三) 传变规律
1、传经:病邪从外侵入,逐渐向里传变,由一经证候转变为另一经证候,为“传经”。
影响传经因素,决定受邪轻重,正气强弱及治疗情况。
传经规律:
(1)循经传:按六经次序相传,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2)越经传:不按循经传规律,膈一经或阴二经相传。如太阳—→阳明,越少阳:太阳—→太阴,越少阳、阳明。
(3)表里传:相为表里两经相传,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
2、直中:凡病邪初起不从阳经传入,而径中阴经,表现出三阴经证候的为直中。
3、病转阳:里邪出表,由阴转阳的阴病转阳证,即三阴病转变为三阳证,为病转阳。
病转阳,预示正气末复,有向食之机。
复 习 思 考 题
1、六经与六经辨证的概念是什么?
2、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临证如何鉴别?试述其机理。
3、阳明经、腑证病机有何不同?
4、少阳病证临床表现及病机如何?
5、太阴病脉证分析。
6、少阴病有几种证型?怎样鉴别?
7、厥阴病证特点是什么?
8、合病、并病、直中的概念?
9、何为传经?有几种方式?
10、何为病转阳?临床有何意义?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目 的 要 的
1、了解卫气营血辩证的概念。
2、了解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为主要脉证和证候分析。
3、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规律。
主 要 内 容
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
(一) 卫分病证
'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
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邪在表故脉浮数。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津伤,故少痰不爽。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
'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里证阶段。
主症:不恶寒,但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由于里热病位不同,可分以下五种类型:
温热在肺:兼见咳喘,胸病,咯吐黄稠痰。
热郁胸膈:兼见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热入于胃: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心烦,舌苔黄燥。
热郁肝胆:干呕,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胁痛,苔黄,脉弦数。
热追大肠:兼见胸痞,烦渴,下利,谵语。
'证候分析'气分证是邪已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见一派里实热证表现。但发热而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
(三) 营分病证
'临床表现'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以营阴受损和心神被扰病变为特点。
主症:舌质红绛,身热夜甚。
临床分以下两种类型:
热伤营阴:舌质红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不甚,甚者斑疹隐隐,脉细数。
热入心包:神昏谵语。
'证候分析'营行脉中,内通于心,温热入营,故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特点。
热伤营阴病机:邪热入营,灼伤营阴,真阴被灼,故身热夜甚,口反不渴,舌质红绛,脉细数。若热窜血络,故见斑疹隐隐。
热入心包病机:营气通于心,心神被扰,轻者心烦不寐,重则神昏谵语。
(四) 血分病证
'临床表现'血分证候,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以耗血,动血,阴伤,动风为共症。临床有实热和虚热之分。
血分实热证:多由营分证候不解传来,亦有以气分移热直中血分而致的。病变偏重心、肝两经。临床症状以营分证加重,更见烦热躁扰、昏狂、谵语等。另见斑疹透露,色紫或黑,出血症见吐、衄、便、尿血等。舌质紫或深绛,脉细数,或兼有动风症状、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窜视、牙关紧急、脉弦数。
血分虚热证:多由实热证演变而来,或由营分证迁延而成。病变偏重于肝、肾两经。临床以肝肾水亏、阴津竭枯、虚风内动为重要表现,症状为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热退无汗、口燥咽干、神倦耳聋、肢体干瘪、舌煤少津、脉虚细,或手足蠕动、瘈疭等。
'证候分析'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的最深重阶段。心主血,肝藏血,故邪热入于血分势必影响心肝两经;而移热久羁,以致耗伤真阴,病又累及于肾,所以血分证以心、肝、肾病变为主。临床表现除营分证候加重外,更以耗血动血、阴伤、动风和失水为突出特征。
血分实热证:热邪久羁血分,灼伤肝肾之阴,阴虚内热,故低热持续,或暮热朝凉,五心烦热,阴津被灼,不能上承,则口燥咽干、舌干少津;精亏不能上充,则耳聋失聪,神失所养故神倦;精血不足,肢体失养,故干瘦;脉道不充,故脉虚细,血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则手足蠕动、瘈疭。
血分虚热证:邪热入血,血热扰心,故躁扰发狂;血分热极,迫血妄行,故现出血诸症;热炽极甚,则昏谵、斑疹紫黑;血中热炽,故舌质深绛或紫;热伤阴血,故脉细数;热灼肝阴,肝风内动,故现诸风动之症。
二、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一) 一般规律
卫,气,营,血依次相传。
(二) 特殊传变规律
1、起病无卫分证,而即出现气分证、营分证或血分证。
2、卫分证暂短,立即传入气分、营分或血分。
3、卫分证未解,而气分证已出现。
4、气分证未罢,营分证、血分证同时出现。
5、卫分证不经气分证,直入营血。
复 习 思 考 题
1、什么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各证候的临床表现及病机。
3、血分证分几个证型?临床如何认证和分析病机?
4、卫气管血证的传变规律。
5、怎样鉴别气分证与阳明腑实证的神昏谵语?
6、卫气管血证所病脏腑都是哪些?
第七节 三焦辨证
目 的 要 的
1、了解三焦辨证的概念。
2、了解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主要脉证和证候分析。
3、了解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
主 要 内 容
1、三焦辨证的概念:对外感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三焦所属脏腑病理的概括一种辨证方法。
2、三焦辩证的意义,三焦辨证不仅把外感温热性疾病分为三个不同证候,而且可区分为三个阶段病程,确定病位和认识其传变规律。
3、三焦证候: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
一、三焦辨证
(一) 上焦病证
'临床表现'表热症状,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火热伤阴,不渴而咳,午后热甚;邪陷心包症状,舌謇肢厥,神昏谵语。脉数或两寸独大。
'证候分析'上焦病证,是温邪自口鼻而入,病在肺卫的表现。正邪交争于表,则有风热表证;温热内舍于肺,肺气化不利,故多兼肺系症状;火热伤阴,或可见于午后热甚,温邪在上焦卫分,故脉浮,两寸独大。
若上焦温热之邪径直入心包,则使心阳气内阻,而肢厥;热扰神明,则神昏谵语。
(二) 中焦病证
'临床表现'邪入中焦,主要以脾胃病证为主。可分为以下两种证型:
阳明燥热证:面红目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口燥咽干,唇裂舌焦,苔黄焦黑,脉沉涩。
太阴湿热证:面色淡黄,头胀身重,胸闷不饥,身热不畅,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溏泻,舌苔黄腻,脉细而濡数。
'证候分析'脾胃相表里,同属中焦,五行为土。但胃喜润而恶燥,属阳,故病多从阳而燥化,表现为热盛津亏内燥特点。
脾喜燥而恶湿,属阴,故病多从阴而温化,表现为阳虚阴盛,湿热中阻,气机不畅等特点。
(三) 下焦病证
'临床表现'全身阴虚内热症状: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虚大。虚风内动症状:手足蠕动,或瘈疭,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
'证候分析'温病后期,邪入下焦,重在伤肝肾之阴。温邪伤津,真阴亏损,虚火内热,故有一派阴虚内热之症。水亏火旺,筋脉失于濡润,故虚风内动,变生诸症。
二、三焦病证传变
(一) 传变规律
1、顺传:温热病邪从上焦证发病,依次为中焦证和下焦证。
2、逆传:温热病邪发于上焦,不入中焦,直陷心包。
3、其他传变:
(1)病自上焦而愈,不再下传。
(2)病自上焦,不经中焦而直入下焦。
(3)起病即为中焦太阴病证,或直接为厥阴病证。
(4)上焦转入中焦,经入肝肾。
(5)两焦互见或三焦弥漫。
(二) 传变因素
取决于病邪性质和正气强弱。
阴虚体质,正气偏盛,或邪气偏盛,则病多从燥化,为阳明燥化证,入下焦则为肝肾阴虚证。
阳虚体质,正气不足,邪气偏寒,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