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6-仲景伤寒补亡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 
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 
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 
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为子条 
记。传与贤人。 
又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 
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又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 
说。师曰。病家人请云。病患苦发热。身体疼。病患自卧。师到。诊其 
脉沉而迟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 
迟。故知愈也。假令病患云。腹内卒痛。病患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 
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又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患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患向壁 
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 
起而 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 
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又曰。师持脉。病患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 
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 
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又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 
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患云。实 
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又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 
面白脱色也。 
又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又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又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 
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菽、小豆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 
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又曰。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 
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此上当有北方肾脉。其 
形何似云云问答起语。此乃其下文转语一节也。错简在此。) 
又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 
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 
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又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 
六者。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又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 
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患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 
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 
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耳。 
又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 
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 
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是肝脏伤。故知死也。 
又问曰。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 
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 
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者。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 
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又问曰。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 
浮者。是肺脉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 
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又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 
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属木。脉应濡弱。 
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仿此。 
又问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 
今反沉。故责之。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 
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又曰。脉病患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 
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又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 
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饮食自可。少阴脉微 
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又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 
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 
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又曰。寸口卫气盛。名曰高。(高者暴狂而肥)营气盛。名曰章。 
(章者暴泽而光)高章相搏。名曰纲。(纲者身筋急脉弦直故也)卫气 
弱。名曰 。( 者心中 动迫怯)营气弱。名曰卑。(卑者心中常自 
羞愧) 卑相搏。名曰损。(五脏六腑俱乏气虚 故也)卫气和。名曰 
缓。(缓者四肢不自收)营气和。名曰迟。(迟者身体俱重但欲眠)缓 
迟相搏。名曰沉。(沉者腰中直腹中急痛但欲卧不欲行) 
又曰。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 
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营卫俱 
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 
又曰。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 
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又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 
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又曰。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又曰。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瘾疹。身 
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癞。(眉少发稀。身有干疮而腥臭也。) 
又曰。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营中寒。营为血。血寒 
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又曰。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又曰。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 
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上亦作下) 
又曰。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 
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则气动。膈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又曰。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营气不逮。营卫不能 
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营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 
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 
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又曰。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又曰。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营气不足。卫气衰。面 
色黄。营气不足。面色青。营为根。卫为叶。营卫俱微。则根叶枯槁。 
而寒 、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又曰。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营气伤。其身体瘦。肌 
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四属谓皮肉脂髓俱竭则 
宗气衰矣) 
又曰。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卫气实。 
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营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又曰。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又曰。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又曰。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又曰。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 
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 
厥。当刺期门巨阙。(宗气者。三焦归气也。有名无形。气之神使也。 
下荣玉茎。故宗筋聚缩也。) 
又曰。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 
也。 
又曰。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 
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 
也。 
又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又问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脏。师曰。诸阳浮数。为乘腑。诸阴迟涩。为乘脏也。 

卷四
六经统论二十二问
属性:问曰。伤寒三阳受病。传经何如。素问三十一篇曰。伤寒一日。 
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 
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 
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未入于 
脏。可汗而已。 
问曰。三阴受病。传经如何。素问曰。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 
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 
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 
肝。故烦满而囊缩。 
问曰。三阴可下何如。仲景曰。三阴皆受病。已入于腑。可下而 
已。 
问曰。汗下系乎经。或系之日。何也。雍曰。日。犹经也。大抵受 
病。皆有常变。其经与日不相应者。则变也。循常则易治。既变则难 
通。然变当从证。常可从日。故素问又曰。若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 
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此言常道也。 
问曰。经言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何也。雍曰。六七日传经皆 
遍。阴阳俱受病已。故重者死也。素问曰。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 
病。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是也。故经又言。治之法各通其脏脉。 
病日衰已。如是则五脏不通则死。通其脏脉。则病衰也。 
问曰。经言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雍曰。此谓伤寒循常无 
变者。故素问曰。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 
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 
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 
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此所以愈者。皆 
十日以上也。(仲景。十一日渴止下无不满。十二日大气皆去下有病 
人精神爽慧也。) 
问曰。十二日以上不愈者。何也。仲景曰。若过十三日以上。不 
间。尺寸陷者。大危。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根据后坏病证而治 
之。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变成温疟。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 
遇于风。变为风湿。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温毒。为病 
最重也。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变为温疫。以此冬伤于寒。 
发为温病。脉之变证。方治如说。(庞氏。温疫作湿温为当。) 
问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王氏曰。巨大也。)何他。素问曰。 
巨阳者。诸阳之属也。(皆有所属)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又评热论曰。巨阳主气。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