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督,与天地子午相为流通,故地理南针不离子午,乃阴阳自然之妙用孔。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
之大会也。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
神针大要有四∶
曰穴法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故谓之奇经。
曰开阖 燕避戊己,蝠伏庚申,物性且然,况人身一小天地乎?故缓病必俟开阖,犹瘟疫必根据运气;急
病不拘开阖,犹杂病舍天时而从人之病也。
曰迎随 迎者,逆也;随者,顺也。逆则为泻,顺则为补。迎随一差,气血错乱,目前或见小效,久后
必生异症。谚云∶目不针不瞎,脚不针不跏。
曰飞经走气 今人但知飞经走气为难,而不知迎随明,而飞走在其中矣。
穴法子午流注。
流,往也;注,住也。神气之游行也。
十二经脉,每经各得五穴,
以应五行。
井荥俞经合也。经言所出为井,
井,常汲不乏,常注不溢,言其经常如此也。应东方春,万物之所始。
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应北方冬,万物之所藏也。夫人身经脉,犹水行地中。井者,若水之源始出也;流之尚微者,谓之荥;水
上流下注,而流之不息者,谓之俞;水流过者,谓之经;经过于此,乃入脏腑与众经会者,谓之合。《素问》
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是也。
井主心下痞满,
肝邪治之于井。
荥主身热,
心邪治之于荥。
俞主体重(四肢)节痛,
脾邪治之于俞。
经主喘咳寒热,
肺邪治之于经。
合主逆气而泄。
肾邪治之于合。
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阳干三十六穴,阴干三十穴,共成六十六穴。其阳干多六穴,乃原穴合谷、腕骨、
丘墟、冲阳、京骨、阳池是也。
脏井荥有五,腑井荥有六。经言胆原丘墟,肝原太冲,小肠原腕骨,心原神门,胃原冲阳,脾原太白,
大肠原合谷,肺原太渊,膀胱原京骨,肾原太溪,三焦原阳池,胞络原大陵。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三焦阳气
通行诸经,脐下肾间动气者,十二经之根本也,故曰原。五脏六腑皆有病者取其原,脏病针俞,腑病针合。
井穴肌肉浅薄,多不宜针,故经每言荥俞。
歌曰∶手大指内太阴肺,少商为井荥鱼际,太渊之穴号俞原,行入经渠(经)尺泽(合)类。盐
指阳明曰大肠,商阳(井)二间(荥)三间(俞)详,合谷(原)阳溪(经)根据穴取,曲池为合正相当。中指
厥阴心包络,中冲(井)掌中劳宫(荥)索,大陵为俞本是原,间使(经)从容求曲泽。(合)无名指外是三焦,
关冲(井)寻至液门(荥)头,俞原中渚阳池取,经合支沟天井求。手小指内少阴心,少冲少府井荥寻,神门
俞穴为原穴,灵道(经)仍须少海(合)真。手小指外属小肠,少泽(井)流于前谷(荥)内,后溪腕骨是
俞原,阳谷为经合小海。足大指内太阴脾,井荥隐白大者推,太白俞原商丘(经)穴,阴陵泉合要须知。足大指
端厥阴肝,大敦为井(荥)行间,太冲为俞原都是,经在中封合曲泉。第二指端阳明胃,厉兑(井)内庭(荥)
须要会,陷谷(俞)冲阳(原)经解溪,三里(合)膝下三寸是。足掌心中少阴肾,涌泉(井)然谷(荥)天然
定,太溪为俞又为原,复溜(经)阴谷(合)能医病。足第四指少阳经,窍阴为井侠溪荥,俞原临泣丘墟穴,
阳辅(经)阳陵泉(合)认真。足小指外属膀胱,至阴通谷井荥当,束骨(俞)次寻京骨(原)穴,昆仑经合委
中央。
经曰∶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右痛未已。而左脉先病。
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
如此者,必巨刺之。此五穴临时变合,刺法之最大者也。
巨刺者,刺经脉也。
窦师曰∶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脱外关逢。后溪督脉内背颈,申
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又云∶阳跷阳维并督脉;
三脉属阳。
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带,
五脉属阴。
去心腹胁肋在里之 ,此奇经主病要也。
《兰江赋》云∶先将八法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节,欲解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拦法。头部须逢寻列缺,
痰涎壅塞及咽干,噤口喉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伤寒在表并头疼,外关泻动自然安,眼目之症诸疾苦,
更用临泣使针担。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法治还轻,申脉能除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惊。耳鸣鼻塞胸中满,
好用金针此穴寻。盖公孙配内关为子母,合于心胸胃冲脉;临泣配外关为妻夫,合于目锐 耳后、颊车肩颈缺
盆胸;后溪配申脉为夫妻,合于小肠膀胱内、背颈耳肩膊属,列缺配照海为母子,合于肺及肺系喉咙胸膈,
此八脉交会也。凡脾经左右四十二穴,统于公孙二穴,一切脾病皆治。余经仿此。心包络内关,胆临泣,三焦
外关,小肠后溪,膀胱申脉,肺列缺,肾照海。
配卦后天,干坎艮震巽离坤兑,以五行生旺为次。就干宫起甲顺行,则甲胆窍阴配干,乙肝大敦(附干),
丙小肠少泽配坎,丁心少冲配艮,戊胃厉兑配震,己脾隐白配巽,庚大肠商阳配离,辛肺少商配坤,壬膀胱至
阴(附坤),癸肾涌泉配兑,三焦寄壬,包络寄癸,此论天干然也。地支干宫起子顺行,则子属干,午属巽,
卯属艮,酉属坤,(即子午卯酉四正也) 寅属坎,申属离,巳属震,亥属兑。(即寅申巳亥四旁也) 辰戌
丑未寄旺,故不入卦,但在卦则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干三男震坎艮,坤三女巽离兑) 在十二经脉与奇
经,则为大阴大阳、少阴少阳;(卦为虚,穴为实,犹地理用穴不用卦,卦向穴中作也) 经曰∶邪客大络者,
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其气无常,不入经俞,命曰缪刺。(缪刺者,刺络脉也。言络脉与经脉缪处,
身有蜷挛疼痛,而脉无病,刺其阴阳交贯之道) 此八穴配合定位刺法之最奇者也,是故头病取足,而应之以
手;足病取手,而应之以足;左病取右,而应之以左;右病取左,而应之以右。散针亦当如是也。(头为阳,
足为阴,头病取足者,头走足也。足病不取头者,头不走头也。左右病必互针者,引邪复正故也) 散针者,
治杂病而散用某穴,因病之所宜而针之,初不拘于流注也。若夫折伤跌扑、损逆走痛,因其病之所在
而针之,虽穴亦罔顾其得与否也。(指痛针痛,徐氏谓之天应穴) 此穴法之大概也。
内集·卷一针灸
附∶杂病穴法
属性:针家以起风废瘫痪为主,虽伤寒内伤,亦皆视为杂病。《灵枢》杂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
经取用。大概上部病,多取手阳明经,中部足太阴,下部足厥阴,前膺足阳明,后背足太阳。因各经之病,而取
各经之穴者,最为要诀。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
杂病随证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
十二原穴与八会穴,皆经络气血交会之处。别即阳别,乃阳交穴也。前论颇详。
脏腑俞募当谨始;
五脏六腑之俞,俱在背二行,肺俞三椎下,心五、肝九、脾十一、肾十四椎下是也。五脏之募俱在腹部,
心募巨阙、肝期门、脾章门、肺中府、肾京门。惟三焦、胞络、膀胱无募,此言脏腑杂病,当刺俞募之穴。但
《素问》明言中脏腑者不立死,则为害非小,故禁针穴多,后世每以针四肢者为妙手,初学可不谨哉!
根结标本理玄微,
经云∶足太阴根于隐白,结于中脘;足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足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堂;足太阳
根于至阴,结于目也;足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钳耳也;足少阳根于窍阴,结于耳;手太阳根于少泽,结于天窗、
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结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结于扶突、偏历也,手三阴之经未载,不敢
强注此言。能究根结之理,根据标本刺之,则疾无不愈。足太阳之本在足跟上五寸,标在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
阴,标在耳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项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标在胃俞与舌本也;
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上三寸中,标在肾俞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中,标在肝俞也;手太阳之本
在手外踝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一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也;手阳明之
本在肘骨中上别阳,标在颔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脉也;手少阴之本在兑骨之端,
标在心俞也;手厥阴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三寸也∶此十二经之标本。有在标而取本者,有在
本而取标者,有先治其标者,有先治其本者,无非欲其阴阳相应耳。此《内经》至论。
四关三部识其处。
四关,合谷、太冲穴也。十二经原皆出于四关。三部,大包为上部,天枢为中部,地机为下部。又百会
一穴在头应天,璇玑一穴在胸应人,涌泉一穴在足应地,是谓三才。以上兼原、合八法诸穴,虽不悉针,亦不
可不知其处也。
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
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少阳之俞,四日太阴之井,五日少阴之俞,六日厥阴之经。在表
刺三阳经穴,在里刺三阴经穴,六日过经未汗刺期门、三里,古法也。惟阴证灸关元穴,为妙。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
汗针合谷,入针二分,带补行九九之数,搓数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方行泻法,汗止身温,方可
出针;如汗不止,针阴市,补合谷。吐针内关、入针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多提气上
行,又推战一次,病患多呼几次,即吐;如吐不止,补九阳数,调匀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徐出针,急扪其穴;
如吐不止,补足三里。下针三阴交,入针三分,男左女右,以针盘旋右转,行六阴之数毕,用口鼻闭气,吞鼓
腹中,将泻插一下,其人即泻,鼻吸手泻三十六遍,方开口鼻之气,插针即泻;如泻不止,针合谷,升九阳数。
凡汗吐下,仍分阴阳补泻,就流注穴行之,尤妙。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痛发热外关起。
只此一穴。
头面耳目口鼻(咽牙)病,曲池合谷为之主。
二穴又治肩背肘膊疼痛及疟疾。
偏正头疼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
左痛针右,右痛针左,左右俱痛,左右俱针。余仿此。如列缺不应,再泻太渊。
头风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
头风连项肿,或引肩者,针此三穴。头目昏眩者,补申脉、金门,雷头风亦效。虚痛者,上星一穴。
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似。
赤眼肿痛,迎香出血,立愈。甚者更泻太冲。眼红或瞳人肿痛,流泪出血,烂弦风,俱泻足临泣,或太
冲、合谷。 肉倒睫,俱泻合谷、足三里。
耳聋临泣与金门,合谷针后听人语。
耳暴聋,补足临泣。耳鸣或出血作痛,及聩耳,俱泻申脉、金门、合谷。
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努。
鼻塞不闻香臭,针迎香、合谷。鼻痔鼻流浊涕者,泻太冲、合谷。鼻渊鼻衄虚者,专补上星。
口噤 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
颊车针沿皮向下地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