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現起。想要觀察相、味、現起及近因的禪修者,需要有能力在見到色聚之後分析它。如果是心生八法聚的色聚,除了地之外,有七法。如果是命根九法聚,除了地之外,有八法。地的功能是餘八法的建立處或立足處,它的現起是接受禪修者所觀察到的餘八法。
(四) 近因。Avasesadhatuttaya…padatthana。近因是餘三界。一顆色聚中的水、火、風三界不支援另一顆色聚中的任何界。同一顆色聚中的四界互相支援。某一界支援餘三界,餘三界支援一界,二界支援餘二界。洠в兴鼈冎г硪活w色聚的諸界的自然法則。要瞭解近因,有必要分析色聚。
由於裕п屩杏涊d了以相、味、現起及近因觀察名色的精確指示,因此有必要能夠好好地見到色聚而到達真實法的階段,以便能夠以相、味、現起及近因來觀察。所以禪修者必須以相、味、現起及近因內外觀察六根的名色,即眼有五十四法,耳五十四法,鼻五十四法,舌五十四法,身四十四法及心臟五十四法。這樣觀察之後,觀察非真實色。如是以內外觀察真實色及非真實色之後,禪修者應該觀察名法。
在以相、味、現起及近因的方式觀察名色的階段,如果透過處門﹙ayatana dvara﹚觀察名法,智將更清楚。例如眼門心路的五門轉向有十一名法。以觀察識開始,接著逐一觀察樱⑹堋⑾搿⑺肌⒁痪承浴⒚⒆饕狻ぁ⑺偶皠俳狻_@樣地以相、味、現起及近因逐一觀察它們的十一名法。以相、味、現起及近因觀察每一心剎那在六根的色法及名法之後,如果禪修者有能力,他以同樣的方式,依相、味、現起及近因觀察過去及未來會更好。只有在這樣觀察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的名色之後,禪修者對三世名色的智才會變得更清楚。之後,禪修者應該再次只觀察色法,接著只是名法,然後分別名色及確定名色。修習這四種觀法以證得名色差別智。
﹙在之前觀察名法的時候,禪修者觀察過去因之前,他無法觀察諸心路之間生起的有分識。在目前這個階段,由於禪修者已經見到過去因,以及已經能夠觀察有分識生起之因,正確及很好地去除每一種密集,他應該觀察在兩個心路之間俱生起的有分識及有分名法。﹚
成功以這四種方法內外觀察今生,禪修者必須詳細地只整體觀察色法,從他曾觀察最遠的過去生,如果是五個過去生,便從第五過去生開始;如果是十個過去生,便從第十過去生開始,在每一個過去生,只觀察那一過去生從結生識至死心的色法。接著今生從結生識到死心。如果有未來生,以同樣的方式觀察未來的色法,從結生識到死心。如果有一個未來生,則觀察一個未來生;如果有二個未來生則觀察二個未來生。如是只整體詳細觀察色法,從過去生至今生,從今生至未來生,能觀察多少生便觀察多少生。
也整體地觀察名法,尤其是有分意界。首先觀察在有分意界的結生名法。觀察結生名法之後,逐一以智觀察及分析在兩個有分意界之間的心路,以整體地去除它們的密集。以這樣的方法,禪修者只觀察色法,逐一從過去生至今生,再從今生至最後的未來生。接著確定內外的名色。如是修習之後,名色差別智即告圓滿。
已證得這智的禪修者必須進一步再次觀察因果緣起。由於比較容易,禪修者被指示先以第五法觀察。已成功觀察第五法的禪修者,如果他轉而修第一法則將容易。對阿毗達磨不熟習的禪修者,如果他被指示修第一法,他會感到混亂。因此在這寺院,首先指示禪修者修第五法,再轉修第一法。無論如何,有些禪修者可能不同。如何不同呢?依他們的過去因緣而定。有些禪修者在過去生比較喜歡第五法,因此這些禪修者今生喜歡觀察第五法。他們可能對第一法感到混亂。對於某些禪修者,如果他過去生曾修第一法,那麼當教導他們第一法時,他會喜歡。這樣的情況會發生,這是有情的性行,他們的喜好依性行而定。許多禪修者當他被指示第五法時,他們很快就瞭解。由於這原故,第五法肯定會被教導。在這之後,如果禪修者能很好他觀察第一法,他可以容易地學習緣起的餘三法。禪修者也必須以第五法從過去生逐一觀察至到未來生。這是為什麼這裏教導二種方法。首先,禪修者主要被指示觀察內的名色連續過程來觀察因果關係。不過,當他到達這階段,由於他將進入毗婆舍那,他必須不單單觀察內,而也應該整體地觀察外。
在觀察外的緣起的階段,整體觀察名色,因為外是同樣的。這緣攝取智並不能夠由某人觀察另外一人的所有因果關係,緣起。在觀察外的階段,由於名色區別智的階段並不觀察別人外名法的連續生起過程,整體地觀察,因為一切是外的。準確地知道他人的名色,尤其是他人的名法,是屬於他心通(para citta abhibba)的範圍。準確地知道外的因果關係,緣起是隨業趣智(yatha kammupaga bana)的範圍,即天眼通的一部分。如果禪修者有這種神通力,他能準確地知道他人的因果關係,緣起;因為天眼通的力量,如佛陀所說:yathakammupage satte pajanati; etc,這是能詳細地知道有情依各自的業投生諸趣。所以,毗毘婆舍那智具有整體觀察的力量而已。逐一觀察過去及未來多生之後,他證得緣攝取智。
緣起章結束
1 Pts; vol。 1; 52 ; VM; 579 ; 簡﹙簡體《清淨道論》﹚; 540 ; 繁﹙繁體《清淨道論》﹚; 下冊237。
2 Light of Wisdom; Chapter 7; Discerning Mental Factors – Nama Dhamma
3 D。 ii; 55。
4 VM; 585 ; 簡; 545 ; 繁; 下冊245。
5 VM; 579 ; 簡; 540 ; 繁; 下冊237。
6 Cf。 VM; 523f ; 簡; 489 ; 繁; 下冊153。
7 VM; 527 ; 簡; 491; 繁; 下冊157。
8 S。 ii; 65。
9 VM; 585 ; 簡; 544 ; 繁; 下冊244。
10 VM; 444 ; 簡; 409 ; 繁; 下冊13。
??
??
??
??
18; Dec。 1998。 釋開弘譯
1
內觀禪修:基本和進階練習
馬哈希法師 著
林 武 瑞 譯
人都趨樂避苦的道理眾所皆知。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竭盡所能想免除、減輕痛苦,享受幸福快樂。然而他們的努力方針主要想藉物伲氖侄卧炀蜕淼母l恚獠恢腋HQ於內心的態度,而且只有少數人真正著眼於心臁拈_發,更少的人仍努力不懈地致力於心臁挠柧殹
為說明這一點,我們可注意到人們對色身眨砗头痰氖浪琢曅裕粚σ隆⑹场⒆∥萦罒o止息的追逐;為提升物伲畹乃疁省⒏纳平煌ê屯ㄓ嵉姆绞剑约氨苊夂椭委熂膊《炀土梭@人的科技進步。所有的這些努力主要是關心身體的滋養和維護。我們必須肯定它們是最基本的。不過,人類的努力和成就不可能減輕或拔除隨著老、病、家庭紛爭和生計煩惱所帶來的痛苦,簡單地說,這些追求帶有需要和慾望的不可滿足性。這些痛苦不能經由物伲姆椒ǹ朔荒芸垮戞渻刃摹㈤_發智慧。
因此,正確的方法顯然必須透過鍛鏈、平靜,和淨化內心。我們在《大念處經》裡找到了這個方法,它是佛陀於兩千五百多年前所講的一部很著名的經典。在經文裡,佛陀如此教誨:「這是淨化有情,斷除憂悲苦惱,通達正道,體證涅盤的唯一道路,也就是四念處。」
※基本練習
你若真障胍蘖暥U定,於今生成就內觀智慧,在修學期間必須捨棄流俗的知見和作為。這段期間的修學是為了淨化身心,清淨的行持是達到正定的首要步驟。而且你也必須遵守在家人的戒律(出家人則比照出家戒律),因為要證得內觀智慧,戒律攸關緊要。
這些自願受持的戒律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服食亂性物品,過午不食,不戴香花華鬘,不觀賞歌舞,不坐臥高廣大床。另一條戒是言談之間不可對證得果位的拢咻p蔑、戲謔、或心懷惡意。
古代的大師們都會指引行者在禪修期間歸依偉大的覺者──佛陀,因為在修習期間,假如你的心出現不淨或恐怖的影像,你可能會受到驚嚇。還有,要遵從指導老師的指導,因為關於你修習的情況他會具實告知,並適時給予必要的引導。
這項修學最大的利益和目標是去除貪、瞋、癡,因為它們是一切罪惡和痛苦的根源。這裡的密集內觀禪修課程能使你達成解脫,因此,想到它的好處你就該全力以赴,這樣你的修學才能圓滿成功。我們所教的禪修法是以四念處為基礎,四念處是偉大的世尊以及歷代有成就的佛弟子所採用的修行法門。你該值得慶幸,因為你有緣與他們採用同樣的法門修行。
在剛開始修學之前,你可思惟佛陀教導的「四種保護」,它在心理上有莫大的助益。這四種保護即思惟佛陀、慈悲、身體的不淨和死亡。
第一,你必須虔盏貧w依佛陀,並稱讚他的九種德行──「佛陀是神拢摹⒄橹⒚餍凶恪ò⒘_漢)、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稹!
第二,觀想你的慈悲普施於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蒙受你慈悲的加持,你與他們無有分別:
「願我遠離瞋恚、疾病、憂惱。我如此,亦願我的父母、戒師、師長,以及一切親疏或者心懷惡意的眾生遠離瞋恚、疾病和憂惱。願一切眾生遠離苦海。」
第三,是觀身體的污穢不淨,以幫助你減輕對身體的貪愛執著,它是許多人最放不下的。觀它各部份的不淨,像胃、腸、痰、膿、血,這樣對身體的無明貪愛就可以去除。
第四,一種對你有益的心理建設,是憶念死亡是必然的現象。佛陀的教法強眨松遣淮_定的,死亡是必然的;生命是危脆的,死亡是不可免的,人生的終點是死亡。生命有生、老、病、苦,而最後將死亡,這些都是它存在過程的全貌。
我們開始靜坐時,采坐姿並兩腿雙盤。也可兩腿不交叉,只是平放在地板上,不讓一隻腿壓住另一隻,這樣你也許會較舒服些。請你的禪修老師詳細講解靜坐的姿勢。
若是老覺得坐在地板有礙禪思,就以較舒服的姿勢坐著即可。現在請按照下列每個步驟練習。
※基本練習一
置心(不是用眼睛)於腹部,你會發現這部位的起伏,若剛開始察覺不出,可把雙手置於腹部以感覺它的起伏。稍後,吸氣時的起和呼氣時的伏會隨之明顯。此時,內心注意著,腹部起時知「起」,腹部伏時知「伏」;隨著每一動作發生的同時注意著它。這項練習使你真正感受到腹部上下邉拥那樾危珌K不是叫你注意腹部的形狀,而是讓你真正去感受它緩慢邉訒r所造成身體壓力的感覺。因此,只要遵照這種方法練習,不必去注意腹部的形狀。
對初學者而言,這是一種在禪修時培養覺性、專注和內觀很有效的方法。隨著功夫的進步,對腹部邉拥母惺芤矔郊用黠@。
唯有內觀禪修的力量完全開發出來時,才有能力看到我們六種感官上一連串身心變化的過程。因為你是初學,警醒和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