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智慧。它是别人的智慧,不是你的。思慧 Cinta…maya panna ,是你智力的推理,你对别
人的智慧的理解。两者都是有益的,但只有当你采取了第三阶段的修慧 Bhavana…maya
panna ,你自己亲证了实相时,它们才有益。重复的见证会开发你的智慧,而它就是会带
你到达最终目标的直接经验。
在另一个印度的传统中,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示这三重区别。第一个是 sadda sacca , 文
字真理。盲信者认为经典的真理,连意思不懂都要接受。当亲证亲见时或许是真的,但 他
们只是听闻之后就产生了执着。它不是他们的真理。第二个是 anumana sacca 推理而得的
智力理解。从有烟中你推论出有火。你没看到火。这两者都可能是幻觉、错觉。
第三个是 paccakkha sacca 你亲自体验的真理。觉悟者所教导的全部都是在启发你去 如
是实践。相信觉者的教说固然重要,但除非你亲见真理,否则你绝不可能觉悟。在智力 上
聆听及理解是很有益,但向往解脱的人一定要见证每一个教说。这就是念住经 Satipattha na
Sutta 所教的内容,其中的每个字句都会启发并指引你。
觉知 Sati…Awareness
Sati ( 念 ) 意思是觉知,在身体的架构内体证与身心相关的每个实相。只有觉知带
有正确的了知及智慧时才会成为念住 satipatthana 。 uhana 意思是建立起来。 Patthana 意思
是以许多不同的 pakarena 正确方式建立起来。
Pakarena janati ’ ti panna。
Panna 智慧,了知 janati ,从不同的角度了知实相。仅从一个角度体证会得到偏颇、
扭曲的实相。你必定要设法从整体来体证实相,亦即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它就是
pakarena ,它才成为智慧 panna 。
因此,当觉知 sati 接合了智慧 panna 就变成了 patthana 。每当佛陀使用到 sati 或 sato11
这些字时,他也同时使用 sampajano ( 时时彻知无常 ) ,就如在本经中的: atapi sampaja no
satima ( 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 ) 。
Atapi 意思是「精勤地」。然而唯有俱足了智慧才算圆满。这个智慧就是时时彻知无 常
sampajano :在经验的层次上了知实相的特性,也就是无常 anicca ,生起及灭去的基本特 性 。
由于它的无常特性,因此苦 dukkha 的特性也是本具的。用智慧来修习,你就会亲身领会
到苦 dukkha 。每个愉悦的经验,每个愉悦的状况都是无常的 anicca 。在身体架构内的每 样
东西都会转变成不愉悦,因此它就只是苦而已。这就是自然的法则。然而心的癖性总是 执
取和贪求愉悦的经验,而当它消失时,你就觉得痛苦。这不是个哲学理论,而是要用洞 见
pauivedhana 去体验的一项真理 : 要用分离、剖析、离散、消融来使你达到 bhanga ,完全 消
融的阶段。你体证到这个坚实的物质结构,身体,实际上只不过是生起又灭去的次原子 微
粒 kalapas 罢了。而心和心的内涵也是一样,虽然它们呈现出非常坚实、激烈的情绪,如
愤怒、恐惧或情欲等来击倒你。内观 Vipassana ,洞见 pauivedhana ,会帮助你。藉由穿透 、
贯穿的智慧,你分离,剖析、离散这些强烈的情绪到一个阶段时,它们就只是一些微细 的
波动罢了。这整个身心的结构和心的内涵只不过是微细的波动,微细的波动, anicca , an icca ,
无常,无常。
之后,这个「我」或「我的」或「我自己」的实相变得清楚了。它们不过是约定俗 成
的用语而已。并没有「我」来拥有这个身心结构,这些物质和心理的现象。只不过是身 与
心不断地交互作用,不断地互相影响而互为生起的因,造成流动、交流、暗流的果,而 进
行着你所谓的「我」。无我 Anatta ,在经验的层次上就变得清楚了。
Anicca; dukkha; anatta … 也就是无常,苦,和无我 … 不应只当做是一种宗派的哲学。 它
们不只适用于佛教徒而已。每个人,不论是男人或女人,什么肤色的或信什么教的,都 不
过是身心不断的交互作用而已。由于无明,就对这个虚妄的自我,这个「我」,培养出极
大的执着,而带来的只是痛苦。
藉由洞见 pauivedhana ,藉由穿透,贯穿的智慧,自然的法则就变得相当清楚。缺失
了这个,光是觉知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你总会停留在表面的实相上,而不会了解实际的、
究竟的实相。马戏团走钢索的女孩,每一步都具觉知。她的生命和肢体都处在危险中。 她
依然离解脱甚远,因为她的内心只具表面实相,而不具智慧。这个觉知 sati 并不圆满, 因
为它有待在经验的层面上以无常、苦、无我的智慧来建立。念住 Satipatthana 是有智慧的
觉知。于是它就在正法的修习及体证实相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四念住的开示就是 为
了此一目的。
在一般的十日课程中,你听过五个朋友:信心 saddha ( 信 ) , 精勤 viriya ( 勤 ) , 觉12
知 sati ( 念 ) ,禅定 samadhi ( 定 ) , 和智慧 panna ( 慧 ) 。佛陀称它们为根 indriyas 。 In dra
意思是「统治者」,「国王」。它是天界国王的名字。感官是另一类别的根 indriya : 眼、 耳 、
鼻、舌、身。会这样称呼,是因为它们一直在主宰和制服我们。五个朋友,或说是我们 能
主宰的能力,是另一类的根,而觉知 sati ( 念 ) 是其中之一。这些 indriyas 也称做「力」
( balas ) 。 对于每个禅修者来说,这五个「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觉知 sati ( 念 ) 也在 其
中。它非常重要。觉知 sati ( 念 )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觉悟因素 ( 菩提分 ) 。你要从觉知开
始,而且要一直保持着觉知,直到你具足了所有的七菩提分而到达最终的目标为止。然 而 ,
诚如佛陀在大念住经的教说中所解释,觉知 sati 也只有运用得当时,才能显出其重要及 成
效。
理论上的知识 Pariyatti
我们明天将开始阅读这部经。今天的背景说明,旨在使你们理解实修才是最重要。 只
把阅读经典或聆听开示当作终身的目标是非常危害的。内观中心的目的应该非常谨慎地 维
持在实修 pauipatti 及培养洞见 pauivedhana 上,也就是以体验来开发和增长智慧 : 一点一
滴,一步一步地,你分离、剖析、离散、消融,然后从表面的实相,藉由穿透、贯穿而 迈
向究竟的实相。
为何在佛陀之后,内观会从印度消失的诸多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们只注重理论及 经
文。人们满足于只诵念某个开示,或诵念、背诵整部的三藏 Tipitaka … 佛陀的教导 … 好 似
他们的人生目的就已达到。然后就对经文加以讨论,辨论,争论。迷惑充肆了,而因为 没
有实践,所以就得不到理解。觉悟者的教说是体验的教说,用来指导人们去见证实相。 在
这些上面玩弄把戏的话,会产生极大的障碍。因此,我们要用佛陀的教说来理解他要我 们
如何实践。虽然这些教说给我们启发与指导,但实际的练习仍旧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贬损理论上的知识 pariyatti 。修习佛陀教导的人怎么可能反对佛陀的教说
呢?但实践,而非教说,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主要目标。我们对能纯净地保持佛陀教说 的
僧团,及对其中能维持实修内观的人非常感谢 ; 否则它在很久前就要失传。因为有我们 这
个传承,我们才能接受到清纯的实修,对此我们深懐感恩。同样地,我们也非常感激, 在
二十五个世纪以来,师徒相传,不论他们有无实修,而起码能将佛陀的教说保存下来的 人 。
现今,对佛陀的教导生起了很多的质疑。这是不是佛陀的教导呢?由于这个派系的 僧
团中有人负起责任来保存佛陀教说的完整,因此证据才有可能。所以他们被称做是正法 ( 佛
陀的教说 ) 的司库 Dhammabhan 1 agarikas 。也因此我们才可以将方法的实修成果来与教说13
比对。
因此,就让理论的知识 pariyatti 和实修 pauipatti 结合一起。理论知识使我们有信心 知
道我们所实修的是否就是佛陀所教的正确方法。
现在我们要研读念住经 Satipatthana Sutta 。如果有人要研读整部的三藏 Tipitaka ,好 极
了。它的每个字都是甘露,能给人个别指导,而且明淅又发人深省。但这并不必要。能 正
确地理解几部经典就够了。佛陀曾说 : 如果能正确地理解,哪怕只是一首偈颂 gatha 或两
行的诗句,也足以达到最终目标。 Pariyatti ,或梵文及印度文的 pariyapti 的字面的意思是
「足够」。对有些人而言,要大量的开示才够。你在课程的夜间开示中所得到的佛陀的教
说,就是理论知识 pariyatti 。你知道如何正确地练习,和为什么要这样练习,你也对所采
取的步骤产生了信心。在中心的夜间开示时间,可以讨论一些经典及开示以帮助理解, 但
不可沦为主要的目标。否则它们就会变成理论知识的中心:从事传授三藏,讨论,诵经 及
辨论 ; 也可能从事情感上,信仰上及智力上的游戏。
因此,要提醒现在和未来世纪中在世界各地管理中心的人 : 永远维持内观的教导和 修
行为主要活动,因为只有当你实际走在正道上,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所以,从明天晚上开始,我们要诵读这部经典,正确地了解实际层面的 pauipatti 和
pauivedhana ( 实修和洞见 ) 。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条不分岔或不偏离的道路, 一
条通往最终目标笔直的路,不会为旁枝末节,而随处虚掷光阴。
仍是一样的修行。你现在正练习着 Anapana ,观察呼吸的实相。这就是觉知 sati 。呼
吸是生物的本能,并不只因为书本或你的老师或佛陀这么说。你是在见证它如其本然的 进
出。它不是呼吸的运动。你只观察而不调节它。很自然地你的心就开始变专注了。呼吸 就
会越来越细越短。然后它好像在进或出时做了个回转,而且有时它好似停止了。因为需 氧
的关系,又来一个深呼吸,而你也就只是觉知。它又再次变得越来越短,转个弯,停下 来 。
你什么都别做。不论它是长呼吸或短呼吸,你就只是觉知。当然,有时你无法感觉到微 细
的气息时,你可以做一些蓄意的呼吸,只是为了再能感觉到自然的呼吸而已。
这个课程只有八天。时间很短,要认真善用。这里的条件对你们很有利,因为没有 新
学员来参加课程。他们经常不能理解守规矩和静默的好处,而不知所以地干扰人家。身 为
成熟的旧生,最起码已参加过几个课程了,你知道用功的方法,你也知道持续的练习是 成
功的秘诀。如果你由于懒散、闲荡或躺下来睡觉而中断了练习,你是到不了目标的。当 然
心会跑掉,但你就把它带回来。你一定要持续地努力。甚至是所谓的休息时段,包含就 寝
时间,也是用来认真用功,禅修,觉知的。觉知 sati 必定要安住 … 念住 satipatthana 。现 在 ,
你以 Anapana 来觉知呼吸。行、住、坐、卧;洗澡、洗衣、吃饭、喝水 … 日以继夜,除 了14
熟睡的时段,你都要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