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对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动物没有意志,它只能消极地顺应周围环境,成为自然
的奴隶;人有了意志,就能够积极地改造外部世界,从而有
可能成为现实的主人。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主动地提出目
的,同时主动地采取行动来改变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
此意志集中地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在于
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后者在于制止不
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意志的调节作用的这两个方面在实际
活动中是统一的。例如,有了利用业余时间学好外语的决心,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6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72页。
? 043?
①
? 044?
普 通 心 理 学
这种决心就一方面促使人去进行外语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又
抑制他的不相干的其它活动。
意志不仅调节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当
学生排除外界干扰,把注意集中于完成作业时,就存在着意
志对注意、思惟等认识活动的调节;当人在危急、险恶的情
境下,克服内心的恐惧和慌乱,强使自己保持镇定时,就表
现出意志对情绪状态的调节。
人的内脏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历来认为,这
类活动不受意识的控制。但近年关于生物反馈的研究证明,通
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调节自
己的内脏活动,如影响心跳节律、血压升降、皮肤温度和内
分泌水平等。这项发现,扩展了人们关于意志调节范围的概
念。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和支配并不总是轻而易举的,常会遇
到各种外部的或内部的困难,因此意志行动的实现往往与困
难的克服相联系。所谓困难,是实现有目的的行动的障碍;而
克服困难,就意味着对行动的预定目的的坚持。所以,意志
行动中所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行动的特征就显得越充分、越
鲜明。
二 意志和认识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意志的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人的任何目的都不是
头脑里所固有的,也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是人过去和现在的
认识活动的产物。目的虽是主观的东西,它的来源却是客观
普 通 心 理 学
? 045?
世界。人的行动目的不可能凭空产生。人确立这种或那种目
的,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的需要。而需要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
反映,是通过人对自身需求的认识而形成的。物质需要是人
对物质性需求的反映,精神需要则是人对一定社会物质文化
生活的反映。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就无从产生。
人的行动目的,也不是任意提出的,它受着客观规律的
制约。从主观方面看,只有当人确信他的愿望和目的符合于
客观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时,他才有决心采取此项愿望
和目的;从客观方面看,也只有他的愿望和目的确实符合客
观规律时,他的意志行动才能实际地得到实现。因此列宁说:
①
〃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 只有人
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认识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间
的关系,才能提出和确立合理的目的。
实现意志活动还需要有行动的手段。关于行动手段的知
识和技能,也是通过认识活动而形成的。个体的认识愈是丰
富和深入,他所积累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愈多,他在意志活动
中对行动手段的采取和运用才愈是顺利和有效。
在实现每一个具体的意志行动的时候,为了确立目的和
选择手段,通常要审度客观的情势,分析现实的条件,回顾
以往的经验,设想未来的后果,拟定种种方案,编制行动的
计划,并对这一切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这就必须依赖感
知、记忆、想象、思惟的过程。这些过程实际上构成意志活
动的理智成分。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活动。
①
《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4页。
? 046?
普 通 心 理 学
另一方面,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影响。首先,人对
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
程。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随意识记的进
行、创造性想象的实现、解决问题的思惟活动的展开等等,都
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其次,人对客观
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事物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一切变革现
实的实践活动都是意志行动,都必须受意志过程的支配和调
节。因此,没有意志,也不会有深入的、完全的认识活动。
三 意态和情感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当某种情感或情绪对人的一
定行为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就存在这种情形。例如,对祖
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激励着人们去保卫祖国和消灭敌
人。一个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抱着漠然的冷淡态度的人,常常
是难以表现出坚强的意志的。
情绪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人在从事他所不乐意去干
的活动时就发生这种情形。〃不乐意〃的情绪,对于这项活动
而言是一种消极的体验,它妨碍着意志行动的贯彻,造成意
志过程的内部困难。此外,人在完成某项他所热衷但却又感
到棘手的任务时,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形。因为由外部困难所
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如困惑、焦虑、徬徨以至痛苦),也
动摇和消蚀着人的意志。
由于意志本身执行着调节功能,因此,对某项意志行动
起阻碍作用的情绪实际上同意志处于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
关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意志行动最终是否得到实现,取
普 通 心 理 学
? 047?
决于种种主客观条件;就人的内部条件来说,主要取决于意
志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力量对比:意志力薄弱而消极情绪强烈,
会导致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则可以克服不利情绪的
干扰,把行动贯彻始终。
意志对情绪的影响,有时还表现为对情绪的直接控制。如
果一个遭遇个人不幸而陷于哀伤心境中的演员,为了不妨碍
本职工作,在舞台上仍然能成功地扮演喜剧性角色,那么他
就是凭借意志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一种情绪而激发
了另一种情绪。
平时人们所说的〃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其实也是意志与
情感的冲突;所谓〃理智对情感的驾驭〃,其实是由意志遵循
理智的要求而实现的对情感的驾驭。认识过程本身并不具有
控制情感的功能,控制是由意志来完成的。所谓〃理智战胜
情感〃,是指意志的力量根据理智的认识克服了与理智相矛盾
的情感;而〃情感战胜理智〃,是指意志力不足以抑制情感的
冲动而成为情感的俘虏,背离了理智的方向。
总之,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着的。发
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识的,又是情
感的,也是意志的。任何意志过程总包含有理智成分和或多
或少的情绪成分,而理智和情感过程也包含有意志成分。实
际上并不存在纯粹的、不与任何认识和情绪过程相关联的意
志过程。因此,不能把意志仅仅归结为反映活动的效应环节,
而应看作是完整反映活动的一个方面。研究意志,就是研究
统一的心理活动的意志方面。
? 048?
普 通 心 理 学
四 〃意志自由〃问题
关于人的意志的本质,长期以来在心理学、哲学、乃至
生理学家中存在着尖锐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人类究竟有没
有所谓的〃意志自由〃。
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全否认意志的存在。它把人的行
为归结为〃刺激—— 反应〃(S—R)的简单公式,认为人的反
应是机械地被外界刺激物所决定的。因此它不但否认意志,而
且根本否认人的意识。至今西方一些心理学教科书中没有论
述意志问题的专章,就反映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这种
对待意志的取消主义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事实上,人的行为有高度的自主性。就一定条件下的具
体行动而言,它的确是受个人的主观意愿所左右的。面临同
样的情境,人可以产生这样的动机,也可以产生那样的动机;
可以采取这个行动目的,也可以采取那个行动目的;可以按
这种方式去达到目的,也可按那种方式去达到目的。也就是
说,人的行为不是被动地、单纯地受外部情境所决定的,它
也受着主体内部意识状态的调节,而这种调节,正是意志活
动存在的证明,是人的意志具有某种自由的证明。
唯心主义者从另一个极端片面夸大〃意志自由〃,把意志
看成一种独立于客观现实的、纯粹的〃精神力量〃,看成一种
超越物质之上并不受客观规律制约的〃自我〃的表现。19世
纪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和叔本华就宣扬过唯意志论,鼓吹人的
自由意志主宰一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英国心理学家
墨独孤断言人的行为是由一种内在的〃驱力〃所决定的,而
普 通 心 理 学
? 049?
这种驱力是基于机体的神秘的本能。当代著名的澳大利亚神
经生理学家J.C.艾克尔斯也把人的意识和大脑看作两个彼
此独立的实体,说什么〃脑从意识精神那里接受到一个意志
动作,转过来脑又把意识经验传给精神〃。他认为意识精神、
意志是〃第一性的实在〃,而其它一切事物是派生的,是〃第
①
二性的实在〃。 在他看来,既然意志是第一性的实在,则意
志的自由当然也就是不受任何物质因素所制约的了。这种意
志观同样是错误的。意志是决定人的活动的直接原因,但不
是终极原因。意志受人的目的所指引,受人的动机所推动;但
目的和动机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而人的需要本身又是客观
现实的反映,是受自然规律和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人的意
志最终必须服从物质世界的因果制约性。恩格斯在驳斥意志
自由论时曾经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
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
一定的目的服务。??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
②
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 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既承认
了意志自由的存在,又对意志自由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和严格的限定。概言之,意志自由只是人对必然的认识和在
行动中对必然的驾驭。
由此可见,在个人的心理活动中,意志是自由的,又是
不自由的。说它是自由的,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按照
他的意愿自主地能动地确立目的、发动或制止某个行动、选
① 艾克尔斯:《脑和意识经验》,1966年柏林版。参见《自然辩证法》杂志,
1975年第1期。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