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4-温热暑疫全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感温非是。而此论冬月之伏寒最精。愚性甚拙。何敢好议先贤。但以为必如此。 
方与冬温两不相阻。且与仲景论温热。必推本自始。动曰伤寒之旨无悖云耳。 
门人问曰。伤者寒也。何以病温。答曰。伤寒非病寒乎。而何以热也。寒郁营间。不一 
二日而成大热。况伏藏于内者数十日之久耶。夫既邪伤肌肉。何以得入少阴经 
中。盖惟不藏精则少阴先病。故邪伤者少阴也。春属木。则自内发出。无论兼太阳 
或阳明。总无不由少阳何也。彼少阳行春令也。然既从少阴矣。何仲景专云太阳 
病。盖太阳与少阴相表里也。故以发热为太阳也。曰不恶寒。明无表症也。则其热 
自内出。无外邪郁之也。然则仲景复言太少合病者。见发热不恶寒。或兼有耳聋 
胁满证也。言三阳合病者。以脉大属阳明。而多眠则热聚于胆也。不言法者。总以 
黄芩汤为主治也。乃嘉言复谓有发表三五次而外证不除。攻里三五次而里证 
不除。以为在表也又似在里。以为在里也又似在表。此温疫证。感天地人湿气热 
气尸气。邪入口鼻。溷淆三焦者相近。与春温全不相涉也。愚故及之。以破后学之惑。 
门人复问曰。春温亦间有一二表症者乎。曰有之。伏气之病。虽感于冬。然安保风 
之伤人。不在伏气将发未发之时乎。但兼外感者。必先头痛。或恶寒而后热不已。 
此新邪引出旧邪来也。或往来寒热。头痛而呕。稍愈后浑身壮热为病者。此正气 
又虚。伏发更重也。总之无外证者。以黄芩汤为主治。兼外感者。必加柴胡。或以本 
经药轻解。必无发汗之理。故仲景云。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谓误用辛热之 
药。既辛散以劫其阴。复增热以助其阳。遂使热更炽。脉俱浮。有如此之危证也。以 
及误下误火。严加戒谕者。舍黄芩汤别无治法也。 

卷一·温病方论
温热病脉论
属性:温病热病之脉。或见浮紧者。乃重感不正之暴寒。寒邪束于外。热邪结于内。故其 
脉外绷急而内洪盛也。或不识脉形。但见弦脉。便呼为紧而妄治之。盖脉之盛而 
有力者。每每兼弦。岂可错认为紧而误以为寒乎。夫温热病之脉。多在肌肉之分。 
而不甚浮。且右手反盛于左手者。诚由怫郁在内故也。其左手盛或浮者。必有重 
感于风寒。否则非温热病。自是非时暴寒耳。 
温热病亦有先见表证。而后见里证者。盖怫郁自内达外。热郁腠理之时。若不用 
辛凉发散。则邪不得外泄。遂还里而成可攻之证。非如伤寒从表而始也。或有不 
悟此理。乃于春夏温热病而求浮紧之脉。不亦疏乎。 

卷一·温病方论
温病方五道
属性:x黄芩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甘草汤 桔梗汤 黄连阿胶汤x(方俱见前) 

卷一·温病方论温病方五道
附集方二十九道
属性:x小承气汤x 
大黄(四两去皮) 浓朴(二两炙) 枳实(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x大承气汤x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 芒硝(三两) 浓朴(八两炙) 枳实(五枚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 
微火一二沸。温再服。 
x调胃承气汤x 
大黄(四两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x大柴胡汤x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酒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x双解散x 
麻黄(去节) 防风 当归 川芎 薄荷 芍药 连翘 大黄(酒洗) 
芒硝(各半两) 石膏(碎) 黄芩(酒洗) 桔梗(各一两) 荆芥 山栀 白术(姜汁拌生用) 
甘草(各二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去滓温服。 
x小柴胡汤x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八两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x栀子豉汤x 
栀子(十四枚擘生用)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x益元散x 
桂林滑石(六两) 生甘草(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水或新汲水调服。取汗加香豉、薄荷。安神加朱砂。止泄加炮姜。消斑加青黛。 
x凉膈散x 
连翘 栀子 薄荷 黄芩 大黄(各五钱酒洗) 芒硝(二钱半) 甘草(一两半炙)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碗半。煎一碗。去滓。入白蜜一匙。微煎温服。一方无薄荷。加芍药、大枣、葱白。 
x葛根葱白汤x 
葛根 芍药 知母(各一钱半) 川芎(二钱) 生姜(二片) 葱白(五寸连须) 
上六味。水煎温服。 本方去知母。加甘草、大枣。名增损葛根葱白汤。治感冒风寒头痛。 
x三黄石膏汤x 
黄连(酒洗) 黄芩(酒洗) 黄柏(各二钱酒洗) 石膏(五钱碎) 
麻黄(一钱去节泡) 栀子(二十枚碎) 香豉(一合) 生姜(二片) 葱白(三茎) 
上用地浆水澄清煎服。半日许不得汗解。再服。 
如脉数便闭。上气喘急。舌卷囊缩者。去麻黄、香豉。加大黄、芒硝。捶法加细茶一撮。 
x葶苈苦酒汤x 
葶苈(三钱研捣取汁) 苦酒(三合即米醋) 生艾汁(一合如无干艾浸捣) 
上水煎作三服。探吐取汗。 
x黄连解毒汤x 
黄连(酒洗) 黄芩(酒洗) 黄柏(酒洗) 栀子(各一钱半) 
上四味。水煎。温服无时。 
x葳蕤汤x(治风温) 
葳蕤(一钱五分) 石膏(二钱碎) 白薇 麻黄(去节泡) 
川芎 葛根 羌活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 青木香(各一钱) 
上十味。水煎。日三服。 
x麻黄升麻汤x(治误汗风温须去二麻姜术)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 黄芩 葳蕤(各十八铢 
)天门冬(去心) 芍药 干姜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桂枝 石膏(各六铢碎绵裹)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 
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x栝蒌根汤x(治风温无大热而渴) 
栝蒌根(一钱) 石膏(三钱碎) 葛根(一钱五分) 防风 人参 甘草(各五分炙) 
上六味。水煎。温服无时。 
x阳旦汤x(治冬温) 
桂枝(三钱) 芍药(酒焙) 甘草(各二钱炙) 黄芩(二钱酒炒)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擘) 
上六味。水煎。温服无时。头疼咳嗽。咽痛下痢。加桔梗、茯苓。寒食停滞。加浓朴。发热畏寒。加麻黄、石膏。 
x升麻葛根汤x 
升麻 葛根 芍药(酒洗) 甘草(各一钱半炙) 
上四味。水煎。温服无时。 
x犀角黑参汤x 
犀角(镑) 黑参(各二钱) 升麻 射干 黄芩 人参(各一钱) 甘草(八分) 
上七味。水煎。温服无时。 
x小柴胡去参、半加栝蒌汤x(即前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加栝蒌根四两) 
x黄芩加生姜汤x(即前黄芩汤加生姜一两半) 
x白虎加人参汤x(方见后热病以上三方治温疟) 
x白虎合黄连解毒汤x(即前黄连解毒汤合后白虎汤) 
x犀角大青汤x 
犀角(二钱镑) 大青(一钱五分) 黑参 升麻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一钱) 甘草(八分) 
上水煎。热服无时。如脉虚热甚。本方去芩、柏、升麻。加人参、生地、柴胡。名消斑青黛饮。 
x黄连解毒合犀角地黄汤x 
黄连(酒洗) 黄芩(酒洗) 黄柏(酒洗) 栀子(各一钱半) 
犀角(磨水更佳镑屑亦可) 生地黄(酒浸捣) 牡丹皮 芍药(各二钱) 
上先以七味水煎。去滓。入地黄再煎数沸。滤清。加藕节汁、侧柏汁。并磨好墨少许。搅令黑。服之。 
x调中饮x 
苍术(二钱泔水浸麻油炒) 白术(生)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甘草(炙) 枳实(炒 
)神曲(炒) 黄连(各一钱姜汁炒) 山楂(二钱姜汁炒) 草果(八分) 炮姜(五分) 
上水煎去滓。磨木香汁少许调服。 如腹痛加桃仁。痛甚便秘加大黄。口干加省头草。 
x理中去术加附子藿香升麻橘皮汤x 
人参 甘草(炙) 干姜 附子(炮) 藿香 升麻 陈皮(等分) 
上水煎。温服无时。 
x补中益气汤x 
人参 白术(炒) 黄 (炙) 甘草(各一钱半炙)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上八味。加姜、枣。水煎温服。 
x通脉四逆汤x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 
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卷二·热病方论
属性: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方注。浮者风也。言不独伤于寒也。滑为里热。以滑且浮。知热不独在里也。故指 
言此表有热。盖表里俱热之谓也。里有寒者。里字非对表而称。以热之里言。盖 
伤寒之热。本寒因也。故谓里有寒。指热之所以然者言也。夫表里皆热。欲两偕 
而解之。诚哉极其难也。譬如夏秋两届之间。燥热酷甚。非金风之荐凉。则毒暑不解也。 
又注。世本作表有热。里有寒。必系传写之误。夫白虎本为治热病暑病之药。其 
性大寒。安得里有寒者可服之理。详本文脉浮滑。不但无紧。且复多滑。乃阳气 
盛而郁蒸。此里有热也。里热甚。必格寒于外。多厥逆身凉。而为亢害之证。此表有寒也。厥阴篇中脉 
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则知此表里二字。为错误可知。当为上下更易。 
周注。热病皆伤寒伏邪也。至发则但热矣。乃仲景仍以伤寒揭之者。所谓乐乐 
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也。 
x白虎汤x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注。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生酷暑消。神于解热。莫 
如白虎。知母、石膏。辛甘而寒。辛者金之味。寒者金之性。辛甘且寒。得白虎之体 
焉。甘草、粳米。甘平而温。甘取其缓。温取其和。缓而且和。得伏虎之用焉。饮四物 
之成汤。来白虎之嗥啸。阳气者。以天地之疾风名也。风行而虎啸者。同气相求 
也。虎啸而风生者。同声相应也。风生而热解者。物理必至也。抑尝以此合大小 
青龙真武而论之。四物者。四方之通神也。而以命名。盖谓化裁四时。神妙万世。 
名义两符。实自然而然者也。方而若此。可谓至矣。然不明言其神。而神卒莫之 
掩者。君子盛德。此其道之所以大也。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溺。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 
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周注。此因中 而引动伏邪齐出。三阳为病极重。腹满者。热本病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