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强大者未必能击败弱小者。但是反应迅速者将击败反应迟钝者。
——速度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就是默多克强调快速的主要原因。
也许最重要的是,一度只可以从4个国家电视频道收看节目的家庭可以从40多个频道中选择节目了,更关键的是,有体育和好莱坞电影。
——默多克的出现为英国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他打乱了BBC和独立电视台的“安逸的两强垄断”。英国电视界彻底变了样。
本土化意味着在中国我们必须中国化。就是那么简单。我们必须关照、尊重中国文化。我们必须关注中国观众的口味。我们希望能带给他们许多娱乐、快乐。我们希望他们每天能观看我们的频道,并享受节目带来的快乐和刺激。
如果人们批评你,而且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时候,只要你自己的良心是清白的,你不会计较他们说什么。
——默多克说:“如果批评还算幽默的话,我不会太在意,但批评不公正时,我常常会感到受伤害。”
荀子说,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凤凰卫视正是这样一群顺风而呼的人,顺的是改革开放的风,呼的是华人华语的声音。凤凰的策划是电视团队的作业,必须有整体智慧的脑力激荡,整体智慧的资源共享,这样,才有凤凰,所以说凤凰有几百个疯子不为过,如果只有一个疯子就没有凤凰。
——刘长乐说,传媒冲击波必须靠整体实力才能形成。
没有事业追求的人,别到凤凰来。如果你是有事业追求的人,就会很快发现这个空间,我们提供舞台给有志者。
——刘长乐希望广聚人才,一起利用凤凰提供的平台,传播中华文化,维护话语空间。
***************
*第四章 争夺话语权的战争
***************
经济和军事是硬实力,文化和传媒是软实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软实力,就必然受到软打击、软轰炸。
…
题记
…
经济和军事是硬实力,文化和传媒是软实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软实力,就必然受到软打击、软轰炸。
进入21世纪,当中国传媒界不再妄自尊大,也不再妄自菲薄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一些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或者是被忽略的事实:
20世纪20年代,美国制定法规,宣布那种肉眼看不见但又确实存在于天空中的无线电波是“国有财产”。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事家马歇尔在《河与挑战》中认为,中共军队在朝鲜打了一场胜仗。
然而,他却隐瞒了军方另一场紧锣密鼓的战争:计算机的战争。朝鲜战争对“计算机需求”的扩张促使美国空军建构了洲际防御网络。这个网络,就是因特网的雏形,它推动了以后用于计算机的大多数发明。
还是在那个年代,导弹早期预警系统的招标,使得IBM在1959年11月构思出了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开创了人类进入智能世界的时代。
正因为手握着技术与智力的实力,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才敢于气焰万丈地说,这是一场政治斗争……这是一场科学斗争……这是一场智力斗争……这是一场精神斗争……因为这场斗争的关键问题在于,在它最深层的意义上不是土地和食品,也不是权力,而是人的灵魂本身。
当中国人终于知道,信息可以决定和改变个人和国家的命运的时候,早走一步的美国人已经成为世界的富豪,继而又成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霸主。
知耻后勇的中国传媒人开始了关于争夺“人的灵魂本身”的斗争,开始了一个属于华人的梦想:维护华人的话语权,让世界听到华人的声音。
凤凰卫视以文化为主线,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完全摒弃疆界概念的华语文化,是凤凰能在华人聚集区受欢迎的原因。
…
对话之四(1)
…
对话这四:走向世界与走进中国
默多克: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同我的儿子詹姆斯一起首次访华。在那以后的20多年,我对这个国家的鲜明特征和文化传统的敬仰之情与日俱增。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有一个中国妻子和两个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孩子。在我的眼中,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历史巨变,如同你们亲眼目睹的那样。没有邓小平先生和江泽民主席带领下的集体领导,这个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在则是在胡锦涛主席带领之下。当然,这也是中国人民勤劳奋斗的伟大成果。所有集体努力和个人创意的结果是,一个有着无限潜能的民族的出现,日益走向伟大繁荣,并开始具有世界性影响。
刘长乐:默多克先生的感受是一种客观的观察。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跟我们的国家一起走过来,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尝过。过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包括那些让人透不过来气的窒息,使我们每个人都有刻骨铭心的感受。但是,现在我们确实已经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中国人不仅在这种苦难中站起来了,也富强起来。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对世界繁荣与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是全世界的福音。
默多克:对,正像邓小平先生所说过的那样,过去20多年,中国抓住了重大历史时机。这不仅仅是一个扩展和提高它的经济实力的时机,更是一个丰富和改善它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时机。这是一个在弘扬这个民族最悠久最伟大的历史传统的同时,创造新胜利的时机。中国把握住了这个时机。我相信今后这些年,将是中国各行各业成就辉煌的时代。
刘长乐:最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位学者写了一本关于如何认识中国的书,其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你不应该光看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这样一个事实,你还应该看到在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采纳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作的体制。他举了一个例子,目前在中国的工业产值当中,国有企业总产值只占到28%。这个数字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所以我们除了要看形式,还要看内容;除了看表面的包装和体制,更要去看它实际发展的内涵。
默多克:我想世界上一些人对中国的理解有误区,中国正在取得很大成就。很多国家媒体认为中国很落后,而且缺乏自由,这是因为忽视了了解。在美国,有100万学生学习法语,而只有4万学生学习中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世界上讲法语的人口远远低于讲汉语的人口。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国,不单是语言,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中国欢迎更多的旅游者去那里,应该鼓励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刘长乐:在民主化方面,我主张中国用渐进的办法来改良和不断调整。因为中国毕竟有13亿人口,毕竟有着非常悬殊的贫富差别,有9亿多农民,文盲很多。中国人的文化教育水准,即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考虑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应该有不同尺度。这与美国政府考虑伊拉克的选举情况有类似之处。尽管美国人崇尚“一人一票”的人权观念和民主概念,但是面对伊拉克的现状,美国政府和联合国都不主张马上开展“一人一票”式的直选。我觉得这就是承认客观现实。
默多克:我对刘先生讲的非常同意。美国有最强的民主模式,但是也有很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对它的运作可以提出很多批评。像英国这样的国家,民主也是慢慢发展而成的,达到这样的民主程度花了100多年。虽然现在英国有投票的权利,但也有些阶层阻碍民主的实践。在民主方面,英国也有它的问题。所以,我们对中国民主化进程,应该耐心一些。相信随着中国不断进步,能够解决民主发展的问题。
欣赏美国文化是美国人民的权利。那么,亚洲、欧洲以及其他地区更悠久的文化正在被美国文化淹没,又是根据什么样的民主机制决定的呢?这种现象能不能受到控制?应不应该受到控制?人们是否比从前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一个非常新的现象,这样的问题还无法回答。但是提出这些问题很有必要。我认为,即使是自己的对手,也必须有他们说话的自由。
刘长乐:你提到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对抗与冲突已经越来越强烈地提示人们,必须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共融。最近这些年,我先后走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体验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与所居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沟通得非常好。但是,我也注意到海外一些舆论,对中国有相对片面的理解,导致了沟通的困难,同时也造成话语战争。现在中国加入了WTO,争取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和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中国正在积极融入全球化。在中国,有些人对加入WTO有很多疑虑,认为没有必要。但是,中国领导人还是排除了阻力,勇敢地推进对外开放,迎接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每一个进步都来之不易。就目前情况而言,观察中国问题的一个重大前提是,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现代化时期,而中国正在进入现代化。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历史地看待中国的进步与发展。西方人如果具有这样的历史感,看问题就会比较客观一点。有些西方人缺乏这样的历史感,对话就比较困难。比如说究竟怎样看待中国的民主发展,就是一个课题。我主张应该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立刻就把中国与发达国家作横向比较,然后说你这也黑暗那也黑暗。这就是缺乏历史感的表现。
…
对话之四(2)
…
默多克:刘先生讲得很好。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一些国家的媒体对中国做出了非常负面的报道和评论。我看了以后觉得很难过。最近20多年,我多次去中国访问,每一次,都看到中国的进步。有些媒体报道说,好像全世界的建筑吊车都集中到中国来了。这是讲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但我看到的,不光是高速公路的延伸和高楼大厦的崛起,中国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比如中国人获得了比过去多得多的自由,这包括迁徙、选择职业、私营经济发展、出国学习和旅游、农民打破户口限制进入城市工作,以及媒体逐渐开放等等,每一年都有突破。这是使我感到很受鼓舞的。我经常和我的妻子谈到中国的这些变化。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国,不单是语言,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我的看法是,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一点,中国都终将胜过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当然,这需要时间和耐心。
刘长乐:默多克先生的体验使我很感动。我亲身经历、亲眼看到了中国的每一个变化。我这个人的感觉是很敏锐的,因此对中国的变化体验得比较细。在我的脑海里,常常把20多年前的情况和今天的情况对比,不光是宏观的经济数字对比。如果仅仅是数字对比,即使没到过中国的人也可以做到。我的对比要深入得多。每一条街道面貌的对比,我的亲人、同学、同事、朋友们前后生活的对比,人们所获得的信息情况的对比,商业活动自由程度的对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