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杂阿含经分类选集简目11good!-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涅盘」。佛说此经已,异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返回三十三、 四念处 
第783 (621) 经﹙中p259﹚初学至有学至阿罗汉皆当学

第785 (623) 经﹙中p261﹚一其心念.不顾声色.调伏贪欲

第786 (624) 经﹙中p263﹚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后修四念处

第792 (629) 经﹙中p266﹚多修习、令行者不退转

第812 (638) 经﹙中p271﹚自依、法依、四念处

第1615 (540) 经﹙下p427﹚阿那律、住四念处、安忍大苦

第783 (621) 经﹙中p259﹚初学至有学至阿罗汉皆当学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诸年少比丘,当云何敎授?云何为其说法」?佛告阿难:「此诸年少比丘,当以四念处敎令修习。云何为四?谓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智、正念,寂定于心,乃至知身。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乃至知法。所以者何?若比丘住学地者,未得进上,志求安隐涅盘时,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乃至于法远离。若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诸重担,尽诸有结,正知善解脱。当于彼时,亦修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受……。心……。法法观念住,乃至于法得远离」。时尊者阿难,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第785 (623) 经﹙中p261﹚一其心念.不顾声色.调伏贪欲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言美色,世间美色者,能令多人集聚观看者不」?诸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若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又能种种歌舞伎乐,复极令多众聚集看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若有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在于一处,作种种歌舞,伎乐戏笑,复有大众云集一处。若有士夫不愚、不痴,乐乐、背苦,贪生、畏死,有人语言:士夫!汝当持满油钵,于世间美色者所及大众中过。使一能杀人者,拔刀随汝,若失一渧油者,辄当断汝命。云何比丘!彼持油钵士夫,能不念油钵,不念杀人者,观彼伎女及大众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所以者何?世尊!彼士夫自见其后有拔刀者,常作是念:我若落油一渧,彼拔刀者当截我头。唯一其心,系念油钵,于世间美色及大众中,徐步而过,不敢顾眄」。「如是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善摄一切心法,住身念处者,则是我弟子、随我敎者。云何为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摄持一切心法,住身念处?如是比丘,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复如是。是名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善摄心法,住四念处」。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专心正念,护持油钵,自心随护,未曾至方。

甚难得过,胜妙微细,诸佛所说,言敎利剑,

当一其心,专精护持。非彼凡人,放逸之事,

能入如是,不放逸敎」。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786 (624) 经﹙中p263﹚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后修四念处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钴低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如上广说,乃至不受后有」。佛告钴低迦:「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但于我所说法,不悦我心,彼所事业亦不成就,虽随我后而不得利,反生障阂」。钴低迦白佛:「世尊所说,我则能令世尊心悦,自业成就,不生障阂。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如上广说,乃至不受后有」。如是第二,第三请。尔时、世尊告钴低迦:「汝当先净其初业,然后修习梵行」。钴低迦白佛:「我今云何净其初业,修习梵行」?佛告钴低迦:「汝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何等为四?内身身观念住,专精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广说」。时钴低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时钴低迦闻佛敎授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不受后有。

 

第792 (629) 经﹙中p266﹚多修习、令行者不退转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尊者阿难,尊者跋陀罗,亦在彼住。时尊者跋陀罗问尊者阿难言:「颇有法修习、多修习,得不退转耶」?尊者阿难语尊者跋陀罗:「有法修习、多修习,能令行者得不退转,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时二正士共论说已,各还本处。

 

第812 (638) 经﹙中p271﹚自依、法依、四念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罗聚落,疾病涅盘,纯陀沙弥瞻视供养。尔时、尊者舍利弗因病涅盘,时纯陀沙弥供养尊者舍利弗已,取余舍利,担持衣钵,到王舍城。举衣钵,洗足已,诣尊者阿难所,礼尊者阿难足已,却住一面。白尊者阿难:「尊者当知!我和上尊者舍利弗已涅盘,我持舍利及衣钵来」。于是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已涅盘,持余舍利及衣钵来」。佛言:「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盘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盘耶」?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阿难:「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觉所说,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涅盘耶」?阿难白佛:「不也,世尊!虽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盘,然尊者舍利弗,持戒多闻,少欲知足,常行远离,精勤方便,摄念安住,一心正受;捷疾智慧,深利智慧,超出智慧,分别智慧,大智慧,广智慧,甚深智慧,无等智慧,智宝成就;能视,能敎,能照,能喜,善,能赞叹,为众说法。是故世尊!我为法故,为受法者故,愁忧苦恼」。佛告阿难:「汝莫愁忧苦恼!所以者何?若生、若起、若作,有为败坏之法,何得不坏?欲令不坏者,无有是处。我先已说:一切所爱念种种诸物,适意之事,一切皆是乖离之法,不可常保。譬如大树,根、茎、枝、叶、华、果茂盛,大枝先折;如大宝山,大岩先崩;如是如来大众眷属,其大声闻先般涅盘。若彼方有舍利弗住者,于彼方我则无事,然其彼方,我则不空,以有舍利弗故,我先已说故。汝今阿难!如我先说,所可爱念种种适意之事,皆是别离之法,是故汝今莫大愁毒。阿难!当知如来不久亦当过去。是故阿难!当作自洲而自依,当作法洲而法依,当作不异洲、不异依」。阿难白佛:「世尊!云何自洲以自依?云何法洲以法依?云何不异洲、不异依」?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依」。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1615 (540) 经﹙下p427﹚阿那律、住四念处、安忍大苦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身遭病苦。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问讯慰劳已,于一面住。语尊者阿那律言:「尊者阿那律!所患增损,可安忍不?病势渐损,不转增耶」?尊者阿那律言:「我病不安,难可安忍,身诸苦痛,转增无损。即说三种譬,加上叉摩经说。然我身已遭此苦痛,且当安忍,正念、正知」。诸比丘问尊者阿那律:「心住何所,而能安忍如是大苦,正念、正知」?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言:「住四念处。我于所起身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何等为四念处?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受,心,法观念处。是名住于四念处,身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返回三十四、 精进 … 五根之精进根 
【道德的努力】

至于不放逸,

【归依三宝】

【正常的经济生活】

【特胜的信众行】

【出家与入僧】

第13328 (987) 经﹙下p694﹚

第924 (727) 经﹙中p353﹚

第46 (263) 经﹙上p58﹚

第274 (212) 经﹙上p259﹚

第380 (254) 经﹙上p309﹚

第490 (348) 经﹙中p65﹚

第1159 (855) 经﹙中p465﹚

第1559 (503) 经﹙下p399﹚

 

【道德的努力】  
这种推行德行的努力,经中称为精进与不放逸。精进是勤勇的策进,不放逸是惰性的克服。精进是破除前进的阻碍,不放逸是摆脱后面的羁绊,经中说:精进是「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这如勇士的披甲前进,临敌不惧,小胜不骄,非达到完全胜利的目的不止。

如佛对亿耳说:「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莫取相」(杂含卷九?二五四经)。从容中努力前进,这是大踏步的向前走,不是暴虎凭河般的前进。

 

 

'本段请自行参阅'

<<佛法概论>>

至于不放逸,
即近人所说的警觉,所以说:「常自警策不放逸」(杂含卷四七?一二五二经)。警觉一切可能对于自己不利的心情及环境,特别是顺利安适中养成的惰性。能时时的警策自己,不敢放逸,即能不断向上增进。经中对于一切善行的进修,认为非精进与不放逸不可。这种心理因素,对于德行的进修,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道德的纯洁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在德行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佛法所说的信,与一般宗敎的信仰,是多少不同的。

信是什么?「心净为性」,即内心的纯洁,不预存一些主观与私见,惟是一片纯洁无疵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净心,这才对于觉者、真理、奉行真理的大众,能虚心容受,从「信顺」、「信忍」、「信求」到「证信」。

信顺,是对于三宝纯洁的同情,无私的清净心,能领解事理,所以释尊说:「我此甚深法,无信云何解」(智论卷一引经)?世间的事理,如预存主见,缺乏同情,还难于恰当的理解对方,何况乎甚深的佛法?学佛法,要有净信为基础,即是这样的纯洁的同情,并非盲目的信仰。

依此而进求深刻的理解,得到明确的正见,即名信忍,也名信可。

由于见得真,信得切,发起实现这目标的追求,即名信求。

等到体证真理,证实了所信的不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